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培训论文

2022-04-16

摘要: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解决全科医生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泰山医学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两大基地针对转岗培训进行了积极探索,确立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3”培养体系,保证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师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社区医生培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医生培训论文 篇1:

建设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支援社区与农村基本医疗

【摘要】全科医生,可被称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处在疾病防治的第一线,既是临床医生,又是城市社区与农村群众的“家庭医生”。通过在三级公立医院建设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从而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这样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科医生;三级医院;农村基本医疗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地深入,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已成为医疗改革最根本的目标之一。全科医生是对重大疾病要有准确判断,及时向上级医院转院,小病则在社区解决。作为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和预防治疗的第一线的核心人员,既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又作为社区和农村群众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1.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背景

1.1 卫生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党的十八大曾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必须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服务需求有了更大提升,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地社区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不能满足社区与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以温州市为例,主要表现如下:①供求不平衡,投入有限、总量不足,目前,全市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分别仅为2.62张、2.08人,在全省十一个地级市中位居倒数第二名;②发展不平衡,县乡基础薄弱;③布局不平衡,市区过度集中,急需调整各大医院的空间布局;④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平衡,短缺和过剩并存。这些都是造成目前我市城乡居民“看病难”重要原因。

1.2 全科医生培训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曾做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建立和健全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制度,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的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卫生机构都具备合格的全科医生。

2.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与加强基层基本医疗必要性分析

根据中国的卫生统计年鉴,我国大约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的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到60%的平均水平。在我国农村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更为短缺,甚至有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24%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其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我国乡村医生大多学历不高,56.7%的乡村医生不具备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还有乡镇卫生院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技人员不到23%。社区服务中心的卫技人员高级职称数量不足4%。这就造成基层医生难以取得城乡居民的信任[1]。

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体现:(1)强化临床技能教学,提升全科医生临床实践能力需要;(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卫生事业发展需要;(3)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需要;(4)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3.三级甲等城市公立大医院建设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实践探索

温州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是浙江省南部的医疗教学与科研中心,对浙江省的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医院属三级甲类医院,新院建成后医院核定床位3600张,预计开放床位可达4797张。医院科室齐全,设有53个临床诊疗中心和科室,8个医技科室,1个医科所,1个外科实验中心和1个内科实验中心。

3.1 托管医院全科医学概况

在该医院建设面向浙江省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承担浙江省特别是医院所在地温州市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的任务。

医院现有6名负责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的骨干师资,同时还拥有399名经过全科培训的全科医学指导老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数为254人。在2000年成为浙江省的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2005年正式成立全科医学科(除门诊外还拥有24张病床),2007年成为卫生部的全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全国仅34家)。根据浙毕教办【2012】2号文件,现已与温州市鹿城区莲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卫生院、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瓯海区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嘉县瓯北镇黄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实践基地,与温州市疾控中心建立专业公共卫生实践基地。同时承担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医学生的全科教学培养任务。

3.2 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该院是浙江省南部医疗、教学与科研中心,对浙江省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医学人才培养发挥着无可替代重要作用。

3.2.1 医院全科医生教学已取得多项成果。医院在2000年成为浙江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2005年正式成立全科医学科(除门诊外还拥有24张病床),2007年成为卫生部的全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全国仅34家)。2010年开始承担国家免费培养本科层次医学生的全科教学培养工作。2011年开始承担浙江省卫生厅的“浙江省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培训”任务[2]。

3.2.2 承担国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任务和免费定向医学生实践培养任务。医院所属医科大学2012年招收国家免费定向全科医学本科生373人,这一批定向全科培养的本科生中仅温州地区的就有112人。加上同时还承担国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任务,到2012年,医院全科基地已经培训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人数约3800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数约1500人。

3.2.3 临床技能模拟中心是医院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医院非常重视临床技能教学平台建设,已在新院区预留一层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临床技能模拟中心建设,并通过进一步深化技能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将临床技能模拟中心建设成为浙江省教学理念最先进、教学功能最齐全、教学培训面最广的全科医学临床培养模拟教育平台。

3.2.4 临床教学带教容量巨大。

医院在新院建成以后编制床位数达到36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数在加上老院以后更是达到了4797张,已经远远超出卫技委对基地的总床位数≥1200张的要求,按照“日管理病床≥5张”的要求,理论上能最大容纳近960人,当然这其中要为其他普通专科医生培养及研究生培养保留部分床位。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门急诊量405万人次,其中急诊超15万人次。完全满足基地年急诊量≥8万人次及每名全科医生培训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的要求。

