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高校教材中心划归图书馆管理凸显了学校对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重视与创新。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材中心融合了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建设支撑与学科服务领航的明显优势,逐步实现数字化、环保化和协同化的转型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强化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努力探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搜集、储存和传播中心,通过服务实现社会价值。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一所学校硬件水平的标志之一。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发展中,应用了由传统的“以书为本”转换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使得信息在获取、储存、传递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图书馆也要顺应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更新服务理念,改善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

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的重要意义不断被削弱,但相比互联网阅读模式,高校图书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也就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本质是从人本主义中寻找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执行机制,高校图书馆所宣传和实践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与时俱进,使图书馆的事业蓬勃发展。本文着重从“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入手,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作为契合点,积极探讨和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概况,希望在此基础上能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提供新颖独特的管理模式,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简单地来说就是人性化服务理念。它不是简单机械化地把工作中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流程按部就班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而是图书馆工作者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灵活地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它的核心本质是落实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切实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上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则是将读者视为第一主体的敬业精神和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读者尊重管理人员,那么它所体现的是两种关系概念,第一种关系概念是读者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关系;第二种是图书馆管理人员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尊重读者;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则是体现在图书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关爱,在图书管理中,领导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灵活安排,充分发挥“人”的特性。以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为本,让图书馆的工作围绕读者全面开展,使图书馆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因为有了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人员受到尊重,就能充分发挥他(她)们的积极性,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推行“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管是从书籍的引导、推荐都要体现人文关怀,时刻关注读者的需求,这样也可以让读者感觉到图书馆的真诚。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本质就是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尊重图书馆读者。只有两者相互和平共处,互相友爱,才能实现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高校图书馆推行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国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比较慢长、逐渐探索的发展过程。我们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想从不成熟的模式转向成熟的管理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现知识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我国高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将重心放在书籍的收藏和管理工作上,以书本管理为核心。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许多信息不断地出现,知识不断地更新换代使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被迫需要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完成普通的借还工作,还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去取舍,去过滤,然后归类整理能有效地帮助读者识别书籍。同时,由于各类书刊数量剧增,这要求他们比读者要更先了解书的概况,以便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高效服务。基于此,图书馆领导者应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以人为本的高效管理和培训,让馆员对新的工作要求能快速适应。

2.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图书馆管理资源的不断拓宽,促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推行。如今,到图书馆来的读者,通过纸媒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了。在网络环境下,知识载体的多样化,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在这些新载体、新形式的面前,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对整个图书馆里的所有书籍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对各种书籍信息了然于胸,加强信息的管理工作。

三、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运用于和谐图书馆的构建

1.高校图书馆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纵观国内外,每一所大学的图书馆规模及配置受学校的规模制约,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图书馆的面积,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采购等,但却很少考虑到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求。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这是我国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硬伤,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制约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逐渐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贯彻和落实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在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党提出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以来,国家对高校的发展也是格外重视,对学校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各类高校图书馆应抓住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理念,尊重读者和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人性化地领导和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富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开开心心来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目标最大化。第二就是要对读者进行人性化的服务。工作人员要以饱满和热情的态度来为读者提供服务,让读者感觉到工作人员的真诚,并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灵活应用。图书馆的价值是否能体现出来,这完全取决于读者对它的使用情况。在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图书馆管理工作比较枯燥和繁锁,如果工作人员对工作没有热情饱满的服务态度,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琐工作产生厌恶的情绪,就会消极怠工,进而导致服务态度不好,缺乏与读者的互动,就容易与读者发生各类矛盾,使得“以人为本”的理念很难开展下去。反之,如果“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深蒂固存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言行之中,就会给图书馆工作者提供一个行为标杆和行为准则,对其工作动力和工作态度是有利而无害的。因此,必须让工作人员谨记“读者为先”的原则,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要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图书馆人文精神。每一所高校在每一个时代都在孕育着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则是优秀文化沉淀的结果,学校的图书馆是人文精神得以产生、发展和传承的文化圣地。图书馆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发展人文精神。此外,对图书的采购方式进行转变,善于倾听读者建议,比如学校图书馆可根据网上读者的留言和建议或者是采用全民參与的民主投票的方式,来了解读者所需求的图书资料的清单,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读者的书集,在合理范围内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3.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并创造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对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术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实现图书资料的迅速更新,使获取的学习资源更新颖、更独特,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和阅读需求,使知识的内涵丰富、全面、新颖,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造就人。一个好的环境,是吸引读者的先决条件,学校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高校的读者大多都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容易意气用事,只能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好好引导,才能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发生。要想减少矛盾除了要积极的沟通外,还要积极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比如布置上要洁净清新,色彩搭配要合理,采用隔音板,消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扰,给学生创造安静的环境,在走廊上配以花草树木,这样可以保护读者的眼睛,使读者身心放松,步入知识的海洋。我们还可以在茶水供应方面、图书搜索方面采用多样化服务方式,让师生读者感觉到舒适并且能感觉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服务环境。在服务工作建设上,工作人员应面带微笑,服务要周到,积极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

