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企业垄断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反垄断法》颁布实施后,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如何规制,成为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透过《反垄断法》的视角,对公用企业的性质、特点、在相关市场占据的支配地位等进行界定,运用合理分析原则对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反垄断执法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公用企业垄断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用企业垄断研究论文 篇1:

公用企业垄断经营的对策研究

摘 要:规范公用企业的市场行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现实生活中公用企业滥用市场优势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公平竞争的现象,必须采取反垄断经营的对策以制止和规范。

关键词:公用企业垄断;反垄断;必要性

作者:王凤昌 凤 理

公用企业垄断研究论文 篇2:

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规制研究

摘要:《反垄断法》颁布实施后,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如何规制,成为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透过《反垄断法》的视角,对公用企业的性质、特点、在相关市场占据的支配地位等进行界定,运用合理分析原则对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反垄断执法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规制

我国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公用企业得益于体制优势,在维护国民经济命脉、保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市场主体天然的逐利性,公用企业凭借其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也不少见,各地工商部门均有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查处的案例。2010年以来,《人民日报》多次选登读者来信曝光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违法行为,并评论其行为蚕食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那么,在当前《反垄断法》已经颁布实施的情况下,公用企业的性质、地位如何界定,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如何规制,值得深入探讨。

一、公用企业的定义及特性

公用企业,主要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在我国现阶段,公用企业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一)准入管制

一般而言,公共产品领域的市场准入受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管制,国家对其准人条件、产业布局、地区分布等有明确的限制,公用企业在其相关地域的主营市场一般占有天然垄断的独占地位。同时。公用企业主要分布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中,其初期投资大、运营周期长、利益收效慢,需要庞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后盾,使得公用企业在其主营领域维持了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竞争优势或者独占优势。因此,一般其他经营者并不具备进入该市场进行竞争的资格条件和经济实力。

(二)产品不具替代性

一般而言,公用企业提供的商品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必需,比如水、电、气等。这类商品一般不具有替代性,或者虽然有替代商品,但使用替代品的成本远远高于经济效益。比如供水业,虽然矿泉水、饮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自来水的替代品,但使用替代品的成本过高,不具有经济性,因此并不能构成对自来水的有效竞争。

(三)社会公益性

公用企业是为公众提供基础服务的企业,国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其经营行为应视为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因此,公用企业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不能单纯地谋求自身经营利润,从这点上说,公用企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

综上所述,我国公用企业的主营市场受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限制,相对比较独立、稳定,其相关地域的主营市场一般可界定为《反垄断法》所称的“相关市场”。公用企业在这一市场中一般具有独占地位或占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能够控制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数量和其他交易条件,其他经营者无法或者难以进入该市场进行有效竞争。因此,一般可认定公用企业在相关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公用领域逐渐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一些原本公用企业独占的市场逐渐打破垄断格局,变成有效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比如金融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在这类市场中公用企业原有的特性已经淡化,其是否占有市场支配地位,仍需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界定。因为对相关市场、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和论证并非本文重点,下文关于公用企业的论述中均假定其占有市场支配地位。

二、规制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必要性

公用企业形成市场支配地位可以发挥生产的规模效应,使公用企业在实力壮大的同时拥有更加强大的研发能力,得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我国《反垄断法》特别规定,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

然而,由于公用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其行为也可能影响市场竞争,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如果公用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将严重扭曲市场的竞争机制,减少甚至消灭竞争,抑制经济的发展;其次,公用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压力,往往会丧失警觉性,忽略成本控制和生产力提高,从而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如果公用企业仅仅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而不必去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公用企业受法律和政策的特殊保护,处于无竞争或者竞争不充分的市场格局中,既无自律的内生动力,更无来自竞争对手的外部压力。市场调节手段难以奏效,有必要运用政府这个有形之手,对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规制。

因历史原因,我国对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具有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并存、行业法与竞争法交叉的特点。从多年来的执法实践看,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法对公用企业经营行为的规制,由于信息不对称、管制俘获、部门利益等因素,往往会出现“失灵”的情况;而由竞争主管机关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的规制,则由于公用企业所处的行业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同时存在部门立法肢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情况,规制措施也经常受到掣肘。

《反垄断法》作为规制市场竞争的一部基础性法律,从监管执法的负激励角度确立了国家对经济运行必要的干预机制,是在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失灵的情况下,发挥政府有形之手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普遍适用于包括公用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领域。《反垄断法》第七条保护的是公用企业的垄断地位及其正常经营活动,如果公用企业超越了正常的经营范围,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则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应当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并且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反垄断执法工作的重点之一。

