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总结专科护理质量监测在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20年11月-2021年2月我院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按照是否纳入专科护理质量监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设立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执行的5个观察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手术隔离技术执行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流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人流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1:

浅议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心理疏导

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环境影响、情感交流、术中疏导、爱心关怀等疏导方式,缓解了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并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益身心健康。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 心理疏导 探讨

心理疏导是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立场,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减轻心理负担和疼痛感的一种心理护理方式。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年轻人的发育成熟普遍较早,难以在性行为及生殖方面得到正确信息的指引,最终导致年轻女性和未婚女性妊娠的发生。早孕患者对于人工流产术往往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少数患者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及精神过度紧张,甚至存有羞涩感,为缓解因紧张而造成的宫颈难以扩张,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手术,避免产生人流综合征,为此,我们对早孕患者人工流产前作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对人工终止妊娠带来的身心伤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

1 环境影响

营造手术室清新、安静、整洁的舒适氛围,为患者播放喜爱的音乐,以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由于人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对生殖概念比较模糊,对妇科检查认识不够,惧怕医院的妇科检查手术器具,尤其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社会道德与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更敏感。现代推崇的医学模式是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所有的生命个体,既有简单的躯体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医务人员应善待每一位患者,和蔼可亲、动作轻柔、细致耐心等,不能轻视与讥讽,更不能横加指责,要以平常心态来耐心解决患者所遇到的问题,消除她们的精神压力和顾虑,减轻她们的身心伤害及紧张心理,使她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

2 情感交流

术前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详细情况,询问是否有相关病史。与患者交流时,仪态端庄稳重,语气温和,使患者倍感亲切和信任,以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稳定患者情绪。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成功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前提。医生的技术操作应熟练认真,动作轻柔,向患者详细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引导患者的正确应对措施等事项,以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快速顺利地完成操作,避免拖延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

3 术中疏导

患者的疼痛反应来自于刺激部位的强度频率,同时还受心理状态因素的干扰,可通过鼓励、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手术时可以为患者播放喜爱的舒缓、悠扬的乐曲,扩张宫颈时,大部分患者会有不适感,可以事前提醒患者“可能会有点不舒服,马上就好”,每个步骤操作完毕都要鼓励患者,使患者坚信手术马上就要成功完成了。吸宫术是疼痛感最强烈的一种,护士可以引导患者交流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或是帮助患者擦汗、紧握患者双手给以安慰、支持;不要对喊叫、哭泣的患者加以指责,让患者尽情宣泄,从而减少患者心中的抑郁和疼痛值;不要轻视未婚先孕的患者,更不能以刺激性语言伤害其自尊,从而增添她们的心理压力。

4 爱心关怀

医护人员要时刻充满仁爱之心关心爱护患者,耐心讲解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常规休息2周,禁止性生活1个月,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影响子宫恢复;注意保暖,不要吃凉、刺激性食物,注意摄入高营养物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卵巢功能的紊乱;保持会阴清洁,禁止盆浴,流产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流产后2~3天阴道出血量少于或等于月经量,若血量过多或持续不净应及时复诊;流产后卵巢会很快恢复排卵,要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受孕。这样的疏导,能够有效避免少数患者因意外后果而产生过激行为,从而维护家庭、社会的和睦与安定,并有益于身心健康。

5 讨论

人工流产不仅危害女性的生理健康,还使其心理状况受到影响。由于患者对人工流产缺乏认知,惧怕所造成的躯体疼痛,而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的状态;尤其是未婚早孕的患者对妊娠的后悔和自责,担心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而处于一种自卑、消极、悲观的状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适应症等问题。因此,对年轻意外怀孕和未婚女性的人工流产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她们的心理需要,保护她们的隐私,令其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她们的信任与合作,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并积极配合手术,减少痛苦,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

通过对我院接受人工流产术女性的心理疏导调查,发现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症反应、大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从而对从事人工流产术的相关医务人员在规范专业技术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坚持不懈地开展计划生育及人工流产术的宣传教育。②开展对广大女性的医学科普教育,了解计划生育中基本的医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减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③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④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减少患者的身心创伤。

医务人员良好的心理疏导技能、情感关怀是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促进人工流产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谢洁芬.心理护理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0期

[2] 刘丽.未婚妊娠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心理护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3] 王云娥.门诊人工流产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5期

[4] 刘爱萍,王巧红.人工流产术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8年32期

[5] 刘翠花.人工流产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9年18期

作者:秦晓鹏

人流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2:

