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2022-09-25

合作学习现已逐步发展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流派,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摄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1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创立并使用的, 它是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根据任务类型及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混合编成若干小组 (每组约2~6人) , 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而进行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具有4个基本特征: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2 英话教学中怎么开展合作学习

2.1 在口语练习中进行

口语练习是对合作行为依赖性很强的一种活动, 要求学生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此时, 小组活动能够创设对话情景和氛围, 可以使练习达到好的效果。这样的口语练习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而灵活,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材料中丰富的话题来设计角色扮演, 小组辩论或讨论, 句型操练或情景交际等活动。比如:就某个问题, 老师可以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扮演正方和反方, 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然后教师给予归纳和总结。

2.2 在阅读训练中进行

在阅读训练中可针对阅读材料的内容适当布置一些小组讨论的任务, 以便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进行思考, 推理和和推断。在理解一些难点问题时, 可展开小组讨论, 这样就容易发散同学们的思维, 讨论的结果也会出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答案,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文, 寻找课文的难点, 重点和自己的疑点, 然后就预习遇到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点播和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鉴赏能力, 和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在授课后组织小组拓展学习。促使组员去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 既提高了学习能力, 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3 在小组作文训练进行

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教师命题后, 小组成员可以就题目进行讨论, 以加深对命题的认识和理解, 集思广益, 确定写作的内容, 思路和重点。通过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准备需要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在作文成型过程中, 小组成员可以互评作文, 相互作出补充和删减, 给对方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然后定稿。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 每个小组成员都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认真地去写, 这样既提高地小组成员的写作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又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最终小组个体成员的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 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 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英语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 合作教学也暴露了一些学习中的问题。有些小组讨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激烈, 气氛非常活跃, 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有时小组成员不能和睦相处, 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 讨论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 分工不明确, 水平稍差的小组成员不能积极在公众面前发言, 出现成绩好的个别小组成员承担所有任务,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甚至有的同学为了完成任务, 投机取巧, 用中文进行讨论。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 合作学习只成为一种形式, 收效甚微。

3.2 解决问题的策略

3.2.1 合理分组

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在于运用。只有满足个体成员内心的需要, 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才能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大胆的开口说。因此合理的分组是关键。分组合理, 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心情舒畅的学习环境, 使个体学员感到轻松, 自信。相反, 小组荣誉感, 会使每个成员积极发挥自己的个人潜能, 为实现群体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的划分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情况, 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合作的多样性, 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赛。小组活动中, 小组成员之间既分工明确, 各尽其责, 又可以互相交流, 彼此争论, 共同提高。同时, 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就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交际技能, 他们不但学得轻松愉快, 而且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3.2.2 教师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要参与合作过程,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教学中, 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参与者和解难者。教师要扮演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创造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 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活动中, 应当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活动, 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到语言实践中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既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 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组织、管理好课堂教学活动, 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所有学生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收益, 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 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乐趣,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2.3 学生要有责任感和发挥积极性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 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 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 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 要知道在整个活动中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3.2.4 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 从围绕学生学业成绩为中心的评价转向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评价,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并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乐趣、发展合作学习精神。侧重于集体评价, 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4 结语

合作学习不只是教学方式, 还是一种生活态度, 合作不只是师生交往, 还是一种资源共享。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实践中, 学生只有亲身体验, 才能消除优生瞧不起差生, 差生不敢在优生面前表现自己的现象, 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 要进行合理评价

在高等教育中, 2 0 0 4年颁布的全国本、专科专业目录中, 物流管理专业并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国内的学历教育已没有设立独立的物流管理专业, 同时该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不再继续细分专业方向, 很难从专业名称中体现专门技术特色。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和监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物流人才需求却呈现出显著的供需矛盾:一方面, 物流人才需求与物流专业人才供给逐年增长;另一方面, 物流专业毕业生却在职场中屡遭冷落。企业需求的年薪数十万元的岗位应聘者寥寥无几, 目前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人才却平均工资较低, 且多数人才未能从事本专业。

