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央批准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重庆市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然而,人才严重短缺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却成为制约重庆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是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必须攻克的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论文 篇1:

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城乡统筹发展很快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界的热门话题。但在(职业)教育学界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充分理解并实现职业教育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预见,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将成为职业教育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首先,从城乡统筹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来看,职业教育必将成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2005年)中提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中国特色和基本途径。也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为实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一个重要前提是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这在客观上要求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因此,职业教育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培育合格劳动者。实现转移农民的再社会化,推进城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有序流动,从而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城乡统筹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城乡统筹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在经费、生源以及教师队伍、实训条件、见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存在着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之间的资源配置错位。一些城市职业学校因生源萎缩造成办学规模缩小、办学资源闲置,而同时又有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因缺少优质的办学资源,其办学质量处于低水平状态徘徊,这种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不平衡现象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在整体上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发挥。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研究界的关注。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培训等,各级教育部门在不同时期都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并涌现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和成果,在客观上为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和实践基础。

对于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正如周济部长(求是2004-11)指出的,职业教育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大胆创新,要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统筹,城市的职业教育要打开城门,农村职业教育也要走出农村,城乡职业教育共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要实现发展思路、发展机制的改观,即坚持就业导向,抓住企业和农民的需求,实现办学指导思想、模式、机制及体制的转变,发挥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这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职业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那么,如何破解和研究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这一命题?这不仅需要通过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视角理论分析,提出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理论:还需要通过政策框架的重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探求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职业教育政策设计和模式建构:要以实验研究为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嫁接、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尝试多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多层面实践探索的交错互动、立体多维的研究;并通过理论研究者、省市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共同合作,在职业教育规划、经费、招生、专业设置、实训条件、教师队伍、实习和就业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策略。

可以相信,由于有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扎实的研究助力,城乡统筹发展必将成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将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陆素菊

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论文 篇2: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探究

摘要:中央批准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重庆市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然而,人才严重短缺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却成为制约重庆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是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必须攻克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探究

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

迫切要求发展高职教育

重庆市直辖10周年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到重庆代表团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重庆市导航定向,确立了“314”总体部署:要求重庆市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后,中央又批准重庆市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赋予重庆市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之路的重要使命。如何当好“改革先锋”、“探索尖兵”,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摆在3144万重庆市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对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作为打好“直辖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平台。特色鲜明的“1小时经济圈、两翼发展”的大城市发展框架,无疑将改写重庆市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对重庆市的高职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实现“1小时经济圈、两翼发展”,亟须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市技能型人才有2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7万人(技师、高级技师8万人),仅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8.14%。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期望的技能型人才的理想结构为:高级技师占劳动者的3.7%,高级工占劳动者的23.1%。按照这一比例,未来5年,我市需要高级技师9.25万人,技师19.25万人,高级工57.75万人,共86.25万人。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缺口为5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缺口近20万人。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定位的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人才短缺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也将随之加剧,甚至将成为制约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解决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难题,确保城乡统筹发展,除广纳贤才外,可行的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但是,与东部地区和西部某些地区相比,我市的高职教育存在着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办学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理念不清、校企合作松散、产学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人才短缺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更无法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实现重庆市高职教育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战略转变,逐步形成具有重庆市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就必须对高职教育进行改革。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对策

(一)充分利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契机,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综合实力,营造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2006年底,教育部、财政部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下简称示范院校)建设计划。迄今,教育部、财政部先后确定了70所立项建设单位。我市两所高职院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于2006、2007年成功地被批准为立项建设单位。两所示范院校建设单位的确立对于重庆市高职教育而言,是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大好契机。

示范院校的申报过程对各高职院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2006、2007年示范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申报过程中,重庆市共有十余所高职院校参加遴选。由于遴选时间跨度较大,遴选指标系统性强,专家组多次对参选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积极督促参选院校加快建设。参选院校之间的竞争激烈,促进了各高职院校良性竞争,向社会和大批高职院校传递了示范院校的信息,提高了政府、企业、学校支持和参与遴选的积极性,营造了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示范院校的建设过程对各高职院校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其效益日益凸现:国家从财力、政策上对示范院校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倾斜,地方政府与教育机构对示范院校进行了悉心帮助和扶持,企业行业与示范院校开展了深入合作,社会各界对示范院校的关注日益密切;示范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明显发展,逐渐开始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全市高职院校的发展。

示范院校建设成功后,将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总结出高职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对重庆市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市两所示范院校建设状况良好,示范作用日益明显。待示范院校建设成功后,必将成为我市高职院校的典范,引领全市高职院校的发展,对构建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体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成立高职教育集团,做大做强高职教育,构建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格局