专科护理质量监测在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专科护理质量监测在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中的应用 方法: 将2020年11月-2021年2月我院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按照是否纳入专科护理质量监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设立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执行的5个观察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手术隔离技术执行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各项指标执行情况,观察组执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讨论:将专科护理质量监测运用于在剖宫产手术中实施手术隔离技术,有利于提高剖宫产术中隔离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剖宫产术中隔离有效性。

【关键词】剖宫产 手术隔离技术 专科护理质量监测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育龄妇女的常见病[1],简称“内异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间质等)出现于子宫体以外部位,呈良性病变,但具备恶性肿瘤的侵蚀、种植、远处转移等特点,常出现下腹痛、痛经、月结异常、性交不适等症状,随着剖宫产、人流、宫腹腔镜操作的增多,内异症发病率明显上升[2]。为防止宫腔及阴道内容物污染体腔、切口,防止子宫内膜残留至切口,在剖宫产术中需规范实行手术隔离技术,避免手术过程中将子宫内膜带至其他组织而导致医源性种植[3]。手术隔离技术是在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外科手术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隔离措施,将种植细胞、肿瘤细胞、感染源、污染源等与正常组织隔离,以防止、减少肿瘤细胞、种植细胞、污染源、感染源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的技术[4]。为了有效推行隔离技术,专科护理工作质量监测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和量化测定工具[5],可以对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的实施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量化管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手术室自2020年12月对我院妇产科手术中实施的各项隔离规范技术措施纳入专科护理质量监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2020年12月-2021年1月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剖宫产手术病人,其中2021年1月-2月选取30例剖宫产手术为观察组,年龄21-40(29.76+4.76)岁,孕周 31-41 周,平均( 39. 81+0. 66) 周;2020年11-12月份选取30例剖宫产手术为对照组,年龄21-42(31.47+4.95)岁,孕周 36-42 周,平均( 38. 73+0. 78) 周。纳入标准:剖宫产手术病例,术前胎心、胎盘功能检查正常;②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排除标准:非剖宫产手术病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 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

1.2.2 对观察组纳入专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指标进行管理。

(1)成立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手术室高年资巡回护士组成,职称分别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且工作经验大于10年,均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2)专科质量指标的确立:依据《手术室室护理实践指南》中妇科手术隔离技术操作要点[6],由妇产科手术组护理人员和手术室专科护理监测小组成员一起,通过头脑风暴法,共同制定出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执行的统一操作要点、流程及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执行的5个观察指标:1.切开腹壁后保护切口;2.冲洗后切口加盖无菌巾;3宫腔操作敷料立即丢弃;4.接触子宫内膜、胎膜、胎盘的器械放于固定位置,以免污染其他器械及用物;5缝合子宫肌层的缝线不用于缝合腹壁各层。巡回护士在每台剖宫产手术结束后对以上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3)培训:制定5个剖宫产隔离技术执行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根据指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系统化培训,并通过讲课、提问、考核确保每位护士均已掌握相关知识,规范其护理行为。

(4)实施:①建立剖宫产手术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日报表,巡回护士负责每日填写每天剖宫产手术台数、各项隔离技术指标执行情况。②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监督员负责统计隔离技术执行状况,并对隔离技术执行、观察到位等内容及时反馈、督促,纳入考核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剖宫产隔离技术执行情况,评价指标: (1) 切开腹壁后是否用切口保护; (2) 冲洗后切口周围有无加盖无菌巾;(3) 宫腔内操作后敷料是否立即丢弃;(4)接触子宫内膜、胎膜、胎盘的器械是否放于固定位置,不污染其他器械或用物;(5)缝合肌层的缝线是否不用于缝合腹壁各层。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所有“观察指标”,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中各项指标执行情况以P<0.05表明两者间存在差异,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各项指标执行情况,观察组执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討论

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于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从而导致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有侵袭性及复发性,具性激素依赖特点,虽良性疾病,却恶性行为,给育龄妇女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7]。剖宫产术后内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究其发病因素, 目前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等多种学说,目前,大部分学者较认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认为是临床上在为患者行剖宫产时, 将其宫腔内的血液带入腹壁的切口处所致[8][9]。

不接触隔离技术于1954年由医学家Cole等提出,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2016年版)首次将其加入并衍生到不同的外科手术中[3]。近年来,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率也明显提高,其作为创伤性手术中的一种,很容易因为手术室管理不当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如:内异症。通过应用手术隔离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隔离的有效性[10],从而有效减少以上并发症。

