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发展特殊教育论文

2022-04-26

随着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种种问题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以及由于思想节奏的变化明显加快、日益增强的趋利观念给学生带来的管理问题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管理发展特殊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管理发展特殊教育论文 篇1: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实施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核心和必要手段。一个口碑良好的特殊教育学校,不在于设施多齐全,不在于师资的多少,大多数在于班级管理这一动态实施过程是否得以合理的实施,学生整体素质是否有良好的体现。而班级,则是这一动态管理实施的操作平台。

一、班级管理离不开学校政策的导向

(一)建立学校学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班级发展目标

学校学生发展规划纲要是班主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政策向导,是班主任实施管理计划的根基。有了学校目标指导,就意味着班主任有了管理发展的方向。

(二)开拓班主任外出培训学习、交流渠道

班主任外出学习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访问国内外名校、示范型学校。那样,我们才能做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请进来参考与加工利用相结合,借鉴他们成功的管理方法,取其精华,去其因地域差异不合理的部分加以利用,有何不可呢?

特殊教育从萌芽起步到目前的重视发展才300来年的历史,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或者说是大家一直都在摸索着前进,不像普通教育那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此,对于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学习情况,越是边远的地区越是落后,走出去的几率就小,故步自封和条件受限都是本区特教发展的瓶颈。那么,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就应该多开辟外出培训渠道,帮助特殊学校、班主任和其他教师成长发展,为本辖区特殊教育服务贡献。

(三)建立健全班主任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与考核办法是有区别的。考核机制指的是建立一套考核体系,而考核办法是这个体系之下所采取的具体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一套专门的、只针对班主任的、有别于其他教师的考核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在绩效考核和评优晋级方面向班主任倾斜,那么就会有教师会勇于承担班主任工作并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这就有利于在班主任之中形成昂扬向上的竞争之势。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古有黄金台,今有绩效和评优晋级之优,如此有吸引力、如此有竞争之气,还怕班级管理不会进步吗?

二、班主任管理策略的实施

(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制定的、符合本班情况的、全体学生与班主任约定俗成的规矩。它是班主任根据管理要求,采用的管理班级的手段措施,是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合理的配置,通过制定制度的方式使之成为一种成文的规定。这不仅有利于及班主任管理班级,还能让学生们自己互相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需具备个人魅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教师,这个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班主任应该、也应该必须为人师表,身先垂范。

(三)班干的选拔与任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班干的有效選拔,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班主任主要是当好“参谋”,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管理,这样,班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班主任也能改变了既当“保姆”又当“警察”的就地位。

(四)爱的教育

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关键。在班级管理中,孩子们需要的是班主任老师爱的目光,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

(五)激励机制的运用

激励,可以是语言性的激励,也可以是物质性的激励,可以是一个点头,也可以是一个微笑。 每一种激励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和认可,这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功动机和欲望,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激励自己向前进。因此,我把激励机制分为了以下三点:期望性激励;阶段性、过程性成功激励;结果性评估激励。

(六)挫折教育的实施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味地安慰和逃避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适当的受到挫折能培养出学生一种昂扬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七)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创设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师生如朋友,让班级管理效果更上一层楼。

三、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

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是学生、学校、家长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要将学校的要求向家长传达,要向家庭介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不同病史,针对其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家校合作,要进行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衔接,对学生日常生活状态加以密切、及时的关注,以促成在学生教育方面的共识,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的自主生存能力。

当然,家长也要相信学校、相信班主任教师,明白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不现实的,是不可能的;家长要做到与班主任达成教育共识,目标一致。这样的家校联系才是成功的、有效的、有实质意义的。

总之,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核心和必要手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学校、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对于学校的发展有帮助,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而在这一动态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着学校、家长、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起着交流传达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共同维系这一交流的纽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共创学校管理佳绩,共抓班级管理效益。

作者:吴长贵

学校管理发展特殊教育论文 篇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方法研究述评

随着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种种问题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以及由于思想节奏的变化明显加快、日益增强的趋利观念给学生带来的管理问题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等。[1]网络和媒体经常会充斥着大学生异端和极端行为(如炫富、坑爹、杀人和自杀等事件)等案例,使人们不得不对“80后”和“90后”的这个群体产生忧虑,并反思中国教育的种种不端。这些问题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作为高校的一分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管理者,如何创新管理育人理念,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与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是值得探讨的。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本文以新时期大学生和管理工作的特点为主线,梳理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方法,以期获得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基于基础建设与管理方法的大学生管理研究视角