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做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每个人能力的高低不同,特长也有所不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想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就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了解每个员工的能力和特长,从而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做到人尽其用。并且,要尽量多的给员工提供可选择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一些工作能力强、并且工作态度积极认真的员工,可以将其作为“明星员工”等,并辅以薪资鼓励等方式,用来表示对员工的肯定,并且可以视情况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升职前景。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其他员工了解到明星员工所做出的工作和努力,使明星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其他员工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弱势员工,也就是指工作能力相对较差,或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代脱轨的员工。一只木桶,最短的一块决定了木桶的容量,这些弱势员工就是木桶的短板,这也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弱势员工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帮助其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简单,并且能够锻炼员工能力的岗位,并构建一只弱势员工团队,从而让弱势员工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从而激发弱势员工拼搏进取的信心,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员工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性化服务色彩的理念,其本质是通过贯彻和落实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满足人的多元化需求。在高校图书馆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实现知识的全球化,信息的多元化,并且要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这也就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并且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做到灵活运用,通过收集读者的相关意见、制定读者普遍需求的书籍清单等方式,来全面优化自身的工作内容。其次,要加大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力度,加速更新图书馆中的书籍资料,从而满足师生多元化阅读的需求。最后,要优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提升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达到促进高校图书馆综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陈世彤.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7,(11):183.

[3]张品惠,金天.浅议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实施[J].现代情报,2006,(06):111-112.

[4]高智红.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06):105-106.

[5]段炳胜.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03):122-124.

[6]张女是.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圖书馆的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5,(21):143-145.

作者:孙建红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2:

浅议高校图书馆管理下的教材中心建设与管理

[摘 要]高校教材中心划归图书馆管理凸显了学校对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重视与创新。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材中心融合了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建设支撑与学科服务领航的明显优势,逐步实现数字化、环保化和协同化的转型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强化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努力探索。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材中心;图书馆管理;教材建设;教材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杨波(1981—),女,硕士,河海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建设与管理划归图书馆并设立独立的图书馆教材中心已经在国内已有了初步的实践。作为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教材中心依托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资源建设经验和学科服务平台,成为图书馆实践信息技术应用、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深化教研服务核心的新阵地。传统的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隶属于教务处直属的教材科,受资源环境优化、管理人员调配和教学教育创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大部分职能逐渐从教务处剥离出来,划归至图书馆,这也是近几年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1-2]

一、图书馆教材中心的重要转变

当前多样化的学制体系、教学方式、购书渠道以及快速变化的出版行情让高校教师和学生在选择教材时更有多样性与便利性,但也带来了复杂性和随机性,这使得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机动性增强、工作量剧增,不再是过去计划性较强、管理手段落后、业务内容单一的工作。

(一)信息技术支撑教材中心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普及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很多图书馆拥有较强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技术与经验。[3]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使图书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信息成为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网络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不断丰富的工作内容要求教材建设与管理从单一的人工作业向建设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的自动化管理平台转变。有了信息数字化为技术前提,网络集成化为信息基础和管理手段,教材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技术人员开发教材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设教材中心网站。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不但可以将教材建设与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大大提高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效果。

