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篮球教学实践与改进的思考

2023-02-05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科目中, 篮球运动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一项, 也是广大学生课余锻炼频率最高的球类项目。篮球运动对人体有较高的锻炼效果, 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 增强体质, 激发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尤其随着美国职业篮球联盟,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等赛事的普及, 让更多的大学生喜爱篮球, 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很多原有的篮球教学思想及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因此, 高校篮球应当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下进行改进。

1 传统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学生在入学时, 大部分学生存在篮球基础差的问题。在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中,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篮球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存在较大的困难。传统的篮球体育教学大部分注重战术的教学,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与学生都难免陷入为完成教学及考核目标而被动教与学的怪圈, 这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只懂技术战术方法, 只会按部就班的依照教材, 严重的忽视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社会性, 不能够适应社会及学校对新时代篮球教学多层次的要求。

现行的高校篮球教学, 在多年固定的模式框架内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亲身示范为主要讲解, 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一种单向的输出方法下, 老师教什么就只能学什么, 怎么学?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使个性充分发挥的教学环境,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更无法保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2 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方向与思路

2.1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必须树立新的指导思想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目标, 应当在重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基本素质提高的同时, 又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在重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 又要重视学生实现科学锻炼的能力。新的指导思想应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观念;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 能否继续经常的从事体育锻炼, 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 因此, 学校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而实现这一要求主要是通过传播, 教育和干预来帮助学生个体建立起对体育锻炼的要求, 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

2.2 篮球教学应培养学生兴趣并充分贯彻“主体意识”

在多年教授篮球课程的实践中, 笔者总结出:“要使学生学好篮球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 就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 运用教学对抗赛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对抗赛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 不仅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机智、灵活的意识和作风。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 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积极作用,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篮球对抗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打球, 锻炼自我, 积极融入, 享受篮球, 并给学生以临场裁判知识的教学, 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参与积极性的氛围。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成为让学生爱打篮球, 让学生人人参与篮球的活动。

高校体育教学中, 常会出现学生基础差异大, 学生对不同教学项目兴趣差别大的实际状况, 如果像往常一样采取统一教学, 统一练习, 统一考核的教学方式, 必然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篮球运动的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与练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篮球运动的过程中, 认清自我, 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学习、针对训练、针对提高。体现到教学上来就是要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下足功夫。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区别对待, 带动学生主体学习的意识。对于有一定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 可以视情况安排对抗赛、投篮比赛、速度运球等让学生取长补短的练习项目。而对基本技术较差或初学篮球的学生在开始时以引导为主, 安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用以熟悉球性的教学项目, 让他们各取所需, 提升学习篮球运动的主体信心和学习兴趣。

2.3 尽力确保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 体现学生学习篮球的“全体性”

篮球运动的教学不仅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科目, 对学生来说也是运动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是健康与技能的融合, 是技巧与策略的实践。教师在教授给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每一位学生身体与精神的完善, 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自由。把培养每一位学生积极进取精神, 高善的品质和青春的气质体现到篮球运动教学中来。提倡“全体性”在观念上要求学生们平等而愉快地接受体育教育, 充分的让学生们得到享受教育的权利。通过篮球运动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集体意识上获得应有的提高。

2.4 注重篮球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高校篮球运动的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灌输式交流, 而是越来倡导师生间、学生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变互动交流。传统的教学过分要求教师一方的教学因素, 甚至于打压学生与老师之间对于教学的沟通, 师生的交流当成消极的因素来对待, 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误解;也是目前篮球体育教学效率不高, 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为了倡导在篮球运动教学中的交流活动, 在篮球教学中要应用多边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技术, 在动态的交流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动作习惯,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教学的目标。

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讲究协同配合的体育运动。通常要求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协调配合来获得运动的喜悦和夺取胜利的快感。同时通过篮球运动中各种形式的合作, 如:教与学的合作, 练习与游戏的合作, 不同场上角色的合作等,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精神、社会意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2.5 篮球运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教会学生篮球运动的特性与战术作为教学的重点, 注重认知性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 通过让广大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篮球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使学生掌握自主练与学习篮球运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现有的篮球知识与运动技术, 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体育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漫长历史, 要留给学生们进行探讨性学习的余地, 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 而非简单地让学生们获得既有的结论。篮球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它更是体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理论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

3 结语

面对新时代紧迫的全民体育素质培养的要求, 要紧紧把握住高校教育这一学生人生的黄金阶段来将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热情注入高校学生的思想中。将高校篮球运动教学中存在的过度僵化, 为考核而教学及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创新力弱等缺陷一一对症下药, 将新时代篮球教学赋予高校的新任务, 新使命成功的贯彻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确立终身运动观念而不懈努力。

摘要:高校篮球教学要适应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就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解脱出来, 加入人性化, 创造性的元素, 让篮球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和有效。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方法

上一篇:安丘市凌河镇南吾村大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下一篇:职业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三维设计软件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