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发展老年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是社区教育合力形成和凝聚的过程,上海社区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推进、专门机构实施、社会力量协同、居民自主参与”的合力模式,行政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自主力量有机融合。增强合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领导体制,探索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突破发展瓶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外教育发展老年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外教育发展老年教育论文 篇1: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探讨

摘 要: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继续教育 的涵义和外延,探讨了我国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开放性、专业化、合作办学方向的发展趋势 ;最终,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等等,将通过整合,走向融合,构建成 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继续教育;涵义;发展趋势;探讨

收稿日期:2006—11— 16

作者简介:胡侠(1976—),女,汉族,河南汝南人,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 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研究。

郑小娟(1968—),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 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在50年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源源不断 地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 贡献。但是,针对当前的形势,继续教育如何发展才能满足我国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发展了50多年后,也应该 是从更深处来重新认识和界定它的时候了,只有从最基本的概念和涵义着手,研究其发展规 律,探讨其发展趋势才更有价值,才能使我国的继续教育有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 未来社会。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

成人高等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地在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 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发 展历程,其中有两个大发展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战争时期,开办正 规的普通学校,对我党的领导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不允许的,开设各种 形式的继续教育或各种短期的培训班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解放初期,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 的刚刚建立,我党的一大批干部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当时只有200多所学校。1949年刘少奇 同志才批准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由于资源不足,只能两条腿走路,继续教育和正规传统教育 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干部;而且五十年代推进的全国的扫盲运动,也大大促进了继续教育的 发展。当时发展成人学校1061所,学员434万余人。

文革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正规的高等教育甚至包括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 影响,非正规教育如各种形式的工人大学、工农兵学校等,由于生产的需要,却得到很大的 发展,但是这些形式的大学基本上都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

恢复正常的高等教育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 。这一时期,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积极努力,到1989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发展至1742万人, 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数增加到634所,其他各类成人高校1333所。对推进我国科技 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人教育 和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步入与国际接轨时期的继续教育,首先是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受教育不一定非要在传统的教 育中所完成,也不一定非要考上正规的大学才能学到知识,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包括小学、中 学、大学里受教育,也只能占人生中的1/3的时间,其他的时间就是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终身教育。而这些正规教育以外的教育就要有 继续教育来完成。因此,可以说继续教育是构成终身教育的主体。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经过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已经成为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在实现大众化教育 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位置。1991~1995年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5903万人,其中 成 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2671万,占452%;1996~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 8621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4381万,占508%;2001~2004年高等教育 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11844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5201万,占439%。广 东省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也约占当年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40%,成人教育学生在 接受高等教育学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成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反映 了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 告中显示,在历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中,普通高校是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主力军。

二、继续教育的涵义

在国外,多数专家所能接受的,继续教育是这样严格定义的:对接受过本科或专科以上专业 教育的人员,进行以知识与技术补充、更新和提高为主要目标和内容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培 训。在我国,目前继续教育通常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它的主 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准,改善智能结构,增强受教育者的专业能力,特别开发受 教育者潜在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 调发展。随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深化和拓展。当今继续教育的确切 内涵,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笔者认为继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是面向离开传统普通学校教育 以后的人们,实施的在组织、人员、形式和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呈一个极为多元、开放和发散 型的终身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未必都是大学后教育,还包括各种初等、中等、高等的 技能型教育,即是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等传统普通教育以外的受教育形式都应该属于继续 教育的范畴。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继续教育终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主体。从系统角度看,继续教育是 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开放性系统,而开放系统也必然是个立体的、多种内容的系统。 它既包含大学后教育,也包含各种形式的技术教育、老年教育以及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需要的各种健身、艺术等类型的教育:

(一)已经大学毕业,但不满足于大学学历,想要继续深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所接受的 教育;或者想接受本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教育。有的是高等教育,有的是中等教育,有的甚 至是初等教育,这些各种学科、各种专业、各种形式的教育都应该属于大学后续教育的范畴 。伴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继续教育的主体。