1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我国现阶段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分为三层结构:第一, 物流规划人才, 主要包括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地理与信息规划、企业内外部供应链系统规划等高级物流专业人才, 这类人才需要有坚实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第二, 物流管理人才, 主要包括物流系统统筹管理人才、第三 (四) 方物流企业决策层或企业物流部门主管、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管理人才等学习型人才, 这类人才需要熟悉物流企业运作流程, 能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管理素质;第三, 物流工程人才, 主要包括物流设备操作、维修与养护人员, 交通、运输规划人员, 信息、资金和物资处理人员, 以及具备一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的一线工程人才。以上三个层次中, 以物流规划人才最为紧缺, 但其市场需求总量较小;以物流工程人才需求缺口最大, 无论从人才需求总量和职业能力来看, 都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力;而作为物流管理人才来说, 现阶段主要是以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两种方式, 将传统的物流部门或政府机构中和国外专业人才转移过来, 这种方式很好, 既充分配置了劳动力资源, 又可以在企业自身发展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宜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

2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 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而现阶段这两个问题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制约,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1人才培养未能体现各类专门人才的特色对该专业人才亦没有明确的细分或专业人才培养指导的具体方案。

2.2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缺乏规范化的培养途径

物流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或其他培训中, 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规范, 主要是因为行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 师资力量薄弱等历史原因。

2.3市场需求与人才岗位适应能力错位

由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侧重基础知识与理论研究, 岗位实践与适应应用能力不足, 而专科教育刚刚发展起来, 社会认可和评价尚不充分, 造成市场需求不能满足, 本科学历毕业生就业评价不高的尴尬局面。

2.4物流人才供给结构不合理

企业发展客观需要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 而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一个过渡期来适应刚刚发展起来又更新很快的新行业, 加之长期以来的劳动力供给过剩, 在实践中企业大多选择吸纳再就业人员培训的方法快速解决暂时的人才缺口, 客观上造成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 人才供给结构失衡。

以上四个突出矛盾直接导致了物流人才需求过热。实际上, 物流专业应当是一个长线专业, 其目标应定位在技术性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基础之上, 不能单一地依托管理技术, 还应海纳百川、博采众专业之所长。

3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如前所述,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处于四个矛盾困惑中, 人才预定较少, 就业形势不十分乐观。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还需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入手。3.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 应率先确立物流管理专业为长线专业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基本操作层人才”为核心的定位, 以满足物流管理人才和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目标。

(1) 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结合院校特色和学生特点, 强化职业素质与技能培养, 有侧重地满足人才多样化地需求。加强职业岗位调查与研究, 准确满足物流行业需求。

(2)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既要突出学生专业特点, 又要保证学生具备至少一门专门技术。应以培养物流工程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为核心, 以满足基础操作层人才的需求。

(3) 强化职业技能的同时, 兼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物流人才的培养也应当是能够持续发展的, 以实践为先导, 兼顾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保证毕业生能够在从业后具备持续的发展动力。

3.2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职业素质培养, 学校与企业都是主体, 尤其是针对行业起步晚, 更新速度快的新兴专业更应如此。

(1) 加强相关职业技能素质培养, 深化职业资格证培训, 使学生切实掌握至少一项专门技能。如已实施的汽车驾驶、物流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 这些都体现了物流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技能。

(2) 加强课程归口管理, 保证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课程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资源, 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 努力在就业市场上树立品牌效应。

(3)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力度, 创新性地开设一些特色课程, 以突出学生的特色技能, 努力建成知识性和创新性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4) 积极与企业联合, 建立互惠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如设立企业奖学金, 增加合作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知识的讲座、课程和实训项目, 补充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训。

(5) 合理安排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 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和跨专业就业的机会, 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 通过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层次的特点, 是可以使物流专业毕业生取得长久竞争优势, 树立就业市场品牌效应的。

参考文献

[1]王珍, 郑浩昊.“物流人才热”背后的反思.观

察与思考, 2006 (4) .

[2]阮文义.论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A].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 (1) .

浅议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伟马明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050091)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及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2007) 09 (b) -0078-01

摘要:合作学习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多位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明确任务;合理分组;还要注重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从而提高英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理分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2] 贺国华.试析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参与[J].镇江高专学报, 2005, 18 (2) :111-112.

[3] 王坦.台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上一篇:脸谱法——如何讲究管理艺术下一篇:局扇烧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