3.2.5 临床教学带教内容齐全、团队质量高。

医院拥有内、外、儿、妇、全科、急诊、中医、皮肤、眼、耳鼻咽喉、传染、精神、康复和临床心理咨询科等国家卫技委针对全科医生培训所需的所有科室。拥有6名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的骨干师资。同时还拥有399名经过全科理念培训的全科医学指导老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数为254人。

3.2.6 协作社区实践基地多。

医院拥有浙江省卫生厅评审认定的5家基层实践基地(南白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莲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地区分布散既有闹市区的、也有郊区城乡结合部的还有乡村县城的,种类齐全,从一级到二甲等级都有,基层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均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精于业务还能带教。同时还拥有1家专业公共卫生实践基地,即温州市疾控中心。

3.3 建筑规模与内容实践

3.3.1 招生规模

按照所属医科大学每年招收全科本科生300余人,其中100余人为温州地区,同时结合我院向社会招收的全科培训生,以及基层医院进入全科规培人员等等,初步估计全科培养的规模最大为每年招生200人,每生培训期为三年,故正常运行情况下总共需要600人的容纳规模。

3.3.2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考虑将新院区的医技楼进行改造,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用于全科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同时为住院医师、护理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等人员提供培训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训练室:

①模拟诊室。按医院诊室场景设置诊台、诊察床、阅片灯、电脑、临床查体工具等,同时配备多媒体监控系统。

②院前急救训练室。配置ACLS高级心肺复苏组合、复苏安妮、气管插管模型、呼吸机、除颤仪等。

③急重症监护室。配置高级心肺复苏组合、全身型智能型综合模拟人、触摸屏心电监护显示仪(彩显)、动力系统、气体调节装置及管道、呼吸机、除颤仪等。

④模拟手术室。按照医院手术室布局与配置,内设男女更衣室、洗手室、器械准备室、手术室及监控评估室等,配置有腔镜模拟系统、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⑤模拟标准护理病房。病房内配置高级护理模型、各种护理操作模型以及诊察床等。

⑥模拟产房。包括模拟分娩室、消毒更衣室,配置有高级产科模拟人、胎心监护仪、产科常用模型等。

⑦模拟儿童病房。模拟临床儿科病房,配置有高级儿童模拟人、小儿窒息抢救模型、小儿骨穿模型、小儿腰穿模型等。用于培训全科医师的儿科常用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

⑧综合技能训练室。设置2-3个综合技能训练室,分别配置腰椎穿刺、骨穿、腹穿、胸穿、动、静脉穿刺、环甲膜穿刺、阴道后穹隆穿刺、妇检、诊刮、耳鼻咽喉科检查等操作模型。

⑨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配置外科多功能训练模型、乳房检查模型、缝合腿、缝合手臂、无张力打结器、创伤模型、拔甲模型、开腹关腹训练模型等。

⑩临床信息/PACS实验室。配置32台计算机,设立局域网,收集与开发各种临床教学病例及各种教学视频,用于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训练、临床辅助检查诊断,全面提高学员的临床技能。

3.3.3 教学用房

在病房、门诊、医技楼的各个科室均设置示教室,示教室规模视各个科室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其中病房设置78个示教室,使用面积为3308m2;门诊设置26个示教室,使用面积为1693m2;医技楼设置14个示教室,使用面积为815m2;所有示教室使用面积合计为5816m2,按照0.6的建筑平面利用系数,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总计9693m2。

示教室配备有电脑、多媒体、教学电视片、模型、标本、挂图、黑板、换药盘、消毒盘、各种穿刺包、检查床、桌、椅等教学用具。

3.3.4 学员宿舍

学员宿舍以现有新院的医护值班楼为基础进行改造,建筑面积约为5124m2,按照住宿面积14.4m2/人,可356名全科培训学员入住,按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的建设规模,仍缺少244名全科培训学员的住宿面积,约为3516m2,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在运行第一年仅有当年招收的200名学员入住。

4.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与意义

建设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产生长期、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训基地投入使用后,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极为有利,保障区域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有:

4.1通过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从而改善培训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的条件,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和服务水平的整体素质,促进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发展。

4.2提高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步伐,提高地区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区域和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意义的问题[3]。

综上所述,通过由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来建设全科医生的培训基地,既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城市社区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同时更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红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1:38.

[2]侯宁健.三级公立医院改革与加强农村基本医疗 [J].医学与社会,2011(5):63-64.