(二)资源建设指导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和服务面向,还必须结合学科建设、专业特色、科研优势来开展;教材建设不仅涉及教材的自身建设和研究评价,还必须考虑教材的出版发行;教材建设不仅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学习,还要综合考虑师生的需求,及时调整建设策略。图书馆是为了有目标、有方向地收集和整理文献、形成知识体系而存在的。馆藏资源建设是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经过规划、选用、组织、管理和馆际协调分工等,为教师提供了解国内外学科专业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文献平台,为学生开拓视野、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资源。教材建设借鉴图书馆资源建设经验,将有利于教材的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教材改革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也是教材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校实现教材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学科服务拓展教材服务

教材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有很强的学科服务指向。教材中心与教务处、学校各级教学单位联系密切,应该配合各部门做好教材服务工作。教务处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教学计划的组织、教学大纲的制订与调整、教学任务的安排、课程设置的审核和安排,而学校各级教学单位教材的选用是以教学计划和任务安排为依据的。[4]教材中心在教材征订过程中,依据教学计划向教师提供征订数目查询及相关的出版咨询服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在近十年有了较快发展,它要求学科馆员主动深入到教师的科研或教学中,帮助发现和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导航,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力推的创新服务。[5]有了教材中心这一实践教学门户,图书馆可将学科服务嵌入教材建设、选用等服务中,利用馆藏和网络信息平台,扩展教材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四)专业馆员优化教材管理队伍

图书馆教材中心成立后,教材管理由过去“收收发发”单向模式转变为涵盖教材建设、选用、征订、调配、供应和统计研究等的综合管理模式,这就对教材建设与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图书馆选派馆员加入教材中心,解决了原来教材建设与管理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融入教材管理中。图书馆员通过对学科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培养方向、教材建设现状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了解教材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关键要点,熟悉教材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准确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的学科发展、教材图书出版等相关信息,做好统计分析工作,从整体上优化了教材管理队伍的素质。

二、图书馆教材中心的发展追求

(一)数字服务

数字服务是图书馆教材中心发展的根本追求。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泛在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不受办公时间、办公地点的限制,管理人员和师生用户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如教材中心网站或自建服务系统完成教材选用、报订、领书、更改订购信息、查询教材信息、查阅教材评介、统计分析研究等内容,实现教材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出版数字化,多媒体授课、网络授课等新兴模式促使传统纸本教材服务空间得到拓展与延伸,不再受时空限制就可以远程利用其他教材图书等网络资源,甚至全球课程资源共享都已成为趋势,这也是高校未来教材建设与管理发展的方向。

(二)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是图书馆教材中心的发展重心。现代教学管理要充分考虑因社会变化而产生的读者需求、阅读方式等的变化,如各式各样的电子教材和慕课受到读者追捧,这加快了教材无纸化的绿色环保进展。[7]同时,在纸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各高校纷纷开展纸质教材循环利用活动,这也成为当前高校推进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绿色环保重要举措之一。[8]这些都要求教材及其相关辅导书便于传播、共享、互动;注重读者体验,方便读者使用;防止纸张过度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三)协同共建

协同共建是图书馆教材中心的管理保证。例如,教材中心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在教务处、图书馆、教材中心与师生用户的协同合作下,可以实现教材信息资源的集中显示、便捷获取、跨时空传递,促进了教材服务与需求的无缝链接与快速响应。这种协同共建式发展趋势整合了多方优势、取长补短,拓展了教材建设与管理的业务内涵,共享了丰富的教材资源与信息,提高了教材服务品质,从而使广大师生受益。多渠道、多模式的高效协同共建是图书馆教材中心的重要追求。此外,图书馆也借助教材中心不断满足读者更多更高的需求,深化了服务核心。

三、结语

纵观高校教育改革以来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发现,图书馆教材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有待深化。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多偏向于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及教材建设信息化,而对教材建设与管理本身的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图书馆教材中心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集成化建设与管理实体,追求的是数字化、环保化和协同化。教材中心依托图书馆转变了管理形态、强化了教材建设、实现了管理创新,是今后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种将分散趋于集中,将不同部门趋于一体,将自给自足趋于协同共建的服务机制,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再进行强化和推进,克服各自为政、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谭晓辉.高校教材管理及新模式的构建[J].教育观察,2013(12):97-98.

