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区间的价值工程论文

2022-04-22

摘要:针对我国现时正在服役且有效发挥着交通功能的各类公路及水利桥梁工程,实施全面、完整的桥体结构加固及检修维护过程是交通领域各级行业主管机构所要完成的迫切任务。而现时所广泛采用的诸多桥梁加固工艺都普遍存在着一些有损于桥体构架强度的共同缺陷。新型的碳纤维固化加强工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致命性缺陷,而且施工便捷,可大幅度提升桥体构架的抗形变性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基于功能区间的价值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功能区间的价值工程论文 篇1:

灯饰产业功能创新类型与产业产值关系研究

摘要:利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对中山古镇灯饰专利进行检索统计,以获得授权外观功能创新专利和实用功能创新专利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灯饰产业功能创新类型与产业产值关系。根据回归模型测算,15年考察期内实用功能创新更能有效促进灯饰产业产值增长,且多数年份外观功能创新对产业产值的贡献少于实用功能创新。

关键词:灯饰产业 功能创新 产值 中山古镇

一、引言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灯饰产值占全国灯饰产业总产值的60%以上。长期以来,古镇灯饰企业将产品创新的重点放在外观设计上;学界申兆光、邝国良等人也认为大多数灯饰产品主要依靠外观吸引顾客;价值工程专家迈尔斯提出顾客购买产品不是购买产品本身,而是购买它的功能。产品的功能可以分为实用功能、外观功能、象征功能三类。本文仅考虑外观和实用两大功能,并就此提出两项推论:“外观功能是影响灯饰产业产值的最重要的因素”(推论1);“古镇灯饰产业外观功能创新对产值的贡献度最大”(推论2)。本文以产值作为创新绩效的主要指标,定量实证研究不同创新专利类型与产业产值的关系,统计分析的结论用于检验以上两个推论,并为我国现阶段灯饰产品研发创新提供建议。

二、专利检索和序列分析

(一)专利检索

利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到古镇获得授权的全部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以当年获得授权的实用或外观专利作为实际创造产值的创新成果的指标。笔者发现1996年到2005年,古镇灯饰产品外观、新型专利的授权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幅度有限,在2006年以后呈现明显加快增长的趋势(见表1),反映当地企业在2005年以后(考虑授权周期)明显加大了产品创新的投入力度。

(二)相关分析

通过序列相关系数计算发现,外观功能专利授权数与灯饰产业产值的泊松相关系数为0.8658,实用功能专利授权数与灯饰产业产值的泊松相关系数为0.9103;经检验,在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以上分析说明,实用功能、外观功能专利授权数与灯饰产业产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相对于外观功能专利,实用功能专利授权数与灯饰产业产值的相关系数较大。

(三)平稳性检验

分别对外观功能专利(AF)、实用功能专利(UF)、古镇灯饰产业产值(OV)进行样本自相关分析,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分别分析三组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变化趋势,发现三组时间序列自相关系数都没有很快(阶数K大于2或者3时)趋于零,不具有“拖尾”现象,所以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多数情况下,序列随机误差存在自相关,故采用扩展的迪基—富勒检验(ADF,Augented Dickey-Fuller Test)法进行单位根检验。

三个序列ADF检验值的绝对值分别都小于5%水平临界值的绝对值,表明三个序列在5%水平上是非平稳的。同时,经过对三个序列一阶差分后检验,三序列在5%水平上依旧不平稳,接着再对三个序列二阶差分后检验,三个序列的ADF值分别为-5.3363、-30.8538和-4.4177,绝对值分别大于5%水平临界值,表明二阶差分后的三个序列平稳并且是二阶单整的。由时间序列的相关知识可以明确,如果各个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便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不必担心谬误问题的产生。