[3]戴卫东.病有所医不再遥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35.

作者简介

侯宁健(1978—)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卫生管理。

基金项目

1、温州市科技局项目“温州市公立医院改革与支援农村基本医疗对策研究”,项目编号:R20140066;

2、浙江省医院协会项目“三级公立医院改革与支援农村基本医疗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ZHA—KEB316。

作者:侯宁健 万晓洁 李上共 张纯武 王菲菲

社区医生培训论文 篇2:

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体系研究

摘要: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解决全科医生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泰山医学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两大基地针对转岗培训进行了积极探索,确立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3”培养体系,保证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师资。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养体系

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任务是为城乡居民提供融“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使城乡社区居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国务院出台关于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以来,全国各省市根据本地区特色开展研究。泰山医学院被批准成为山东省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于2011年率先在泰安市承办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被批准成为山东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开展了定向免费城乡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两大基地以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为泰安市城乡社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为目标,开展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养工作,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1+3”(基本要求+卫生服务能力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技能培训体系)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培养质量,为促进泰安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守护人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一、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

从我国目前的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全科医生,不可能完全由医学本科生毕业后转化而来,更多的是基层医院的专科医生经培训转型成为全科医生。城乡基层医生身处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任务的基本力量来源,是城乡社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改革开放之前,为了适应农村医疗需要,我国曾培养了大批“一把草药治百病”、“身背药箱走千家”农村“赤脚医生”。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城乡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高,“赤脚医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城乡基层社区急需全科医生。然而,照搬国外模式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乡全科医疗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因此,通过乡镇医生转岗培训城乡社区急需的全科医生并不意味着降低高等医学教育标准,而是将现有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继续教育作为全科医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因为全科医生作为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需要承担基层预防保健、多发病常见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因此,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方向就是面向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培养目标就是适应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在城乡基层社区开展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全科医学人才。

二、构建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3”培养体系

(一)落实并细化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基本要求

2012年7月,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组织制定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卫科教发〔2012〕48号)。在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年限和方式、培养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泰山医学院根据国务院、卫生部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结合山东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特色,开展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研究,制定了《泰山医学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规定了转岗培训在职业道德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方面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从职业价值、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和伦理,交流与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从培养医学科学基础知识、群体健康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从临床技能(含社区卫生服务技能)、沟通技能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

(二)确立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体系

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关键是要使受训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全科岗位的要求。其中“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育”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先导,“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养”是转岗培训的核心。泰山医学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所必备的“卫生服务能力”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职业价值趋同能力、医患交流沟通能力、医疗卫生团队合作能力、城乡社区适应能力、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二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核心能力。包括现代临床思维能力、城乡社区流行病诊治能力、社区健康教育与家庭保健指导能力、急症处理和社区康复能力、重大疾病预防干预能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能力等。三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拓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实用卫生统计能力、社区卫生管理能力、社区调研与学习创新能力、科研设计与发现能力等。

(三)设置了以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素养的理论课程体系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学校根据《山东省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以“素质教育全程化、能力培养综合化”为原则,设置了医学伦理和医德教育与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理论课程体系。首先,医学伦理和医德教育模块。设置了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以适应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对全科医生亲情化、社会化的人文服务要求。其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了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专业课程群、全科医学与公共卫生法规课程群,进一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岗位要求。具体理论课程及学时分配如表1:

(四)设置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体系

根据《山东省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鲁卫科教国合发〔2010〕3号)文件要求,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属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第二阶段见表2,共34个月,主要在临床各相关二级学科轮转,轮转期限为24个月。学员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然后转入8个月的专科定向培养阶段,根据培训医师专业方向进行专科培养;再在相关科室进行2个月的该专科临床技能训练。为了进一步贯彻好省里的文件精神,泰山医学院充分发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临床培训基地)的作用。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群和实习实践课程群,强化培养受训学员的现代临床思维能力、社区多发病综合诊治能力及其拓展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医疗工作等环节的整体设计,实现临床技能全科化、服务技能社区化的要求。

三、保障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师资队伍

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没有合格的全科医学教师就培养不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学校承担城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的师资队伍主要是校本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教学院部系的专任教师和附属医院的临床专科医师,他们不但拥有全科医学的教学理念和全科医学的思维模式,还掌握充足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为了科学制定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培养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学校按照“内培、外引、稳定”的建设思路,分批分期选派专业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参加卫生部和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并与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实践基地联合互动,通过集中培训学情质量评价、教学查房示范等形式提高师资的带教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德安,孙保各,唐兢,等.上海徐汇区家庭病床服务与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思考[J].当代医学,2012(01).