在妇科手术中,手术隔离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可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避免肿瘤细胞、子宫内膜组织的播散和种植[11]。不接触隔离技术的操作,手术室护士既是执行者,同时也是督促检查、管理者[12]。当前现状,国内手术室尤其非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室在隔离技术执行的相关培训有所欠缺[13],缺乏系统的相关继续教育培训,导致手术室护士隔离技术的掌握率、执行率不够。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作为管理护理质量的工具,专科应用中可根据专科特点开展专业性考量指标[14],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护理行为改变,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导向作用[15],在护理工作中用于多种管理领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16] [17] [18],笔者所在科室也连续多年将这项管理技术运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运用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手术隔离技术实施进行监测前,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手术隔离技术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在这个监测过程中,有护士对于剖宫产手术隔离技术专业知识知晓不全面,即便已培训,但仍存在未完全掌握,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对隔离技术评判不正确。专科护理质量监测小组监督员在质控时加强提问和指导,定期培训、考核。通过把隔离技术纳入我院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中的过程指标中进行管理,设立剖宫产隔离技术专科护理质量监测表,每日对剖宫产手术中隔离技术的实施进行登记、统计,观察剖宫产隔离技术执行情况,发现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督促改进和实施,进而在具体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将手术隔离技术和无菌操作同等重视。手术医生是手术的主导者[19],鉴于部分医生隔离技术观念欠缺[20],因此隔离技术的执行还医护人员相互监督,加强重点环节把控,从而降低子宫内膜异位、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自从将剖宫产隔离技术纳入专科护理质量监测进行管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将专科护理质量监测运用于在剖宫产手术中实施手术隔离技术,有利于提高实施隔离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剖宫产术中隔离有效性,从而有效保证剖宫产产妇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晶,张宗峰.综述缺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OL].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07-08 08:33:28.

[2]李红,王东梅.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海南醫学院学报,2021,27,(1):71-72.

[3]韩琳琳.手术隔离技术在剖宫产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4-35.

[4]郑晨.手术隔离技术在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20,28(5):583-585.

[5]阮红芳,李建平.肾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与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3):169-170.

[6]郭莉.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89-90.

[7]吕艳红,吴涵,贺媛媛,等.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01):14-18.

[8]汝婧.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79-80.

[9]马琳.剖宫产腹壁切口致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6):106-107.

[10]陆铁妹.手术隔离技术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20,18(11):142-143.

[11]杨力昕. 手术隔离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名医,2020,4:41.

[12]钟鑫鑫,马红利,杨畅.不接触隔离技术在颊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0,18(3):333-335.

[13]魏永婷,吴秀红. 30个省份恶性肿瘤手术隔离技术执行情况的现状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18, 53(9):1063-1066.

[14]王菲.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4:537.

[15]张翠翠,葛修茹,庄旭华,等.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6):8-10.

[16]董慕欢.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40:7-8.

[17]阮红芳,李建平.肾内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与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3):169-170.

[18]徐丽,于明峰.血液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制定及应用效果[J]. 护理学杂志,2015,30(19):68-70.

[19]王金莲,李立勤.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操作无接触隔离技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医护配合满意度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105-106.

[20]朱建平,武玉平,郑元正,等.肠癌手术中三头带肿瘤区域无瘤隔离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0,24(3):174-176.

作者:王金玉 陈国平 李凌芸

人流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篇3:

浅谈心理护理在人流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在人流手术中的重要性。采用方法是:区计生中心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900例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人流手术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分析结果:通过我们术前术中术后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患者术中谈笑自如,情绪稳定,均未发生人流综合征,手术成功率100%,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医患纠纷。由此,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人流手术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流手术;心理护理;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计划生育工作仍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式。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的利益。中心计划生育手术病人较多,为做好计划生育手术病人的护理确保计划生育手术的顺利完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们对900例计划生育人流手术病人在手术中进行心理护理对比,通过对比观察我们体会到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有利地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又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完成,确保了计划生育人流手术的成功率。表明计划生育人流手术中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心理护理对患者接受疾病的治疗、恢复及预后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计生人流手术的心理护理更重要。我们对900例计划生育人流手术患者分组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具体的研究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们将900例计划生育人流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0例,每组间的年龄19—51岁,均选择常规普通人工流产。

