工程养护园林绿化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中存在的建设单位只考虑即时的绿化工程建设而不重视长期效果,养护中忽视植物品种多样性以及绿化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程养护园林绿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养护园林绿化论文 篇1:

关于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分析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苗木成活率直接决定了园林绿化成果。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苗木成活率影响因素主要有水肥供应是否充足、树木整形剪枝是否科學、是否有良好的反季节种植保护措施、病虫害防治是否科学、中耕除草是否认真等。抓住这些关键点,提高监督监控,敦促养护人员提高养护质量,可以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苗木养护期;苗木成活率;工作分析

前言:园林绿化工程对于城市发展而言不可或缺,其对于城市小气候有着明显调节作用,更可以吸收灰尘、废气,保障区域内群众健康。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苗木养护是否科学合理,对苗木成活率乃至于整个园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都有不小的影响。故而抓住养护期提高园林建设效益成为了城建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抓手。

一、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工作特点

1.专业性。即养护人员必须要充分掌握各类技术,要保证苗木成活率。在现代化园林绿化工程中专业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2.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各行业,在现代园林管理当中也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样可以提升养护工作主动性。

3.环保性。在养护期所有操作需要遵行环境保护原则,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否则会降低园林环保水平,更会对游客产生伤害。

二、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苗木成活率的因素

1.苗木水肥供应是否充足

水、肥、光照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但因为养护期管理松散之故,水肥供应不及时或者浇水出现大水漫灌现象。水肥供应不及时,苗木不能获得营养严重脱水会造成抗性减弱。大水漫灌会导致苗木根部被水浸泡,若是处在炎热夏季很可能导致根部发酵,进而导致根部腐烂。在苗木种植完毕的一年期限内,普遍认为其为苗木养护期,这期间会面临着苗木种植完毕正值盛夏,一般需要积极地给苗木遮阳,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促进缓苗。但一些养护队伍工作粗放,没有进行防护,导致苗木脱水严重进而出现死亡现象[1]。也有养护队伍为了节省费用而没有选用上好肥料,或者减少肥料,导致苗木营养供应不足致使其抗性下降,这也是导致苗木养护期死亡的又一原因。

2.树木整形剪枝是否科学

在苗木养护期剪枝十分重要,其往往和整形联系起来,既需要合理修剪,也要照顾到艺术性,这对于苗木养护队伍而言有着一定的挑战。现阶段养护队伍缺乏专业性,在整形剪枝上没有有效区分乔木、灌木的区别,也没有考虑到花果树、行道树和其他树木的区别,要么修剪过度,要么修剪不足[2]。修剪过度会对树木外形形成破坏,使其失去了艺术性;修剪不足则会导致竞争枝、内膛枝、直立枝、徒长枝过于旺盛,主干出现生长过缓现象。而且修剪完毕没有用油漆处理伤口,一旦被雨水浸泡会腐烂,严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3.是否有良好的反季节种植保护措施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需要更加精细的后期养护,例如种植完毕为了减少风对植株影响,需要设立三角撑等,需要充足水肥,甚至于需要专业吊针。但目前来看反季节种植后期养护出现了管理粗放情况,养护队伍不够专业,一些细小环节做不到位,给苗木带来了很大的生命威胁。

4.病虫害防治是否科学

病虫害防治既要考虑到苗木个性差别,也要考虑到季节、环境等带来的影响。所以病虫害防治最好要形成信息化管理。对于很大一部分后期养护队伍来说,信息化管理难以落地,主要是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和专业病虫害防治人才。所以病虫害防治当中缺乏综合防治手段,基本上选用药物防治,过量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苗木形成不良影响。若是配比勾兑溶液错误还可能将苗木毒死。

5.中耕除草是否认真

中耕除草目的有二:其一,消除杂草祛除病菌害虫中间宿主。其二,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性状,提高苗木生长水平。目前一些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中耕除草不及时,或者直接选用灭草剂,并没有认真松土,土壤通透性不良,苗木生长缓慢抗性不足,一旦有外部影响很容易死亡。

