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室效应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国温室效应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2008年初国际粮价暴涨引发了对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及其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的普遍怀疑和批评。该文述评了国际上有关此方面有影响的研究以及学术争论,明确了在不通过开垦荒地扩种能源作物的前提下,生物能源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是肯定的。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那种认为生物能源等于乙醇和生物柴油,以及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保障矛盾不可调和的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篇:中国温室效应论文

“中国温室2011”印象

2011年11月10~12日,中国温室园艺行业2011年年会(即“中国温室2011”)在北京万方苑商务酒店隆重召开。参加本届年会的代表450余人齐聚北京,共同迎接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年会十周年庆典。其中,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陕西、新疆等2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瑞典、以色列、德国、荷兰、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与会代表320余人,参加全国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研讨班的代表60余人,来自全国各农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50余人。此外,设施农业行业部分在京老专家、老学者,以及部分专业观众也应邀参加了本届年会。

中国温室园艺行业2011年年会是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商务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北京华科润浓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温室网/《温室园艺》杂志)承办的。同时,本届年会还得到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花卉分会、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2012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等单位的大力协助,是中国温室园艺行业的又一次年会。

“中国温室2011”隆重开幕

11月10日上午9时,中国温室园艺行业2011年年会隆重开幕。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郭红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国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书记李玉荣,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志军,北京市丰台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鲍海福,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农业部设施农AT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保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花卉分会副秘书长孙宇等领导及嘉宾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代表活动主办方,对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有关单位表示感谢,对参加活动的嘉宾和代表表示欢迎!朱明院长指出,自农业部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各地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稳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科研创新、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技术培训日益活跃,社会服务日益健全,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有效保障我国各类园艺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九五”开始,我们一直在探讨“工厂化农业”的概念,旨在通过科技进步克服自然障碍,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目的。通过产业化发展的途径,达到科技与效益的双赢。所谓“十年磨一剑”,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科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的企业取得了许多的效益。中国温室年会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设施农业研讨交流活动,自“中国温室2002”开始,至今已是第十届了。今年的年会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作为一个过去十年的总结与回顾,同时也是对未来十年给予展望。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宗锦耀司长代表农业部和农业部机械化管理司向“中国温室2011”年会和全国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研讨班的召开表示祝贺。据宗锦耀司长介绍,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农业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农业部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2008年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加大了各级补贴的力度,今年中央财政投入设施农业购置补贴的资金达到3,1亿元,地方财政投入0,3亿元,补贴购置机具16,3万台套,受益农户4,97万户。2011年,农业部又印发了《全国设施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活动,在全国共建立103个示范单位。“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推进农机化并向基本实现机械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形式、新任务,提出了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并强调要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实现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强调耍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新型生产方式。

科学发展,不断创新是共识

“中国温室2011”是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与会代表总结交流着一年来的工作经验,谋划产业发展良策,了解种植者的新需求、市场的新动态、资金的新动向以及技术的新趋势。

设施农业是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今年,年会特别邀请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齐飞研究员、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副处长李建伟先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张真和研究员、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殿奎研究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周长吉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杨其长研究员等6位嘉宾分别针对《科学发展共创未来——《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设施园艺的未来》、《蔬菜标准园创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与“十二五”展望》、《北京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查》,以及《日韩设施园艺发展见闻》、《温室的区域特征及中国的发展战略》等话题做了特邀报告。其中,科学发展,不断创新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

此外,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为华新光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旗硕基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农环球温控控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阳光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品诚塑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沈阳夏岩文化艺术造园集团有限公司、2012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等13家企业通过开放式论坛这一平台与与会嘉宾共同就无土栽培模式、植物

补光技术、植物工厂及都市园艺技术、高效灌溉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新型覆盖材料等在温室中的应用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热入的探讨。此外,还就创新、品牌、诚信与企业未来前景的关系,生态餐厅发展趋势,2012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招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专业参观

会后,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植物工厂项目和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的2012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园区。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工厂项目总面积为1673m2,由504m2的人工光植物工厂、808m2的自然光植物工厂和224m2的食用菌植物工厂组成。整个项目将在2012年初建成。

另据2012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有关人士介绍,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将于2012年2月召开,届时将以五大主题展区亮相,展示面积10万平方米,将集中展示全球17种栽培模式,展示品种(品系)达135个目前,草莓大会“一园两中心”场馆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草莓博览园4.4万平方米连栋温室基本完工。连栋温室的外结构为双层中空钢化玻璃,保温效果突出。温室内配有喷灌系统和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地热、加湿、降温和风力循环等措施来满足草莓从育苗到收获的各生长环境需求,实现草莓种植的自动化生产。十周年活动亮点纷呈

作为十周年系列活动,签名留念,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发展图片展,设施农业在京(部分)老专家座谈会,中国与外国商业论坛,“十年同行、十年回报”抽奖活动,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以及优秀作者、读者表彰等活动都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