学生工作机构和学生管理者是管理大学生最直接的组织和群体,学生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学者认为,高校应重视学生教育管理,把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与工作机构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速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形成完整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尽早尽快培养和建立一大批数量相当的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学生管理骨干队伍,全面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之在人员上适应规模扩大后的管理工作需要。[2]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管理者的职业水准将会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职业水准是大学办学和学生生活所必需的。如新生入学就涉及专业定位问题,新入学的大学新生对大学所设各专业并不甚了解,这就需要学生管理者具备这方面的职业水平,为大学新生提供专业咨询或专业讲座,以利于大学生正确理智选择专业,避免盲目性或减少日后的很多问题。[3]

为了提高高校大学生管理的有效性,有研究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实施大学生参与式管理。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可以实现学生的利益和权力,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参与教育,可以在沟通中分析学生的自身需要,以促进学生管理的顺利实施。[4]李青合认为,应构建以现代学生观为指导的大学生管理制度,树立学生权利观,增强服务育人意识,推进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改善学生管理者素质。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管理者应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以服务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再是传统的“杂家”或“管家婆”角色,而应是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学生指导者。他们应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加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自由。可以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学生管理者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它要求高校在办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力实现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进度和选择学习形式的自由,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5]

二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管理研究视角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PC)是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隐性契约,是组织成员与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它是组织和个人双方彼此对对方应做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提供的一种配合联系,是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和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心理契约在大学生管理中同样存在,这里所说的管理包涵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当教师或学生辅导员介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自然地存在一系列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这种期望往往是主观的、内隐的、非正式的和不确定的心理需求。这种双向期望就是大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无论对于辅导员还是对于学生,它都既包含期望也包含责任和承诺。[6]

大学生管理心理契约具备一般心理契约的共同特征。一是非正式性和隐含性,心理契约的形成往往不是通过文字、书面的方式达成的,而是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对双方义务和责任的隐含理解;二是主观性。心理契约是个体与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一种认知,彼此都按照各自的愿望偏好来预设对方的责任框架,从自身角度来解读契约内涵。可以说心理契约说是一种主观感觉和体验,而不是相互责任这一事实本身;三是双向性。心理契约是一种双向交互性的联系,是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寄予期望的双向关系;四是动态性。心理契约没有固定模式与统一标准,双方应根据环境变化来确定心理契约的内涵。随着组织的发展时期与组织成员不同的需求而不断变化。通过确认合理期望、保持期望相容、构建综合激励等心理契约手段,不断创新大学生管理方式,增强管理的实效性。[7]

三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管理研究视角

社会网络的研究起源于人类学家对复杂的社会中人际互动关系的探讨,我们所构建的社会网络会影响到自己的各个方面。著名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认为,在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行动者既不可能脱离社会背景孤立地行动,也不是完全受社会限制和按社会外在的规范行事,而是嵌入具体、动态的社会关系体系中追求自身多重目标体系的实现(Granovetter,1985)。嵌入分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两类,关系性嵌入是指个体行动者的社会经济活动嵌入于个体与他人互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之中,结构性嵌入是指个体所在关系网络又嵌入于社会网络结构中。可以认为学生管理发展是嵌入政府、社会、高校等外部环境之中的,所以应基于嵌入理论的基本观点,来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发展中,政府、社会、高校等外部环境对学生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影响。[3]

有学者认为,可以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结构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改善整个班级全体的状态,使其更加积极有效的运作。如对多个同学组成群体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寻找群体中谁是关键人物等潜在的信息。结果证明,在该网络中受欢迎程度高的行动者充当网络中的领导人,更有利于该网络群体中各项活动的管理与组织。从中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网络中存在着一个以上的群体成员成为班级群体的中心人物,也就是社会领袖,能处于核心位置的必定是具有很强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成员,从而能够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对周围成员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些班级的核心人物擅长交往,并能发出和接受大量信息。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了解高校学生班级的特点,从而从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比如干部调整、学习组织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班级的作用。[8][9]

