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论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浅谈道德与法治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但是,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灌输知识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过于枯燥单调的教学,难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中获得乐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第一篇:浅谈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在素质教育取得一定成绩的今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容人们忽视,作为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讨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提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良好开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

BU Erwei ( Liyin Primary School,Nanzhan Town,Wenshang Coun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小學阶段,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都比较薄弱,同时他们也善于吸收外来事物,思维可塑性较强,小学老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个性人格。而依据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生活化往往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法律观念。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儿童时期是其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他们在这个时间段通过学习吸收外界知识养分,补充自身思维空白,从而形成个性的行为方式。而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律的教育下,规范自身行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此将教学课堂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对小学生吸收道德与法治课堂内涵有关键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锻炼自身的操作能力和自理能力,并将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事物中理解到品德内涵。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改以往乏味的课堂教学方式,再加上学校方面对素质教育的推进,能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把生活化教学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还有助于增强老师的授课品质,质量是道德和法治的源泉。不具备品质的道德和法治课堂无法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教学情境,也无法出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是可以将生活化教学逐渐融入进道德和法治课堂上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种方面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推动授课品质的增强。所以,小学道德和法治老师需要将道德和法治与生活化理念融合起来,从而切实提升道德和法治的授课品质,强化学生所具备的道德观。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利用学生现实体验,为生活化教学开头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顺着自己的潜意识进行各种行为,思想往往不受约束,因此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乏动力,在加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并不要求学生背诵内容,也就不需要更多的思维力,所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做好法治课程的开课工作,就需要从学生自身入手,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产生对课程的新奇感,从而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打好开头基础。例如,在一年期课程《上学路上》,老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自己上下学的路上遇到的事物,然后把自己的真实经历都详细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如经过了几条路,有多少个十字路口,有没有人闯红灯,自己是否对其进行制止,遵守几种交通规则以及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等等,老师将需要对学生讲解的交通规则,通过引入现实关系到小学生的具体行动行为,让学生愿意集中精力听听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从而做好课堂生活化的准备工作。

(2)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同理心

在对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文字教学产生的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教育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也不例外,情境教学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很多内容都是用逻辑系统的语言书写的,这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课堂也比较无趣,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老师要合理利用课文内容,创设符合课文教学理念的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在图文的理解中充分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学习《上学啦,真高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个相关视频,其中小学生A从来到小学校园开始,因为对周围环境不熟悉,没有交到好朋友,从而导致学生A产生了厌学念头,时间长了甚至使学生A开始自闭。老师要让学生从这种事例中看出小学生A的孤独与委屈,然后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同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如果碰到现实中这样的事情,一定要主动与学生A沟通、成为朋友。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会道德素养。

(3)开展实践活动,应用道德与法律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下,学生学到的人文素养终究还是要应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老师可以提前在教学中,组织现实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能更好的进行落实其学到的道德观念。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和现实社会热点问题,选出合适小学生接受的活动。例如,垃圾分类活动。老师提前准备好不同种类的垃圾图片若干,首先给学生系统介绍垃圾的分类技巧和垃圾的类型整理,然后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老师准备的垃圾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分类成果进行评判,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分类内容,选出优秀小组对其进行奖励和肯定,对其他学生也要进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垃圾的分类方法,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

(4)设计生动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优质的课堂导入就像是一块拥有巨大吸引力的磁石,能够切实吸引学生的视线与目光,也能够激发学生充足的学习主动性。但是,部分道德和法治老师在现实的授课过程中,通常无法制定出拥有很大吸引力的课堂导入。而此种问题有很大概率会对整个课堂的授课品质与授课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此时,老师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来制定课堂导入,就有助于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高效性。

将“说说我的家”作为例子。在上课开始前,老师先要对学生说:“同学们,这堂课大家将要学习的是《说说我的家》。接下来就需要你们联系现实生活,讲一讲自己家中都有多少成员?”接着,学生们纷纷七嘴八舌、交头接耳都想要对其余学生进行阐述。有的学生讲“我家里有父亲、母亲、外祖父、外祖母、还有妹妹”。有的学生介绍“我的家中有祖父、祖母、爸爸、妈妈、姐姐”。还有的学生介绍“我的家里有姥姥姥爷、父亲母亲、哥哥还有我”等等。由此深入,然后老师再询问学生:“可以联系现实情况,为所有同学详细讲述自己的亲人吗?需要在职业、喜好、个性等等层面做出阐述”。这时,就有学生抢先回答我的父亲是一位工人、我的母亲是一位医生、我的爷爷喜欢钓鱼、我的姥姥热爱跑步,在这名学生说完自己家中成员的职业喜好以后,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学生们都激烈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老师就切实将生活化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结合起来,学生也不再对此门科目出现反感,真正调动了学生对其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品德、心理、法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方面要素,它们通过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充实其内心思想境界,来帮助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学习之中。因此,老师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并努力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渐渐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之路。从而真正为学生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为其后续的学习创造优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传兰.“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的渗透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5)

[2]马宏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应避免的误区及对策[J].吉林教育:综合,2017(01)