三、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期苗木成活率的措施

1.科学供应水肥

需要专门安排人员去负责水肥供应。第一,浇水。乔木因为刚刚栽植完毕,树身都会有草绳缠绕,浇水时要以草绳湿透为标准。一般这样的状态都会保证土壤吃透水,保证树根能够获得水分,同时又不会形成过量的积水。若是树下有草皮、灌木在浇水时要认真观察,待地表出现径流停止浇水。为了保证水顺利渗透到土壤中,需要控制水的流速,保证水能够不断渗入土壤中。这样的浇水需要在苗木定植后一周内接连进行,之后才能进入正常浇水模式。浇水需要考虑到季节影响,夏季浇水要选择早晚时段,冬季选择中午时段,浇水务必要一次性浇透。在春季和夏季浇水量需要控制好,结合降雨情况来选择适当水量,要保证土壤始终处在湿润状态,既不缺水也不多水,要防止苗木烂根。若是刚定植完毕的苗木于夏季还需要设置遮阳措施防止过分蒸腾造成缺水。在肥料方面需要结合苗木种类选择根部供肥、叶面施肥等方式,要保证有机肥为主。为了保证提高水的利用水平减少浪费,最好积极使用滴灌、喷灌设施。

2.苗木合理整形剪枝

整形剪枝需要积极地结合季节、地理、树木品种等综合信息采取最科学的整形剪枝办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视树木树龄选择整形剪枝。幼树基本上可以选择不整形不剪枝,或者轻度修剪;成年树木选择中度整形剪枝,主要是达成中度疏理,留下生长旺盛枝干,将那些病态、衰弱枝干剔除;老年树木要重剪,目的是强烈刺激使其复壮。整形剪枝同时需要注意造型,要保证园林整体的自然美达标。

第二,结合季节选择性整形修剪。有的树木适合春秋修剪,例如白皮松、油松等便是如此,春秋季生长还不旺盛,修剪后营养流失少而且伤口恢复快。有的适合深秋和早春整形修剪,例如国槐、悬铃木便是如此。有的适合三四月份,早或者晚都会给树木带来影响,例如元宝枫便属于此类。再者要区分花果树、行道树,需要合理整形、修剪、疏枝。为了保证养护队伍合理掌握这些技术,需要整个队伍去学习修剪办法。修剪完毕后对于主干或者侧枝上的较大伤口必须涂抹油漆避免腐烂[3]

3.建立反季节养护措施

反季节种植指的是于3-5月份、10-11月份之外进行的种植绿化的施工技术。1-3月份、6-9月份、11-12月份出现的绿化施工因为违背了植物生长规律,对植株影响较大,故而需要比较严格的保护措施。主要集中在风霜雨雪的防护,风害需要采用三角撑来预防,避免树木晃动伤根;霜雪防护主要是涂抹生石灰、捆绑草绳等,要避免苗木被冻伤、冻死;雨害预防主要是积极根部通风。夏季完成种植的苗木还需要特别防晒。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还需要进行营养吊针。为了保证反季节种植苗木成活率,需要对养护队伍提出高要求,要动态监察、随机抽查,要让养护队伍提高重视,按照规范操作。

4.科学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最好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对当地病虫害形成科学分析,做到主动防控。为了保证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需要采用多種防控手段,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病虫害天敌来展开治理,例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以虫治虫包括七星瓢虫应对蚜虫、赤眼蜂应对地老虎、鸟类对各类害虫。物理防治则是利用黑光灯、白炽灯来吸引一些趋光性害虫,待到其飞扑而来再用人力灭杀。化学防治是最常见的方式,其具有广谱杀虫杀菌作用,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比较严重。最好要选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式为佳。

5.提高中耕除草水平

能够及时地将苗木林地中杂草消除,切断病虫害中间宿主,同时也避免了杂草和苗木争夺营养和光照。及时中耕松土,要保证土壤松软肥沃,能够有效吸水排气。一般要选择晴朗天气或者雨后初晴之时,此时土壤湿润度适合,不会过分消耗燃油。在除草时需要避免伤害苗木根系。乔木土壤中耕深度一般控制在12厘米左右,两月一次中耕松土;灌木松土深度15-20厘米,在3-12月区间需要每月松土一次。灌木丛中不能存在野草。在秋季也要清林,要将枯枝败叶打扫干净并将这些垃圾填埋或者焚烧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害虫病菌越冬。

总结: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十分关键,考验了养护队伍的专业性、细致性。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必须要牢牢抓住定植后水肥管理、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中耕及除草以及反季节种植养护措施,来全面提升苗木成活率,要让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这其中有必要选择专业的养护队伍,以及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要确保养护的专业性。这一点很重要需要管理者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启照. 简析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苗木种植施工及其养护[J]. 花卉, 2020(8):2.

