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铁路电力线路论文

2022-04-20

摘要: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作为国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是强化输电线路运维职责、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随着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大幅增加,线路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导致防外破工作管控难度大、任务艰巨,压力空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市域铁路电力线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市域铁路电力线路论文 篇1:

影响廊坊电网发展和建设的外部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基于外部环境总结了影响廊坊电网发展和电网建设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地方政府规划不能有效衔接、电网建设项目施工受阻严重、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使廊坊电网更快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

关键词:廊坊电网;规划;建设

作者简介:李秀花(1962-),女,河北廊坊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高级统计师。(河北 廊坊 065000)董云青(1986-),女,河北廊坊人,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2)

廊坊市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500千伏线路过境线路有12条,220千伏变电站16座,110千伏变电站75座,35千伏变电站96余座。35~220千伏以上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度4017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42条,长度1057.4公里;110千伏线路149条,长度1507.2公里;35千伏线路121条,长度1062公里。这些电力设施担负着廊坊地区6429平方公里土地上424.9人口、10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214个村民委员会的生产、生活的供电任务,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着电力保障。

一、综述

众所周知,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廊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廊坊市全社会用电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保持了高速增长,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达到54亿元,超过“十一五”以前投资的总和,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毋庸置疑,廊坊电网的合理发展已成为廊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与稳定不可须臾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廊坊市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廊坊供电公司也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加速廊坊电网建设。“十一五”期间,共投入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41.82亿元,新增220千伏变电站5座,新增主变容量240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线路18条,长度403.99公里;新增110千伏变电站23座,新增容量237.3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线路71条,长度613.851公里;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达17.2%,高于廊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13%)4.2个百分点,电力弹性系数达到1.323,实现了电力的超前发展,为廊坊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可靠、安全充足的电力保障,为推动廊坊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廊坊供电公司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作为准则,不断争取资金,多上输变电工程项目、加快廊坊电网建设,以满足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廊坊电网计划投资91亿元,建设坚强廊坊电网。但是,在电网发展和电网建设过程中虽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廊坊电网发展及电网建设,进而影响到廊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网发展规划与地方政府规划的衔接问题

廊坊县域总规划中电力专项规划和园区电力专项规划因没有与电力部门沟通,存在与电网规划脱节的问题。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和电网建设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1)各县(市)区在总规划中虽然包含了电力专项规划,但未曾与电力部门沟通,与电网规划存在脱节的现象。在电网规划落地时势必造成:空有站址无进线电源;线路走廊预留不符合电网设计要求,无法走线;变电站规模不符合设计要求,预留地面积小,不能按设计规模建站。这样的结果不仅影响电网规划的严肃性,更重要的是由于不能落实电网规划、不能及时建设投产输变电项目会造成该区域电能不足,影响到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稳定。

(2)目前廊坊市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38个,只有龙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广阳产业聚集区、码头新兴产业聚集区、安次工业园区4个园区在总规阶段与电力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根据电力部门规划的上级电源方向,预留了电力基础设施用地和线路走廊。其余园区总规阶段,虽然编制了电力专项规划,但由于没有与电力部门进行沟通,园区仅预留了站址,对线路走廊没有预留,出现空有站址而电源线路无法进入园区的现象。很多园区希望变电站进线线路,按电缆线路敷设,但由于投资高,上级部门不同意对省级园区高压线路入地要求,因此很多园区在总规阶段预留的站址,在实际建设阶段并不能实施下去,给入园用户用电增加了困难,给电力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最终影响园区的发展。

另外,园区电力专项规划如果没有对电力需求考虑充分的话,会造成需要建设电力基础设施而没有用地指标的情况。同时如果不能得到规划、土地、城建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也会受影响。