其中,组委会策划的“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发展图片展”,通过“设施农业发展历程”、“国际交流”、“年会十年”、“老专家风采”、“摄影作品赏析”5个主题图片,展示了过去十余年的我国温室园艺产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同时,以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推介为核心的新产品新技术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代表参与。大家借机搜集感兴趣的资料,寻找合作伙伴。此外,“十年同行、十年回报”抽奖活动和优秀作者、读者表彰活动将年会氛围推向了高潮。

此外,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主办的全国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研讨班也同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黑龙江省农星总局农机局等有关单位代表60余人与会,学习贯彻全国设施农业“十二五”规划,共同研究进一步促进设施农业科学发展的措施。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与许多国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例如,目前我们还没有统一的行业组织,没有标准的生产规范,这些都给设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2011年正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每一个国家、地区、行业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适合于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温室装备产业也应在认真分析形势、把握时代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以更加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行动,为产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期待“中国温室2012”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吧!

最后,特别鸣谢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品诚塑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沈阳夏岩文化艺术造园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固莱尔阳光板有限公司、北京固朗瑞科农业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普瑞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为华新光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圣诺柯网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宁市普宁板业有限公司、青州市祥力轻工设备有限公司、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汇丽一塔格板材有限公司、上海斯文森园艺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阳柯实业有限公司、寿光世农农业设施有限公司、阳江市万联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浙江省温岭市绿园网业有限公司、中山珀丽优板材有限公司,以及昆明安祖花园艺有限公司、浙江蜂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玫瑰先生花卉公司、比邻星(北京)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给予本次年会的鼎力支持!

作者:吕艳

第二篇: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及减排温室气体效应

摘要 2008年初国际粮价暴涨引发了对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及其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的普遍怀疑和批评。该文述评了国际上有关此方面有影响的研究以及学术争论,明确了在不通过开垦荒地扩种能源作物的前提下,生物能源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是肯定的。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那种认为生物能源等于乙醇和生物柴油,以及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保障矛盾不可调和的观点值得商榷。认为: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物能源的最重要领域不是液体燃料,而是沼气,特别是代表发展方向的产业化沼气。同时.须摒弃“生物能源争地”的绝对观点。利用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在耕地利用上互补的可能性.寻找到“双赢”内涵的技术途径。在讨论生物能源时。应把生物能源开发对振兴乡村中小型企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列为重要目标。

关键词 生物能源;粮食安全;温室气体;燃料乙醇;生物柴油

2008年初,国际粮价一度暴涨。由此引发了对生物能源主要是玉米制乙醇和食用油料制生物柴油的众多质疑。在国内外反思生物乙醇的讨论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被广泛流传。实际上,不少说法源于对生物能源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有的则是误解,还有的则是媒体的炒作。主要的说法有:①生物能源就是乙醇和生物柴油;而且必定会争地、争粮/油,从而威胁粮食安全;②发展生物燃料就是为了替代一部分石油;③生物燃料的环境和减排效益远小于原来所说,甚至是碳净排放;④中国发展生物能源是对发达国家的“跟风”。

1 生物能源绝非仅是乙醇和生物柴油,全面看待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曾在媒体上广泛流传的说法——“就是把美国全部的耕地都改种玉米等,也只能满足其石油年需量的11%”,典型地反映了目前一般习惯于将生物能源直接与粮食/食油划等号的思维。

首先,美国和欧盟当前用玉米及食油制生物燃油,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市场经济法则——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国际石油价格升到50美元/桶以上、汽油价一度超过1000美元/t的情况下,想要让美国农民停止用自产的、卖饲料仅能得100美元/t多一点的玉米来制取乙醇是不可能的。因为每吨乙醇只需用约3.5 t玉米,而且每吨乙醇还能得到320美元的财税补贴。况且即便如此,玉米制乙醇也还远未到失控的程度。据美国农业部门的资料,当前用于乙醇的玉米占总量的比例为25%左右;玉米的出口数量也并未有明显减少。

有文章预言,美国发展生物乙醇将用掉自产玉米的大部分。事实上,美国的有关方面就从未设想过今后主要靠玉米制燃料乙醇。在某种意义上说,用玉米制乙醇只是权宜之计。除了在2007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寄巨大希望于“第二代生物乙醇”——由木质纤维类原料制取乙醇,要求5年内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之外,美有关部门从未有过今后要大量增加用玉米等粮食制取生物燃料的计划。相反,由美国能源部(DOE)和农业部(USDA)完成的未来30年生物能源原料的规划研究宣布,要在2030—2050年期间,使生物质能满足替代年石油消费量的30%的目标:①替代5%的燃油发电量;②替代20%的交通运输用燃油;③替代25%的石化材料工业用石油。并完全可以在不影响食物、饲料和玉米、大豆等出口的情况下,提供10亿多万吨生物质原料。其中,用于生物燃料的谷物仅为每年8700万t,仅比当前的用量多出不到1000万t。

