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和盈利的影响研究

2022-12-22

1 引言

营业税体系下, 国内企业面临双重征税的风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阻碍了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 国家适时推行“营改增”, 对我国税制体系的优化和完善迈出了重要一步。“营改增”形势下, 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经营和财务观念, 深入探究和分析“营改增”的征收范围和特点, 尽可能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满足企业持续发展需求。

2“营改增”的范围和内容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的两大主要税种。营业税是指中国境内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所征收的税种。增值税则是将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改增”, 就是将原有的营业税征收改为增值税征收, 以提升政府税收效率, 降低企业纳税负担。

“营改增”最初仅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如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文化创意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等。2016年5月1日起, 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生活服务业等全部纳入到“营改增”试点, 至此增值税正式取代营业税, 我国税收制度也更加趋向于科学化和合理化。

3“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和盈利的影响

3.1“营改增”后企业税负的变化

“营改增”后, 原来缴纳营业税的将改为缴纳增值税, 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 增值税水平基本维持在6%到15%之间。例如, 园林工程行业增值税为11%, 金融保险业由5%的营业税改为6%的增值税。“营改增”制度中明确指出, 企业可以通过进项税抵扣的方式减少增值税额, 但实际效果有时并不理想。

以服务类企业6%增值税率计算, “营改增”前营业税需缴纳5%, 如果企业年收入为1000万元, 企业需缴纳50万营业税。“营改增”后, 企业增值税计价收入为1000/ (1+6%) 即943.39万元, 应缴增值税为943.49×6%即56.61万元。从数据上来看, “营改增”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反而高于营业税。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进项税抵扣方式扣除部分税费, 但在进项税较少的情况下, 企业就会面临税负不降反升的尴尬局面。

3.2“营改增”后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

理论上, “营改增”对于企业盈利水平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这是因为增值税体系下企业可以通过进项税进行一定的抵扣, 进而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 企业很难获得足够抵扣, 因为企业盈利水平的提升只有在拥有足够进项税抵扣且忽略成本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但多数企业由于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 导致进项税的抵扣无法全部实现, 企业税负不降反升, 企业盈利能力自然随之下降。

4 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几点措施

4.1 加强下游供应商管理

“营改增”环境下, 进项税抵扣是企业降低税收负担、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对此, 企业必须加强对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关注和重视, 实现对下游供应商的全面管理, 进而减少企业的税收压力。在供应商选择上, 企业应在确保原材料质量、性价比的同时, 尽可能选择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对于不具备增值税发票开具资格的供应商, 企业应最大化地保证自身利益, 压低原材料价格, 或者要求供应商前往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 使企业能够获取足够进项税额来抵扣增值税。

4.2 规范企业发票管理工作

“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前, 营业税发票只是企业的收入凭证, 不具备税收抵扣作用。因此, 许多企业疏于对税务发票的管理和关注, 发票流失和丢弃现象非常严重。然而,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 企业必须加大对发票管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通过有效的发票管理工作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一方面, 企业必须增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 明确增值税发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科学、标准的发票管理制度夯实企业的发票管理基础, 避免增值税发票丢失等问题的发生。其次, 财务部门必须加强与采购部门之间的合作, 对商务谈判、合作、支付等各个环节加以跟踪, 确保对增值税发票的有效回收, 尽可能获得足够的进项税抵扣额。

4.3 加强财务团队建设和培训

“营改增”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发展契机, 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团队的建设和培训工作, 提升财务团队的税务管理意识和能力, 为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奠定充分保障。一方面, 企业必须加强对优秀财务人员的引进, 积极寻求具备丰富财务管理经验和优秀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另一方面, 企业应制定科学的教育培训计划, 帮助财务人员全面了解、掌握“营改增”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使财务人员能够轻松应对各种财会问题, 科学开展纳税筹划工作, 提升企业综合盈利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其初衷是为了提高税收规范性,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面对“营改增”, 企业必须加强下游供应商管理, 规范企业发票管理工作, 提升财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 充分利用进项税抵扣减少企业税收压力, 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营改增”推行以来, 企业税负受到了很大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 本文就“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和盈利的影响展开分析和探讨, 总结“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和盈利水平的变化情况, 并就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对企业经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税负,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 2013 (1) .

[2] 彭晓洁, 肖强.“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的影响预测[J].财会月刊, 2014 (22) .

[3] 王晓萍.“营改增”对财政收入和企业税负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31) .

上一篇: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下一篇:提高企业内刊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