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规划设计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设计研究 ——以大礼路沿线带状公园设计为例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单一功能不再适应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聚集和建设用地日渐局促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视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通过多元整合来建立紧凑、多样、绿色、安全、高效、多功能的混合城市空间是广大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所共同面临的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相关定义,厘清了相关基础理论和发展脉络,并对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尺度、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价值评价方面进行了理论概述,之后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策略。此外,本文按照类别对实际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景观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出对应类别的景观设计思路,最后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结合慢行系统、海绵城市、无障碍设计、地域景观、植物景观理念进行设计时的要点与侧重。设计部分从场地条件出发,基于以上研究作为指导,以“畅跑绿廊”为主题进行大礼路沿线带状公园设计。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景观;景观基础设施;景观规划设计;带状公园

学科专业: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1.1.2 快速城镇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挑战

1.1.3 单一功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1.1.4 城市建设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需求

1.1.5 城市建设需要人文生态观作为引导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基础设施

2.1.2 交通基础设施

2.1.3 绿色基础设施

2.1.4 景观基础设施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景观基础设施

2.3.2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

2.4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相关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2.4.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历程

2.4.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引发的问题

2.4.3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3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理论概述

3.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三种尺度

3.1.1 城市的尺度

3.1.2 机动车的尺度

3.1.3 行人的尺度

3.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构成要素

3.2.1 空间要素

3.2.2 行为要素

3.2.3 文化要素

3.3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特性

3.3.1 景观空间的延展性

3.3.2 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的一致性

3.3.3 连接与割裂的二元对立性

3.3.4 空间认知和文化认同

3.4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评价

3.4.1 场所价值

3.4.2 连接价值

3.4.3 环境价值

3.4.4 文化价值

4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规划原则和总体策略

4.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4.1.1 多种功能承载性

4.1.2 空间系统连续性

4.1.3 时间动态适应性

4.1.4 社会公共公益性

4.1.5 自然生态联系性

4.2 三种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策略建构

4.2.1 宏观层面

4.2.2 中观层面

4.2.3 微观层面

4.3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设计策略

4.3.1 设计具有复合功能的交通基础设施景观

4.3.2 设计具有弹性适应性的交通基础设施景观

4.3.3 设计具有自然联系性的交通基础设施景观

4.3.4 通过景观艺术手法重塑交通基础设施景观

5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的主要类型和案例研究

5.1 城市道路景观基础设施

5.1.1 景观结合高速公路

5.1.2 景观结合城市道路

5.2 城市交通空间景观基础设施

5.2.1 景观结合废弃交通空间(铁路废弃地)

5.2.2 .景观结合交通附属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

5.2.3 景观结合城市隧道上盖

5.2.4 景观结合交通枢纽

5.3 城市停车空间景观基础设施

5.3.1 景观结合地面停车空间

5.3.2 景观结合立体停车空间

5.4 本章小结

6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与其它理念相结合

6.1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结合慢行系统设计

6.1.1 慢行交通系统

6.1.2 慢行交通系统景观

6.2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结合海绵城市理念

6.2.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6.2.2 景观要素的海绵化设计

6.3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结合无障碍设计

6.3.1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总体定位

6.3.2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创新表现

6.4 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结合地域文化

6.4.1 景观基础设施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6.4.2 景观基础设施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原则

6.5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中的植物景观

6.5.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景观植物配置原则

6.6 本章小结

7 新航城大礼路沿线带状公园设计

7.1 项目背景

7.1.1 项目区位

7.1.2 文化背景

7.1.3 上位规划

7.1.4 场地分析

7.2 愿景定位

7.2.1 设计主题

7.2.2 设计愿景

7.2.3 设计目标

7.2.4 设计依据

7.3 设计原则与策略

7.3.1 设计原则

7.3.2 设计策略

7.4 总体方案

7.4.1 景观结构

7.4.2 功能分区与节点

7.4.3 植物景观段落分析

7.4.4 视线分析

7.5 专项设计

7.5.1 道路交通设计

7.5.2 铺装设计

7.5.3 竖向及雨洪

7.5.4 轨道交通附属建筑景观化设计

7.5.5 种植设计

7.5.6 配套公共设施设计

7.6 分区及节点设计

7.6.1 商务休闲区

7.6.2 交通换乘区

7.6.3 自然感知区

7.6.4 全龄乐活区

7.6.5 综合运动区

7.7 用地平衡表

8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件

上一篇: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技术社会保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