(四)协整检验

接着对分别对两个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需要用恩格尔—格兰杰(Engle- Granger)检验法检验残差项et的平稳性,对OV和UF的自然对数序列LNOV和 LNUF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得ADF检验的统计值为-3.036,其值小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存在协整关系;对LNAF和 LNOV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得ADF检验的统计值为-3.106,其值大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也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90%的置信区间下,产品外观功能创新专利数的自然对数序列与灯饰产业产值自然对数序列之间,产品实用功能创新专利数的自然对数序列与灯饰产业产值的自然对数序列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

(五)格兰杰检验

对OVt和AFt、UFt和OVt之间的关系作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在一个相对短期内(滞后1年),AFt是OVt的格兰杰原因,外观功能创新水平是灯饰产业产值的格兰杰原因,即外观功能创新水平可以影响和解释灯饰产业产值,反之OVt不是AFt的原因,即相对短期内(滞后1年),灯饰产业产值不能影响和解释外观功能创新;OVt不是UFt的原因,即相对短期内灯饰产业产值不能解释和影响实用功能创新,而UFt是OVt的格兰杰原因,即短期内实用功能创新水平能够解释和影响灯饰产业产值。如果滞后期稍长(2—3年),则UFt和OVt互为格兰杰原因,则两者可以相互解释和影响。

(六)回归分析

基于前面的计量分析,笔者采用双对数模型,以外观功能创新和实用功能创新数量水平为自变量,灯饰产业产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LnOVt=2.055+0.4610LnUFt+0.2043LnAFt-1

经检验t=(7.5789)(4.019)(1.801),F=82.5431, R2=0.9429,R2=0.9315。

该模型F检验的值为82.5431,整个方程的显著性水平远远超过了1%;常数项的系数显著性水平也远超过1%。LnUFt回歸参数的t检验值4.019,超过显著性水平1%,LnAFt回归参数的t检验值为1.801,显著性水平为0.1;判定系数R2、R2的值分为0.9429和0.9315,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在1996年到2010年这个时段内,如果纯实用功能创新专利数增加1个百分点,灯饰产业产值增加0.4610个百分点;如果纯外观功能创新专利增加1个百分点,灯饰产业产值增加0.2043个百分点,显然考察期内实用功能创新专利数量更有助于促进灯饰产业产值增长,所以推论1不成立。另外根据回归方程的测算,虽然古镇灯饰外观功能创新专利数量远远多于实用功能创新数量,但外观功能创新专利对古镇灯饰产业产值的贡献并没有明显超过实用功能创新专利。相反,在考察期内多数年份外观功能创新专利对产值增长的贡献要小于实用功能创新专利,推论2也不成立。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根据泊松相关性分析,实用功能、外观功能创新均与产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实用功能创新与产业产值的相关系数更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考察期内实用功能创新更有助于促进灯饰产业产值增长,尽管考察期内外观功能创新专利数远多于实用功能创新专利数,根据回归模型测算,多数年份外观功能创新对产值的贡献少于实用功能创新;外观功能创新对产值的影响期很短,反映产品外观设计的生命周期短,质量不高,缺少设计经典并长期热卖的产品。相反,实用功能创新影响期较长。

(二)建议

古镇灯饰产业基本上还处于幼稚期,本阶段虽然实用和外观功能都能促进灯饰产业的发展,但实用功能创新对灯饰产业产值的影响更大。所以,对于未成熟灯饰产业,政府和企业投入上应该以实用功能创新为主,外观功能创新为辅。另外,针对古镇外观创新专利质量不高,影响周期短的特点,企业应该提高外观专利申请门槛,提高设计质量,争创经典设计。

参考文献:

①张红,程钦华,尹金龙.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内知识活动的比较分析——以古镇灯饰和石碣IT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2)

②申兆光,邝国良.广东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23(11)

③贺兵,胡勇.中山市古镇灯饰特色经济产业专利战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7(7)

〔本文系五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005181149318)“基于功能创新理论的中小企业灯饰产品创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成果〕

(王汉友,1979年生,湖南浏阳人,广东江门五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设计管理与创新)

