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观的比较

2022-09-10

对中国与西方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审美观异同以及其所能够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进行真实的对比,对两个风格的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念进行梳理,能够促进对于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下的音乐行为以及音乐成果研究。并且对于音乐审美观的研究还能够便于我们继承中国的音乐传统,实现音乐艺术发展。

一、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理想比较

对于音乐创造而言,拥有审美理想是前提,最初人的听觉审美和音乐创作都是处于摸索阶段,当具备了音乐审美理想之后,就能够明确音乐创造的方向,并且确定声音材料的组织原则。对于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理想进行对比,能够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审美理想是在中和婉约的艺术风范,而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我的热情。

1、以和为贵,以礼为灵魂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审美理想

中和婉约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审美理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萌芽,而针对于“和”的思想,我国传统文学中的哲学家对其有着不同的见解,在礼乐中音乐情感所能够抒发出来的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孔子的中和要求“乐”的音调与意境相互吻合,因而中国两千年来的音乐多是平和、柔美、适中、温婉、含蓄以及对比不强烈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同时也是儒家和乐的最高典范。孔儒“和”的音乐审美管与先秦思想家、老庄等存在着不同,但是大体上相通。从总体上分析,我国“中和”音乐观以“礼”为灵魂,并且在音乐创造中充分了政治因素、道德因素以及伦理因素,正是如此,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理想中才会注重“乐”的感化,道德伦理的融入。

2、音乐与情感相互融合的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审美理想

在西方传统音乐创作中,艺术家们都认为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能够提出,音乐是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只有与情感相互结合才能够实现一种外界的和谐,并且对于人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柏拉图认为音乐是对于人的心灵对象进行模仿,音乐美学审美与善分不开。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十分的重视完美而崇高的审美理想,并且注重音乐所带来的精神娱乐,强调“音乐的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的到来,传统音乐家们开始以古希腊音乐审美理想为基础,开创新时代的音乐,以细腻的音乐来创造动人的情感。

二、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过程比较

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在确定审美理想之后,便开始进行审美过程的探索。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性的过程一般是意境与情理的区别。同时也是“表现”与“再现”的差别。首先,我国传统音乐美学中更加注重的是音乐的意境,认为在音乐意境中能够体现出一种艺术美。因而在音乐创作中经常会议音乐作品的意境营造来衡量艺术美。音乐意境,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实现意与境的相互融合,从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来看,意境的具体表现为感兴的气短、虚实的转换以及含蓄的予以、曲致的妙着。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中国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以意境为主要意识形态的音乐形式,因而在传统音乐艺术审美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是注重音乐意境的营造;其次,对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过程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西方传统音乐审美过程对于典型形象的塑造更加的关注。西方的情理结合注重音乐作品与外在现实的关系,这样的审美过程实际上中国“意境”论完全不同。音乐的作用是一种情感表现,西方作曲家将个人感受化作音符,将音乐感受赋予生命,音乐审美过程的形成对于作曲家而言是一种通过音乐了解人类情感的基础,并且借助音乐特殊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过程的与中国传统模式音乐美学审美过程的最大差异点。

三、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方式比较

对于音乐美学的审美方式实际上是一种音乐艺术的精神内涵体现,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因而所孕育的音乐审美也存在着差异性。在审美方式中能够感悟到不同区域的音乐认识、内涵、以及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精神需求。而对于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审美方式的对比中,能够开拓我们的音乐创作思维,使得音乐审美更加的灵活。可以说,中西方传统音乐审美方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中国讲究品位与体悟、以及音乐作品中的情怀。而西方则注重思想认识与自知,以及在挑战中不断的突破自我的境界。

1、感动心灵的审美方式

中国古代的传统音乐美学审美方式最大的特点就含蓄、寓意、寄托以及比兴等,在音乐的审美方式分析中,中过弹拨类乐器最具有说服力,例如,当我们是听到一首琴曲时,或者是一段慢板的筝曲时,并不会因为音与音之间的不连贯而产生心理上的障碍,而是在音与音之间的休止中找到意境的余韵。这种基于意蕴的心灵感悟形式正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直接审美方式。

2、追求内在的知性联系

而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审美方式则不同,采取的写实方式,以直截了当的气氛渲染音乐氛围,通过富有刺激性的音乐挑战来寻求自我理想实现。在西方音乐美学审美情感体验上更加的强烈,能够对音乐对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以感情为联想,增加比较强烈的音乐体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从审美理想、审美过程、审美方式等三方面分析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观的差异性。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审美理想是在中和婉约的艺术风范,而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我的热情。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的形成过程一般是意境与情理的区别。中国讲究品位与体悟、以及音乐作品中的情怀。而西方则注重思想认识与自知,以及在挑战中不断的突破自我的境界。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文化氛围下所形成的艺术也不同。音乐美学是艺术文化中比较高的艺术研究方向,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观的形成与人的思想、价值等息息相关。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音乐美学中的审美观注定差异化明显。为了促进对于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研究,在本文中对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审美观进行比较。

关键词: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庆.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观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

[3] 肖杨新.音乐文化精神观照下的中西音乐美学基本思想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试论高校素描教学改革思路下一篇: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基于南充、福建两地的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