(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产品、新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 整合,没有一技之长已经存在生存危机,或即使拥有一技之长也越来越不能成为养身立业 之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新技能,乃至多种技能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因此,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技术、技能教育,包括某些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或职前教育)、 中高等专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等都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就曾经提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 的 论述。老龄化又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老年教育显得重要而不容忽视。老 人的学习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有些老人年轻时的一些愿望,希望退休之后有时间学习 的时候进行补偿;有的希望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在延年益寿和强身健体 方面能够得到一些指导;有的甚至想通过老年教育来进行求师交友,畅所欲言,以充实自己 的老年生活等等。因此老年教育也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目前在西方国家 中老年教育已经发展得比较迅速和完备。

(四)随着生产率的逐步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将逐步减少,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增多。 不仅在校的学生,而且广大人民群众也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人们对各种艺术 、 健身等的爱好或者兴趣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于是开办各种类型的成人的艺术、健 身继续教育也将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伸延和拓展,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 要 的战略意义。特别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发挥骨干、主力军的作用, 发挥资源、知识与人才的优势,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 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好继续教育,使之在提高劳 动者素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向高层次发展。“十一五”规划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做好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开展高新技 术知识的培训、边缘和交叉学科高精技术培训,使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实现“知识再生” ,实现个人智能的新增和改组,以适应经济变革的需要。而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增长 ,也促进了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加大投入满足高学历层次者的继续教育,增加对高层次 学生的培养,创造多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已经是世界各国继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以美国为例,2005年参与继续教育的人数接近1亿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近7000万人 ,占参与成人教育总数的75%。为了满足人数众多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职工接受继续教育 的需要,美国十分重视对大学后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联邦教育预算每年都在600亿美元以 上。美国近2万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成人教育中心,其经费、师资、校舍等都得到了政府和 企业的资助。

(二)向开放性发展。跟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继续教育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将从教育对象、办学 机制、教学资源、培训手段等方面逐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在最大限度地利用 高校内各院系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 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远程网络等多种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并与兄弟院校密切配合,为广大 培训需求者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和信息服务支持系统。

培训手段上,继续教育还可以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因特网、卫星等先进的通讯技 术,使成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选择、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更加方便灵活。 斯坦福大学的继续教育,就借助因特网,运用E-mail、联机交谈、Web教材、电子公告板和 联机图书馆等途径,卓有成效地对成人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 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向专业化发展。继续教育专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继续教育研究以及成果的传播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上已 经出现许多继续教育专业团体,有些是国际性的、有的是全国性的,也有的是地方性的,他 们的培训业完全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诸多培训主体在市场上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 性的培训项目。因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凭借高校的优质资源,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转变 观念,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产业,规范办学、规范管理,向规范化发展,并且逐步走向专业化 ,才能有强劲的竞争力。

(四)向合作办学发展。随着教育对象日趋多元化,在美国,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每个人,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流行的教 育思潮。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此不管男女老少、贫穷富贵,出身如何, 来自何方,都可以作为继续教育的对象,都已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对象范围是不 断扩大的,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校作 为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必须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招生办法上尽量适应各类成人学 习的需要。如面向社会办学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办学、“企业参与”、送教上门、成人教育 课程班、研究生课程班等等,都极大地方便了成人学生的学习,有效缓解了生活、工作与学 习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色,还要继续促进联合办学向纵深发展,加强校校之 间的联合、高校内各专业、各学科的联合,以及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吸取 他们办学的优点,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这些不断为教育对象提供更好服务 的办学形式,都将是大势所趋,是提高教育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最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各种自学助学考试等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通 过整合,最终将走向融合,构建成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的人的教育需求,对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切实的、举足轻重 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1.

〔2〕赵喜文,李娟等.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J〕.继续教育,2006, (2).

〔3〕浅谈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继续教育的三大特点.中国继续教育网.

〔4〕发展继续教育迎接世纪挑战.中国继续教育网.

〔5〕和震,耿洁.200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6,(2).