作者:王汉友

基于功能区间的价值工程论文 篇2:

桥梁加固中的碳纤维加固技术探讨

摘 要:针对我国现时正在服役且有效发挥着交通功能的各类公路及水利桥梁工程,实施全面、完整的桥体结构加固及检修维护过程是交通领域各级行业主管机构所要完成的迫切任务。而现时所广泛采用的诸多桥梁加固工艺都普遍存在着一些有损于桥体构架强度的共同缺陷。新型的碳纤维固化加强工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致命性缺陷,而且施工便捷,可大幅度提升桥体构架的抗形变性能。下面就这项技术的实施过程及应用效果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碳纤维材料;桥体加固;抗弯性;施工工艺

我国实行开放性的市场经济政策已经经历了几十个年头,伴着国民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交通运输业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战线上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建设硕果,使整体交通网络的运输承载能力及服务效果取得了明显的增强和提升。

1 桥体加固工艺类型

我们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设计建造的桥梁,其设计的载重指标绝大多数存在偏低情况,在现时阶段这些桥梁还依然处在服役状态,在通行规模及单车荷载持续增加的现今时期,特别是在推广挂拖型、集装箱型运输模式之后,当今的绝大多数桥梁已充分暴露出不能满足现时公路运输对桥梁质量及性能的更高水平要求,故强化对目前服役桥梁受损状况的勘查与评估,利用适当的固化、检修技术工艺进行加固处理,对我国现时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针对桥梁结构的固化处理工艺包括:扩展水泥桥梁断面面积;铁板辅助固化工艺;桥梁结构外增设预应力工艺;革新桥梁构架系统固化工艺等,文章重点介绍碳纤维固化工艺。

1.1 扩展桥梁断面加固工艺

此工艺基本是依托扩展承力断面积,增加桥梁的载荷水平,加大桥梁加固应用的覆盖范围。扩展水泥横截断面面积可运用两种措施:其中一种是增加桥面面板厚度,也就是深化桥面补强层尺寸,进而实现增加桥体主梁承力厚层及承压断面刚度,并强化桥梁总体的完整性;其二是增加桥体主梁及梁筋等载荷构架的外观立体尺寸,加大主梁的厚度尺寸及抑制弯曲变形能力。

因为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新浇筑的水泥属于后续的二次受力结构,故其衔接部位受力结构繁杂。另外,由于其实施固化工艺需用较长时间施工过程,因而严重干扰了桥面上车辆的运行,而且在横梁底部及其侧面实施浇筑作业难度很大。此桥梁加固工艺重点应用于桥体规模不大、施工空间限制不大的横梁桥及拱型桥。

1.2 桥体外部施予预应力

此桥体结构加固工艺是把桥面梁体当做固定锚的基体,依托拉伸承力区间内受力钢筋所赋予出的预应力以抗衡一定份额的自重力作用,进而起到减小负载的功能,同时可大力地提升桥体构架的载荷功能。它的独到之处是不加大桥梁自身重量、可增大桥体构架的抗形变能力及抑制裂缝产生的功能,而且在对桥体实施加固处理过程中能够实现不影响桥面车辆自由通行的目标。然而赋予桥体外部预应力可对原桥体构架产生相当程度的破坏作用,况且在实施张拉作业时容易出现已拉紧钢筋又发生松弛的现象,从而导致加固过程失效。此桥梁加固工艺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对原桥体构架实施大跨度载荷功能提升过程的桥梁类型。

1.3 碳纤维加固工艺

此桥梁加固工艺技术类似于利用化学粘贴制剂把铁板紧密粘贴在水泥部件的承力侧缘,让其与桥体部件一同承担支撑、抗压功能,进而增强桥体结构的抗形变能力及承力功能的处理过程。