1.2方法

A组为心理护理组。计划生育人流手术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顾虑重重,对医院特殊的环境设备产生恐惧心理,另外有些患者是带环受孕或产后不久怀孕需要手术,再有一部分病患者未婚先孕,还有年龄较大怀孕的均怕别人知道难为情。针对以上心理,术前我们与病人做好交流,介绍我们的环境,计划生育人流手术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意义,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知识,讲解手术过程,同时说明手术并发症,(如人流可能并发术中出血,子宫穿孔,人流综合征,吸宫不全、漏刮、感染和宫颈、宫腔粘连等)以减少医疗纠纷,对手术适当了解,消除顾虑,恐惧,不安及紧张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手术中患者亲人不在身边会产生不安感。我们护士守在患者身旁,以同情、安慰、鼓励语言与病人交流,使病人感到安慰、分散病人注意力,说明术中每项监测、操作的目的,作用,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感到安全,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减轻患者痛苦。另外手术中尽量遮挡病人,减少由于身体暴露造成的羞怯,尽可能做到最短时间暴露,保护患者自尊心。天气较冷时注意患者保暖。术中患者不适,鼓励放松深呼吸,增强其信心使手术顺利完成。

B组为一般对照组,术前均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方法、合并症,使患者对手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术中观察病人情绪及血压、脉搏变化。

两组病人术后均向病人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如人流后一个月内禁性生活,阴道出血时间长,或流血量超过月经量及时就诊,放节育环术后还要暂时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用缓压,定期复查等。

2 结果

A组术中谈笑自如,情绪稳定,均未发生人流综合征,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并发症为0,术毕满意者均达100%,减轻病人痛苦,术后随访均满意无并发症发生。B组术中焦虑紧张情绪,血压增高或降低,心律加快或减弱占12%,术毕表示满意者占88%,人流术中出血大于正常者占4%。

3 心理状态分析:在实施计划生育的人流手术中,受术者的地域环境,民俗习惯、文化层次、生活条件、个人卫生状况千差万别,要求实施计划生育人流手术的目的和认识不尽相同,对计划生育人流手术的医理知道的很少,配合手术的心理因素复杂多样。其心理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紧张、恐惧心理 计划生育手术是在健康人体上实施的手术,受术者由于缺乏计划生育手术方面的医学知识,对实施手术节制生育与确保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这是绝大多数要求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育龄妇女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也是导致受术者在手术中情绪不稳定,配合不利,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引发疾病等不良后果。受术者大多数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是否顺利,是否疼痛难忍,实施手术后是否会出现性格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变,影响夫妻生活和生育能力,常常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有的育龄妇女在手术确定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甚至焦躁不安。

3.2 忧虑 计划生育人流手术的目的是使受术者通过实施手术,中断妊娠。也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防范性的医疗技术措施。但区级计划生育医疗技术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信息不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普遍存在担心手术后会影响健康,有的担心干重体力活能否如往常等。有的心理负担过重,情绪低落,有的稍有疼痛感,受术者在术中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症状。

3.3心理护理

受术者在术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一方面他们对客观现实条件的反应,另一方面对避孕节育医学常识不了解,每个受术者的个体心理差异不同,因此,观察和了解受术者的心理活动,正对不同受术者的不同心理,做好心理护理对确保计划生育手术的安全、规范、成功发挥巨大作用。多年的计划生育手术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受术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计划生育专业技术、娴熟的语言技巧等广泛的社会学知识,与受术者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她们认识计划生育手术是育龄妇女正常的生理需要,并使她们充分理解,以做到自然、放松。

4 结论

计划生育手术室对健康人体的手术,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针对特殊人群对医护人员表现出的一种精细的形象艺术。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受术者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病人在手术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从而产生心理与生理的应激反应,重者发生人流综合征,干扰手术的实施和安全性,故对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可解除病人心理负担,减少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完成减少并发症发生。通过我们的宣教,使病人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和知识,有利于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医患情感。

总之,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娴熟的语言技巧,灵活应用于计划生育人流手术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人流手术中非常重要是值得推广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姚红梅. 外科患者手术前的焦虑状态与心理护理评比[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第6期。

[2] 卫海娟;;术前 术中 术后心理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7期

[3] 孟宏 刘宝珍 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心理护理的体会《锦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熊云彩. 外科护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57

[5] 朱红. 实用心理护理技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9~363

作者:邹国红 朱秋垚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论文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