国际上正在如火如荼研发的第三代生物燃油(含油藻类制乙/丁醇、生物柴油),预示了生物燃料不会与农业争耕地的前景。据Seibert M.King等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对第一代(玉米)乙醇而言,用相当于目前玉米种植面积的4倍的耕地,能全部取代美国的汽油。第二代(纤维类)乙醇要全部取代汽油消费量,需要稍大于目前的玉米种植面积的边际土地。至于第三代燃油,所需的废地/水面面积更是只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约3%。

其次,谷物乙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真的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是绝对势不两立,对中国来说是洪水猛兽?否。

不少不了解农业的人,以为用玉米制乙醇意味着消耗掉玉米所有的内容物。然而情况并非如此。例如,用玉米制乙醇并非将其生物质全部耗尽,所消耗的只是绝大部分淀粉和可溶性糖分。还有占籽粒重约25%的其他成分,特别是蛋白、脂肪和半纤维素等,最终以玉米蛋白饲料(Distiller’s Dry Grain Solubles,DDGS)的形式产出和被进一步利用。假设用1000 t玉米制生物乙醇,在获得250 t燃料的同时,还可获得近250 t的经过微生物强度活动(发酵)后产生的玉米蛋白饲料(又称干酒糟饲料)。其蛋白含量高达27%,脂肪8%,还有大量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用它加上适量的作物秸秆饲养草食畜,所得的肉、蛋、奶,数量几乎不会比直接用1000 t玉米作饲料产出的肉、蛋、奶少。

当前我国玉米最主要的消费对象是畜、禽和水产饲养业。2007年,用作饲料的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60%。而且饲用玉米量仍在以每年400万t以上的速度增加。预计2008年将占到玉米总产量的66%。我国饲料业最短缺的就是蛋白原料,为此不得不每年进口3500万t大豆和超过100万t的鱼粉。今后蛋白饲料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与发达国家的农民享受着高额的农业补贴完全不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长期以来饱受粮、油低价格之苦。发展生物能源客观上起到提高粮、油价格的作用,对他们来说可能并非坏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的高官尚塔努·马图尔2008年中曾说,与30年来食物价格一路下跌相比,我们现在高兴多了。国际社会应利用此次食物涨价的机会,在农村投资建一批好项目。“世界上大部分小农或雇农,绝大多数已开始从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中受益。如果各国政府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他们将受益更名,”

粮价提高必定有利于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最后因增产粮食而有利于国家。一些国际农业专家认为,生物能源能为发展中國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复兴”。巴西总统卢拉在2008年G8集团峰会上,更用巴西多年来发展燃料乙醇减少了本国的贫困和饥饿的例子,有力地驳斥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奇谈怪论。

2 美国等发展燃料乙醇只是为了替代一部分石油?

很多人并不了解,环境保护因素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以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美国在1990年为解决国内39个地区一氧化碳(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超标问题,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强制性要求使用含氧量提高(达2.7%)的汽油。乙醇因其燃烧性能接近汽油而含氧量较高而成为首选(添加率7.7%)。紧接着,科学家又发现,被广泛使用以提高辛烷值的添加剂MTBE(甲基叔丁基醚)会造成很重的空气和地下水污染。美国一些空气污染严重的州如加利福

尼亚州,1997年率先颁布禁止使用MTBE的法律。替代性增氧剂有乙醇和以乙醇为原料加工而成的ETBE两种(中西部若干州指定用乙醇,联邦政府也通过免除其燃油税来鼓励使用)。2001年,美参议院通过在2004年起在全国全面禁用MTBE的法案。仅作汽油添加剂一项,全美每年就需要近700万t生物乙醇。是很大的一项消费需求。

2002年2月,美国能源部和农业部联合提出《生物质技术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油替代全国燃油10%;生物基产品取代化石原料制品的25%,减少相当于7000万辆汽车碳排放量;每年增加农民收入200亿美元。美国政府对开发生物能源以振兴日趋衰败的农村社区和农村经济寄予厚望。可见,其开发生物燃料/材料计划的出发点,决不仅仅是为了替代一部分石油。

至于欧盟国家,更是将生物能源的减排温室气体效应,作为发展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首要目标和议事出发点。因为它们都签署了具有国际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而且在即将进人“后京都时代”之际,又都相继制定了更雄心勃勃的温室气体减排规划。瑞典首相2006年5月在该国举行的一次生物能源国际会议的开幕词中,除郑重宣布瑞典将在2020年“告别石油”之外,还将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升到事关道德的高度。

3 否定生物燃料的环境和减排效益缺乏根据

一般公认,生物质能是典型的低碳燃料。就能源利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言,生物质能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燃烧时获单位能量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只有化石能源的1/8左右;二是如从生物质能的全生命过程(Life cycle,指从植物的种植到最终被烧掉)来讲,生物质能的温室气体“投”“产”平衡,是所谓“碳中性(carbon-neutral)”的。