三、适用《反垄断法》规制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应把握的原则

《反垄断法》旨在维护国家的整体竞争秩序和市场的统一性,其反对的是垄断行为而非垄断者,保护的是竞争格局而非竞争者。我国公用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天然地占有市场支配地位,如果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从事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因此,我国的《反垄断法》对包括公用企业在内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予以严格禁止。那么,如何判断公用企业的行为是否属于《反垄断法》所指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笔者认为应根据公用企业的行为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进行判断,适用合理分析的原则。

(一)合理分析原则的含义

合理分析原则,与本身违法原则相对,具体是指经营者实施的某些反竞争的行为不被视为必然非法,

而需要通过对经营者行为本身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分析,以实质上是否具有损害有效竞争的效果、是否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判断标准,从整体上对经营者实施行为的反竞争效果和积极经济效果作出平衡和选择。从而判定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

合理分析原则和本身违法原则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加关注行为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后者关注的是经营者实施行为本身。

(二)适用合理分析原则的理由

一是符合各国反垄断法的普遍原则。从反垄断法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看,合理分析原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其适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各国反垄断法更加注重经济分析方法的运用,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的行为可能同时具有多方面的经济效果,需要对其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违法性。目前,合理分析原则已经成为各国反垄断法普遍采用的原则,比如德国、欧盟等都在反垄断法中确立了合理分析的原则。我国《反垄断法》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了国际普遍经验,因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分析判定,也应该适用合理分析原则。

二是符合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我国《反垄断法》第一条明确了其立法目的在于: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适用合理分析原则,从行为的效果上去衡量其对竞争格局的影响,衡量其是否损害了《反垄断法》立法保护的核心利益,以此来认定是否违反《反垄断法》,更切合《反垄断法》的立法本意。

三是符合我国反垄断执法工作实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第八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本规定第四条至第七条所称的正当理由,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一)有关行为是否为经营者基于自身正常经营活动及正常效益而采取;(二)有关行为对经济运行效率、社会公共利益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认定企业行为是否具有正当理由时,应当综合考虑企业行为的合理性(即是否基于正常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性(即是否利于经济发展),以此判定是否构成《反垄断法》规制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因此,适用合理分析原则对经营者行为的违法性进行判断,更为准确和公正,更符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实践。

四是符合我国公用企业的特殊性。我国公用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由政企不分的国营企业垄断经营,其特殊性决定了对其行为的性质应当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合理分析原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使反垄断执法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经济情况,避免反垄断执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适用合理分析原则对我国公用企业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反垄断法》这一国家政策工具的作用,促进和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更符合我国国情。

四、如何在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中适用合理分析原则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反垄断法》第三章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其构成要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主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二是存在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行为。我国公用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在界定相关市场和认定市场支配地位方面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合理分析原则主要适用于认定“滥用行为”上。

根据合理分析原则的原理,对于公用企业的行为是否属于《反垄断法》意义上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应当从分析其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经济性入手,衡量其行为对于市场竞争格局、消费者整体福利、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社会公共利益的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从而进行判定。下面结合公用企业滥用支配地位的常见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一)强制交易行为

强制交易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公用企业滥用支配地位限制竞争的行为,通常表现为限定交易人只能与其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或者搭售商品等。强制交易行为直接的危害是剥夺了交易相对人的交易自由,其潜在的对竞争秩序的影响就需要进行合理分析。

例如,常见的供水企业限定用户购买其提供的水表,或者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经营者提供的水表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由于供水市场是自然垄断市场,供水企业在其中占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水表销售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供水企业在其中并不占有市场支配地位。供水企业搭售水表或者指定水表的强制交易行为,实质上是将其在供水市场的支配地位延伸到了自由竞争的水表销售市场,从而破坏了水表销售市场的竞争格局,使其他水表销售企业无法在该区域市场开展有效竞争。具备了排除、限制水表销售市场竞争的效果。这种对市场竞争的排除和限制,严重扭曲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使社会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整体福利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上述供水公司的行为构成了《反垄断法》意义上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应当依法予以规制。

然而,并非所有的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都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比如某市工商局查处的某邮政局强制交易案,该邮政局强制向邮寄快递的客户提供“速递短信回音”服务,这一行为违背了消费者的意愿,使邮政局不当得利,属于一种强制交易行为。但是由于“速递短信回音”市场并非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该邮政局的这一强制交易行为并未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过多的影响,也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后果,因此不宜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而应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规制。

(二)滥收费用行为

滥收费用也是公用企业常见的一种限制竞争行为,包括超高定价、假借各种名义收取费用等。公用企业滥收费用的行为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使公用企业攫取高额的不当得利,其对竞争格局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合理原则来分析。

假如公用企业背离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的原则,按照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行超高定价,则在直接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可能造成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的扭曲,使市场机制无法正常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和优胜劣汰的作用,从而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影响消费者整体福利。同时,如果公用企业仅仅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也会降低其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因此,如果公用企业超高定价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格局,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就构成了《反垄断法》意义上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应由价格部门依据《反垄断法》进行规制。

