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人员评价分析论文

2022-04-22

内容提要:景气指数是指通过定量方法加工汇总调查中的定性指标,从而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行业人员评价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行业人员评价分析论文 篇1:

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评价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 旅游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旅游人才的竞争,为了合理科学地制定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水平,对本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现状的客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依托横向课题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前无锡市的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形成这些主要问题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分析。为决策者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无锡市 旅游从业人员 现状 成因分析

一、引言

“十五”期间无锡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发展的各项指标翻了一番,旅游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旅游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描绘的无锡市旅游业未来五年的蓝图,无锡旅游业进入了科学、和谐、稳步的发展时代。

旅游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无锡市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大力开发旅游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素质,对于促进无锡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旅游强市和实现“三大跨越”目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为《无锡市旅游人才“十一五”发展规划》(横向课题)的成果之一,笔者参与了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2006年11月份至2007年2月,课题组对无锡市92家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66家旅行社,15家旅游景区景点、12家旅游推销商店、7家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形成了一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即为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和相应现状分析的依据。

二、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评价

“十五”期间,无锡市旅游大力发展推动了旅游人才规模迅速发展和质量稳步提升,旅游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无锡市共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1.5万,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10万人。直接从业人员中包括了旅游核心从业人员和具有旅游特征从业人员,110万间接从业人员是由旅游业带来的具有旅游经济特征的从业人员。通过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无锡市直接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见表1。

依据抽样调查报告的相关统计数据,笔者就无锡市当前从业人员的现状得出以下评价结论:

1.从业人员的地域开放性程度较高,地区之间流动性较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非常住人口(即外来打工人员)占21%,其中酒店的非常住人口从业人员达到29%。非常住人口来自江苏省内其他城市的占60%,来自江苏省外的占40%。

2.从业人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特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旅游行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年龄以40岁~50岁中老年层次为主,占41%左右;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年龄以30岁~40岁中青年层次为主,占37%左右;一般员工的年龄以20岁~30岁年轻阶层为主,占44%左右。平均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比例占到75%。

3.从业人员职业教育(或培训)普及程度不断提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十五”期间,无锡市旅行社新员工受职业教育培训达到85%以上,酒店业新员工职业培训的比例在60%以上。

4.从业人员流动速度较快。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十五”期间年平均递增率达到32%,而流失率达到20%。其中,自动离职成为流动的主要形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总流动人数的59.5%(表2),值得关注。

5.旅游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层次不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无锡市旅游行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分布较广泛,低到初中文化,高到研究生文化,其中以大专文化为多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40%左右,高层管理者的总体文化层次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初中(中专)和高中文化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所占比例高86%左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普通高校大专教育和职业类教育,本科旅游专业与非旅游专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基本持平。

6.员工对旅游行业的认同度不高。抽样调查显示,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有56%的员工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一般,43%认为说不定,与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一致。造成了员工队伍不稳定。

7.旅游企业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经费占营业额0.1%及以下的占到63%。旅游企业忽视了员工继续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43%左右。而输出培训和国外短期培训的比例较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为12%左右;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以本企业岗位适应性培训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66%左右。其他类型尤其是高级培训形式比例较低。

8.旅游管理队伍缺乏“领军”人才。现有中高级经营管理队伍的非职业化和非专业化倾向明显,无锡市的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未形成,高层管理人员短缺。

9.员工的薪资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在管理阶层中的地位刚好成对应趋势,且差别很大。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普遍较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月薪3000元以上的占28%左右;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平均收入普遍较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月薪低于1500元的占85%左右,月薪低于1000元的占54%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层管理者中也出现了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现象,而在普通员工中也不乏月薪高于4000元的高收入者,主要以酒店的厨师和旅行社的导游为主,具有典型的行业工种的特殊性。但是总体无锡旅游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较其他行业较低。

10.员工技术优势不明显。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称与其在管理阶层中的地位刚好成对应趋势,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职称普遍较高,以专业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31%左右;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称普遍较低,以初级工和中级工为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7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层管理者中,也存在一部分初级工,职称偏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占22%左右。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占员工队伍的0.3%,有初级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员工总数的18.4%。