作者:胡 侠 郑小娟

国外教育发展老年教育论文 篇2:

社区教育发展的合力模式探究

摘 要: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是社区教育合力形成和凝聚的过程,上海社区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推进、专门机构实施、社会力量协同、居民自主参与”的合力模式,行政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自主力量有机融合。增强合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领导体制,探索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突破发展瓶颈。

关键词:社区教育;发展;合力;上海

作者简介:杨平(1960-),男,副教授,MBA,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成人教育、教育管理研究;杨东(1981-),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上海电视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社区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课题“社区教育发展的范式演变与规律探索”(2008CGB01)与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街镇教育的功能结构与实践模式研究”(11YS260)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杨东。

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1]进入新世纪,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战略的实施,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应对城市化、老龄化等各种挑战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自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教育实验以来,上海社区教育发展呈现出快速优质的发展状态,这有赖于多个方面的共同推动。

一、社区教育发展在于形成合力

社区教育的发展始终需要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社区教育兴起于社区居民有了学习的愿望和需求,才产生社区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来满足需求,因为社区教育的基本动力和形式是由地区民众自发产生和形成的,[2]我们将此描述为自下而上的发展力。另外一种力量来自国家和政府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包括提高市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等,我们将此描述为自上而下的推进力。自下而上的发展力体现了社区教育的本质特征,即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自主展开的一种学习活动。自上而下的推进力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行政推动和组织推动。从社区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看到,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反映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而这两种力量又化为多个推动力量的集聚。

二、社区教育发展合力的要素分析

社区教育发展合力是多个组织、多种力量、多类资源的积聚,包括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机构的力量和学习者的力量,等等。我们将社区教育管理合力系统的要素分为四个部分:政府、社区教育专门机构、社会力量、居民。

政府 社区教育管理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由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公共组织——政府来承担和完成的,[3]包括教育、文化等多个行政职能部门。从当前社区教育重点服务的对象来看,社区教育并不以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而是着眼于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尤其是为老年人群、下岗失业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的社区教育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这也必然要求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应承担主导作用。

社区教育专门机构 教育的发展历来需要专业教学和组织机构来实施,社区教育专门机构,指专业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机构或者组织。在国外社区教育及终身教育发展中,美国社区学院、日本公民馆、瑞典的民众高等学校、台湾社区大学等专门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主要体现为成人教育机构的转型与功能提升,在上海表现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等专门社区教育组织体系的建立。

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包括行业企业的培训机构,社区内的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都可承担社区教育工作;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益型社会设施都应该向居民開放;各类协会、研究会、基金会等民间组织也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居民 社区居民既是服务对象,也是一个社区教育的发动主体。社区居民需要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供给,包括自主开展以及实施、监督和评估管理过程的参与。

三、“政府主导推进、专门机构实施、社会力量协同、居民自主参与”的合力模式

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几种力量的合力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不同角色承担职责不同,各有分工。根据前面对各种力量的分析,我们将上海社区教育合力系统概括为“政府主导推进、专门机构实施、社会力量协同、居民自主参与”,在这个运行体系中,行政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自主力量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是个动态发展的模式。

社区教育管理合力模式示意图

(一)政府的行政力

在上海社区教育的运作中,政府主导推进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政策的制定与优化。纵观新世纪上海十年社区教育政策,有三个发展向度,第一个向度是政策制定层面,从国家、市到区县、街镇不断深入。近三年来,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发布许多社区教育文件,如《关于全面推进本市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区县政府也在加强制定相关政策。第二个向度是政策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具体。近年来的政策直接关注社区学院、社区学校、课程、教育活动等微观机制,也反映了社区教育实践发展的深化。第三个向度是从政府文件向法律法规发展。上海通过多年努力,出台了《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从立法的高度保障了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体制的改革与完善。2007年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宣传部、文明办、市教委等多个委办局共同组成。该委员会办公室由市教委和市精神文明办联合成立,设在市教委,简称市学习办。同时,市教委成立终身教育处,终身教育处与市学习办合署办公,实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10年,上海又建立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区县也建立了相应的体制。这些组织体制的建立,不仅是要建构一种教育的管理体制,也试图建构一种融教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制。