而有一些公用企业滥收费用的行为对竞争格局、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比如某市工商局查处的某高速公路公司附加不合理条件和滥收费用案。高速公路公司利用政府部门同意其收取广清南连接线(广清高速公路与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连接线)通行费用的便利条件,强制从庆丰收费站进出。使实际未使用广清南连接线的车辆也缴纳通行费用。该滥

收费用的行为虽然也使高速公路公司获得高额不当得利,但其对市场竞争格局、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并不大,也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因此也不应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而应适用《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制。

(三)拒绝交易行为

通常而言,每个市场主体都有权选择交易对象,但是由于公用企业占有市场支配地位,其提供的商品往往为消费者所必需,且不具替代性,因此,如果公用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向其购买者销售商品,则可能构成违法。

例如某省一供气公司拒绝向当地一家具备合格资质的气站供气,理由是该供气公司下属企业也经营气站,供气公司不愿意新成立的气站分摊其下属企业气站的市场份额。这样的拒绝交易行为具有明显的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对相关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不良影响,使消费者无法享有自由、充分的市场竞争带来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整体福利。因此,应当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

当然,有时公用企业拒绝与某一经营者交易,可能只是因为该经营者信用不佳,或者出于产业布局考虑,或者该拒绝交易的行为未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明显影响,则不应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

公用企业滥用支配地位的行为形式多样,这里只是就其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无法穷尽。不过适用合理分析原则的方法是共通的,也是有效可行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另外,在适用合理分析原则判定垄断行为时,有人提出应以该公用企业的行为是否侵害消费者利益为判断标准,对于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但对竞争格局没有明显影响的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也应纳入《反垄断法》范畴进行规制。这一意见分歧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五、规制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建议

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成熟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经济生活中仍难以根除,因此,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仍可能多发频发,甚至可能成为区域性垄断行为的主要形态,应当引以重视,加强监管和规制。

(一)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

作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定监管部门,工商部门应加大反垄断执法工作的力度。尤其是省一级工商执法机关,应把规制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为反垄断执法工作的重点,突出查处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对竞争格局和消费者整体福利产生重大损害的行为。

(二)善用反垄断执法非正式程序

我国公用企业众多,从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查处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执法实践看,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不少见。鉴于当前反垄断执法的体制,对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全部适用正式程序进行调查的话,不但人力投入大,耗时长,执法机构也应接不暇、不堪重负,采用非正式程序(比如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告诫、达成和解协议)处理一些案件将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同时,我国公用企业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采用非正式程序更具灵活性,更利于兼顾各种因素,既能促使经营者停止垄断行为,而且有利于从法律和政策的双重角度解决可能存在的反竞争问题。

(三)协调反垄断执法和产业政策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政策目标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反垄断执法中,应当坚持协调反垄断法和产业政策的原则。既发挥《反垄断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作用,又要保证反垄断执法不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避免反垄断法可能与产业政策产生的冲突,体现反垄断法和产业政策的一致性。

(四)构建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综合治理机制

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有其历史性、复杂性特征,对其规制也不应仅靠工商部门一家之力。应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在公用企业中形成竞争性市场格局;应进一步加强行业部门监管,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充分发挥行业监管部门引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部门沟通和合作,立足职能发挥作用,形成监管合力。

责任编辑:郑葆华

公用企业垄断研究论文 篇3:

浅谈我国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摘要:当前,公用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他们特有的性质。公用企业的垄断逐步成为一个趋势,政企不分,破坏了我国的竞争机制及市场经济的建设,破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文从公用企业垄断的现状入手,从《反垄断法》着手,全面的了解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基本情况,并研究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公用企业 垄断 法律规制

现今,公用企业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国法律实施的过程中,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有着一定规制,但并不完善,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日益成为社会的一个难题,垄断必然带来弊端。作为为人们进行公共服务的企业,它的垄断行为会使人们对社会公平失去信心,消费者的权益无从落实,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法律都是非常不利的。而2008年8月1日我国实施的《反垄断法》无疑对公用企业垄断行为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制,其中第六条明确提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但是在实际运行和操作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法律制度依旧不够完善。鉴于此,对于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规制还应作一定程度的考虑和相关的制度完善。

一、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界定

(一)公用企业的内涵

公用企业,主要是指邮政、电讯、供水、供电、供气、民航、铁路等为公众提供服务、商品或者供公众使用的业务或行业,实际上,公用企业是为社会提供基础服务、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高成本关键设施进行经营的企业群体。【1】但是公共企业的服务具有自然垄断性,也具有与行政相结合的特点,比如自来水公司,供电站等具有自然垄断性和与行政结合的特征,是公用企业,而像医院就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它就不是公用企业。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对公用企业的界定是:“本规定所称用企业, 是指涉及公用企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2】