三、当前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传统观念制约了旅游业发展。传统的观念在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有所偏见,这种偏见继而引发了对旅游行业经营管理过程理解上的偏见,从而形成了对旅游行业的行业偏见和职业歧视,并在旅游行业和非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种不利于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观念有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背景,与我国旅游行业历史和现代旅游行业建立时间不长密切相关。

2.薪资制度存在不和谐因素。合理的行业薪资体系是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无锡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薪资体系存在低收入群体化、薪资政策不合理,分配体制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济缺乏、非理性的市场恶性竞争、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等。

3.人才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旅游企业管理者管理理念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简单、部分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多年不变,缺乏创新等问题普遍存在;企业舍近求远招聘人才,地方院校舍近求远推荐人才,旅游企业留不住人才等现象的存在,反映了旅游人才引进和流动不畅。这些问题与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历史短暂,旅游业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人才市场不完善和政策不配套等因素相关。无锡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呼唤形成为本行业服务的专业人才市场和政策环境。

4.受教育程度有待提高。受职业教育(中、高等教育)不高是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存在的普遍问题。职业院校一直是旅游行业高素质基本员工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来出现的中、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滑坡,影响了旅游行业人才供给。旅游行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还不够。旅游行业地位不高,旅游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者努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张新峰

旅游行业人员评价分析论文 篇2:

基于景气测度的黑龙江省旅游业景气指数研究

内容提要:景气指数是指通过定量方法加工汇总调查中的定性指标,从而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本文采用美国商务部编制合成指数(CI)的方法,编制黑龙江省旅游行业景气指数,以此作为观测黑龙江省旅游行业波动的综合尺度,并结合当前黑龙江省的经济形势对合成指数进行分析,探究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周期性规律,对旅游业局势与行业周期波动转折点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判定行业整体波动情况和走势,旨在为黑龙江省旅游行业政策的制定和旅游公司的微观经营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旅游业;合成指数;景气

收稿日期:2017-06-30

作者简介: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景气指数研究团队(曲振涛、姚凤阁、齐丹丹等),执笔人:姚凤阁、齐丹丹、路少朋。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公共政策与现代服务业创新”资助;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现代服务业支撑龙江振兴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X201600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6MZC01;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D2017025;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创新人才项目,项目编号:2016QN045。

一、研究现状回顾

景气调查始于19世纪末期,1946年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开发了扩散指数(DI)[1]。1967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和美国商务部合作开发了合成指数(CI),用于监测经济波动[2]。CI能反映景气变动趋势和景气循环的振幅,弥补DI的不足。1984年日本经济计划厅(EPA)编制了复合指数,用来测度日本经济的活动状态[3]。20世纪90年代后,Stock 和Wat son运用动态因子模型开发出了SW景气指数[4]。2001年日本經济计划厅又编制了复合指数。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分析与预测及具体行业的景气分析等方面。董文泉等(1987)利用合成指数率先对我国经济循环进行测定、分析和预测[5]。陈磊和高铁梅(1994)利用S-W景气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我国对于景气指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或具体某一行业的景气波动状况进行分析和科学预判。1994年中国正式建立企业景气调查制度,目前景气指数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金融证券、工业、农业、市场与企业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为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了依据。景气研究应用于旅游业领域是比较晚的。2006年张辉编制了什刹海景区旅游景气指数[5],随后戴斌等人对饭店、旅行社等行业进行了研究[6]。榜中榜传媒中心编制了国内游目的地景气指数和出境游目的地景气指数。中国旅游研究院按季度对全国旅行社行业做了问卷调查,对旅行社的景气指数进行分析。2007年阎霞和黄选对中国饭店利用景气指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7]。2009年雷平编制了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景气分析[8]。2011年杨健对河南省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进行了研究[9]。2012年,石珊珊和钟永德利用K-L信息量法对饭店业劳动力景气指数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10]。2013年唐承财对北京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进行分析与研究[11]。高平对上海旅游市场监测指数的构建与实证研究[12]。近年来利用景气指数的方法对旅游业进行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