高职教育集团是指专业设置大体接近的高职院校之间根据自愿、目标一致、资源共享等原则,组成相应的集团,联合开展办学、师资培训、教育教研、校际交流与合作等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开拓发展空间,加快各院校及专业的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要把重庆市建设成为中西部唯一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直辖市,必须突出城乡一体尤其是城乡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然而,我市城乡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与水平、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以及自身竞争力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规模小、基础薄弱、办学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且各自为战、分散办学。因此,要缩小城乡高职院校之间的距离,扩大高职院校的规模,做大做强高职教育,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必须成立高职教育集团。可按照“骨干牵头,城乡联姻,校企结合”的理念和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模式,由城区骨干高职院校牵头,区县高职院校参与,分专业大类成立高职教育集团。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集团内成员学校的教学一体化,实现院校之间的传、帮、带,促进城乡、校际、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高职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集团的建立不应只局限在市内层面只要时机成熟,可以在专业结构相近的国内外高职院校之间或东、西部高职院校之间成立国际层面或国家层面的高职教育集团,在师资队伍培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结合等方面广泛合作,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加快建立重庆市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步伐。

(三)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融合能力,创新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特色

2002年,中澳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重大合作与交流项目——中澳职教项目在重庆正式启动。项目实施几年来,中澳双方致力于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验与重庆市实际紧密结合,在理念更新、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为加强重庆市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中澳项目是一个成功范例,我市在借鉴澳洲职教经验进行发展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作为中国新兴的直辖市,要发展高职教育,实现城乡统筹,仅仅依靠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必然会存在弊端。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参照中澳职教项目,大力促成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合作,借鉴其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取其优势,弥补我们的劣势,结合我市的发展实际,打造重庆市高职教育特色。

(四)加强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建立城乡劳动力转移的配套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正在从片面强调数量增长转向内涵建设。高职院校要真正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综合办学实力、专业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影响等内涵建设。地方政府应加强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并为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供方便,统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如按照产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统一进行师资队伍培养,统一改革课程体系,统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帮助高职院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其服务于重庆市城乡统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我市市情,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移的“三大转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使广大农民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转变为高技能人才,稳步实现农村地区地域、产业、素质的“三大转移”。

(五)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持续提速

育人和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其功能日趋完善,除了培养在校生之外,也要开展各种职业培训,为社会培养人才;要与行业、产业、企业紧密结合,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多元发展;要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要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加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服务性,逐步发挥服务社区经济、引领文化发展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围绕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完善高职院校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平台,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水平。要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使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要促进高职教育与所在区域的密切合作,为区域培养实用型人才;要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面向社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生产协作、短期职业培训、在职在岗训练等服务;要促进开放办学,实行社会参与办学、按需办学、按需施教,实现教学、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促进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等。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品德优良、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重庆市经济发展速度。

总之,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将重庆市这个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吉林教育科学,2001,(4).

[2]夏建国,杨若凡.WTO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19).

[3]张社字.高职的发展:任重道远[N].中国教育报,2001-10-01.

作者简介:

郑长均(1982—),男,土家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郑长均

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论文 篇3:

城乡统筹视阈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摘要]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既承担着城乡统筹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规模与数量、课程与教学内容以及管理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还不尽协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城乡之间的联动与合作,革新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共同、有序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 职业教育 变革

[作者简介]王利华(1979- ),男,陕西勉县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DJA080197)、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虚拟—仿真—全真’实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桂教人[2012]4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而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集中地,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其先导性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承担的任务

(一)职业教育发展应为缩小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服务

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我国改革发展的共同成果。①职业教育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职业教育应着力于缩小城乡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层次较低,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粗放式生产,导致生产效益低下,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这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变的重要抓手,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其次,职业教育承担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重任。国内外学者对教育个人收益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经验表明,教育对提升个人收益水平具有直接的正相关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对农民个人收益的提升就更为明显。农民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长,进而能够融入城镇化建设中,收入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方面的差距也得到进一步缩小。

最后,职业教育应当为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服务。在农村大力普及职业教育,使更多的农村人群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受到科学文化、法律常识、现代化民主文明理念的熏陶,进而在农村地区形成民主文明的社会发展风气,缩小与城市地区的文化发展差距,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树立新的标杆。

(二)职业教育发展应为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服务

目前,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上也存在城乡分制的二元格局,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因此,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亟待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的构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是多元的,总的来讲,有两大根源:一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的影响,致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无法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这也是制度层面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②;二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也就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农村居民转向城市就业也就毫无优势可言。

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高速推进中,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较为迫切,这就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惠及广大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在接受职业教育的相关培训后,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在城乡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的最好途径。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出现松动的前提下,以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技能素质来逐渐弥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分割的现状,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这将成为最有效、最科学的途径。

(三)职业教育发展应为实现我国“三化”建设服务

根据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大力实施“三化”建设,即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可以说,“三化”建设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力点,“三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我国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教育作为连接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点,要发挥其在“三化”建设过程中的助推器作用。

首先,职业教育担负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大职责。农业产业化建设是基于市场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地将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农业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经营为依托,以生产基地为纽带,促进农业产、供、销一体化,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力器,通过对农村居民开展职业化培训,在农民向职业化农民或市民转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受益人群越多,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也就越高。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支撑力量。

其次,职业教育承担着农村工业化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应以农村产业作为重要的突破口,首先实现城乡产业的统筹发展,在农村大力推进高效益、无污染的工业建设。而职业教育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村工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对我国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推进农村工业化,必须突出职业教育,努力为农村工业化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最后,职业教育承担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使命③。我国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6%,但是任务依然严峻。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加速非农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地向城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对农民向城镇转移培训的力度,要将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培训放在与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二、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鉴于城乡统筹发展周期的长期性、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发展任务的艰巨性等特点④,职业教育发展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方面与其相适应。这就要求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体制。

