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股权投资论文

2022-04-16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本文简析了修订原准则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会计股权投资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会计股权投资论文 篇1: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简介

一、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概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日趋多元化,除传统的对原材料投入、加工、销售获取利润外,通常采用投资、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宽生产经营渠道、提高获利能力,其中,投资是经常发生的。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

企业对外进行的投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等;从持有期间划分,可以分为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从管理层持有意图划分,可以分为交易性、可供出售、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等。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仅规范企业持有的长期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共4章17条,其中第一章为总则,第二章为初始计量,第三章为后续计量,第四章为披露。该准则系统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账面价值的调整和损益的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等内容。

二、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范的内容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范的权益性投资在范围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子公司投资,即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二是对合营企业投资,即企业与其他合营方共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三是对联营企业投资,即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四是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除上述权益性投资以外,企业持有的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债权性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在明确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后,应当确定各种方式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起点。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企业合并的不同类型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该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所有者权益;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用作合并对价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

(2)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企业通过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或发行股份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为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发行权益性证券以及支付其他对价的公允价值。

以支付现金作为对价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含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以支付非现金资产作为对价的,应当按照支付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支付的非现金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其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可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经适当调整后作为其公允价值;既不存在活跃市场,也无法取得同类或类似资产市价的,应当以该项资产预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其他合理的方法估计的价值作为其公允价值。

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有明确市价的,应当以该证券的市价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依据,同时考虑该证券的交易量、是否存在限制性条款等因素的影响;所发行权益性证券不存在公开市场,没有明确的市价可供遵循的,则应考虑以被购买股权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持有的对第三方的投资作为出资投入被投资单位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该长期股权投资原则上应当以投资各方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账面价值的调整和损益的确认

企业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投资收益,当然如发生投资不利也要承担投资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应当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调整长期股权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益。

(1)成本法。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为两类:一是对子公司投资;二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追加投资外,其投资成本在持有期间基本上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部分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权益法。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为两类:一是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二是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投资时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该差额不要求调整投资成本;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损益。

取得投资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应随着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准则中规定投资企业需要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损益的基础上经过适当调整后计算确定,有关调整因素包括如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产生的折旧额或摊销额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不同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等。但考虑到实务中的具体情况,投资企业无法合理确定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比,两者之间的差额不具重要性的或是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取得被投资单位的有关资料,不能按照准则中规定的原则确认投资损益的,可以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确认投资损益,同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无法按照准则中规定进行核算的原因。

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的,投资企业在确认应分担的亏损额时,应综合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项目的账面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以后,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确认投资损失,同时减记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另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将履行其他额外义务的,还应确认预计将承担损失的金额。

三、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新旧比较与衔接

(一)新旧比较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

与原投资准则相比,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差异:

(1)规范范围不同。原投资准则规范了所有权益性、债权性投资的核算;新准则仅规范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及调整不同。原投资准则未规范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同时对投资者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作价也没有公允性的要求。新准则规范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其中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另外对于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作价有公允性要求。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要求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净资产的份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进行调整;新准则要求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并且仅要求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部分进行调整。

(3)对子公司投资的核算方法不同。原准则要求母公司对持有的子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要求母公司对其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在日常核算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体现为权益法。对子公司投资核算方法的调整主要是考虑与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规定相协调、防止母公司在子公司实际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前垫付资金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情况,并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相协调。

(4)权益法下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不同。原投资准则要求按照应享有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新准则要求考虑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进行调整后确认投资损益。

关于应分担被投资单位超额亏损的确认,原准则规定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新准则规定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以及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二)新旧衔接对于首次执行日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区别情况进行处理:按照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在首次执行日应当全额冲销,调整留存收益;其他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首次执行日存在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应予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重新分类应当按照金融工具准则进行核算的以外,在首次执行日的账面余额保持不变。

(编辑 熊年春)

企业会计股权投资论文 篇2:

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探讨

【摘 要】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本文简析了修订原准则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变化; 影响; 对策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新准则体系无论从方法导向还是从具体内容上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趋于一致。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将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的平台将得以建立,这将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维护公众利益。

一、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修订的必要性

会计准则是一种制度,是会计从业者在从事会计职业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抑制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和乖僻的会计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繁荣、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原《企业会计准则》是1992年制定并发布,1993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该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和法律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会计准则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就需要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和趋同。旧准则的一些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减值方面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由于原准则允许企业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导致有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ST公司,常常在前一年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再以种种理由转回,造成盈利假象,而公司实际的经营业绩并无变化,造成虚假利润。