2.电网建设项目施工受阻严重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工程常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按计划开工建设,无法按期投入运行而发挥作用。一是村民或企业抢栽抢种、漫天要价,得不到满足就阻挠施工;二是部分地区的各类园区缺乏远期规划,未将供电设施的站址、线路走廊纳入规划方案,当与电网建设项目出现冲突时往往是被批准的电网线路路径要进行调整;三是线路工程在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时相关单位的名堂繁多、报批程序复杂。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造成工程建设工期和工程造价难以控制,工程难以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除公司遭受一定经济损失外,对廊坊电网争取电网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近年来,廊坊市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施工违章作业等造成的输电线路跳闸停运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行为意义重大,事关廊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国家及地方建设项目增多,项目建设时忽视电力设施保护问题,导致一些杆塔成孤岛、线路被“包围”,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大面积停电,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2)在电力线路通道内违章种植树木形成的线树矛盾难以解决,其中有一大部分树木已经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在开展输电线路通道内树障清理时,树主无理索要赔偿,并扣押电力工作人员的车辆和工具,致使消除隐患工作难以开展。

(3)输电线路通道内的违章建筑和堆放的易燃物品对输电线路造成重大隐患。如廊坊南外环龙河变电站出线处有一大型木材市场,正好处在四条高压输电线路下,一旦发生火灾损毁输电线路,将对廊坊市及开发区的用电产生重大影响。

(4)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严重。不法分子肆意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直接造成电网及用户停电。

(5)电力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主体由原来的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变为了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的变更给电力企业开展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不便。

(6)缺乏法律意识。不法分子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才去盗窃或者破坏电力设施,人民群众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纵容了不法分子的行为,从而也损害了自身利益,威胁到自身财产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电力设施进行保护,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不能很好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造成了很多本可以弥补的损失。

三、建议与对策

1.电网规划与政府规划有效衔接

各级政府要将电网规划纳入地方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使各方面工作有序协调发展。园区规划应做到与电网规划有效衔接,园区建设应结合园区产业结构等因素,考虑电力设施建设问题,在园区用地上应预留出足够的电力建设用地。政府和园区就园区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要建立定期与电力部门沟通的制度,以便供电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力负荷需求,及时调整电力建设投资方向。要强化“大规划”管理理念,由政府组织,构建统一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纵向到底、横向贯通、数据翔实、规划信息共享的大规划体系,以提高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与投资。

2.电网建设的良性发展需要各方努力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成立电网建设协调工作机构,并实质性地开展工作,给电网建设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关部门在批准建设项目时应考虑敏感性建筑与预留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少项目施工难度。要加强电力法律宣传。电力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阻工、部门支持不够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电力法律的宣传不到位。

3.推进电网建设要有有效手段

要加强对保护电力设施安全重要性和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的宣传,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电网建设、人人支持电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电力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防盗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电力设施实施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制,出台地方法规标准,明确行政执法程序,明确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役权的界限,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要依据法律严格处罚,以减少偷盗和破坏行为的发生。加强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电力设施的各种办法,成立相应机构,组建执法队伍,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电力设施和廊坊电网的安全。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李秀花?董云青

市域铁路电力线路论文 篇2:

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管理模式

摘要: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作为国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是强化输电线路运维职责、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随着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大幅增加,线路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导致防外破工作管控难度大、任务艰巨,压力空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以及自身身份的转变,通过开展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工作,从内外结合、疏堵结合、严细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可以使电力设施防外破工作可控、能控、在控。

关键词: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管理模式

一、防外破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1防外破管理的范围

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范围包括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主要负责对辖区内输电线路进行状态监测、动态评价、缺陷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通道防护。管理重点就是降低外破原因跳闸,在严格控制运行指标的前提下,著力规范管理,梳理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打造全新线路差异化防外破、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建设线路标准化,提升线路健康状况,确保可靠稳定运行,促进绩效水平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1.2防外破管理的目标

1.2.1建立健全的体系

依据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的指导方针,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指标体系,推行相关的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技术标准,确立标准化工作流程。从外破隐患的发现到上报到处理到消除,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标准和办法。在外破管控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工作中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对于隐患高发的危险点进行重点防控,跟踪处理,从而实现外破隐患的“可控、能控、在控”,确保线路运行安全稳定。通过参照历年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如下的指标体系,见表1。