但近来有人在报刊上著文却宣称,原来所说的生物能源有利于减排二氧化碳的效应不但不存在,甚至是负值等等。

查阅文献发现,这类媒体文章对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是断章取义,只引结论而不提结论的前提。关于“生物能源不但不能减排、反而会增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说法的由来是,权威的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2008年2月发表了T.Searchinger等与J.Fargione,D.Tilman等的论文,介绍了测算东南亚地区在砍伐热带雨林和开垦湿地以种植能源作物后,会释放大量的碳封存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碳债”(Carbon debt)的概念。据此,有人片面指责印尼等国为生物柴油而大力发展油棕,进而肆意砍伐热带雨林和开垦湿地。事实上,种植能源作物绝不意味着必定要垦荒。至于某些国家为出口木材而伐林的事,早在生物能源问世前在印尼等国就一直存在。而且即便是发展棕榈油生产,大部分还是供食用而非制生物柴油。例如近年来中国年进口超过1000万t食用油,其中大部分就是棕榈油。十几年前,在国际食用油价格上涨、橡胶价格疲软的背景下,马来西亚等国都经历了大面积砍伐橡胶树林(更早年代垦荒的产物)改种油棕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所引论文的作者之一D.Tilman,是个坚定地主张生物能源的种植和使用能显著减少碳排放的著名生态学家。此外,美国学者D.Morris根据Scarchinger等在论文中提供的数据推算得出,直到2007年,美国玉米乙醇的碳平衡仍是净排放负值;如果就第二代纤维类乙醇而言,即使其原料(柳枝稷等能源牧草)占用休耕地,减排温室气体的作用巨大。

美国《时代》周刊2008年4月27日刊登Michael Grunwald题为“清洁能源骗局(The Clean Energy Scam)”一文。称“生物燃料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文中有意将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与Cerrado(热带富树草原,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有一部分被开垦为牧场和种植大豆)混为一谈,以支持作者所谓“发展大豆生物柴油导致大量开垦亚马逊热带雨林,从而大量释放原储于土壤中的碳,以及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结论。尽管在其文章中也引述了一位巴西专家的话,要作者别把美国发展玉米乙醇与巴西发展甘蔗乙醇相提并论;而且指出了并未对亚马逊热带雨林有什么影响。但他仍硬要把巴西开垦部分的热带富树草原与亚马逊热带雨林混为一谈,以误导那些不了解巴西农业地理的读者。事实上,文中提到的巴西大豆第一生产州——马托格罗索州的绝大部分,是位于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以南,大量分布着的是热带富树草原。况且据该州豆农协会2007年提供的资料,大豆面积不过占总面积的9.6%,根本谈不上因扩种大豆而大量垦伐热带雨林。

正如G Charles Dismukes等发表的评论所言,2008年初起,对生物能源的种种非难,是非理性并带个人情绪色彩的;是一些外行或“半瓶醋”学者在发难,而并不是严肃的科学家的意见。其后果是破坏了有关生物能源的决策。

4 中国发展生物能源是对发达国家的“跟风”?

在发展生物能源上,最常见的不少人将发达国家与中国划等号。他们不了解,在出发点、发展策略、重点领域等诸多方面,中国生物能源的内涵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1)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物能源的最重要领域并不是液体燃料,而是沼气,特别是代表发展方向的产业化沼气。

我国农民的人均一次能源的消費量水平目前只及城市居民的40%左右。考虑到8亿农民的巨大基数,一旦农民收入达到“小康”、农业初步现代化以及农村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如果不开辟包括现代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资源,大幅增加供应,仅从能源一项看,农民的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用能开始快速增长。1990年农村能源年消费量仅为5.7亿t标准煤(tce),2000年为6,7亿t标准煤;而到2006年已增至9.2亿t标准煤。与1990—2000年间的平均年增率1.6%相比,而近6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4%,其中生产用能更达5.6%。从长远看,农村能源消费将成为全国商品能源重要的需求增量。

要农民过上真正的小康、文明的生活,总不能还是千百年来那样:每天天不亮就须出去打柴,过“愁完锅里愁锅底”的日子;厨房里则烟熏火燎,一天灰头土脸。城里人喜爱天然气,清洁又方便;那么难道农民就不懂天然气的好处?

但问题是我国有没有那么多的气源来供农民?回答是绝对没有。以全国2.5亿农户计,如果都用天然气,以每户每年至少用400 m3计,一年总消耗量将是1000亿m3。而现在天然气年总产量不过600亿m3。我国天然气总探明储量也不过1.5万亿m3。就算全都让农民用也仅仅能维持15年。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文,紧急叫停各种天然气化工和发电,规定只必保几个特大城市的民用,以及特别重要的工业。可见气源异常紧缺。据国

家发改委能源局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年缺口将分别达到500亿m3和1000亿m3。