近年来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迅速,黑龙江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之一。旅游业产值占全省GDP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能够突破区域自身总需求的约束,引入外部需求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内有总需求增长空间。黑龙江省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201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夏季主推生态化突出优势,发展避暑休闲游、养生度假游、医疗健康游、极地游和边境出境游;冬季主推冰雪特色优势,突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乡、亚布力滑雪等重要卖点。”目前,传统经济结构对黑龙江省发展形成很大挑战。大庆油田减产、油价下降、粮价下调、商业林停伐,黑龙江省正在遇到多年未曾有过的严峻挑战。过去长期维持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如石油、煤炭、森林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尽管出现了这样的变化,也并没有影响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基本趋势,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情况就可以看出黑龙江稳定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年来,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稳步增长,旅游业给黑龙江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会。2014年黑龙江第三产业增长9%,高于全国平均09个百分点,2015年高于全国近2个百分点。旅游业对于经济发达省份的带动作用不一定很明显,因为发达省份自身的收入、消费、储蓄间的循环比较好,收入高,消费倾向也比较高,而黑龙江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总体财富和收入有限的现实情况之下,仅仅靠自身繁荣所形成的消费来带动第三产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入外部需求,而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既有需求增长空间、又有供给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的经济总量除了长期的增长之外,还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性。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他的发展会带动交通运输业、旅馆业、餐饮业、娱乐业、环保业等产业发展,是服务业中的比较特殊的行业。他对于经济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旅游业在消除贫困、解决就业、帮助弱势群体中也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受到国家和省政府的重视。在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尽管旅游业受到重视,但在每一次遇到突发事件之后,如2003年的非典,旅游市场都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因为现在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以事后管理为主,缺乏必要的监控工具和手段和主动性前瞻管理,缺乏对黑龙江省旅游业的中长期趋势的准确把握。这就需要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把控,建立监控体系。对行业运行趋势有效预判和预警,这样便于在经济发生重大转折之前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

目前对黑龙江旅游业的研究主要还是偏重于定性分析,侧重于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的探讨,也有从管理层面进行探讨。在以往的与旅游业相关的研究中大多是从旅行社建设、导游问题、客源市场等方面着手,并没有从产业的高度进行深层次剖析。从定量的角度对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进行总体分析的成果比较少,定量分析多采用灰色相关度分析和灰色模型进行预测以及AHP来进行分析与研究。目前还没有人用景气指数的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旅游业进行研究。

景气指数分析方法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它包含了多种模型的功能。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和黑龙江省的旅游行业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周期性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提炼关键指标,对本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用景气指数可以分析预测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生重大转折前,可以为防范行业风险提供技术和预警。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还可以为企业的微观决策提供宏观指引,如可以为旅行社或飯店制定规章制度和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为投资者适时的进入或退出本行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999年黑龙江省的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旅游相关产业数量大增。一直到2003年遭遇非典的重创后,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也开始步入产业发展的轨道。根据黑龙江省旅游业相关数据,采用美国商务部编制合成指数的方法构建模型对黑龙江省旅游业波动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对旅游行业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对其加以修正,进而形成契合黑龙江省旅游业实际的景气指数。

(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选取2000-2016年17年间的与黑龙江省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如CPI、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地区生产总值、人民币汇率、星级饭店固定资产、国内旅游人数万人、外国入境游客、星级饭店营业税金、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等,以2000年为基准日期,对于旅游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构建旅游产业景气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等,略有缺失的数据以黑龙江省旅游局网站数据等作为补充。

(三)基准指标的选取

我们对指标的筛选选取拉网式搜集指标的方法,把影响黑龙江旅游业景气指标的所有因素都列出,一共选出39个有效指标。如表1所示。利用HDI历史扩散指数初步推算出基准日期。景气指数是基于景气变量之间的时差关系来指示景气动向的,主要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在确定指标分类前首先要确定基准循环指标。基准循环指标选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1)选取指标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指标;(2)专家的意见及其评分;(3)以主要经济指标合成指数的转折点为基础。通过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把重要指标的循环作为基准循环,将此指标作为基准指标。“总收入”是反映商业经济波动基准循环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指标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指标,也是被专家普遍认同的同步指标。由此,把最能反映旅游市场发展的“旅游总收入”作为基准指标。