1.2.2推行规范的管理

在管理的理念上,坚持内外结合,多方联动构建防外破

工作网络;坚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攻克线路防外破难题;

坚持严细结合,多项手段完善防外破管控体系。通过成立防

外破工作专项稽查小组,对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进行全方

位考核,通过建立完善的防外破工作考核机制,对隐患发现

情况、隐患排查情况、协助处理情况、通道事故发生情况、资

料台帐建立情况进行考核。在方式上采用月度统计、季度通

报、年终考核的三级考核制度;对防外破工作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确保考核覆盖率和考核质量;同时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工作内容并建立详细的管理流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

二、防外破管理的方法

2.1源头控制,提升全民护电意识

外力破坏事件的频发,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对方对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知识的匮乏,在无意之间造成事故的发生。首先通过积极与媒体加强合作,开辟专版进行电力设施保护及法律法规的知识普及,同时组织开展“四进”即电力设施保护进农村、进工地、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及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校的教育平台,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电力设施,并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保护电力设施,扩大宣传面和知晓度。通过深入各个工地,对施工人员开展集中安全教育,讲明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防范措施、危害后果和法律责任,消除施工人员涉电安全认知误区。针对施工危及电网安全行为,现场对损毁警示牌等行为进行针对性教育,发放涉电法规宣传手册。利用幻灯片、警示卡片等方式进行安全提示,巩固警示效果。为涉及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车辆司机发放电力设施保护区作业警示卡,提示与高压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加强电力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电力设施保护社会氛围。积极联动地方政府,开展共建活动。在人口密集地段、交通要道、农村集镇,通过广播、露天电影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政策,用定期给特种车辆作业人员发送短信进行温馨提示,用流动宣传车播放电力设施保护提示语,提高公众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2健全网络,构建防外破互联网

一是政企联动。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电力设施保护组织机构,在源头上,充分发挥市政府、市经信委的作用,进行联动,对大型园区建设项目,公司联系政府主管部门提前介入,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公司主动联系城市规划部门,对邻近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电力部门审批。促请市经信委加大电力执法力度,协调清理线下违章建筑和树障,制止危害线路安全的隐患,会同市经信委开展全市电力执法检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是警企联动。通过主动向宜昌市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与宜昌市公安局联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输电专业电力警务室。促进并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重大案件提请挂牌督办。继续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突发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事件联动制度,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努力实现警企合作整体联动防范长效机制,杜绝外力破坏事件。

三是企企联动。通过与林业、公路、铁路、电信等企业达成电力设施保护协议,明确在保护区内将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活动报电力部门审批;与林业部门建立森林防火联控机制,共同管制线下恶意植树情况。

2.3强化执行,有效管控设备风险

防外力破坏工作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度,方能使各项管理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公司高度重视电力设施防外破工作,专题下文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外破工作措施。一是加大人防力度,建立防外破微信管理平台,及时沟通、协调、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确保快速响应;对固定外破点设专人进行蹲守管控,与现场施工人员“同进同出”不留死角。二是设备运维单位应加强保护区内施工作业管理,建立与经信、规划、林业等部门联系沟通制度;督促施工单位(个人)严格按

照进入电力设施保护区施工作业监督管理规定执行。三是完善技防措施,在大型外破施工点加装外破监控设备和报警装置,实现远程实时管控;在施工现场有针对性地设置限高、限宽、限位装置,有效控制各种施工机械与导线的距离在安全控制范围内。四是针对用户报装申请(含临时施工用电)地点周边涉及输配电线路时,设备运维单位须严格履行现场查验及签字手续,方可进行报装审批。五是进一步加强特种机械、车辆业主及操作人员管理,每半年更新一次辖区内吊车、混凝土输送泵车、挖掘机、挖沙船等特种机械、车辆业主及操作人员档案;每年开展4次特种机械、车辆业主及操作人员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知识培训,不定期深入保护区施工项目部集中开展电力设施专题讲座;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设备风险有效管控,施工单位和电力设施互不伤害。

参考文献:

[1]徐东.浅谈架空输电线路防外破隐患排查治理方法[J].大科技,2016(28):56.

