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

2023-02-11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只有合理挖掘或注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一、要求

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

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

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

课 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放录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选择: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选择: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生回答)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老师用钢琴伴奏分声部教唱

(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5、声部配合,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放录音)

1、《茉莉花》—江苏民歌。与河北民歌作以比较,看看两者旋律有何不同?风格有何不同?

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片断(合唱版、爵士版、器乐版) (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

3、歌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教学目标:

1、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

2、通过欣赏《茉莉花》和《好花红》等,初步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 难点: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了解歌曲的主题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与河北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歌。

3、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精心设计,可用语言来描绘春天的百花齐放、争香斗艳的美丽景色。以次导入本课主题。

一、唱歌

河北民歌《茉莉花》

1、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的速度、力度、表达的情境等。

2、提问:《茉莉花》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教师可先分别教唱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的旋律,待学生逐渐熟悉并唱准歌曲的旋律时,再配上歌词练习。

4、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以次了解歌曲两个声部的进行方式(时分是时合,支声复调的典型性态)。

5、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的力度记号,看一看这些力度记号与旋律线有什么关系?

6、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演唱适应注意旋律起伏、强弱变化以及两个声部的和谐。

二、欣赏

1、江苏民歌《茉莉花》

(1)聆听音乐,提问学生:歌曲的速度、旋律、风格是什么? (2)挑出歌曲的前四小节与河北《茉莉花》的前四小节进行比较,

看看两者的旋律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3)通过欣赏歌曲,了解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域所呈现的不同风格,即民歌的流传变异性。

2、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1)边听边感受这首歌的风格:抒情、优美。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上下句式分节歌),指出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老师简介中国民族调式,指出江苏民歌《茉莉花》和布依族民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但歌曲的结束音不同,《茉莉花》结束在"6"上。

(4)再听录音,与《茉莉花》相比较,感受不同民族民歌的不同风格。小结:课后记:通过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并能用竖笛吹奏第一声部的旋律。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

音乐活动:二声部演奏。组与组之间合作;同学与同学之间合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合作精神。 要求:人人参与,自由结合。 教学过程: 学唱《茉莉花》的第二声部。 视唱第二曲谱。 视唱歌词。 分声部练习。 二声部和唱练习。 音乐活动: 自由练习,自由组合。形式不限(二重唱、齐唱竖笛伴奏等)。 演唱会开始。

教师负责组织、伴奏、音响。

第二单元 梨园撷英

一、要求

1、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在教唱《唱脸谱》和欣赏其他戏曲唱段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以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3、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感受和分辨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录音机、CD机、VCD机、幻灯机等。

2、录音带、CD、VCD片:《唱脸谱》、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 片段、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其他有代表性的唱腔和唱段。

3、京剧老生(生)、青衣(旦)、花脸(净)、三花脸(丑)的图片;京剧脸谱。 重点与难点

1、歌曲《唱脸谱》 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长发的特点与内涵;(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2、欣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唱腔选段。

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1)由于学生从小接触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机会较少,所以,刚开始时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学生不习惯或不甚喜爱这些唱段的情况。应当用厅、唱、演的实践,并结合教师精到的分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对于辨别不同剧种唱腔风格特点、不同行当人物类型、不同人物的脸谱,应当用音乐、录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使其易于理解。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脸谱》。

2、识别行当,辨认脸谱。 教学过程:

1、用语言导入戏曲脸谱话题,拿出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辨认。如果辨认不出来的话,没关系,等唱完歌以后,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清楚地辨认。

2、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分两部分,边听录音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3、在唱乐谱的第二编后,进行乐谱分析:(1)调式、调性(降B宫调、降E宫调)和唱名;(2)节拍、节奏及其特点;(3)旋律音调特点;(4)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5)词曲关系。

4、再听一边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和总体风格特征等。

5、按讨论的音乐风格,以自燃、明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背唱。

6、在唱歌词的适当时候,插入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介绍,结合对照歌词来辨认脸谱,识别行当。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

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唱脸谱》;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唱脸谱》,达到有表情地按京剧风格来歌唱的目标。

2、通过相关唱段的欣赏,理解京剧、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达到能辨别这两各剧种的目标。

3、为《打虎上山》配舞蹈动作,进一步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启发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唱脸谱》,并且有表情地用京剧风格特点来背唱。

2、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与此相结合,简介京剧剧种及其音乐。

3、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此相结合,简介现代京剧音乐的新发展。

4、为《打虎上山》音乐配舞蹈动作。

5、欣赏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与此相结合,简介黄梅戏剧种及其音乐。

6、如有时间,可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小结:课后记:通过地方戏曲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这些剧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片断、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目标

1、通过越剧、豫剧唱段欣赏和相关知识介绍,结合上节课的欣赏和讲授,达到初步李结合辨别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音乐唱腔及其特点的目标。

2、在越剧《楼台会》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片断的比较中,理解戏曲艺术与器乐演奏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并结合简介越剧剧种及其音乐。

2、视唱越剧《楼台会》幕后和唱,体会越剧的音乐唱腔的风格特点。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楼台会》片断。将之与同名越剧唱腔比较,启发学生理解戏曲艺术与乐器的不同特点。

4、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结合简介豫剧剧种及其音乐。

5、综合比较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播放相关录音、录像,让学生分辨剧种。

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中国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播放着“隆格隆”。 一.导入

出示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 二.激情引趣

1、学生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

2.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文化多采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

3.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演唱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京剧脸谱) A.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B.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

红色——威武中正——钟馗 黑色——严肃刚正——包公 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 白色——阴险狡诈——曹操

C.老师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

D.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讲解 三.感受与体验

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

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B.请同学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运用的是哪一种唱腔?