退一步说,即使有比较充足的天然气源,把输气管道铺设到分布在900多万平方千米的几亿农户,要多少投资?消耗多少钢材?显然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产业化沼气”可能是解决此难题的一个答案。所谓产业化沼气是指通过规模化加工方式,将畜禽粪便、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城、乡生活垃圾、秸秆等生物质原料转化为沼气,以便集中向农民供气,或发电及并网。它不同于目前已有很大发展的农户小型沼气池。由于资源量非常可观,产业化沼气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2)摒弃“生物能源争地”的绝对观点,寻求扩大种植能源作物的途径。能源作物是专指非食用的、可用于生产生物质能的特定作物,如甜高粱、木薯、某些木本油料(麻风树,黄连木)等。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能适应劣(次)等土地和较严酷的气候。是我国除农业废弃物和城乡垃圾有机物之外,数量最大、发展潜力也最大的生物质原料。能源作物与我国有大量“边际性土地”资源相匹配,使生物能源的资源潜力之大令人振奋。有专家初步研究认为,至少有相当于年产6000万t石油当量的潜力(石元春,2007)。但如何正确地挖掘能源作物如木薯和甜高粱等的生产潜力,还有待于探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的科技人员和甜高粱乙醇企业合作,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旗探索大面积种植甜高粱的可能性。该县地处高纬度(北纬49°)、半干旱的农牧过渡带。以往在“以粮为纲”方针指导下,对草地过度开垦,使得耕地面积尽管多达700万亩,但因生长期相当短和干旱,粮食作物单产很低,形成了只能连续多年大面积广种薄收早熟大豆的格局。但大豆是必须轮作的作物,由于缺乏与大豆轮作倒茬的理想作物,该地大豆连年重茬,引发严重的病虫害,单产和效益不断下降。而甜高粱因对生长期的要求不严格,又十分耐旱,成为非常理想的一种轮作作物。近两年,该县甜高粱试种示范面积达6~7万亩。农民种植秆、粒两用甜高粱优种,亩效益至少增加400余元;县里建起了乙醇厂和造纸厂;用酒糟发展养牛业;也为彻底解决大豆重、迎茬的“顽症”带来了希望。

在广西木薯第一大产地——武鸣县,调研发现,扩种木薯面积的可行途径之一是木薯与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套作。由于木薯行距很宽,前期生长量小,在光照和土壤水分方面产生的竞争及抑制作用小;反过来,由于农民往往给经济作物施较多的水、肥,从而根本改变了长期以来木薯种植方式极粗放(不施肥,不灌溉),因而单产很低的局面。通过扩大木薯套作,该县不但实际木薯种植面积接近50万亩,而且木薯的平均单产(3.2t/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t/亩)。

可见,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在耕地的利用上并不总是矛盾的,而是具有互补的可能性。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研究的作用,寻找到具有“双赢”内涵的技术途径。

(3)在讨论生物能源时,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走偏方向的,就是只关注生物质能到底能提供或替代多少商品能源,而把生物能产业为农业内涵的拓展、农民增收、农村企業的建立以及真正的“工业反哺农业”所提供的前所没有的机遇放在一边,想不到或者根本就不理解其重要性。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生物能源开发走在前列的国家,都把生物能源对振兴乡村中、小工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非常重要的目标。

现在大家公认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为农村仍过剩的约1.5亿劳动力找出路是最最困难的事。然而,面对通过生物能源能一举多得地改善这些难题的好事,一些人却仍在犹豫观望,令人十分费解。

由生物质资源的高度分散性及其特殊的物理特点(如体积一能量密度很低)决定,生物质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据估算,生产每百万吨标准油的能源需要的工作岗位,石油业为959个,煤炭业为925个,天然气业为430个;而生物质发电业为1650个,生物质固体燃料业为3000~5000个,生物柴油业则多达29000个。建设年产1000万t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需要100—150亿元投资和近50万个劳动力,年产值在630亿元左右。同时,还对机械加工、建筑、运输、电力、商业等许多国民经济部门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据测算,若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生物质能资源,可以年新增约3万亿元产值,提供约6000万个就业岗位。

再让我们来看巴西的案例。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巴西即推出“生物乙醇计划”(PROALCOOL Program),大力发展甘蔗,用糖蜜乃至整株甘蔗制生物乙醇。现年产近2000万t,替代了40%的进口原油;年出口乙醇300万t,占全球贸易量的一半。创造了近100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减少了农民流入大城市沦为城市贫民和大城市治理的压力;发展了中小企业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年创社会财富50亿美元;还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7.4亿t碳当量。

现在,全国从上到下都在关心和谈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可能有人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条件极其苛刻的背景下,来争取可持续的发展和融入国际社会的。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的资源保证率和环境的承载力都已接近甚至超过临界点,在温室气体减排上也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而GDP却仍必须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形象地说,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不睡觉”。在这种情况下,一举能多得的生物质产业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多赢”格局,历史机遇不容我们错过。

(编辑:李琪)

作者:程 序

第三篇:“中国温室2010”印象

2010年11月11日~13日,第九届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年会即

“中国温室2010”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本届年会得到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湖北省农业厅、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花卉分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以及湖北省农机化办公室、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等单位的大力协助,是中国温室园艺行业的又一次盛会。

参加本届年会的有来自安徽、北京、福建、广东、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重庆等21个省市以及日本、瑞典、美国、以色列、德国、荷兰等国家的与会代表280余人。另有湖北省各市、县(区)农机系统、蔬菜系统的代表60余人也参加了本届年会。

