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拓展计划的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策探讨

2022-09-12

工勤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了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 联合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程, 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思想与道德教育工作, 科技创新创业、技能训练活动等有效促进青年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真正地培养四有青年。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 也需要能够基于素质拓展计划进行教育创新, 而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 要能够基于素质拓展计划进行人才培养创新, 以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观念较为淡薄, 教育者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不是很重视, 只重视专业教育工作, 忽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教育, 这必然影响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第二, 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职学生基础较差, 学习态度也不理想, 并且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样, 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升自身的核心职业素养。第三, 学校的职业核心教育工作开展不理想, 虽然很多学校开设的有就业指导课程教育, 但学校也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教育任务, 并没有深入开展这项工作, 并且开展这项教育活动是以理论为主的, 实践性不足, 这也影响到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第四, 社会与学校缺乏有效的沟通。学校与社会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这样, 学校就不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 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 也很难实现模式上的创新, 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 这就导致, 所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第五, 高职院校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培育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必须要依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 高职院校缺乏德才兼备的高素养, 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这就难以保障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基于素质拓展计划的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策

(一) 加强情景建构的活动设计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必须要抓住职业性这个基本要求。现代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中, 只重视一些基础性和理论性的教育工作, 而忽视了职业性教育和人才的针对性培养, 这样, 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就存在缺陷。而基于素质拓展计划, 进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重视情境建构的活动设计, 这种情景建构的活动设计能够弥补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不足和问题。

所谓的情景建构, 指的是借助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针对职业领域的具体要求, 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从而创设职业化的教学情境。在这种职业化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不能预测, 学生需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职业化的情境问题进行解决, 通过情境活动的过程, 学生能够深入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应用, 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在职业情境的刺激下, 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探究掌握很多书本外的知识技能, 以解决情境问题。学生在情境建构过程中, 在职业领域的仿真演练中, 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 突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基于素质拓展计划,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 获得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必须要突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以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要寻求与企业合作开展育人工作的多种途径, 通过订单培养, 工学结合, 校企联办等方式, 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进学生就业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学校要能够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有力的领导和指导。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能够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开发、课程开发, 提升专业教育内容和课程内容的市场针对性, 能够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 可以采用订单是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以订单的方式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 基于具体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情况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进行明确, 以这种订单方式, 指导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 保障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另外, 还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 制定工学结合育人计划, 明确育人工作的相关内容, 明确相关理论及实践教育内容。学校和企业合作完善相关理论及技能教育工作, 在此基础上, 安排时间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定岗实习, 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应用, 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应用和落实, 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的机会, 这种模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也能够解决企业的用工难方面的问题,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育人模式。

(三) 加强技能训练

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技能训练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 技能训练工作开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既有教师素养不高的问题, 也有实践实验教学课时安排不足, 实践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还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生素养不高, 不能对相关技能进行有效掌握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必须要重视技能训练, 加强技能训练, 把每一个学生训练成为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这样, 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 才能有效地就业, 创业,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加强技能训练, 作为教育者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 要能够对指导学生的各项操作技能, 发现问题, 及时地纠正学生的操作失误。在理论讲解之后, 教师就要安排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时间, 应用理论, 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 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教育者要认识到学生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差异性, 要能够采用层次教育法和个人指导教学法开展技能教育活动, 能够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指导, 促进学生能够在原有技能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提升。

加强技能训练, 关键要突出实践实验教育过程, 提升实践实验教育的效果。学校要能够加强实践实验教育投入, 能够建立起集生产、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生产性实验实习基地, 能够针对不同的专业, 完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 能够购置完善的实验实践器材, 为学生提供开展实验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另外, 学校要加强对实践实验教育工作的管理, 能够组织专门实践实验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实践实验工作的开展, 要通过完善的管理, 为学生提供模拟企业操作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 使学生能够不断进行各项技能的操作实验, 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 重视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

创新素养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学校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要能够多开展一些科技创新活动, 能够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科技创新的机会, 针对学生的专业情况, 设置不同的科技创新课题, 引导学生能够参加到相关课题研究中, 引导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实践中, 以不断发展学生的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素养。另外, 学校要能够加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要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 结合市场需要, 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 通过创新创业培训活动, 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 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素养和能力。

(五) 加强思政道德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也是必需的。目前, 很多高职学生, 学习态度不积极, 思想认识存在问题, 职业责任感不强, 敬业精神缺乏, 相关问题的解决, 都需要依靠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高职院校要能够重视思政教育工作, 能够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思政教育中, 要多引入一些职场案例, 案例中融入职业价值观和认识观, 以案例剖析的方式, 使学生分析解决案例问题, 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另外, 学校要加强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 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在思政教育中, 积极引入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内容。要重视引导学生到企业中, 现场感受职业文化气氛, 通过这种合作教育, 以促进学生参观的形成,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 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还存着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要能够基于素质拓展计划积极进行育人培养模式的创新, 能够加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在育人过程中, 要能够加强实践教学, 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和技能水平, 要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 不断创新实践实验教育, 创新思政道德教育, 能够加大与企业的合作,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创新, 真正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技术全面, 职业核心能力突出的高素养人才。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加强情景建构的活动设计, 突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加强技能训练, 重视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 加强思政道德教育工作多方面提出了基于素质拓展计划的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培养是一种促进。

关键词:素质拓展计划,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参考文献

[1] 韩善仓, 王晓慧.基于需求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轻工科技, 2014 (08) :141-142.

[2] 姚燕, 李彩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8 (02) :47-48.

上一篇:浅析老年用产品设计中情感代偿心理的引入下一篇:隔膜压缩机排气温度高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