3.运行制度的创新与深入。从21世纪的十年发展看,我们也可以认为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社区教育的实验过程。为了加强社区教育实验的领导力,上海市教委在近年先后颁发、转发了19个专门关于社区教育实验区、实验街镇、实验项目的文件,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教育实验的权威性,并成立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指导小组。上海先后有13个区加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8个区成为示范区,有45个街镇又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社区教育实验从时间上看,有三条发展线路,一是“从社区教育实验区到社区教育示范区”,二是“从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到社区教育示范项目”,三是“从社区教育实验街镇到社区教育示范街镇”。从城区到街镇到项目,是一个范围上不断缩小的过程,也是一个内容上不断创新的过程。

4.公共学习环境的营造。营造学习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举办大规模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从全国来看,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发起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经形成规模,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每年都组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并颁发专门文件。从上海来看,“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上海市家庭讲故事比赛”、“市民好书换好书”等全民性学习交流活动已形成品牌,除此,上海还有许多地区性的品牌学习活动。大规模的学习活动使得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有效地向市民传递了学习活动中蕴含的学习理念,切实提供了必需的教育服务。

(二)社区教育专门机构的专业力

在社区教育发展的合力系统中,社区教育专门机构在政府指导下具体实施社区教育工作,是联结政府、社会和居民的重要枢纽,也是发挥社区教育合力的主要实施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上海在各个区县建设社区学院,在街道乡镇建设社区学校,逐步建立起社区教育网络。2007年,为了加强市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市政府成立了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设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作为市级社区教育业务机构,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1+3”社区教育专门机构体系。“1”指市服务指导中心,“3”指以区县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学习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此外,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东方社区学校服务指导中心,还有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远程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在不断发展。

1.完善社区教育阵地。上海18个区县均建立了社区学院,主要有依托上海电视大学分校、依托职业与成人高校模式、新建事业单位三种组建模式。社区学校的实体化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213个街镇均建立了社区学校,许多社区学校建筑面积达到数千平方米,开设了钢琴房间、书画房间等多种专业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并建有电脑教室,配备数十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社区学习环境不断改善。

2.提供多种教育服务。社区教育主要提供三大教育服务:一是学历教育。社区学院整合了电视大学和业余大学等机构的学历教育资源,需要发挥学历教育的更大功能。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开展了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各类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证书培训,承办各部门、行业委托的培训项目。三是社区休闲教育。开展多种教育活动,组织各类休闲文化教育,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3.建设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社区教育服务居民的最直接表现。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承建的上海终身教育资源库,经过三期建设,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省级教育资源库之一。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开发了技能培训教育、帮扶教育、特殊群体教育、文化娱乐、陶冶情操、维权服务等大量社区教育课程;为居民提供导学服务,编印课程手册;建设学习资源。包括开发教材和读本,建设学习课件等。

4.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上海终身学习网是上海市政府实施的实事工程,作为上海终身教育平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网提供学习门户、课件制作、课件学习、互动答疑、在线作业和学习档案等学习功能。并在全国首先建设了社区教育课程信息管理系统“上海社区学习地图”,集课程信息收集、汇总、统计、管理和评价为一体,汇集了全市18个社区学院、200多个社区学校(含老年学校)的主要课程信息。许多区县也都建立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

5.开展社区教育队伍培训。上海市和各区县建立社区学院院长、社区教育部主任、社区教育骨干教师、社区学校校长、郊区成人学校校长等系列人才培训机制,同时,注重培训制度创新,与社会工作者培训、劳动局考核证书培训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社区教育队伍的理念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一支热爱社区教育、密切联系居民、熟悉社区业务、善于开展活动的社区教育人才队伍。

6.开展科学研究。由上海市教委、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创办的《上海社区教育杂志》为上海社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和交流平台,杨浦、徐汇、静安、崇明、奉贤、浦东等区县也创办了区县社区教育杂志。社区教育专门机构还承担了大量的社区教育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级、省市级的重大课题。为提升社区教育业务能力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社会力量的协同力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4]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影响下,服务型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方式发生变化,由单纯依赖政府的单一机制向政府、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机制三种机制并用转变。社区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政府难以也无需成为唯一的提供者,社会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主要以下几种形式:

