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学在东方设计中的体现——以原研哉设计为例

2022-12-03

一、传统道家美学与东方美学

(一) 道家思想对A国神道的影响

神道是A国本土的宗教。通过了解, 发现了其中中国道教思想的影子。大和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很强烈, 甚至于把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看作是神来崇拜, 而正是这种无限崇拜让他们对于大自然一切微小的变化都了然于心, 并把对自然地崇拜带到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和特别的艺术。同时也是这种对自然的崇拜产生了“自然本位”这种神道哲学。而这种对于自然地崇拜除了有A国本身的地理历史因素外, 中国道家思想的传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道家美学的影响, “清心寡欲, 朴素纯真”的美学观念逐渐成为了审美主流, 而华丽、奢侈的风格逐渐没落。

(二) 茶道、禅宗与道家思想形成侘寂美学

A国是岛国, 台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断, 让这个民族对于一切的事物看得都比较开明。加上对于自然的崇拜, 变形成了“无为”“自然”“朴素”的价值观。正是因为拥有了和道家类似的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推广才会顺利, 与道家美学的融合便形成了A国的茶道文化。历史上的室町时代, A国发生“应仁之乱”, 历时有十多年, 当时有名的一些大城市都毁于战火。一些统治阶层发现最贵重的东西在发生战争时也没办法随身携带, 于是他们开始转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不再要求华丽与奢侈, 只要能满足生活就可以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正是在这个时刻传入, 道家思想填补了当时A国民众的需求, 继而形成了简约的茶文化。简约而并不简陋的茶室, 没有多余累赘的空间。简简单单两人对坐, 喝茶的同时可以插花。而宾客们得以在这种朴素的茶室中尽情畅想。虽然茶室简约, 但是不影响人们精神的畅游。这就构成了A国茶道的精粹[1]。

最具代表性的千利休“草庵茶风”就是从道家美学的角度出发。从建筑到装饰都是“朴素”“自然”“返璞归真”的风格。而这种风格也开始逐渐的取代奢靡之风, 形成了A国的侘寂美学。

二、道家思想与原研哉设计理念

原研哉是世界级设计大师, 我们仔细的了解了原研哉设计作品的风格就会明白他从来不会追随所谓的潮流与趋势, 而是根据自己本身所熟知的东方美学文化进行创作, 回归到最根本的本土文化中。原研哉的设计主张极富有东方哲学意味[2]。

(一) “道”与原研哉创作风格的关联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无疑体现了日本的传统审美, 这种审美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 比如“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的理论, 第一句其大意是——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所生化出来的, 而“有”却是从“无”生化出来的。第二句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 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原研哉的无印良品广告设计作品中表露出对自然的独特认识和崇尚自然、道法自然地的设计观念及设计风格。“无印良品”地平线系列形象广告, 由摄影家藤井保的提议后与原研哉一同实现。地点选在了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等地, 广告的主要内容为系列地平线的景色, 画面空旷辽阔, 平静安详, 恬淡美丽, 但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和雄浑, 看似宁静虚无, 其实海纳百川, 包揽万象。广告构图上, 由地平线把画面一分为二。海报中去除了广告语, 文字上仅仅保留了品牌“无印良品”, 原研哉所说过他的想法不仅仅是利用设计作品和广告传递出大量的商品信息, 并且是力图通过他的设计来提供更广泛的内容, 就如同一个空的容器, 在它的里面却装满了唤醒的力量。他阐述自己的设计概念时说。这是因为我们想要让人们看到面对自然时候人的渺小, 单纯的、深深的表现出人和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设计阐释了他“无中生有”、“以无呵有”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意识[3]。

(二) 道家的色彩观与原研哉的“白”

“少私寡欲、清静无为”是老庄崇尚的思想, 所以道家的色彩观主张“无色而五色成焉”。《道德经·十一章》中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 庄子继承这一思想并指出“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由此可见, 道家对色彩的原始本性以降低饱和度来维护, 黑白二色便是色彩世界的归纳, 这一点在中国古代传统水墨画中就可体现, 作品中的大气与沉稳, 质朴而高贵, 对色彩而言是极致的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在视觉万象中的总结归纳, 也为当前多种形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白色在A国自古就有被尊为至高至上的传统, 象征着圣洁且代表生命的力量, 有着太阳之光的代表, 在称呼一些美好的禽类兽类也会用“白”。审美思想中色彩观念以“白”为美, 神道教把白色作为神仪的象征, 被当做人与神相联的颜色, 所以“白”也是神道教的美学特征, 这种“尊白为圣”的审美与色彩关一直存在至今。