[2]张红.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作者:孙英浩 迟家兴

市域铁路电力线路论文 篇3:

探析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管理模式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高速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发生愈加频繁。运行数据表明,吊车碰线、违章施工、山火、盗窃等外力破坏故障已成为线路事故跳闸和强迫停运的主要原因,在输电线路保护区机械作业、违章施工、建房、植树、修路、挖沙、取土、开山放炮、围堰挖塘、钓鱼等违章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文从宜昌地区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管理入手,探究了防外破管理的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源头控制、健全网络、强化执行、科技创新的管理模式并进行应用,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跟踪统计表明,外力破坏导致的线路跳闸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输电线路 外力破坏 管理模式

Discussion on Management Mode of Outer Breakage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He Jian Luo Yiyun Zhang Zhen

(Maintenance Branch, Yichang Power Supply Company, State Grid,Yichang Hubei, 443001, China)

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作为国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是强化输电线路运维职责、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随着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大幅增加,线路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导致防外破工作管控难度大、任务艰巨,压力空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以及自身身份的转变,通过开展建立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工作,从内外结合、疏堵结合、严细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可以使电力设施防外破工作可控、能控、在控。

1 防外破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1 防外破管理的范围

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范围包括宜昌境内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主要负责对辖区内输电线路进行状态监测、动态评价、缺陷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通道防护。管理重点就是降低外破原因跳闸,在严格控制运行指标的前提下,着力规范管理,梳理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打造全新线路差异化防外破、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建设线路标准化,提升线路健康状况,确保可靠稳定运行,促进绩效水平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1.2 防外破管理的目标

1.2.1 建立健全的体系

依据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的指导方针,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指标体系,推行相关的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技术标准,确立标准化工作流程。从外破隐患的发现到上报到处理到消除,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标准和办法。在外破管控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工作中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对于隐患高发的危险点进行重点防控,跟踪处理,从而实现外破隐患的“可控、能控、在控”,确保线路运行安全稳定。

通过参照历年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如下的指标体系,见表1。

1.2.2 推行规范的管理

在管理的理念上,坚持内外结合,多方联动构建防外破工作网络;坚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攻克线路防外破难题;坚持严细结合,多项手段完善防外破管控体系。通过成立防外破工作专项稽查小组,对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通过建立完善的防外破工作考核机制,对隐患发现情况、隐患排查情况、协助处理情况、通道事故发生情况、资料台帐建立情况进行考核。在方式上采用月度统计、季度通报、年终考核的三级考核制度;对防外破工作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确保考核覆盖率和考核质量;同时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工作内容并建立详细的管理流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防外破管理的方法

2.1 源头控制,提升全民护电意识

外力破坏事件的频发,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对方对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知识的匮乏,在无意之间造成事故的发生。首先通过积极与媒体加强合作,开辟专版进行电力设施保护及法律法规的知识普及,同时组织开展“四进”即电力设施保护进农村、进工地、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及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校的教育平台,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电力设施,并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保护电力设施,扩大宣传面和知晓度。通过深入各个工地,对施工人员开展集中安全教育,讲明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防范措施、危害后果和法律责任,消除施工人员涉电安全认知误区。针对施工危及电网安全行为,现场对损毁警示牌等行为进行针对性教育,发放涉电法规宣传手册。利用幻灯片、警示卡片等方式进行安全提示,巩固警示效果。为涉及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车辆司机发放电力设施保护区作业警示卡,提示与高压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加强电力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电力设施保护社会氛围。积极联动地方政府,开展共建活动。在人口密集地段、交通要道、农村集镇,通过广播、露天电影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政策,用定期给特种车辆作业人员发送短信进行温馨提示,用流动宣传车播放电力设施保护提示语,提高公众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2 健全网络,构建防外破互联网