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办学模式:第一,内涵型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职业教育内涵型发展模式一般是指职业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为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而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办学形式和办学结构,通过职教内部结构的调整来提升办学效率和质量的教育发展模式。第二,外延式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就业导向式发展模式)。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外延式的职教发展模式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对办学的调控作用,同时兼顾学生的就业意向,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与培训活动。第三,开放式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日趋旺盛,尤其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开放型人才,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模式,帮助受教育者有效地离农、适应多种非农业生产工作。

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很多层面上还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目地进行扩张办学、单纯追求办学规模和数量而忽略办学质量、严重偏离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还有一些职业院校行政力量干预办学过多,是典型的注重行政导向而忽略市场需求的单一式、封闭式、僵化式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显而易见,当前的职教发展模式和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是相背离的,如何创造与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和教育管理者必须深思的现实问题。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数量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接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我国人口的城乡结构化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与生活环境。⑤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人口素质水平较低、农村生产力较为落后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职业教育入手,强化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将农村存在的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而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庞大的职教工程,其涉及我国数亿人口的教育培训问题,需要大量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师参与。尽管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相比,仍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无法满足受教育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历史遗存问题,很多职业教育资源存在着闲置的问题,在职教培训领域也还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直接导致职业教育办学和培训效率低下,职业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无法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要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及职教资源的整合力度。否则,以现有的职教规模和数量是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庞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任务的。

(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与城乡统筹发展相背离

从根本上看,职业教育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符合其发展需要,在保证满足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还要具有一定的适度超前性和针对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职业院校和职教培训机构缺乏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宏观把握,自身也缺乏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部署,在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布置上存在着错位、越位的问题,难以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契合,甚至出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矛盾的问题。以上职业院校的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四多三少”,即职业院校热门专业多、趋同专业多、长线专业多以及投入少的专业多⑥,复合型专业少、新型专业少、涉农专业少。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与复合型并重的人才,并且随着现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大量的高科技专业人才,人们对新兴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要更好地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的变革。

(四)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不相协调

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必须是城乡统一的,并且能够面向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相应的人才。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由创新驱动的内生型经济增长作为主导。同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随之作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要求。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来看,行政性力量过度干预、部门分割的条块化管理体制较为严重,职业教育城乡二元分治,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城乡统筹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革新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考虑的紧迫任务。

三、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一)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贯彻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办学观念

职业教育应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很多地方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遇到了招工荒的困境。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这既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树立起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课程及内容。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转变过去以升学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要切实以受教育者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为根本,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实现有效转移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同时认真研究城乡统筹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以提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契合度。职业教育要主动融入城乡统筹发展中,保持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体系,以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出发点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关系着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走向,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如何做好职教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只有紧紧以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落脚点,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投入规划体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较为薄弱,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教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十分不利于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鉴于这种现状,首先,政府在制定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规划时,要适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尤其要增加对农村职教的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发展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在进行职教结构化经费投入规划时,要平衡好常规性经费与专项经费之间的比例,在常规经费投入规划中要能够保障城乡职校的日常有序运转,同时在专项经费的投入上保证城乡居民对职教培训的特殊需求。

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⑦。城乡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也适应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城乡二元发展结构不仅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在教育基础设施层面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因此,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办学设施提出的要求,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三)强化职业教育城乡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城乡职业统筹发展的核心在于城乡之间的联动、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同的发展,继而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然而,我国职业教育一直走的是分离发展的单行道,城市职教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正如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所写到的:“城市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农村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她)生活在社会化的生产当中,在社会经济增长中所交往的群体是社会人,而乡村居民是生存于农耕的文化社会中,生产交往的主体是土地。”⑧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化的生产与协作是提升个人产值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让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作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与培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加强职业教育的城乡联动与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培训,才能进一步提升劳动力专业就业的层次和水平,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人口转移。与此同时,在对已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群体的培训上,要实现城乡职教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城乡统筹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资源。

(四)革新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职教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城乡有别、城乡分策”的领导和管理体制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发展差距,导致城乡职业教育分别成了两个封闭化的圈层,对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打破职教政出多门、条块化的管理体制,必须对现有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从职业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上看,要以地级或以上的省市级政府作为统筹城乡职教发展的管理主体,这既是可行的,又是有效的。相对于县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拥有较为雄厚的财力和广阔的管辖范围,能够对区域的教育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运营。以地级以上的政府作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也将更加有力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注释]

①姜作培.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J].成人高教学刊,2010(6):35.

②唐智彬,李永红.论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09(13):5.

③张涛,罗旭,彭尚平.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27):5.

④俞启定.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2(4):75.

⑤姜作培,李汝.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6.

⑥张涛,邓治春,彭尚平.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及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3):7.

⑦潘岳生,唐智彬.试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观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10):14.

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08.

⑨张涛,熊爱玲,彭尚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11.

作者:王利华

上一篇:电子线路工程教育论文下一篇:切口感染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