(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方面

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不被国际认可,而导致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大大趋近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使上市公司价值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财务信息更具可比性,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将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业务活动不断创新,旧会计准则中有关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事项的规定存在空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是应这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而诞生的,这不仅弥补了旧准则中有些事项的空白,还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吸取了发达国家对于复杂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经验,并充分考虑了中国转型市场经济的特点。

二、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投资的分类方式和计量标准不同

新会计准则对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原来的一个《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内容,分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部分,同时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券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非控制、非共同控制和非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也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规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归类方法,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采用权益法;控制关系采用成本法核算,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不同

新会计准则按长期股权投资的形成方式,分别确定其初始计量方法。具体如下: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合并成本主要是指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与其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

对其他方式获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这与旧会计准则明显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若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则应使用公允价值。

(3)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即: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均使用公允价值。

(三)成本法与权益法应用不同

1.范围不同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适用于两种情况: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来核算。

可见,新会计准则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情况由原来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采用成本法核算,但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在权益法下,若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差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若相反,则该差额需调整股权投资成本,并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要求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潜在的表决权因素,更加关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际控制能力的大小,而不仅以投资份额的一定比例(20%或50%)作为划分标准。可以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及其适用范围是新会计准则最主要的变化。

2.核算不同

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对获得的收益和损失的处理,理论上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式。

(1)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旧准则的规定予以沿用,成本法核算的一般程序是:1)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投资时按照追加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是,只有当被投资企业分配的股利是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投资方才能确认投资收益;否则,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2)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权益法应用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特点是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损益不断调整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以反映投资方占有被投资方经营损益的份额。新会计准则规定:

1)引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新会计准则不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相应地取消了有关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规定。

3)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因为按照股份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规定,投资方对自己投资责任只能以出资额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例1,2007年1月,丙公司出资2 000 000元购买公司20%的股份,具有重大影响。购买时甲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 000 000元。

假设投资后1年,被投资企业发生经营亏损12 000 000元,丙公司理论上应承担的损失份额为12 000 000×20%=2 400 000元

由于超过了出资额400 000元,丙公司只能确认投资损失2 000 000元,400 000元在备查账中登记。

借:投资收益 2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2 000 000

假如投资后第2年,被投资企业发生经营收益2 500 000元,丙公司理论上应得到的收益增加份额为2 500 000×20%=500 000元

由于上期存在400 000元未能入账的亏损,所以本期收益应该先冲减400 000元,差额100 000元才能记入本期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 000

贷:投资收益100 000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新会计准则要求,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净利润的分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当被投资单位采用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新会计准则规定,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其差额作为投资损益调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这一点与旧准则相同。

(3)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无论是由于追加投资导致成本法改为权益法,还是减少资本导致权益法改为成本法,基本原则都是以转换当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新方法核算的初始成本。

1)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定确定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这项规定,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同会计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简化了此种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例2,A企业于2007年1月以520 000元购入B企业1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当年4月收到40 000元现金股利,2007年B企业实现盈利400 000元。2008年1月A企业又出资800 000元,购买B企业25%的股份,累积股份达35%,采用权益法核算,2008年B企业实现盈利400 000元。

2007年购买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520 000

贷:银行存款520 000

当年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4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40 000

2008年又出资:

累积影响数=400 000×10%=4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 52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 000

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480 000

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 800 000

贷:银行存款800 000

确认2008年盈利:

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损益调整) 140 000

贷:投资收益140 000

(4)减值及处置的会计处理

1)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按照本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其他按照本准则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当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这一点与旧准则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2)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这一处理原则与旧准则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原准则要求将其由“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转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新准则要求将其转为“投资收益”。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作了较大改进。一是体现了反映交易和事项实质的要求。例如: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要求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后确认,可以使企业确认的投资损益更为真实;二是高度重视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体现在:符合会计的相关性、配比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旧会计准则中只界定了支付现金、放弃非现金资产和债务重组三种长期股权的取得方式,而新准则中界定了企业合并以及非企业合并下的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接受投资、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这一修订既体现了会计准则体系中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又体现了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的协调;四是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采用简单权益法简化了投资企业编制会计账表的工作量,也减少了企业在利用投资差额摊销来调整企业利润的可能性;五是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条规定无疑截断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一大途径。