“中国温室2010”隆重开幕

2010年11月11日,“中国温室2010”在武汉市五月花大酒店隆重开幕。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质量处处长姚春生、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军、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喻大昭、湖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李庆仁、湖北省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万福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省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谭本忠、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许绮川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质量处处长姚春生、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军、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喻大昭、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分别发表了与会致辞。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质量处处长姚春生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近几年,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效解决了“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效益和竞争力。2009年底,我国连栋温室27.2万亩(1.8万公顷),日光温室478.7万亩(31.9万公顷),塑料大棚928.5万亩(61.9万公顷),设施规模实现了快速发展,为丰富城乡居民消费做出了积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部在制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将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牧水产养殖规模化纳入重点建设内容。当前正值“十二五”谋划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和农机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制定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明确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区域重点、主推技术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相关的经济技术政策。“中国温室2010”让大家齐聚一堂,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展示设施农业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考察典型设施农业园区,共同研讨谋划产业发展良策,必将对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军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中国温室2010”作为温室行业内唯一的行业性活动,一直秉承以交流促发展的宗旨,在回顾、交流、推广和展望的基础上,以促进沟通、形成共识、推动发展为目标,根据一年来行业的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地域,就不同的热点问题共同进行探讨。伴随着以往八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它正日渐成为一个以设施园艺为中心的,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用户等四个层面嘉宾广泛参与的交流平台。自农业部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各地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稳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科研创新,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技术培训日益活跃,社会服务日益健全,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从“九五”开始,我们一直在探讨“工厂化农业”的概念,旨在通过科技进步克服自然障碍、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目的,通过产业化发展的途径,达到科技与效益的双赢。但几经探索,可以说有得有失,仍然有诸多难题亟待破解、不少问题尚需深化研究。进入新世纪后,

“因地制宜”的概念逐渐成为发展的焦点,并将设施园艺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主题,以实现设施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设施装备与作物生产相协调、生产与市场相协调等。近期,该院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的大力支持下,对包括设施园艺在内的农业工程技术模式、投资与建设模式等开展一系列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的技术效益、投资效率和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效果。湖北省作为本次推进活动的开展地区,具备发展设施农业的诸多有利条件,具备设施农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因此,希望“中国温室2010”的活动能有机结合湖北省产业特点,通过与全国及国际代表的交流,更新理念,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地方设施农业建设。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在致辞中指出,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是农业大省。近年来,湖北省农业机械化获得了长足发展。今年以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增加的拉动下,湖北省广大农村出现新一轮农机热。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目前,全省各类设施农业工程装备总量达137.9万台/套,设施农业面积493.96万亩(32.93万公顷)、建设总投资157.18亿元、从业人员200多万人。为有效保障省内乃至周边省份的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虽然湖北省设施农业规模较大,但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不足,产业亟待升级,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不高,设施管理落后,个别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等。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更新观念,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今年“中国温室2010”在湖北成功举办,省内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大扶持设施农业工程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达成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温室2010”四大亮点

探讨设施园艺“十二五”发展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十二五”的谋划之年。今年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

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在本届年会中与代表们共同探讨了设施园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与热点,他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设施面积已达350万公顷,较1978年增长655倍。设施总产值达7080亿元,比露地生产效益高3倍~5倍,设施蔬菜总产量达1.68亿吨,占蔬菜总量的25%。同时设施园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的矛盾突出。虽然发展规模世界第一,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产业升级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产业的复杂性使全面改善难度增加。在我国相关技术滞后、市场培育迟缓、管理经验缺乏等不利条件下,全面改善的难度和挑战很大:三是提高技术创新与推广效果任重道远。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受科研体制、创新机制等因素影响,还存在创新的广度、深度和实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推广体系建设长期缺失与可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较少、标准化建设不完善的现象也进一步弱化了技术效应的发挥:四是产业链发展的失衡增加了产业风险。符合需求的品种、控制动植物生长、最终成型的商品,三者之间出现“两头小、中间大”格局,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使我国市场协调与预警机制的建立面临许多困难:五是符合产业要求的保障体系尚需完善。设施农业长期以来没有综合协调的管理部门,发展方式往往以短期低水平的规模扩张为主,忽视了区域的适宜性、协调性以及规模的适度性。亟需建立完善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产业链质量为目标的政策体系和支持保障机制;六是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仍较大。在设施农业投入、技术、装备、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差异较大,造成设施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同一个市场环境和标准下,低质一低价产品会对技术含量、生态水平高的产品造成冲击,容易形成遏制技术进步、质量倒退和恶性竞争的局面,并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全面调控的难度,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设施园艺的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高品质菜篮子产品需求增长加快;发展势头与发展热情在不断增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求迫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重视,强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需求迫切:抗灾能力以及资源节约广受关注。朱明院长提出了七条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和创新机制来强化投入支持:通过提高创新的先进性和针对性来提高应用水平;通过提高装备档次和工艺水平来提升设施生产水平:通过加大示范推广和教育培训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促进装备产业升级和市场规范来强化物质保障;通过创新经营体制和市场渠道来减少产业经营风险;通过国际交流和对外合作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另外。还同与会代表交流了有关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的指导意见,如在设施农业装备补贴中,日光温室设施设备补贴卷帘机、保温被、加温炉,塑料大棚设施设备补贴手动卷膜器,连栋温室设施设备补贴开窗机、拉幕机、排风机、湿帘、CO2发生器、加温系统、灌溉系统等。