[3]于海慧.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4+39

作者:步二伟

第二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

摘 要: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但是,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灌输知识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过于枯燥单调的教学,难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中获得乐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发挥教学留白艺术的作用,既实现艺术性教学,使学生在留白内容的驱使下,积极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留白艺术;运用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是指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该课程的教学规则和美学规则的指导下,留心各个环节,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留出“空白”,借此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逐步地对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建立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发展的艺术性教学。由此可以看出,留白艺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限制,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基于留白艺术的应用价值,我在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一般如此实现艺术性的教学。

一、 备课环节的留白艺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其需要从备课环节入手,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备课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加以充分的重视,并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和练习。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备课”。就学生备课而言,其实际上是课前预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其自主学习能力不尽如人意,在没有教师监督和指导的情况下,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预习任务,导致难以实现以学定教。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尝试实施留白艺术,以艺术性的手段点燃学生的预习兴趣,并使其在“留白”中展开自主学习。

以“诚实守信”为例,我在组织该内容教学之前,先立足该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为其设计了“寻找我身边诚实守信的人与事”活动,驱使学生在搜集有关于诚实守信的真人真事的过程中,感知什么是诚实守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则鼓励学生共享其搜集到的信息,既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又引发学生的讨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留白艺术在备课环节的如此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还可以使其建立对所学的感性认知,做好课堂学习准备,为课堂艺术性教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新课导入的留白艺术

导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尽管此环节在整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帮助学生从慵懒的学习状态过渡到积极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忽视导入环节,直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堆积给学生。学生在还没有做好学习准备的情况下,迎面砸来了繁多的抽象知识,自然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如此不利于课堂有效学习的实现。面对此情况,我想,如果教师把握导入环节,根据教学所需,适当地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往往会为学生设置悬念进行留白,为新知内容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借此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例,在导入活动开展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在校园里采访学生的微视频。在这个微视频中,我向被采访的学生提出了很多与网络有关的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你一般会借助互联网做些什么呢?你觉得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当前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坐在课堂中的学生,因为与被采访者是同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对网络的认知的大同小异,很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共鸣,同时也对微视频中的问题产生探究兴趣,自然而然地在问题思考和探究中进入新知学习状态。留白艺术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如此应用,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巧妙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艺术性发展。

三、 课堂提问的留白艺术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同时,提问自身就是一门艺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開展过程中,教师巧妙的提问,可以推动教学的发展;教师不当的提问,则很容易限制教学的发展。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精心地设计问题,还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向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在问题思考、解决中提升道德认知。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将课堂提问和留白艺术结合起来,在向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适当地留出思考、探究的“空白”,从而使学生在获得自主思维的基础上,展开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思考、顿悟。

以“诚实守信”为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我向学生展示了“三个馒头引发的家庭矛盾”该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小同家开了一家馒头店,在一次营业的过程中,妈妈故意将昨天剩下的三个馒头卖给客人。小同在看到此情形之后,拿出新鲜的馒头给客人换了换,却惹得妈妈很生气。于是,爸爸在晚上就发生的事情召开了家庭会议。在该事件的展示下,我同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同为什么要给客人换馒头呢?你觉得在这次家庭会议中,小同一家人会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我先留给学生1分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展开交流。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从诚信道德和食物安全这两个角度对小同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此感知到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讲诚信,做到诚实不欺。同时,根据小同家卖早点的背景,探索出做生意要诚实守信,不能弄虚作假。如此提问留白艺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还可以使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教材内容,扎实掌握课堂所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 板书设计的留白艺术

所谓的板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配合所讲授的知识,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像等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板书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的作用。而且,有效的板书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快速地录入知识,加深对所所学的理解。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课堂板书,很少为学生板书课堂内容。一些教师尽管实施了板书,但其所展现的内容毫无艺术性,仅仅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概括方式展现出来,如此导致学生看板书与看教材别无二致,难以产生参与兴趣。要想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把握板书的艺术性,采取留白艺术,提升板书质量。

我在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会按照这样两种形式实施留白艺术。第一种,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现多种形式的框架图,使学生在观看中,自主地实现知识梳理。第二种,则是在制作板书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机会,从而在师生合作中,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记忆。

五、 课后作业的留白艺术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其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学习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设计有违提质减负的要求。具体而言,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忽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直接按照教材后的练习题或教参为学生展现大量的问题,企图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设计背诵任务,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背诵下来。如此作业,是走在形式主义线路上的,无法发挥课后作业的原有价值,甚至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打击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形成道德素养。鉴于此,我在组织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会运用教学留白艺术,打破传统作业模式的限制,艺术性地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课堂所学。

以“爱在家人间”为例,在与日常生活参与中,通过与父母的相处,不少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对我们浓浓的爱。但是,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我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羞于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爱,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以教材中的“拓展空间”为依据,向学生展示了留白资源,以“爱是需要表达的”为主题组织实践活动,借此引导学生根据与父母的相处情况和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自主地选择一种方式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表达出来,同时将表达过程中使用到的方法,父母的反应,获得的体会等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检查我发现,其大部分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同时也深切地感知到了家庭、家人之间的爱。由此,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留白艺术,为学生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积极体验、感悟,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

六、 总结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揮教学留白艺术的作用,在教学准备、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板书、课后作业等环节,为学生展现多样的留白艺术,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留白时间、空间的体验中,发挥自主性,积极探索新知内容,感知课堂所学,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从而在学用结合中,实现有效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康的思想观念,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剑,王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才智,2018(6):27.