(二)关于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界定

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主要是指邮政、电讯、供水、供电、供气、民航、铁路等为公众提供服务、商品或者供公众使用的业务或行业,在其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3】而公用企业的垄断属于自然垄断,自然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垄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规制,对于自然垄断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仍应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另外,公用企业的相关业务中有一些是与普通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相同的,对于这些业务自然应当运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引入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服务品质和产品的质量。

二、我国法律对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规制

(一)我国法律对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规制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它在所有的经济领域都适用,它对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作了特别的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该条的立法目的是禁止限制竞争行为而不禁止优势地位,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优势地位是由其自然垄断属性决定或者国家法律所授予的, 法律并不禁止, 但是公用企业滥用优势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 则会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是法律所禁止的。【4】

2.《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制

《反垄断法》作为规制垄断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公用企业,但是其中一些条款实质上就是对公用企业的规制。例如,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可以说这一规定明确有控制地位的企业应受监督,这对规制公用企业的垄断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也是我国反垄断路程上的一个进步。

3.有关行业性立法

在对公用企业垄断的法律规制中还有一些行业的专门立法,如《电力法》、《铁路法》等,他们对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有着特殊的监管。

(二)现行法律规制下公用企业垄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对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作出了一定的规制,但是相关违法行为仍然层出不穷。法律规制不够健全、精确,导致公用企业钻法律空子,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国家的市场经济不能有序进行,因此应当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

首先,公用企业的自然垄断性导致他们缺失竞争,从而使公用企业的服务态度低下,价格工资福利却疯长,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公平及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公用企业与行政行为的过度结合使他很难以市场主体的形式来出现。企业将其主要精力放于如何取得行政垄断的庇护上以获得行政强制力的支持而不是集中精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这就必然形成“钱权互易”的怪圈;【5】

再次,公用企业的垄断导致他们效率非常低下,产品质量远远不如其他非垄断性企业。

因此,我国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规则还是有很大缺陷的,正因为这样才会导致种种问题的出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国家法律规则上进行改革,并在实际操作上予以重视。

三、加强我国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规制

(一)在《反垄断法》中明确规定公用企业垄断

我国《反垄断法》第七条虽然规定了“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却没有明文确定公用企业的主体地位,因此,建议在《反垄断法》中去除过于抽象的概念,而将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明确的规定进去,以便使公用企业的更加有依据的适用《反垄断法》,在产生纠纷以及侵权时确保有法可依。

(二)在公用企业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并通过《反垄断法》加以规制

公用企业具有他特殊的市场主体地位,因此在当前构建现代化企业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改变公用企业的自然垄断的特性。在市场上,公用企业始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他的企业根本无从插足,要使这种垄断的格局改变,必须在公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允许其他市场主体进入这一行业,放宽政策。从而形成活跃的市场主体制度,使其他的市场主体也能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在这些活跃市场主体的参与下,各公用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手工和服务质量在竞争中锐意求新,从根本上改变公用企业缺少竞争造就的服务质量差、消费者怨声载道的状况,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环境。【6】

(三)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要使法律能够更好的实施,必须有着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在这一点,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要稍逊一些。比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05年其雇佣1022名工作人员中有600多名是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这说明了,要想使公用企业得到更好的规制,必须建立反垄断法高层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和知识成为反垄断法实施的关键,也是反垄断执法机构面临的挑战,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力度,反垄断执法是专业人才、专家学者的“专利”。【7】因此,专业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不可缺少的。

(四)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健全的监管制度能更好的使法律有效实施,完善监管制度才能更好的规制垄断行为,对于规制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相关法律应该建立一定的监管制度,一旦法律不能有效的实施,应该有一个部门站出来指导和指引。建立一定的监管制度能够解决《反垄断法》实际操作性不足、某些规定过于抽象的问题, 制定操作性强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执法办案指引,形成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为《反垄断法》的实施打好基础。[8]有监管才有更好的规制和实施,根据《反垄断法》建立监管制度迫在眉睫。

综上,我国公用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它本身有着其自然垄断性,而正是由于这种性质使公用企业的某些垄断成为合法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公用企业的某些垄断行为已经严重的损害了正当竞争,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维护,鉴于此,对其进行更加完备的法律规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在遵循国情的前提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各种法律,特别是《反垄断法》来规制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还市场经济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及经济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对我国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卷,第1期

[2]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7-75

[3]史际春.公用事业引人生产竞争机制与反垄断法[J].法学家,2007(6)

[4]秦小红,进一步规制我国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4年,第11期

[5]周琳.廓清中国公用企业垄断行为[J].公共人事,2008,12

[6]史际春.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反垄断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56-157

[7]朱莎.公用企业在反垄断法上的性质地位的思考[J].金卡工程,2010,(1)

[8]彭海斌.<反垄断法>实施下的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监管[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8月,第10卷,第4期

作者:戴玫

上一篇:信息技术企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国有农场政治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