三、对企业适应新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的思考

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较旧会计准则而言改进很大。因此企业应抓紧时间更新、改进财务信息系统,调整内部控制体系,做好新准则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一)进行新旧会计科目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均设置的科目,但两者明细科目(指权益法)不同。《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和股权投资差额”等四个明细科目,而《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和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等三个明细科目。转换方法如下。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将《企业会计制度》中除“股权投资差额”以外的明细科目之和转入《企业会计准则》明细科目“投资成本”中,同时将“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余额全额冲销。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

将“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将“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股权投资差额(借方余额)”明细科目余额之和转入新的明细科目“投资成本”中。

3.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将“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将“投资成本”与“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之和转入“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二)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与培训

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学习新会计准则,加强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也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保证新会计准则能够在兼顾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顺利实施。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对企业新会计准则培训及其新会计准则的适应过程进行监督。

(三)更新、改造财务信息系统

企业要安排相关人员,收集有关信息,更新、改造原财务信息系统,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1.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重新设置和调整会计科目、账务系统和财务报表编制系统。

2.建立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对于活跃市场的报价进行信息收集、建立计算机模型。

3.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损失评估系统。

(四)修订会计手册,制定具体会计操作

企业应修订会计手册,制定具体操作指引;确定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做出相关的衔接调整;评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拟订与投资者和其他市场人士的沟通,使之尽早了解有关影响。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如果执行新会计准则与市场预期存在较大差异时,应将这一事实公告。

(五)关注由新会计准则产生的风险

新会计准则的影响最多体现在会计和财务报告方面,但也需要考虑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经营策略等其他方面造成的影响。因此,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评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工作计划,并及早行动。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并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有些问题可能要在将来一定时期才会表现出来,这对企业财务控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当局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造成的影响,及时做出充分的判断,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学国.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比较[J].财务与会计导刊(上半月·实务读本),2006,(5).

[2] 王建新.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一)[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9).

[3] 黄燕铭.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J].财会月刊(会计),2007,(6).

[4] 夏鹏,伍李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一)[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4).

[5] 戴桂荣,王生根.新会计准则对商业企业产生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6,(6).

[6] 陈艳新.会计准则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11).

作者:王汉平

企业会计股权投资论文 篇3: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问题探讨

[摘 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重新进行界定,新准则与原投资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有较大变化,一是在初始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二是要区分不同方式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多元化的计量。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开始施行。新准则与原投资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有较大变化。原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是以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在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要区分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方式分别使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属性进行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

(一)长期股权投资内容界定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2)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要求: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对不同方式下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区分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不同方式下初始计量属性框架如图1所示。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明确界定了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并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分下述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在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大于所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应当调增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A

贷:现金、非现金资产、相关债务账面价值B

贷:资本公积差额 C=A-B

(2)在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小于所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应当调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减留存收益。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A

借: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C=B-A

贷:现金、非现金资产、相关债务账面价值B

2.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分下述两种情况处理: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增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A

贷:股本发行股份的面值B

贷:资本公积差额C=A-B

(2)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减留存收益。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A

借: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 C=B-A

贷:股本发行股份的面值 B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属性,并区别下列情况确定企业合并成本,并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第一,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第二,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第三,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第四,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做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A

借:营业外支出差额 C=B-A

贷:相关资产账面价值 B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C=A-B

无论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

三、非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按照具体情况使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扣除对价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A

借:应收股利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C=B-A

贷:银行存款购买价款B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发行权益证券公允价值 A

贷:股本发行股票面值 B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C=A-B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1)假定合同约定的价值是公允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约定的价值(公允价值)A

贷:实收资本约定的价值A

(2)投资者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明显不公允的,应当按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所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计入企业实收资本金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公允价值A

借:资本公积差额C= B-A

贷:实收资本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B

贷:资本公积差额C=A-B

(四)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确定其初始成本。在重组日,债权人受让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分情况处理:

(1)未对债权计提损失准备的,应直接将该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A

借:营业外支出差额C=B-A

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B

(2)已对债权计提损失准备的,该差额先冲减损失准备,损失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再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A

借:坏账准备账面价值C

借:营业外支出差额D=B-A-C

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B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属性判断需要依据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否则应当应用账面价值计量模式。

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换入长期股权投资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

2. 账面价值计量模式。在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中,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 2006.

[2]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S]. 2006.

[3]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S]. 2006.

[4] 董淑兰,张焕成. 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运用[J]. 中国农业会计,2007,(1).

[5] 黄印强. 新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J]. 会计之友,2007,(5).

[6] 于小镭,徐兴恩.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手册[M].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中级会计实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吴作凤

上一篇: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论文下一篇:经济新闻特点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