三、黑龙江省旅游业合成指数编制流程

采用时差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对所选的有效指标进行分类,划分成先行、同步、滞后三个指标组。设x={x1,x2,…,xn},y={y1,y2,…,yn}分别为被选择指标和基准指标,r为时差相关系数,则yt是基准指标中的某一元素(y1,y2,…,yn);xt-1是对应的被选指标中的某一元素(x1,x2,…,xn)。是被选指标各元素的平均值,是基准指标各元素的平均值,L为最大延迟数。其中l为超前、滞后期,nl是数据取齐后的个数,nl =2L+1是取齐后的个数。

rl=[SX(]∑[DD(]nl[]l=1[DD)](xt-l-)(yt-)[]∑[DD(]nl[]l=1[DD)](xt-l-)2∑[DD(]nl[]l=1[DD)](yt-)2, l=0,±1,±2,…,±L

运用时差相关分析法,以K-L信息量法,聚类分析和专家打分法作为辅助,将所选指标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先行指标可以事先预测总体经济的运行高峰和谷底。同步指标与经济运行变动情况基本同步,扩张时处上升趋势,经济收缩时处下降趋势;还有一类是在经济运行变动后才会出现变动特征,当经济回升或衰退一段时期才开始表现出上升或下降,因此称滞后指标。指标分类后再利用Spss算出各指标与基准指标的相关系数,剔除掉相关系数小于019的指标,最终将指标划分为先行、同步和滞后三个指标组。

在完成指标分组后,我们计算指标对称变化率,并经过加权得到合成指数[13]。具体过程如下:

(1)求指标的对称变化率并将其标准化。

设指标Yij(t)为第j指标组的第i个指标,j=1,2,3代表先行、同步、滞后指标组,i=1,2,…,k是组内指标的序号[13]。对Yij(t)求对称变化率Cij(t):

Cij(t)=200×[SX(]Yij(t)-Yij(t-1)[]Yij(t)+Yij(t-1)[SX)],t=2,3,…,n

当指标Yij(t)中有零、负值或指标为比率序列时,取一阶差分:

Cij(t)=Yij(t)-Yij(t-1), t=2,3,n

将各指标对称变动率Cij(t)标准化,求标准化因子Aij:

Aij=∑[DD(]n[]i=2[DD)][SX(]Cij(t)[]n=1[SX)], t=2,3,…,n

用Aij将Cij(t)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变化率Sij(t):

Sij(t)=[SX(]Cij(t)[]Aij[SX)], t=2,3,…,n

(2)求各指标组的标准化平均变化率Rj(t)。

Rj(t)=[SX(]∑[DD(]k[]i=1[DD)]Sij(t)-Wij(t)[]∑[DD(]k[]i=1[DD)]Wij(t)[SX)], j=1,2,3;t=2,3,…,n

Wij是第j组第i个指标的权数,本模型中Wij=1,计算指数标准化因子Fj(t):

Fj(t)=[SX(]∑[DD(]n[]t=2[DD)][SX(]Rj(t)[]n-1[SX)][]

∑[DD(]n[]t=2[DD)][SX(]R2(t)[]n-1[SX)][SX)], j=1,2,3

其中,F2=1。

计算标准化平均变化率Vj(t):