[2]沈海英.全科医生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

[3]彭杰.群众是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J].中国乡村医药,1999(06).

[4]杨巧媛,王家骥.关于高校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04).

*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开展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推进医疗市场规范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3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司庆燕、陈士福,泰山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所;韩子强,泰山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文通讯作者韩子强)

作者:司庆燕 韩子强 陈士福

社区医生培训论文 篇3:

基层医生《社区心理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研究

[摘 要] 目的:了解基层医生社区心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法:设计了《基层医生〈社区心理学〉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07名社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生对社区心理知识掌握率较低,获取心理学知识途径单一,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范围比较窄。策略:紧扣大纲,推陈出新;立足经典,拓展前沿;增加互动,课堂翻转。

[关 键 词] 全科医学;基层医生;社区心理学

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培训学员对《社区心理学》课程热情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参加培训的基层医生年龄、职称和专业方向差别比较大,《社区心理学》知识参差不齐,所以了解基层医生的《社区心理学》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程度,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问卷的编撰和修订

项目组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撰了《基层医生〈社区心理学〉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了预调查,并进行了修订。

(二)对象

项目的研究对象为在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20名基层医生(分别来自商丘市、开封市、濮阳市各县区的基层医院),发放问卷120分,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为89.2%,调查对象中男性60人(56.1%),女性47人(43.9%);中专学历26人,专科学历5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8人;初级职称75人,中级职称29人,副高以上职称3人。

(三)方法

对参加转岗培训的基层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进行分析,了解基层医生对社区心理学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程度。针对研究对象《社区心理学》知识的薄弱环节,提出新的培训策略,并随机选取50名培训学员(定义为:实验组)实施。课程结束后进行结业考试,其成绩与未选入学员(定义为:参照组)进行对照。根据两组考试成绩的优劣来确定新的培训策略是否有效,并进行总结和修正。

二、结果

(一)基层医生对社区心理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被调查的107名基层医生中有5.61%的医生对社区心理学知识非常了解,有82.4%的医生对社区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有12.15%的医生对社区心理学知识不了解。当问及实际工作中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时,有25.23%的医生表示经常使用,有61.68%的医生偶尔使用,有13.08%的医生从来不用。有43人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占比40.19%,有55人认为是精神病,占比51.4%,有9人认为是神经病,占比8.41%。这也与吴一玲[1]等对社区医生心理专业知识的调查结果一致。另外有44人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的问题误诊过,占调查人数的41.12%。

(二)基层医生社区心理知识的获取途径

调查发现,基层医生获取社区心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学术讲座和培训,占64.49%,通过自学途径获取社区心理知识的占13.08%,另有13.08%的醫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获取社区心理知识。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有54.21%的医生接受过社区心理学及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有45.79%的医生从未接受过相关培训。说明基层医生获取心理学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而且大部分的基层医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知识培训,进而也反映出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生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训重视不够。

(三)基层医生社区心理知识的应用范围

通过统计,发现基层医生应用心理学知识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处理医患关系和了解病人心理,分别占调查人数的74.77%和69.16%,有30.84%的医生会应用在心理诊断方面。这也反映出基层医生对心理学知识掌握的比较片面或者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刻。

三、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对基层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结合全科医生临床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精神症状学、精神药物学等内容,并随即选出50名培训学员(实验组)进行分组培训,并经常性地围绕基层常见心理障碍进行案例讨论。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分组考核,发现实验组整体成绩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对基层常见的心理障碍的初步诊断、分流和健康教育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鉴于以上情况,项目组针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社区心理学》课程提出以下培训策略:(1)紧扣大纲,推陈出新。内容要与全科医生岗位有效衔接,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融入精神医学的相关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如将精神症状学中易混淆的症状做对比,穿插大量临床案例,加深记忆。(2)立足经典,拓展前沿。授课过程中要将学科的前沿展示给培训学员,既拓展了学员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总之,了解目前基层医生对心理知识的知晓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对提升社区心理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卫生健康水平,保障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2]。

参考文献:

[1]林晓嵩.全科医学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560-861.

[2]吴一玲,盛爱萍,王勤荣.社区医生心理卫生服务能力调查及对策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83.

作者:姜波 张萌 张洪国 崔月

上一篇:智能天线研究论文下一篇:火山生态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