[2]刘磊. 简析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苗木种植施工及其养护[J]. 花卉, 2020(24):2.

[3]穆合普力·吐尔逊.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苗木种植及养护技术研究[J]. 种子科技, 2020, 38(24):2.

作者:杨佳波

工程养护园林绿化论文 篇2:

关于园林绿化工程养护问题概述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中存在的建设单位只考虑即时的绿化工程建设而不重视长期效果, 养护中忽视植物品种多样性以及绿化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重要性;措施

1、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重要性探讨

后期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对苗木的成活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苗木的栽种虽然短暂,但其养护管理时间相对较长。倘若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很好,但相关的养护管理措施不够,则将对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并影响最终的园林工程质量。因此,针对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园林绿化的养护实施精心细致的管理,保证植物的存活率与生长情况。

2、主要问题

2.1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明确园林建设的施工要求和规划目标,全面掌握园林设计规划的内容,做好施工现场与施工图纸的分析与校对,形成完善的园林施工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为施工现场的排水灌溉做充足的准备,对园林土壤进行优质改良,彻底清除原有场地的杂物、垃圾,为园林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施工图纸设计中还应注意,严格依照园林建设的标准,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组织有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开展现场评定,明确配置施工组织,制定施工管理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任务,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建设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养护人员素质较低园林绿化建设单位在聘用养护人员的时候,对其资质的要求不高,或者直接承包出去,造成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植物的剪修不合格,美化效果较差,对病虫害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方法或者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等。此外,参与养护管理的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性,甚至很多人都是业余水平,他们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时,运用的管理措施相对单一,且技术性较低,进而管理水平低下,效果不好。从总体来说,管理人员对园林绿化的知识知之甚少,造成其绿化意识相对淡薄,导致整体业务水平偏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养护管理人员不能对建设单位所要求的养护目标较好地理解与落实,使养护的效率很低,对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

2.2 建设单位过多注重眼前的绿化,而忽略绿化的长期性

很多建设单位在建设园林绿化工程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更多的资金,对种植基础不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导致土壤的肥料不足,使植物缺乏足够的营养供给,植物在后期的生长中逐渐枯萎、死亡。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园林綠化工程的建设前期和管理后期分别是两家不同的单位,因此,他们往往只注重当前自身的表面效果,而忽略了其长久性,在单位交接任务时,从表面上看绿化很好,但在管理后期,绿化却变得大不如前,最终导致植物死亡,景观失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进行重新补植造景,使资金大量流失。

2.3 对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考虑不周全

现阶段的绿化逐步向大自然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园林绿化工程不但要保证绿化的效果,还应追求植物的多样性,并将多种植物搭配得当。在设计中,不仅需要奇珍异木作为主打景观,还需要一些实用性很高的常见性植物用以衬托和协调。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管理方法较为简单、粗狂,只看重其存活率,而忽略了它的长姿,很多植物根本没有满足设计要求,使绿化效果很差,浪费资源。

3、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措施

1 提升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成立相应的养护团队,并对成员进行严格选拔,对每位成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并派出专人进行适时巡查,对不良情况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将良好的技术经验共同分享,将整个团队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2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做好相应的浇灌工作,对植物进行定期剪修和整形,目的主要是保持其 正常的新老更替和自然循环,同时还应注重对其观赏性的要求,保持景观的美观性与整体性。采用中耕方法来松动土壤表层,使土壤的透气性更佳,并提高土壤温度,加速肥料分解,使根系健康生长;此外,中耕还能将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切断,使孔隙度大大增加,从而增加其透水性能。

3 养护管理人员应做好与设计方的沟通交流

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肯定会将相关理念融入进去,尤其是植物的具体配置,对哪个品种设置在哪个部位都倾注了不少设计心血。因此,养护管理人员应与设计方保持相互地沟通交流,明确设计的原理与意图,并遵照设计者的意思,将植物保持在设计要求的形态。