1.鼓励公益性的学校以及教育文化设施向居民开放服务。上海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教委、市文广影视局、市体育局2006年颁发了《关于本市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的指导意见》,对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基本原则、实施范围、管理方式、职责分工、安全保障、经费补贴进行了规定。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开放。

2.依托社会团体提供决策咨询、管理和教育服务。社会团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各类协会和研究团体,如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上海终身教育研究会、上海社区教育协会等组织,这些组织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重在通过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这类组织承担了一定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3.引进民营办学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培育社会教育培训力量,加以资源配置优化,来促进社会优质资源服务社区教育,支持社区教育。采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形式,探索社区教育服务市场化。

(四)居民的自主力

居民自主参与社区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社区文化教育团队和民间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随着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社区群众文化团体和民间组织迅速发展,如静安寺街道的“柏万青志愿者团队”、宝山区大场镇的“快乐大场电脑沙龙”、金山区枫泾镇的“故事会团队”、卢湾区打浦路街道的“迎世博文明礼仪团队”等,这些团队已成为深受居民欢迎的学习共同体。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民间团队的扶持力度,在人财物上提供活动保障,要通过提升团队文化促进居民自主参与。

四、增强社区教育发展合力的思考

总体而言,社区教育合力系统的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中也存在不足,有不少瓶颈问题有待突破。结合当前实践,笔者认为发展社区教育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分区域做好领导体制的顶层设计

社区教育是跨部门的合作,对于基层而言,存在多头领导、任务重复、压力较重等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最大范围内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和积极性。随着社区教育内涵的变化,社区教育早已不是狭义的学校校外教育。二是整个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有的职能部门分工中存在明显的交叉。根据“就近”原则,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教育部门应当在社区教育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主管和协调作用,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专业力量的作用。但为了保证社区教育发展的宽度,而避免成为传统教育的翻版,应当是由精神文明委的领导,充分整合现有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在横向部门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要加强市、区县不同层面的联动与协调,加强市区两级管理力量的协调。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发挥社区教育合力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可分为物力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学习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既包括显性的教育资源,也包括隐性的教育资源。应当区分社区的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关系,并且不断探索资源整合利用的有效方式。明确资源整合的主體和客体,谁来整合资源,整合谁的资源,切实促进资源效益发挥。并且要形成合理的政府管理方式,借助各种社区教育组织,尤其是社区教育专门机构和公共组织,创新管理和运作方式,来发展社区教育。

(三)努力、及时突破社区教育发展瓶颈

随着社区教育的实践发展,社区教育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如社区教育队伍流动性高,教师职称没有评审途径,社区学校建制不明,这些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社区教育队伍职业化、社区教育专门机构标准化、社区教育管理社会化、社区教育内涵深入化等。有些瓶颈需要在政策体制上去突破,有些问题需要业务上不断创新,不断去突破。这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科研工作者在社区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

[2]小林文人.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6.

[3]张建华.社区教育管理行为模式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4]张洋.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看我国公立高校转制的意义[J].西南教育论丛,2007(2).

责任编辑 肖称萍

作者:杨平 杨东

国外教育发展老年教育论文 篇3:

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摘 要: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世纪末以来,许多国家通过发挥政府职能和立法手段推动了终身教育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比较各国的发展实践,总结我们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社区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再次强调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可见,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世纪末以来,许多国家都开始发挥政府职能和通过立法手段促进终身教育的顺利实施,这为我国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实践

(一)美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实践

1.终身教育的立法基础。1976年,参议员沃尔特·蒙代尔(Wlatero Mndal)提出设立《终身学习法》,并得到议会通过。对全体公民的终身学习,美国政府制定的一个目标是,使他们不受原先所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也不管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社会、种族背景,或经济条件等情况如何,要都使他们通过各种机会有效地参加学习。”

2.终身教育的范围。法案明确指出“终身教育包括成人基础教育、继续教育、自学、农业教育、商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工作培训计划、家庭教育”,还有提高职业水平和专门技能的教育,帮助商业、公共机关和其他单位应用或发展研究成果活动,以及为家庭需要和为个人发展服务等的学习活动。