[2]刘雁玲.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27.

[3]刘顺生.讲究“慢艺术”,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细节[J].中学课程资源,2018(8):65-66.

[4]王彦彦.初中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作者简介:黄描红,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梦笔学校。

作者:黄描红

第三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基本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目的便是在帮助初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德。作为教师应当在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本文将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三观塑造 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課改理念下,教育越来越多的追求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刚开始发育成熟,并且普遍已经进入逆反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方面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中,构建高效课堂,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落实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表现我国教育中,将学生的能力与品德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塑造更全面发展的人才,核心素养是锻炼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为之后的教育指明方向[1]。核心素养指的是能够帮助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对个人素养、思想道德、家国大局观、创新能力等要求都有所要求,目前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教育界中的公认观点和发展趋势。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以时代需求为导向,教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树立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原则。初中学生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并且他们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全面发展的黄金阶段,学习能力和对外界知识的感知能力都比成人更强,这也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因素[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可行措施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只依靠传统课堂常见的灌输型和教师主导的模式,更多在于教师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启蒙。作为初中学生心智成熟和三观成长阶段的启迪角色,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尤其强调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规范言行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典范,以“身教”辅助“言传”,在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激励学生严以律己,反省提升自我,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3]。“立德树人”是现代教学观念中的核心理念,要求教育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提升,优秀的道德品质包括有责任、有见识、有担当、独立、爱国……这些是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素养品质。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以个人的优秀道德品质为学生做个表率,带动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例如。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在这个单元中,介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在这个单元的讲课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讲述自己对国家的感情,对国家发展的感受,再穿插爱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对国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爱意和感情,一方面可以培养爱国情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在课程的衔接和流程性,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堂和实践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心智发展成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4]。

(二)尊重教材和课堂,从实际出发,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材是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文字依据,目前阶段的教材在排版编辑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添加了更多人文性、教育性和实际性的教学内容。课堂是学生受教育的重点场所,教师要尊重教材和课堂,最大程度发挥教材和课堂的优势,在课堂教材讲解中摸索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教材中,有很多篇章会涉及到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独属于中华儿女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他们了解国家和社会的义务,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的熏陶和引导,在对课本的解读和深入了解中树立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意识[5]。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初中学生对各种事物保持着充沛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作为教师要鼓励和加以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并且加以引导,满足他们对世界的窥探和对陌生事物的探索,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学到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育过程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更加活泼生动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类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其他文化课对比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强调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和培养健全人格。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情境剧或者故事的方式进行再现,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得到感悟和启发。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二课时《携手促发展》的讲授中,教师要先导入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一带一路的地图照片,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图片展示之后,学生举手回答自己所知道的与这张图有关的一些国家和事迹。在这样的互动之后,开始课本的关键内容,一部分是“积极谋求发展”,另一部分是“共享发展机遇”,教师分别展示不同主题的三则材料,让学生分组探究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学生在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之后便能够发现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契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这样在情境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树立起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拓展更多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要从多方面进行培育的,除课堂之外,还要进行拓展更多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基本,辅之以实践教学。教育与实践也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回归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只有能够将教师传授的观念和能力灵活运用到实際中,学会活学活用,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遇到事情懂得全面考虑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与生活不能脱轨,在核心素养培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热点新闻,让学生对社会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和独立的思考,例如第三单元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这一课要让学生学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延伸生命的宽度与长度,教师可以策划一场演讲比赛,由每位学生准备演讲稿,谈一下对未来的畅想和过往的感悟,在演讲比赛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未来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导学生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6]。初中《道德与法治》一部分是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传递一些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法治意识中最基础的是“民主意识”,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能够允许人们勇敢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启发独立意识的一种重要措施。在班级事务中,很多方面都会运用到民主意识,学生可以对班级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讨论协商决定。例如,在班级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参与者主动积极参加选举,然后向投票的学生阐述个人优点和对班级管理的想法,在阐述完毕之后,未参与选举的学生进行投票,每人只能站在公正和为班级考虑的角度投出自己的一票,获得票数更高的参与者胜出选举。这个过程是综合性的德育教育过程,锻炼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简单模拟了民主选举的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综合能力提高。是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除了贴近生活,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应用和法治思想引导等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更多地方入手,关注时事、情境创设等多种渠道,联合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社会教育不断发展的一种体现,是对以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在当代社会中,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个人能力与个人思想品德素养直接挂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核心素养培育是为学生发展考虑,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奚燕萍.浅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1):121-122.

[2]刘燕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以责任担当为例[J].考试周刊,2018(40):123.

[3]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7(010):131-132.

[4]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002):104-106.

[5]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035):52-53.

[6]卢春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10):373.

作者:阿丽梅

上一篇:与茶花女有关的论文下一篇: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