3.1 注重交接工作

养护部门相关人员在和建设方进行交接的时候应对植物的成活率及其覆盖率进行详细地检查,并对细微情况进行仔细了解和掌握。主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3.1.1 对苗木的高度与密度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解,方便日后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3.1.2 对植被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1.3 对生长较弱与生长缓慢的植被进行了解,并向建设方详细咨询施工情况。

3.2 对病虫害的防治

结合相关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措施,对绿化设计进行优化,发展一些群落,比如地被植物、乔木等,加大绿化面积,发展混交型群落,比如针叶和阔叶、阳性和中阴性等植被,使不同物种之间进行相互制约,以减少病虫害情况。增加绿化的层次,以减少植被保护的工作量。此外,多使用抗病虫害材料,将病虫害情况从源头上进行根除。在浇灌时,应根据植被的生长特点进行弱枝、枯枝的剪修,并保持肥料充足。实施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对栽培与养护以及管理措施进行不断改进,提升植被自我抗病虫的能力。

需采取适当的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比如热处理法、灯光诱杀法、饵料诱杀法等。此外,还可引用恰当的生物防治方法。比如,采取以鸟吃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些物理与生物方法的优点在于:对资金消耗少、无污染、注重生态环保、效果理想,有利于人类与环境的良好、持久性发展; 而缺点则是见效相对较慢,耗费的精力稍多。

3.3 对冻害的预防

3.3.1 注重栽培管理。

对树木进行适当浇灌与施肥,提高其抗冻性。

3.3.2 因地种树。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与自然因素,选择适合于该地的植被。此外,还应注重对防护林的栽植以及风障的设置,在园内形成一个小气候环境,使其中的植被免受冻害侵略。

3.3.3 注重对树干的保护。

在入冬之前,应以草绳或稻草将不耐冻的树木枝干进行包裹; 采取石硫合剂或者石灰水加盐等措施将枝干进行涂刷,涂刷应保持高度一致、涂刷均匀、不得漏涂。

3.4 综合养护

即从绿化与市政以及环卫三方面来进行综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有助于协调处理各项养护工作,并排除相互之间的干扰,对养护管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减少养护步骤,减少工作量,提高养护效率。同时还能将养护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整体推进,实现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新管理模式的形成,将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养护管理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

4、结束语

作为一项整体性工程,它的专业特征明显,不仅涉及到园林绿化的设计与建设方面,同时还和市政与环卫等工作密切相关。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养护管理工作,并对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和把握,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与绿化的主体性,给人带来更佳的视觉享受。

作者:杨明

工程养护园林绿化论文 篇3: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断地深化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建设滨海式的园林城市,为社会提高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小区等园林绿化工程的长期养护管理,保证树木能够健康生长。同时,园林工程树木的养护管理是提高种植树木等的成活率和通过进行树木造型达到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三分种植、七分养护”充分说明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的重要性。本人经过多年从事于园林工程树木养护管理工作,结合生产实践和经验以及本地气候特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 园林工程绿化淋水和排水

园林工程树木、绿化木苗在整个过程中都不能离开水分的淋水,应根据园林树种习性、树龄时期、物候期、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需要水分是不同的。因为保持土壤湿润是树木生长和成活的重要条件。因此,园林工程新种植的树木除了浇充足立根水后,应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每天淋水次数。园林工程对于已种植绿化木、乔木等应根据不同季节和树生长情况是否需要要淋水。另施肥后应进行淋水,防止施肥伤害树木。

树木如果水分过多对树木生长不利,因为土壤送水过多,达饱和状态时,所有空隙都被水分占满。土中空气都被排挤,造成缺氧,使根系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影响吸收的正常功能。因此,在平常种植和养护管理时要防止积水,特别在雨季期间,地势低洼处要做好防涝工作。常用方法有地表经流法、暗沟排水等方法。

2. 园林工程绿化中耕除草

园林工程树木、绿化苗木等种植以后,由于常淋水或下雨,会使树头土壤板结不透气和周围杂草丛生,杂草和树木争养分和水分,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应根据树木、树龄、不同土壤进行松土除草。防止杂草生长,防止传播病虫害。一般松土深度应在15-20cm较适宜,宽度大小以树木周围情况来确定。松土次数应为1个月在2次以上。且在松土除草应做到早除草、勤松土来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树木生长。