3.终身教育的管理。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终身学习的计划,要起促进、提高和调节作用。”助理秘书要“检查当前资助和管理终身学习所提出的方法、决定,包括:对促进终身学习的范围,提供终身学习的计划和管理特征,确定联邦政府额外赞助的重要性和提供帮助的程序,以便更好地供应和调节,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4.终身教育的形式。美国终身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社区学院是美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美国把社区教育看作是社区学院的一个职能,认为社区学院有着与传统的正规大学不同的教育职能,即它为社会提供的是职业教育、补偿教育、大学转学教育、普通教育等多种形式,社区教育将传统的正规教育延伸到为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服务。

(二)日本终身教育发展的实践

1.终身教育的立法与机构。历届日本内阁都意识到“人是日本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早在1988年,日本就在文部省设立了终身学习局,首创了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而专门设立国家级行政管理机构。尤为重要的是,1990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并同时在文部省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专门制定终身学习的国家法律,这在世界也是先例。目前,日本在所有类似我国省一级的都道府县政府都设立了专司终身学习的行政机构。

2.终身教育的主要政策。在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中,日本官民并举大力推进终身学习事业,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终身教育行政体制和推进机制,创建和完善了各种学习机构和设施,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各种机会。日本推进终身学习的政策主要包括给予财政支持和建立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制度和应用机制。

3.发达的企业职工教育。日本企业内职工教育比较发达,许多企业打破局限于企业内办学培养人才的框架,加强了企业间联手、同企业外公共机构协作、委托外部专门机构办学的多种形式。如由十多个大企业共同集资开办的“企业家大学”、“中小企业大学校”等,经常性举办各种短期和长期讲座,大大提高了日本企业自身和职工的综合素质竞争力。

4.终身教育的投资渠道。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终身教育投资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民间团体参与终身学习事业。日本现有如下教育机构为国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广播电视大学、专修学校、大学和短期大学、社会教育设施、文化中心、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等。

(三)英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实践

1.终身教育发展的基础。英国终身教育是以其成熟的成人教育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倘若没有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思想无疑是不可能产生的。这一点在英国的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终身教育发展的法制建设。英国政府重视教育立法和着重强调通过立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法案或法规来确定各级政府部门有义务为那些未受完全义务教育的成人提供全日和半日的教育,有义务组织教育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确认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合法地位并保障英国公民获得受教育机会。

3.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倡导社会全体公民都能终身享受教育,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指终身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它在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现在其一,在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其二,终身教育的对象广泛,重点对象是“从l6到60岁”的人。

4.终身教育的形式。英国政府开发了住宿制学院、开放大学、社区学院,使社会成员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方便地获得学习机会,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中,开放大学是英国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1969年6月,英国开放大学依据获得的皇家法令宣告正式成立,作为独立设置的、运用多种媒体教学、面向整個社会开放的、有权授予学位的远程大学,如今己经成为英国最大的一所大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其根本宗旨和办学理念就是对学习者开放、教学地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观念开放。30多年来,全方位彻底的开放性作为英国开放大学最核心、最根本的特征,成为其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成功之源。

二、发达国家发展终身教育的经验

(一)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并以立法为保障

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终身教育的地位和实施做出法律规定,使终身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从而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是各国一致的经验。除了美日英三国,还有法国、德国、韩国、瑞典等国家都实现了终身教育立法,并通过拨款、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终身教育发展。在美国,每年用于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开支占其GDP的20%,其中教育开支占10%,在职教育和培训开支占5%,研究与开发开支占3%~5%。1990年,日本终身学习局预算为428.6亿日元,占整个国家教育费的0.89%;到1993年,该局预算增至519.4亿日元,占整个国家教育费的比例上升为0.96%。各国都能从教育的视角来重视终身教育思想,更把终身教育视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本国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战略手段。

(二)终身教育机构的作用重大

各国在终身教育的形式上多样,承载终身教育的机构也各有不同,美国国际性的成人教育组织主要是国际继续教育与训练协会,还有许多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教育协会组织。以社区学院为主要形式;而英国则主要依靠原来的成人教育网络开展终身教育,开放大学的形式较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日本则更加重视企业职工的终身教育,通过政府扶持企业投资的方式,对企业各层级的人才进行终身培训。这些专业团体和机构,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地推动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

