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10-14

国家的兴旺, 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 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 不但要求知识渊博, 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 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 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 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 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因。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1 优化创新心理, 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 此外, 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 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 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主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多与学生沟通, 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 优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1.2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 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 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 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 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 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 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 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 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化枯燥为乐趣, 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在热情中成长。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 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 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 提示新规律, 创造新方法, 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 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 数学学科, 作为思维体操学科,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 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2.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 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可以说,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更不能有创造。 在课堂中,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 在观察之前, 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 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 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 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第三, 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 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第四, 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2 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 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 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 通过解题教学, 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 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综上所述, 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 “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 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 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 优良的思维品质, 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上一篇:研制适用于黑发的新型草药染发剂下一篇: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微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