Vj(t)=[SX(]Rj(t)[]Fj[SX)],t=2,3,…,n

(3)求初始综合指数Ij(t) 。

令Ij(1)=100 ,则Ij(t)=Ij(t-1)×[SX(]200+Vj(t)[]200-Vj(t)[SX)], j=1,2,3;t=2,3,…,n。

(4)制成以基准年份为100的合成指数。

CIj(t)=[SX(]I[DD(-*2/3][HT6”]^[][HT][DD)]j(t)[]I[DD(-*2/3][HT6”]^[][HT][DD)]j(t)[TX-][SX)]×100

其中,I[DD(-*2/3][HT6”]^[][HT][DD)]j(t)[TX-]是I[DD(-*2/3][HT6”]^[][HT][DD)]j(t)在基准年份的平均值。以表1数据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大米行业的先行、同步、滞后指数[13],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3年黑龙江旅游业运营降入了景气循环的谷底,我们认为应该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和SARS对全球旅游业产生了影响,也导致黑龙江省旅游业受到一定影响。大的社会灾难或者安全问题是影响黑龙江旅游业的主要因素。2006至2007年间,黑龙江省的旅游业相对来说正处在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此时段我国并没有发生严重的社会性金融、卫生、环境等问题。到2007年黑龙江省的旅游行业进入景气空间,景气指数达到了100点,说明处于景气状态,表现出稳定持续增长的态势。虽然2008年是全球性的经济动荡期,对旅游业也产生了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旅游行业有促进作用,并没有出现颓势。黑龙江省旅游行业出现了增长趋势,出现了一个很小的峰。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也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中。

图1 黑龙江省旅游行业合成指数图

2011年黑龙江省直接投资和招商引资150多亿元。省政府和省旅游局加大了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旅游项目达200多项。2012年,黑龙江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为契机大力促进了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达到新的峰值。

从图1同步指数来看,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业经历了小幅度收缩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波动周期。2015年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GDP比重上升至903%,正在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2016年黑龙江省旅游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依据“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此外2016年初,黑龙江省成立了旅游發展委员会,助力了旅游业全面发展,使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入境游突破15亿人次,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实现双位数增长。通过以上对指数体系和实际政策的分析,我们认为先前所建立的景气指标体系是比较合理的。

图2 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的H-P滤波弥合图

根据图2的先行、同步指数波动图可以看出,先行指数2006-2009年的走势对应同步指数2010-2013年的走势,先行指数2006年走势对应同步指数2010年的走势,先行指数2010年走势对应2014年同步指数的走势。能看出各指数间存在相对稳定的超前滞后关系,先行指数大概领先4年,有4年的超前期。

根据图1和图2,从先行指数2013-2016年可以看出,未来几年黑龙江省旅游市场虽然有小幅度收缩,总体上处于平稳上升趋势,整体旅游市场还将处于景气状态。

由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景气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亦应随着统计数据的完善,而不断调整和修正。有些指标所占的权重比较小,但是其在市场活动中的影响确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这样的指标我们在编制合成指数的时候,要增加其权重。下一步目标,为了验证增加权重的指标是否符合实际市场活动,我们要对其建立数学建模,并验证其合理性,进一步修正我们所编制合成指数的模型的精确度。本文所提供的黑龙江省旅游业的经济测度方法对以后旅游景气的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和美国商务部合作开发的合成指数方法,编制出了黑龙江省旅游行业的景气指数,由于月度数据搜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选用年度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的黑龙江旅游业的周期波动。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超前、同步和滞后关系的三类合成指数很好的验证了我们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看,仍然处在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由于旅游行业景气指标体系不是一程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而适当的做出改变,再加上旅游业的统计资料还不够完整,所以黑龙江省旅游行业景气指数的编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应该持续下去。

基于对黑龙江省旅行业景气指数的研究,我们提出该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第一,目前黑龙江省的旅游行业仅处于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经营项目多存在雷同,若干旅游线路存在利用超低价位来争抢客源的不正当竞争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对旅游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和对旅游相关产品进行开发的积极性。从单体企业规模来看,规模小,缺乏竞争力。行内没能形成有影响力强的领军企业。第二,在全省旅游市场上,多以经营国内游为主;对国际游板块,既无力从组织境外游客入境游,又没有强有力的资源和渠道组织出境游。第三,在企业行为上,大多数主导产品经营型企业,其核心业务都是经营各旅游线路上相关产品,缺点是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第四,从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创新能力等企业竞争力要素上看,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距离集团化经营还有较大差距。除此之外,恶性价格战也导致了旅游产品经营行业仍处于微利营运的状态。