[2] 徐美凤.高校教材管理现状及新模式的构建[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2,(6):1-5,28.

[3] 袁艳.高校图书馆教材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2013:1-7.

[4] 叶波,罗兰.高校图书馆参与的教材管理模式初探:“教务处—图书馆—教材科”三级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12(7):58-61.

[5] 孙万东.强化图书馆在高校教材建设中的服务功能[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35-137.

[6] 张红.高校图书馆在教材建设中的服务职能[J].图书馆学刊,2014(7):103-105.

[7] 罗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与高校图书馆角色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2):130-136.

[8] 王卓.高校图书馆在教材循环使用中的主导角色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3(1):70-73,108.

作者:杨波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3:

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管理

[摘要]人本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场所,应该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给高校图书馆造成的管理落后的局面,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效益观,是在充分认识人的本性的基础上,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有效的方法抑制人性的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性的优点,使人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完善人的个性。这样,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会得到各自的满足,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看到光明的未来,感受到做人的骄傲和自豪,按这样的管理方式进行的管理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管理。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就是在研究图书馆员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确立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推动馆员和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发展,并最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改变高校图书馆落后的管理现状需要人本管理

一直以来,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强调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体,管理要以馆员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却没有突出馆员的核心地位,管理也不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地开展,还是保持着很浓的传统管理习惯,缺乏创新,缺乏民主管理成分的融入,缺乏激励机制的引入,而是依然过分地强调制度管理,强调以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馆员,以冷酷的量化指标考评馆员,以森严的等级待遇压抑馆员。这种见物不见人的非人性的管理阻碍着馆员工作能动性的发挥,严重地违背了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观点。如果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不改变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高校图书馆员改善不良处境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需要人本管理

高校图书馆是公益性极强、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文化教育机构,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图书馆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影响深远,使高校图书馆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低下,甚至相当部分的人把高校图书馆工作看成是简单的借借还还、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不尊重图书馆员的劳动,瞧不起图书馆员。加上在图书馆工作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单调乏味,久而久之会使图书馆员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下降,产生失落感。然而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使图书馆员要经受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严峻考验和沉重负担。要改善图书馆员这种低劣处境和紧张工作压力,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

3.高校图书馆适应激烈竞争形势、提高竞争力需要人本管理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信息服务机构的进入,高校图书馆还将面对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现代管理制度和雄厚资金的国外信息服务机构的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来提高馆员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能动性,使他们团结一致,努力去奋斗,并取得勝利。

4.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履行职能、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良服务工作宗旨需要人本管理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服务功能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它具体体现在为读者、为用户服务上。而为读者、为用户服务又是由高校图书馆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阅览、流通、系统管理等来完成。要完成好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履行职能,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加上先进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人本管理就是这个最好的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施措施

1.吸收和寻求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首先,要把好进入关。对高校图书馆员的从业条件和任职资格要进行严格考查,不仅要考查其业务素质和能力,而且还要考查其思想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所要招聘的人员既要懂图书情报知识,具有图书情报工作技能,又要懂现代信息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不仅要招聘图书情报学科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要引进一批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或领导者。

2.推行民主管理,尊重馆员权利

民主管理是有效实施人本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实行民主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馆领导。那种独断型和家长式的管理是与民主管理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只会挫伤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推行民主管理,重馆员权利,对馆领导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立激励机制,满足馆员的合理需求

激励在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满足自身的个人需求。高校图书馆采用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馆员的需求层次,针对不同馆员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从而有的放矢,实现有效的激励。

4.加强馆员培训,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和个人竞争力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将使图书馆整个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服务手段从简单型向现代化技术型转换。高校图书馆员面临着知识结构的调整和不断更新,特别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加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正确认识这个形势,充分考虑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切实加强对馆员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的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从提高馆员素质着手,增强其就业能力,减少其上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参考文献:

[1]巴哈提.浅析新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以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4).

[2]沙振江.论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五大要素——兼谈江苏大学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5,(5).

[3]熊鸣华.标杆管理:图书馆管理中的有效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2).

作者:黄 萍

上一篇:水资源监控系统论文下一篇:信息化金融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