高等教育机构积极面向社会开放,是实现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方面之一。美国的社区学院是美国特有的一种新兴高等教育机构,它的出现为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三者的结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普及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为美国终身教育的推广与民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开放大学其全方位彻底的开放性使得最普通的民众也能通过现代化的传媒方式随时获取有用的知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终身教育内容务实多样

国外终身教育始终针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其目标呈现多样性。诸如基础教育补习、职业技能培训、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家庭與个人生活问题的解决、社交与闲暇的需要等,都鲜明地表现出务实性。以美国为代表,它们既提供学位课程和职业培训,还为社区所有居民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闲暇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在日本,无论传统的插花、艺能,还是现代的音乐、艺术,日本政府都会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重新认识其功能,并使其贴近社区人员的生活;德国则通过大力发展培养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工程师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建立起了强大的经济。这些多样务实的目标使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有机部分,从而具有强大的活力。

(五)注重终身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国外从事终身教育活动的师资既有兼职者也有专职人员。在美国,前者主要由机构或专业协会资助,参加在职短期培训,而专职人员,则通过正规的学位教育来培养;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至少有五年以上从事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其中三年在企业里。学校一般都有一支强大的兼职教授队伍,大都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可以把生产实际中最新的技术发展有效地引进课程,还可以在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实习、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起重要的纽带任用;在日本,从事终身教育专业指导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经过严格训练达到一定标准方能上岗。

(六)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目前国外终身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现场培训、学校培训、函授教育、电教培训或网络教育等。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现代化手段,广播、电视电影、录像、通讯卫星、计算机以及电化、自动化模拟教学实验与实习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已被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并改善了教师备课教课、考核的效果,促使学员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发达国家发展终身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立法是推行终身教育的有力手段

我国在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中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还缺乏具体的实施体制和措施,仍处于倡导和宣传阶段,政府的介入和推动不够。各国发展终身教育的经验表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需要有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福建省制定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并从2005年9月28日起施行,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终身教育条例》,鉴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可以考虑尝试从建立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入手,通过规范和促进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的完善和发展,在其试行和修订的基础上,订立国家的“终身教育法”,为我国全面推展终身教育的提供更权威的依据和更有力的支持。

(二)财政支持是实施终身教育政策的有效保障

雄厚资金的支撑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条件。各国家在立法、财政政策、税收等方面加强对终身教育的支持,日本为了支持地方政府开展终身学习活动,还特设“地方终身学习振兴费补助金”,1996年预算为136亿日元。1999年在成立英国新的“学习和技能委员会”时,英国政府提供50亿英镑的启动资金。法国政府每年投人终身教育的经费约2.4亿美元,占终身教育经费需要量的10%。国家立法规定“凡10人以上企业每年必须拿出相当于其工资总额的1.1%的经费作为继续职业教育税,用于对企业人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其中0.2%交地方用于职工教育,0.1%交专门机构用于求职者的培训,0.8%由该企业经理用于本单位职工培训。”

(三)完善终身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

日本在颁布《终身学习振兴法》后,其终身教育政策管理机构也得以逐步健全起来,形成了中央、地方两个层次的终身教育行政系统。在这两级教育行政系统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日本的终身教育政策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各领域得以贯彻实施。发展建立终身教育的经营实体,最终通过多种机构形式,有效地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目前,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内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和教育以外的社会各组织机构也缺少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至于无法有效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一个自上而下形成管理系统,终身教育工作由专门机构负责,各级政府在制定当地事业发展规划时把发展终身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有可能迅速地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工作落到实处。

(四)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加快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相整合,成为联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枢纽。宏观角度,高校和社会应互相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全面开放的学校教育制度,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将只能是纸上谈兵。从微观上看,首先要转变学校的教育目的,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共享教育资源,高等学校应充分提供成人受教育的机会,积极兴办、大力支持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再次改革课程结构,提供给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多方面发展自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四,改革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教学设备,开拓师生的思维空间,改变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便于他们适应未来的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1996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令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丁高志敏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责编:贾伟)

作者:连华 刘旭

上一篇:交通土建专业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