专家学者支招设施园艺低碳节能发展模式

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问题不断加剧,设施园艺如何向前发展,值得每位业内人员深思。节能减排、低碳生产技术被逐步提到日程上来。在本届年会上,各专家学者发挥自身所长,为设施园艺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改变高耗能生产的技巧

针对如何有效改变设施栽培高能耗生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周长吉在本次年会的专家论坛上,同与会代表分享了他在日本进行设施农业考察时的感观。日本主要的温室形式有日本式门式钢架结构温室、圆拱形塑料温室、单栋塑料大棚、小拱棚等,目前研究的改进型温室有F-clear覆盖的改进型连栋温室、“M”形结构改进型温室、“W”形结构改进型温室、平屋顶温室、山地大棚等,而实验型温室有单坡面温室等。日本还结合了中国式的日光温室,建造了日本型日光温室,用特殊的保温材料替代了中国式日光温室的后墙。而我国温室设施结构在根据国内气候条件状况和地理状况,借鉴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也自行建造了一系列的温室设施,如新疆无后屋面温室、日光温室型塑料大棚、下沉式机打土墙结构日光温室等等。这些改造有利于改变设施栽培高能耗生产的特点。除此之外,周长吉所长还提出了利用万向节节省卷膜器、二连杆开窗机、人造雪景反光避虫、多重保温、弥雾风机降温、可转动式栽培架、空间可移动栽培床、立体式栽培、电热线加温育苗等技术和设备,提高温室设施生产率,这些都可以成为节能减排的手段。

资源替代的战略构想

当前现代农业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膨胀、耕地资源减少、淡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污染严重、沙漠化速度加快、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不断凸显。这些问题有许多其实都是多种资源问题的体现形式。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杨其长,在论坛上提出了植物工厂与垂直农业及其资源替代的战略构想。“资源替代”,即是通过创建或优化环境要素(光照、温度、湿度、CO2等可再生资源),以达到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土地、水和矿质养分等)的利用效率(相当于通过环境手段使资源大幅度增值),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或资源替代)。资源替代的表现形式如下:通过环境要素的优化,大幅提高单产:环境控制技术的突破,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茬口数量和产量的增加:现代工程与装备技术的突破,作物栽培向立体空间拓展,如立体栽培、植物工厂,单位土地效率提高数倍甚至几十倍:农业向垂直空间发展-垂直农业,土地效率成几何级数增长。

温室内部物流出新意

针对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消费人口增加和生产人口减少,劳动力供应减少,土地成本上涨等一系列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荷兰科迪马公司温室物流系统专家Gideon先生提出了如何通过温室内部物流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温室内部物流可以有效率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减小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应对产业链整合,物流衔接;应对变化中的劳动力。

借鉴国外行业发展需慎思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云和与会代表交流了关于我国设施园艺如何由大变强的心得体会。他提出了在学习和借鉴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的过程中要仔细思考的几个问题:高度自动化是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标准化如何规划和制定实施;高度分

业化的优劣势:如何了解逆境生理以创适宜的生长环境;设施园艺与观光农业的发展;产出与投入比:产业联盟的必要性等等。

温室标准化工程的新进展

目前温室工程技术标准与实施中,存在着宣传、实施不到位,缺乏系统完备的检测、试验的仪器和设备等技术条件,缺少标准实施所需要的配套完备的技术资料数据,在温室工程规划、开发、设计、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可以利用的数据库和专用设计软件等配套工具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马承伟针对以上问题向代表们介绍了关于推进温室标准化工程的几项工作进展: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标准及测试装备:日光温室环境模拟、预测和优化设计软件开发;温室采暖通风设计标准及计算软件开发:关于现代农业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他告诉与会代表,《NY/T 1831-2009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欢迎业内相关人员使用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试台测控软件进行测试。

温室大棚结构新材料推出

对于目前日光温室建造方面,存在着土墙温室占地过大,土地利用率低下,砖墙温室对耕地的永久破坏;其他结构墙体技术不成熟,性能有缺陷。钢结构骨架缺乏建造标准,强度和抗腐蚀能力参差不齐:竹木结构强度不够,立柱较多,且容易受灾:现场施工无法保证质量等问题。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须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一种新型白钢复合管材。这种新型白钢复合管材,在直径38ram-51mm白钢管中填充复合材料,具有不锈钢的美观性,高延展性,受压不易断裂,安全性较好:具有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好、比重小、强度高、成本低、易于加工生产等特点;抗拉强度是同直径钢管的2倍,是铜管的3倍~4倍,塑料管的8倍~10倍;耐腐蚀、截面积小、抗老化,可实现标准化生产,现场无焊接组装。这种新型管材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湖北省设施园艺发展向前迈进