原研哉的设计立足本于土文化, 他主张:色彩无言, 而触感有语。同样他不喜五颜六色, 认为五色相混, 会显现混沌无序的状态, 白色作为纯净之极的色彩, 有一种逆来的力量, 对混沌无序能起到反击作用。他认为设计将会显现出新的状态, 因为他察觉到了这个世界在思想、经济、信息等方面出现了一种混沌无序的状态, 所以独行己见, 反其道而行之。原研哉的这种观念与A国传统白色文化不谋而合, 以“白”来显现物的形状, 诉说物的情感、道明物的理念。

三、原研哉的创作思维与道家思想内核的关联

(一) 茶道的思想内核

茶道是道家思想对A国的另一影响的表现载体, 有着深厚的中国道家文化积淀。“茶道乃变装了的道教”, 福永光司此表述并不恰当, 不应说是道教而应是变装了的道家哲学。随着之后的发展与神禅思想相结合, 成为了独具有A国特色的礼俗。中国茶道中“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是道家理念的主要体现。在此理念的影响下, A国茶道柔和了自身的文化与理解, 孕育出了具有当地文化的特点的“道”:“和”、“敬”、“清”、“寂”为其发展的美学精神。其中, “和”为调和、和着之意。对身边的人、物、环境的爱护是和谐之本。“敬”是心灵的谦逊。茶道中讲求“一期一会”, 就是在人的一生之中, 无论对事物还是环境都应抱有谦逊、尊重的态度, 珍惜这一次相聚的机会, 更要心存敬意。“清”即为清洁、清洁。主人开办茶会为了恭迎客人, 会将打扫茶室的卫生, 客人也会在进入茶室之前, 对自己口与双手进行清洁, 这么做的目的是代表身心俱净, 去除世俗杂念。“寂”是茶道中“美”的最高理念, 感知自己内心的知足, 静心的思索让内心沉淀, 找到人生的最佳解答。所以艺术形式是隐而不显, 以最精炼的手法表现作品的意境。

(二) 茶道的思想内核在原研哉创作中的呈现

原研哉的创作思维与A国的茶道思想内在有着很多互通之处, 但就原研哉本身而言, 在他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融入了茶道精神, 确实让人想探究了解。就像原研哉自己也说过:茶道对我的设计没有直接影响, 但是, 最近我渐渐感受到, 通过设计所获得的感悟, 与品茶是相通的。所以有闲时也会想要慢慢学习茶道的知识。由此可见, 既然他自处于民族文化当中, 也就摆脱不了民族文化意识对其本身的影响。

不刻意讨好、远离商业市场的喧嚣, 是原研哉设计作品的特点, 他的设计有一种素颜之美, 没有繁琐复杂的装饰, 且有种摆脱物质束缚之感, 他相信简单的品质才能锤炼平和与清净。无论是他设计的小布施堂枡一村造酒厂的清酒容器造型, 还是新泻县岩船米包装, 都充满了静谧且纯粹的美感:纯白色纸透露出朴实自然、不锈钢瓶身显现出清凉平和, 选用的材质不花哨、不张扬, 设计的手法也是顺应材质本身, 去雕琢、不造作。原研哉的设计始终立足于自己的生活环境, 从中捕捉平实的闪光点以及挖掘事物深层不易被察觉的本质, 由此可以看出, 他的设计理念与A国茶道中所蕴含的“清”“寂”美学精神相吻合。

四、结语

原研哉的设计是A国侘寂美学的典型体现, 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主要表现为崇尚本质、回归自然、以无呵有的美学感悟, 而侘寂美学又是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的产物, 与中国传统道家美学、茶道的哲学智慧是相通的。所以, 原研哉的思想内核与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 二者是运用不同的方式与载体表现着同样文化与理念。

摘要:原研哉设计思想理念与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原研哉是代表现代日式美学的领头羊, 这两者既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又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征。原研哉的设计是典型东方美学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研究原研哉设计的哲学语言与设计理念对发展东方美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美学思想,原研哉设计,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安万侣.故事记[M].北京:化京商务印书馆, 1957.15-18.[1]安万侣.故事记[M].北京:化京商务印书馆, 1957.15-18.

[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2011.156-157.[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2011.156-157.

[3]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

上一篇:论提高工程材料检测真实性的策略下一篇:中职学生德育评价效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