针对于黑龙江省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旅游业发展要依托所属产业和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尚处于转型乏力期。人均收入水平低、消费潜力小、资金投入有限、招商引资环境差等现状会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有望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也将面临严峻考验。其次,要努力向集团化发展。为增强竞争实力,在全省范围内,重点选择几家知名度高、影响力较大、基础好的旅游企业重点扶持。打响名号,构建品牌,增强竞争力,最终在黑龙江省内打造旅游行业集团。还可以引进其他行业介入,如吸引黑龙江省运输行业、工程机械、房地产等企业集团渗透进入到旅游行业之中,这些企业也可以通过资本渗透进入旅游业,为旅游行业提供发展资金,拓展业务范围。第三,扩展国际旅游业务,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目前出境游在全省旅游业中属于短板,因此在旅游行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具有战略眼光,构筑企业集团,走国际化规范经营。如在境外增设旅游业分支机构,以便于跨国经营等[14]。除此之外,还要放宽出入境经营权限,为发展国际化经营战略去除掉政策上的障碍。再次,要培养企业集团的创新能力,打造品牌。重视企业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从业人员的开拓创新精神[15]。鼓励富有创造力的员工,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这也是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必要投资。

参考文献:

[1] Burns,Arthur F.,and Wesley C.Mitchell,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 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46.

[2] Shiskin,J.,et al.The X-11 Variant of the Census Method ⅡSeasonal Adjustment Program. Technical Paper,US.Departmentof Commerce Bureau of the Census,1967.

[3] James H.Stock, Mark W. Watson, A Simple Estimat or of Coin-tegrating Vectors in Higher Order Integrated Systems[J].Econometrica,1993,61(4):783-820.

[4] Francis X.Diebold, Glenn D.Rudebusch. Measuring Business Cycles:A Modern Perspectiv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78(1):67-77.

[5] 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6] 张辉.城市入境旅游景气指数构建研究——以北京为例[J].旅游科学,2013(12).

[7] 阎霞,黄选.中国旅行社产业景气周期的指数化研究[J].旅游学刊,2007(9).

[8] 雷平.中国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J].旅游学刊,2009(11).

[9] 杨健.河南省旅行社产业景气指数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1(6).

[10]石珊珊,钟永德.基于K-L信息量法的饭店业劳动力景气指数评价指标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

[11]唐承财.中国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及提升模式[J].资源科学,2013(12).

[12]高平.上海旅游市场监测指数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市场研究,2013(3).

[13]齐丹丹.基于合成指数的黑龙江省大米行业景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1).

[14]马瑞秋.大力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1).

[15]李影,车明诚.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市场绩效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5).

Research on Tourism Climate Index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Climate Evaluation

Business Climate Index Research Team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Institute of Business Economy,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 tourism; Composite Index; climate

(責任编辑:严元)

作者: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景气指数研究团队

旅游行业人员评价分析论文 篇3:

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如何为旅游行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是摆在旅游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职业兴趣培养、职业生涯设计则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认为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依据专业适用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同时,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将职业能力植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升毕业实习效果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长沙学院

1引言

现代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尤其是具有行业特色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集群对接、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应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

从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来看,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大都秉承“职业能力教育是一种类别教育,而不是一种层次教育”的理念,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呈现注重职业能力塑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共同特点。美国、瑞士的“店校合一”的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皆属于融实习、就业为一体的有效办学模式。

从国内旅游教育研究来看,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习、择业就业问题的探讨研究对象以高职高专层次居多,对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随着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地位的强化,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效果评价及实习模式优化等方面。同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毕业实习来提升职业能力也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

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十分突出,行业发展、变化迅猛。具备“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长于服务”的职业能力与务实精神是未来旅游业人才发展的方向。相对于其他专业,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业界和学界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而,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有益尝试。目前,许多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脱节、实践课程类型单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校企合作未达到有效互动、学生主体性不够突出、实习就业环节割裂等现实问题。要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必须依据专业适用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

2.1专业适用性原则

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适用性原则。一方面适用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专家+管家”式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适用于旅游行业发展需要,解决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困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帮助其完成职业、专业的融合成长,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设计,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真正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

2.2学生主体性原则

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增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但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和创新精神,而且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该体系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线,课外综合活动为载体,社会实践为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把专业素质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3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3.1将职业能力植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优化课程内容。组织专业教师系统研究旅游企业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和专业能力要求,以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任务、环境为基础,将旅游企业管理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嵌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在课堂上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更有意識地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部分与行业需求结合紧密的课程如《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等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还可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尤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一批企业课程,使课程改革与岗位及市场需求互动,不断融入新知识、新成果。