利用两组化学树脂粘结制剂把铁板与其它附属铁部件紧密粘贴在水泥体表面,让水泥、化学粘结剂和铁板一起承担应力负荷,进而增强桥体构架的抗形变性能及载荷功能。使钢板在一定程度上顶替钢筋的承力功能,由此提高桥体构架的支撑能力。历史上此桥梁结构加固工艺的使用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伴着此工艺在工程实践中运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其应用功能短板亦随之显露出来,其重点是:加固用粘贴钢板的使用使桥体本身重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且所使用的铁板很容易因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而发生深度锈迹侵蚀,同时其加固作用起始阶段并无突出显现。

碳纤维又称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纤维复合材料。目前在工程中应用的碳纤维是由多股连续纤维与基材胶合后经过“挤压”和“拉拔”成型后制成的连续纤维。碳纤维材料可以粘贴在混凝土梁的顶板、底版上,用于提高梁的刚度;也可以粘贴在混凝土梁的腹板上,用于提高梁的抗剪强度。碳纤维材料不仅能够用于桥梁上部结构的加固,也可用于桥梁下部结构——墩台的加固,即在桥墩外面缠绕纤维,使桥墩的强度及受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桥墩的承载能力。另外,也可把CFRP绞线作为预应力筋应用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桥梁中。

通常情况下,依托在简支梁下部补充设置支撑架及桥墩数目,将各个简直横梁之间进行连续化处理从而使它们形成连续桥梁模式;在桥面下补填钢体加筋梁或将绞连接形式变为固定连接形式等。此种加固工艺应用非常成功,然而在实施加固作业前需展开周密细致的计算分析。

2 碳纤维加固旧桥的施工过程

施工前应对桥梁或其构件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对使用的材料、配套树脂、机具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以确定碳纤维布的粘贴位置。

对粘贴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和修复,并使其充分干燥。如果在潮湿环境,应该对表面进行干燥处理。

3 结语

基于目前桥梁中存在的老化、破损、裂缝等问题,在广泛应用碳纤维材料加固桥梁技术基础上,要不断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加固过程更加快捷、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 项以名,芦全喜.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2] 吴春义.论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工艺要点[J].价值工程,2011(01).

[3] 杨洁.桥梁加固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2).

[4] 李军民.碳纤维在桥梁加固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2 (11).

作者:王飞

基于功能区间的价值工程论文 篇3:

试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案优选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对建筑功能和建筑艺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日趋完善,结构计算的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改进。本文主要阐述了价值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优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优选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离差最大化;优选;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以及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通常情况下,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优选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竞争或者是通过技术、经济等指标的评价方法,最终选择出建筑结构设计中技术先进、结构功能完善、经济成本合理并且安全可靠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综合效益,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1、价值工程优选设计方案方法存在的问题

价值工程设计方案优选方法,主要就是通过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的方法,通过对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等指标属性的评价,实现经济与技术统一的工程前期的造价控制实现。在我国,价值工程设计方案优选方法还是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工程设计方案的优选实现过程中,就是通过设计招投标或者是设计方案优选、限额设计等方式,通过使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在对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上的评价后,实现工程设计方案在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并对于工程前期的造价成本进行控制。

总之,价值工程设计方案优选方法是一种通过应用集体智慧结晶成果和有组织的活动,以设计方案中的设计产品的功能的分析评价为主,是产品设计方案保持在以及较低的成本费用满足安全可靠的产品必要功能的设计实现。因此,根据价值工程设计方案优选方法的具体方法步骤可知,应用价值工程设计方案优选方法进行建筑结构等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中,主要就是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结构设计功能以及设计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且根据这种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来进行设计方案的评价优选。

结合价值工程设计方案优选评价方法的具体优选评价方式与原理,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主要具有以下的局限性与应用问题。

(1)价值工程优选方法在进行设计方案中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2)价值工程优选方法的设计方案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3)价值工程优选方法在进行设计方案中成本系数指标因素的确定中,只是在方案之间进行对比确定,准确性与合理性不足。