3. 园林工程绿化的施肥

园林工程树木的施肥是一项很重要养护管理技术。通过对树木合理的施肥管理,使园林树木能够充分吸收到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促使树木生长旺盛。

3.1 施肥时应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树种、树龄、生长期和生长环境来确立施肥量和次数。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腐熟,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绿化苗片植等施肥后,必须及时淋水,使肥料渗入和防止肥分伤害苗木。根外追肥应在于傍晚喷施。在街道、小区等施肥,因要考虑市容与卫生方面可以施尿素、复合肥等。

3.2 施肥方法

在园林树木树头周围大约半径80cm—100cm地方或根据树木大小确定距离,分别使用穴施,环施、放射状沟施等方法进行施肥,效果较好。

3.3 施肥种类

园林树木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可以供较长时期利用的肥。如娄肥、厩肥、堆肥、垃圾肥、花生麸等。需经过发酵腐熟后,按一定比例与细土均匀混合合理施于树的根部,使其渐分解。供树木吸收促进其生长发育。

3.4 根外追肥

在园林树木的生长过程,有以增加叶面的厚度和色泽,通过根追外肥,将化肥按一定的比例兑水稀后,用喷雾喷施于树木上,达到吸收目的。

4. 病虫害防治

目前园林工程树木、绿化苗、棕榈科植物等的主要虫害有天中、木虱、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椰棕扁叶甲。近年来,乔木、灌木中木虱较严重,其次介壳虫,可采用常规杀虫剂,氧化乐果600—800倍,敌敌畏600—800倍,功夫2000倍等都可以达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进行喷雾进行防止,常用杀菌剂,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瑞毒霉。能够与杀虫剂混合使用的效果较好,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在日常养护中做好植物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从园外内进入本区,危害园林树木。根据病虫与天气和季节相关情况制定出本辖区各种树木不同季节生长期容易发生病虫情况,提早进行化学药剂预防,达到防治效果。

5. 园林工程绿化的修剪和整形

5.1 园林树木修剪和整形的目的

对园林工程树木的修剪和整形是为了保持园林树木、绿化苗木等的营养能够充分提供生长,减少其营养的浪费和消耗;能够保证园林树木、绿化苗木等正常生长;能够使园林树木、绿化苗木、绿篱等的修剪和整形达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

5.2 园林树木修剪和整形的作用

通过对园林树木、绿化苗木,绿篱等的修剪和整形,能够促使控其生长,培养树木、减少病虫害等作用,从而使其能够正常生长。

5.3 园林树木修剪和整形的依据

园林树木、灌木、乔木、绿篱等的修剪和整形通常是根据园林功能的要求、设计者意图、园林树木的分枝规律与生长持性、园林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等作为主要依据。一般整形的类别为自然形修剪和造型的修剪,从而能够达到修剪的效果和整形的目的。

5.4 修剪和整形

园林树木的修剪和整形是为了对树木的干枝、阴枝、病蟲害等枝条进行修剪、除掉、减少营养的浪费,减少病虫害传染。以及控制园林树木的高度,使其控制在一定高度生长,达到一定造型目的。在修剪的基础上进行整形,整形是根据景点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目的。对园林树木植物造型,通常园林树木植物造型是要过一定时间,经过多次修剪整形才能形成需要的植物造型。植物造型形成后要保持形状,是经常修剪整形才能保持形状,否则变成其他形状,达不到造型效果和设计意图。对于园林树木的修剪和整形,一般在春季、冬季进行,要根据树木本身特性进行轻或重修剪来控制高度,使树木重新发芽,再进行修剪和整形,重新进行植物造型。在其他季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修剪。

在实践生产中园林树木等每年经过多次修剪,特别是绿化苗一些品种较容易老化。如果管理跟不上是比较容易死亡,所以在对这些树木、绿化苗的修剪和整形之前,要加强施肥管理和确定修剪和整形的时间,合理地修剪和整形,保证其正常生成。另外,对园林树木等进行修剪控制高度可以减少台风对园林树木的破坏。

6. 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园林工程绿化养护管理就要在淋水和排水、中耕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和整形等方面,不断探索和积累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努力把园林工程绿化养护管理的工作做的更好,为园林绿化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谢喜加

上一篇: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