据湖北省农业厅相关统计,2010年中央财政两批共安排湖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4亿元,实施范围覆盖全省92个农业县市区和垦区农场,补贴机具种类达3639种。截止11月5日,湖北省7.4亿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农机具26万多台,受益农户19万余户,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达18亿多元。

2010年11月6日~9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周长吉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陈端生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李明远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北京绿东国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汪晓云高级农艺师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中国温室2010”会前的“湖北省设施园艺调研与考察”活动。他们分别代表了来自农业工程、环境气象、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观光农业等研究领域的专家。专家们先后考察了湖北省--设施蔬菜、设施果树、设施养殖以及观光农业园区的生产和发展情况,并针对湖北省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当地农业部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湖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李庆仁在本届年会“湖北日”主题活动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湖北省设施农业及装备发展的情况及未来规划。他总结了湖北省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几项工作原则:示范推广,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积极争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建设产业基地。他还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将按照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到“十二五”末,全省计划建设各类设施农业工程装备达200万台/套以上,其他各类种植业、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等设备60万台/套以上、设施农业面积700万亩(46.7万公顷)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要达到280万人以上。湖北省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年销售总额将达150亿元以上,将占农林牧渔业总值的5%以上。

湖北省蔬菜科学研究所主任邱正明介绍了湖北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状况。2009年全省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魔芋)播种面积1820万亩(121.3万公顷),产量3000万吨,产值582亿元,其产量、产值居种植业首位(35%)。其中设施蔬菜112万亩(7.47万公顷),包括大中棚58.2万亩(3.88万公顷),小拱棚52万亩(3.5万公顷),日光温室、联栋大棚等1.5万亩(0.1万公顷)。大棚数量约350万个。

湖北省园艺设施类型多样化,有塑料小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区域化分布格局初步形成。连栋温室、钢架大棚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和周边地区。日光温室主要集中在十堰和襄樊地区。农户主要以塑料小棚和中棚为主。塑料棚有钢架结构、水泥骨架结构、GRC、竹木结构等类型。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主任别之龙在年会中介绍了华中地区(以湖北为主)设施园艺发展状况与特点。他说湖北省不同设施类型定位比较明确。大型连栋温室主要以生产蔬菜和花卉优质种苗为主,部分用于生产高档果菜类蔬菜。中小棚早春以生产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为主,秋季以生产茄果类延秋蔬菜为主,延秋瓜类蔬菜为辅。武汉市利用设施大力发展速生叶菜的设施栽培。设施农业由传统的单一设施生产向休闲观光领域拓展:设施生产的季节性比较突出,季节性园艺设施不仅是湖北省的特点,也是南方省区的共性:设施高效种植模式已经形成。同时,他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设施农业装备和设施资材开发薄弱,迄今尚无专业从事设施农业装备规模化的生产厂商;缺乏省级层面上的设施农业区域规划布局,设施农业盲目引进和盲目生产的问题比较突出:设施农业投入不足;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应用严重滞后:设施农业的产学研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农户的培训亟待加强。

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推介热烈

“中国温室2010”年会的开放式论坛中,海宁市正兴耐力板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沙伯基础普特阳光板(中山)有限公司、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江阴市盛鑫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拜耳《北京》板材有限公司、以色列OTL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格润科农冷弯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就覆盖材料的优化、植物工厂及设施园艺技术、节水灌溉、灌溉施肥以及冷弯工艺等技术和研发的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大连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任刘滨疆就现代物理农业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进行了介绍。

专业的参观考察

2010年11月13日,“中国温室2010”的最后一站是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占地面积330余公顷,其中200亩(13.3公顷)核心示范区已初步建成,10000m2的温控厂房和6000m2的钢架连栋大棚已交付使用,还有10000m2的PC温控室、14000m2连栋式温棚、43栋共15480m2钢架大棚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当中。50000m2的现代设施大棚,可为全市提供蔬菜、瓜、果各类优质种苗500万株。在园区内,我们看到了在设施草莓栽培中大面积使用悬挂式微喷的棚室,以及连栋温室中栽培的仙客来、鹤望兰等生产现场,与会代表对生产中使用的技术和手段的利弊各有心得,感触良多。

结束语

随着参观的结束,“中国温室2010”也圆满地落下帷幕。明年将是中国温室园艺行业年会举办的第十年,“中国温室2011”将会有一个崭新的提高,让我们一起期待它的到来吧!

特别鸣谢北京华农农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海宁市正兴耐力板有限公司、拜耳(北京)板材有限公司、中山固莱尔阳光板有限公司、北京固朗瑞科农业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普瑞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圣诺柯网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贝嘉实业有限公司、蒙特空气处理设备(北京)有限公司、青州市祥力轻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汇丽-塔格板材有限公司、上海斯文森园艺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阳柯实业有限公司、万联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中山市威邦塑胶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单位对“中国温室2010”的鼎力支持!

作者:李春艳

上一篇:一级谋杀观后论文下一篇:初中英语听力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