2、离差最大化的设计方案优选方法分析

离差最大化设计方案优选方法是一种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指标属性,比如效益型或者是成本型、区间型等,通过对于不同类型指标属性的偏离程度进行计算,并且根部不通过属性指标的偏离程度的衡量标准,对于具体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实现。应用离差最大化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其优选评价实质就是通过设计方案中主要评价指标的对比,应用最大离差实现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它对于价值工程优选方法中,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相比的设计方案优选评价局限和不足有很好的弥补改善。

2.1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离差最大化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原理方式,应用离差最大化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实现中,首先需要进行评价矩阵的建立。

假设集合D为要进行优选评价的设计方案集合,而D1、D2、D3……Dn为不同的设计方案,对于这些设计方案进行设立的评价指标结合为G,而G1、G2、G3……Gn为不同的评价指标因素。如果存在Di的指标因素Gj属性值为Yij,那么,就可以用下式(1)所示矩阵,进行设计方案D所对应的的评价指标因素集合D的属性矩阵表示。

(1)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设计方案优选评价中评价矩阵建立时,对于评价矩阵中的评价指标因素多进行效益型以及成本型、固定型三个属性类型的划分,其中效益型的评价指标因素中,指标属性值通常越大越好;而成本型的指标属性中,指标的属性值则是越小越好;固定型指标属性类型中,其属性值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通常以稳定在某个固定值范围标准为最佳。

通常情况下,离差最大化设计方案优选评价时,由于不同属性类型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有不同的衡量评价标准和衡量评价单位等,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同衡量标准评价过程中不能统一衡量问题,进行优选评价设计方案的选择前,应做好相关的规范化处理。如下公式(2)中的a、b和c所示,分别为效益型、成本型和固定型三种不同属性类型指标的规范化处理表示公式。

(a)

(b) (2)

(c)

将不同属性类型的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在经过上示公式的规范化计算处理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决策矩阵,在决策矩阵关系中,设计方案评价指标的属性值,则是越大越好。

2.2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结合上述优选评价设计方案模型的建立情况,假设每个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权向量为W,则W满足下列关系公式(3)所示计算关系。

(3)

并且对于第i中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可以通过下列计算公式(4)进行计算得出。

(4)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离差最大化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过程中,结合实际优选评价应用情况,为了方便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实现,通常hia需要对于离差最大化优选评价计算结果,采用熵值法进行修正处理。

假设设计方案Di的评价指标Gj和其他设计方案之间的离差值,可以用下列公式(5)进行表示,那么对于设计方案中的评价指标Gj来讲,所有设计方案和其它方案之间的总离差值,就可以用下列公式(6)进行计算表示。

(5)

(6)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就可以实现对于设计方案中总离差的最大化情况进行计算求得,从而实现对于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但是,为了避免设计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对于优选评价结果的影响,就可以对于上述计算公式,进行熵值法修正,得到如下(7)所示权重最优解计算公式,并以此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评价。

(7)

3、结束语

总之,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优选评价方法,是一种相对比较合理,并且适应性较强的设计方案优选方法,进行该方法理论基础下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优选分析,有利于提高建筑結构设计方案评价水平。

参考文献:

[1]项勇,李海凌,卢永琴.设计方案优选中的离差最大化及熵值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1).

[2]容芷君,陶芳,陈奎生,应保胜.基于偏好的产品设计方案决策模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2(3).

[3]陈自力,李尊卫.离差最大化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5(10).

[4]曲在滨,李全龙,徐晓飞.战场目标打击顺序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3).

[5]魏冬峰,井祥鹤.基于离差最大化的雷达模拟训练系统设计优选[J].四川兵工学报.2010(6).

[6]刘晓波.基于语言型多属性群决策的图书供应商选择[J].情报探索.2011(12).

作者:谭黎妮

上一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措施论文下一篇:英语阅读教学信息化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