四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大学生管理视角

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密不可分。随着西方积极心理学思想和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主张从积极心理品质入手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的学者越来越多。积极心理品质是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高兴、兴趣、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如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等(钱同舟,2008)。孟万金、官群根据VIA-Youth,Park&Peteson等人(2006)编制的成人版积极人格特质问卷(VIA-Adult),编制出了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量量表。[10]张高产探讨了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选择了成就动机、内控性和目标感三者作为积极心理品质的代表。[1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人性与爱(即人际维度)、正直与勇气(即情感维度)上自评最高,而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即节制维度)、知识与智慧(即认知维度)上自评最低。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应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为直接依据,采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校园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12]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既涉及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也关乎高校的发展和国家人才的储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从基础建设层面抓好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快培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改善管理软硬件条件。以人为本,以心理契约为纽带,构建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多维度的社会网络:在校内形成学生管理者和教师的共管网络,在校外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共管网络。建立以培养人力资本为主,包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综合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获取更多的学生信息,通过加大对不同学生网络节点的干预和调控来提升大学生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稚君.关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2]籍庆利.大学生管理问题分析及策略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3]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的调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4]修丽娟.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5]李青合.构建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基于学生观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1(9)

[6]代成书.从辅导员角度谈大学生管理模式—心理契约[J].中华文化论坛,2009(7)

[7]付用军,战希臣,郑海平.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大学生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9)

[8]高蕾.社会网络分析法在高等学校班级结构和人际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探究[J].经济师,2010(2)

[9]曾志勇,杨桃喜,毕秋敏.社会网络分析在大学生群体管理中的应用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1(2)

[10]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8)

[11]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2]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作者:聂会平 刘丹

学校管理发展特殊教育论文 篇3:

中职院校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探讨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都开始着手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基于此,本文针对中职院校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内容进行探讨。在简单了解中职院校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后,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以供参考。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各行业也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行业不例外。中职院校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财务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高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能力,推动中职院校发展。

二、中职院校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状

中职院校在推动教育行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得到重视,财务管理在中职院校发展中不容忽视,在中职院校中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可以让新时期的中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服务,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教职员工服务,还能促使中职院校财务控制力、市场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从当前中职院校财务管理发展现状来看,财务制度不够监管,预算监管不够单位,的新缺少良好的财务信息传递机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导致中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始终无法提升。中职院校想要及时获得真实的财务信息,并且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就在中职院校财务管理过程中,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但是在建立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务管理过于封闭、财务管理系统不够创新、财务管理核算较为分散、财务管理运营效率较低、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过关、管理相对落后、财务信息过于滞后。

三、中职院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分析

一般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总体框架设计、标准框架流程、信息系统设计、绩效评价设计。

(一)总体框架设计

对于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而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该设立在院校财务部门中,从而对院校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让院校的会计核算保持统一。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对院校的会计核算、资金收付、资金审核等工作进行管理,真正解放财务部门,让财务部门有机会将更多的经历和资源投入到院校发展决策活动中。比如,某中职院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体框架为:院校财务部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考核,财务部门同时承担着对中职院校其他部分经费花销的管理和考核,最终将信息汇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再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业务核算结果分别发送给院校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这样的服务模式下,不仅可以促进财务转型发展,也能够保证院校业务响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标准框架流程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作为中职院校,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满足学生、教职员工需求,提升财务运行效果,这也就意味着,中职院校要对现有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以某中职院校为例,该中职院校的服务流程如下:采购、报销、预算、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如果标准框架流程不够合理,那么会对正常的财务工作造成影响,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必须要制定明确标准框架流程,以此保障中职院校经济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系统设计

在信息系统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上述服务流程,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构建出具体的信息系统。所谓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基于信息科学技术构建而成,因此可以说财务信息化平台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和前提,使用信息技术平臺,可以保证中职院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顺利构建,也能够实现财务资源共享。比如:某中职院校,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平台的同时,结合财务指标体系,将会计指标、统计指标、教学科研指标、基本建设指标等全部融入信息系统中,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调整,来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借助信息系统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以此让财务管理优化跟上时代的要求。

(四)绩效评价设计

绩效评价体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言,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宏观上保证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情况,也能从微观上,对财务共享服务因素进行分解,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员工绩效作为具体的评价对象,按照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价,并且将评价重点放在财务部门员工以及业务部门的有关员工身上,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设计在一定呈上也加强了内部的有效监督,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让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和指标体系得到真正的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服务就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业务中去,从而对中职院校财务进行集中处理,以此让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放工作人员,同时也能够提高的财务管理效率,为中职院校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推动中职院校财务管理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发展。(作者单位: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秦雯

上一篇:毕业生难就业策略策略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