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穹窿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盆腔炎22例观察

2022-09-11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 而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的升高及人流与绝育术的增加, 使盆腔炎发病率有所增高。以往应用抗生素或口服中药治疗, 疗效不确切。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对22例盆腔炎患者, 采用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同时经后穹窿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冲洗, 注入药物治疗并进行观察,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22例盆腔炎患者, 16例为住院病人为急性盆腔积液, 6例为慢性盆腔炎观察治疗病人。年龄19~43岁, 平均年龄28.6岁。均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带环者1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钳夹宫颈后唇, 用长9号穿刺针穿刺后穹窿定位, 沿定位点穿刺, 右手持Raulson注射器的穿刺针沿穿刺点刺入, 有突破感即可, 右手用导丝推进器把导丝从注射器尾部向前推进 (进入腔内约5~8cm) ;固定好导丝, 退出穿刺针和注射器;从导丝尾端套上扩皮套管, 扩张导丝入穹窿处的针孔;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替换扩皮套管, 旋转推进导管, 进入盆腔内约3~5cm, 急性盆腔积液者, 可左手固定导管, 右手拔出导丝并接上引流袋;即见液体顺利进入引流袋;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 取样送检培养+药敏, 以氯化钠注射用水冲洗, 注入甲硝唑0.5地塞米松10mg, 夹管保留6h, 放开持续引流, 每日冲洗药物1次。3~5d可拔管。同时每日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

1.3 结果

通过监测, 本组22例3~5d拔管前体温正常、下腹部两附件、膀胱区无触压痛情况;19例膀胱刺激征、肛门下附感3~7d逐渐消失;16例急性盆腔积液住院病人复查B超了解后穹窿积极液消失。3例拔管后1周仍然存在膀胱刺激征、下腹坠胀感, 经继续口服抗生素并结合中药, 症状逐渐消失。

2 讨论

盆腔炎系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感染菌种复杂, 故治疗比较困难。盆腔器官严重感染时, 往往蔓延到盆腔腹膜, 腹膜充血水肿, 少量纤维素渗出液渗出, 当大量渗出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时, 形成脓肿。急性盆腔腹膜炎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 必要时手术治疗, 抗生素治疗原则: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而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发展而来。其主要病变为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粘连, 分泌物积聚。性病的漫延、经期卫生不良、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尤其带尾丝的宫内节育器的应用及妇科手术无菌操作重视不够, 都是慢性盆腔炎发生的原因[2]。

然而, 盆腔腹膜不易吸收, 毒素、细菌易局限, 单纯静脉用药盆腔腹膜积液的抗生素浓度有限[3]。故需对盆腔积液予以引流, 以往有手术或较粗管径引流的方法, 鉴于引流管口径大小对引流效果没有影响[4], 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用途是中心静脉插管和股静脉等大静脉的急救输血、输液、营养支持, 由于中心静脉导管采用先进的医用材料对组织刺激性小, 其外径在人体内受热后变得更为柔软, 因而应用其做引流管创伤小, 患者易于接受, 另外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 可数日滞留, 国内外有报导将其临床多种穿刺引流中, 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多数医院临床科室都备有中心静脉导管, 费用低廉。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经后穹窿穿刺留置后, 可第一时间了解盆腔积液的性质, 获得敏感的抗生素, 充分引流。

本组资料显示, 经后穹窿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注入药物治疗盆腔炎患者下腹部附件膀胱区触痛, 膀胱直肠刺激征的消失快, 后穹窿积液引流清除彻底, 没有残留。置管后穹隆注入药物, 有效提高局部药物的浓度, 增加了直接渗透作用, 加速了炎症的吸收。方法简便, 临床疗效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经后穹窿穿刺置管引流药物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对临床诊断盆腔炎22例患者, 经后穹窿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冲洗, 注入甲硝唑、地塞米松治疗, 并静滴敏感抗生素,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下腹部触痛, 膀胱、直肠刺激征消失快, 后穹窿积液残留, 达到及时、彻底的治疗效果。结论 经后穹窿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注入药物治疗盆腔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后穹窿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盆腔炎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 尼玛卓玛, 杨华光, 尹国武, 等.氯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2, 18 (2) :1241.

[3] 胡彩霞.后穹窿引流病药物介入治疗盆腔脓肿12例[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 7 (10) :77.

[4] Parulekar W, Di Primio G, Matzinger F, et al.Use of small-bore as large-bore chest tubes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Chest, 2001, 120 (1) :19~25.

上一篇: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在ZH油田的应用下一篇:广西与东盟法律合作研究:一个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