其次,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如《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英语》等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利用学校实训设施,进行实操训练和情景模拟,还结合实地参观、项目教学法来全面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长沙学院为例,依据专业学习结合行业标准的建设思路,专业课程如《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实地考察、情境模拟、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实操性强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依据行业标准、操作流程和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采用以岗位能力操作、管理与策划技能为主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上,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调整与优化,使得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所占比例由原来的40%上升到65%,涵盖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

3.2以提升毕业实习效果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切实提升毕业实习效果。毕业实习是满足学生、学校、行业三方共同需要的重要环节。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属于顶岗性质的业务实习。通常,实习企业会分配实习岗位、提供食宿、进行培训、给予实习指导,以便于学生完成实习任务。通过毕业实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实践,是接触企业全真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实际的第一步,也是其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增强管理思维的良机。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5届、2016届、2017届毕业生为对象,就毕业实习满意度构成要素、实习效果进行了跟踪调研,探讨了实习整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实习工作内容及环境满意程度、实习效果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等问题,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实习整体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学校实习管理的满意程度整体上高于对实习单位管理的满意程度;自我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是评判毕业实习满意度重要的标尺。(2)大部分学生对实习工作环境、岗位分配安排满意程度较高,但对实习单位培训、实习管理人员及职业发展指导满意程度较低。(3)毕业实习满意度对就业、择业有直接的影响。实习满意度高的同学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实习满意度低的同学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可能性较小,甚至避开旅游行业就业。总的来说,通过毕业实习的工作经历,学生接触到了旅游行业、直观地了解到行业用人需求及特点,为职业能力提升打下了基础。

其次,依照职业能力渐进式培养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照职业能力渐进式培养的原则,所有实践环节的时序衔接系统、统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以参观、走访知名旅游企业或集团等形式认知性实践,在大学二年级开展以本地区旅游景区、酒店为主的专业见习,在大学三年级进行顶岗性质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在大学四年级进行就业拓展实习。同时,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核心,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应定期召开实习单位座谈会,建立实习单位实习、就业回访制度,及時倾听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反馈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建议和意见,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3.3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是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实践教学体系的资源保障。一方面,应建立校企深度、全面合作机制。主要包括:高校应主动邀请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探讨、研究企业、行业需求并将其融入大学课程规划与开发之中,定期召开旅游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会议,邀请旅游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为培养方案提供建议与指导。同时,邀请旅游企业高管理人员在每年新生入学后举行职业生涯设计专题报告会、定期开展提升职业能力的讲座、座谈;建立沟通平台,及时咨询和反馈准确可靠的用人市场信息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的职业决策和专业素质养成。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遴选行业内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旅游企业或集团作为实习单位;采用校园宣讲会、企业管理人员讲座、企业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实习单位的介绍或宣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知名旅游企业实行管理培训生计划,使学生其在入校之初就加深对该实习单位的了解、认识,真正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的目标,切实发挥校内实训仿真环境、企业工作真实环境、社会综合实践环境的培养作用,为完善学生职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其次,师资队伍是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保障。旅游管理教育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应制定各层次的教师培训计划,强化教师专业资格、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积累行业实践经验,如参加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参与行业管理等社会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收集企业运营实际情况,了解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对毕业生的反馈,促进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以长沙学院为例,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教师成效显著,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专业教师26人,“双师型”教师18人,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任课教师的69.23%;有丰富行业经历、参与行业管理、获得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任教师比例为42%。同时,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校内讲课,对学生进行从事经营活动所需技能的教学或讲座,将企业发展中的部分课题作为项目邀请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树立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明确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曾国军.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J].旅游学刊,2016,31(10):18-19.

[2]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20(7):31-36.

[3]王峥.基于OBE模式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1):225-226+228.

[4]王斐斐,董志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2):52-56.

[5]关俊利,吕观盛.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旅游论坛,2011,(06):133-136.

[6]张侨,盛颐.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6,(03):124-128.

作者:龚敏

上一篇: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论文下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及方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