防外力破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牵涉面多且广,需要打通各系统、各单位、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覆盖全辖区、全社会的“防外破管理互联网”。内部形成运维单位与属地单位联动、管理与基层单位联动的良好格局。通过系统内联动,输电线路运维单位与属地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联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管控的局面。通过部门间联动,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功能,如输电运检室与客户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用电业务报装的现场勘察工作,提前介入并确定用户即将建设的工程是否危及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及时将输电线路的外破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外部形成政企联动、警企联动、企企联动、校企联动,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企业都纳入同一张管理网络进行统筹兼顾、高效运作、使信息畅通,一经发现外破隐患可以迅速相互通知、联合共管,形成优秀的联防体系。

一是政企联动。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电力设施保护组织机构,在源头上,充分发挥市政府、市经信委的作用,进行联动,对大型园区建设项目,公司联系政府主管部门提前介入,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公司主动联系城市规划部门,对邻近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电力部门审批。促请市经信委加大电力执法力度,协调清理线下违章建筑和树障,制止危害线路安全的隐患,会同市经信委开展全市电力执法检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是警企联动。通过主动向宜昌市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与宜昌市公安局联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输电专业电力警务室。促进并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重大案件提请挂牌督办。继续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突发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事件联动制度,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努力实现警企合作整体联动防范长效机制,杜绝外力破坏事件。

三是企企联动。通过与林业、公路、铁路、电信等企业达成电力设施保护协议,明确在保护区内将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活动报电力部门审批;与林业部门建立森林防火联控机制,共同管制线下恶意植树情况。

四是校企联动。开展“校企联合”,不断探索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新方法。联合三峡大学,开发“输电线路智能巡检GIS系统”。该系统以卫星矢量地图为基础,将输电线路杆塔数据录入到系统中,当巡视人员携带智能巡检系统移动终端外出巡视时,将实现输电线路巡视路径导航功能、设备信息查询功能、定位和位置共享功能、特殊区域划分和显示功能、外力破坏报警及实时监控功能等7种功能。

2.3 强化执行,有效管控设备风险

防外力破坏工作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度,方能使各项管理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公司高度重视电力设施防外破工作,专题下文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外破工作措施。一是加大人防力度,建立防外破微信管理平台,及时沟通、协调、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确保快速响应;对固定外破点设专人进行蹲守管控,与现场施工人员“同进同出”不留死角。二是设备运维单位应加强保护区内施工作业管理,建立与经信、规划、林业等部门联系沟通制度;督促施工单位(个人)严格按照进入电力设施保护区施工作业监督管理规定执行。三是完善技防措施,在大型外破施工点加装外破监控设备和报警装置,实现远程实时管控;在施工现场有针对性地设置限高、限宽、限位装置,有效控制各种施工机械与导线的距离在安全控制范围内。四是针对用户报装申请(含临时施工用电)地点周边涉及输配电线路时,设备运维单位须严格履行现场查验及签字手续,方可进行报装审批。五是进一步加强特种机械、车辆业主及操作人员管理,每半年更新一次辖区内吊车、混凝土输送泵车、挖掘机、挖沙船等特种机械、车辆业主及操作人员档案;每年开展4次特种机械、车辆业主及操作人员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知识培训,不定期深入保护区施工项目部集中开展电力设施专题讲座;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设备风险有效管控,施工单位和电力设施互不伤害。

2.4 推陈出新,推进防外破智能管控

智能巡检GIS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融合GPS、RFID、B/S、PDA、GPRS无线通信等技术,可以有效解決巡检工作中人员到位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全面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消除输电线路缺陷和隐患。开展基于图像识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借助其简便实用的操作步骤和功能强大的监控能力,针对外破通道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实现固定外破点全天候的监测、预警、宣传和管控,同时对线路通道外围人员及外破蹲守人员到位情况采取实时监控和考核。无人机防外破安全稽查和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作为一种全新的稽查和巡检模式,可以有力提升输电线路巡检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无人机协助解决防外破难题、防山火问题、查找故障点、协助运维人员治理设备本体及通道环境、带电清除异物,大幅化解安全风险,为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东.浅谈架空输电线路防外破隐患排查治理方法[J].大科技,2016(28):56.

[2] 张红.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作者:何健 罗昳昀 张振

上一篇:语文复习得体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学教学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