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

根据节奏念戏文 (要求:字正腔圆 )

唱戏谱 学大戏 (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

请同学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驸马不必巧言讲》作比较,并请同学们描绘或表演两段情节。

4.看录像《女驸马》,展开对另一剧种的认识 。

学生谈对黄梅戏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黄梅戏以及它的著名

曲目

5.跟VCD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6.学生学习并表演戏剧的基本手势和走圆场等。 四.创造与实践

1.看脸谱说人物与行当——包拯、红娘、曹操„„

2.才艺大比拼

活动内容:画脸谱、根据脸谱演角色、老调新唱——编戏文。

第三单元 管弦和鸣

教学目标

l、通过视听练习使学生认识西洋管弦乐队及乐器,能够听辨乐器音色。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大、小提琴、长笛、小号和单簧管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同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3、通过让学生们触摸乐器、演奏乐器,使学生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单簧管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以上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展示管弦乐队照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吗?(学生回答:《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师:这首乐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乐队演奏的吗?(学生回答:交响乐队)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交响乐队以及交响乐队的乐器组成。

二、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及其组成乐器,欣赏乐曲(多媒体播放乐器组图片)。

l、交响乐队也叫西洋管弦乐队,它的音乐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乐队。在强奏时,它雷霆万钧;弱奏时,它飘若游丝。它有八个8度的音域,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队。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有哪些乐器?(学生回答略)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我们先来认识弦乐器组(出示弦乐器组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2、介绍弦乐器组:弦乐器组由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乐器的音色由共鸣箱体积大小以及琴弦粗细的不同而决定。低音提琴、大提琴是低音乐器,音色低沉浑厚;中提琴是中音乐器,音色柔美醇厚;小提琴是高音乐器,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播放乐曲,教师随机解说)。

3、欣赏两首由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 播放《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

a、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b、这两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查尔达什舞曲》音乐快慢对比强烈,音乐形象鲜明,慢板忧郁而细腻,快板欢快而热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梦幻曲》旋律曲折优美,速度徐缓,犹如在甜美的梦境中。

b、小提琴的音色柔美,演奏技巧丰富,可以很好的表现《查尔达什舞曲》的音乐情绪及内容。大提琴音色柔和醇厚,能充分表现《梦幻曲》如梦如幻的意境。

4、介绍木管乐器组(播放木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学生辨认乐器,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木管乐器组由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

成。长笛音色明亮、活泼,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短笛是长笛音域的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单簧管和双簧管是木管乐器组中的中音乐器,外形略相象,但单簧管的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大管音色低沉、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

5、欣赏两首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乐曲《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

播放《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教师总结:《西西里舞曲》音乐旋律清新优雅,由于有变化音,使旋律别具一格。《单簧管波尔卡》旋律简洁明快,轻松明快。

6、介绍铜管乐器组:(播放铜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铜管乐器组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音色的连接: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长号也叫伸缩管、拉管,适合演奏号角般的旋律;大号音色低沉、笨重。

7、欣赏《拿波里舞曲》,了解小号的音色。 学生讨论: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的音色特点。

答:细腻、柔和音色富于舞蹈性。

8、介绍打击乐器组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9、学生活动:认识、触摸乐器。(略)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4,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5,引导学生注意后半排起唱,唱好并唱准波音,要掌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以及强弱记号,使学生能够盛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6,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等.也可分小组

演唱,自选演唱形式. 二,欣赏《大森林的早晨》

1,分析: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森林魅力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音调较第二部分更加强烈,其中从"我要歌唱,我要赞美,歌唱这大自然的景色"速度突快,音调上由模进开始,与前面自由舒展的旋律形态成鲜明对比,在倒数第九小节处重又回到宽广的节奏上来,与第一,二部分形成呼应. 2,听录音,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清新优美的,深情歌颂的,表达了对大森林的无比热爱. 3,学生可随录音哼唱以熟悉曲调. 4,分析歌曲的结构,前后曲调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5,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谈谈它们的作用. 3.课堂小结 4.课堂练习 小设计

通过对以上两首歌颂森林的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按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表演形式各设计(或查找)一首关于森林的歌曲 ,为下一节课欣赏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乐曲作好准备.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4)----大洋洲风采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剪羊毛》

2、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背唱歌曲《剪羊毛》。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特点,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歌唱。

2、了解澳大利亚民歌的音乐特点。

3、通过二声部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觉,训练协调能力,增强合作意

识,提高审美情趣。

4、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5、竖笛上会吹奏此曲。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樱花》(日本)、《乡村花园》(英格兰)、《当太阳降落》(南非),学生猜歌名、来自何方。

1、师:进入初中我们参与了亚洲之声、欧洲漫游、走进非洲,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大洋州去采风(板书)。大洋州,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之中。当地的原住居民创造了以崇尚自然美为追求目标的音乐,以海洋渔业、山地狩猎、神话传说为题材,以音乐、舞蹈的结合为特征。近代以来,又有大量的欧洲风格音乐在不断迁入的欧洲居民中流传。今天,第一站,让我们先到澳大利亚(板书)去瞧瞧!

2、播放音乐《剪羊毛》1。(演唱接伴奏音乐) (展示地图)师: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南半球国家,,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二千年奥运会主会场),经贸中心--墨尔本,澳大利亚的旅游名胜有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大桥、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墨尔本唐人街、墨尔本动物园、黄金海岸、大堡礁等。(看书)悉尼歌剧院:白帆般的壳体和悉尼港的风景融会在一起,就宛如船和帆的组合那么自然。

黄金海岸:举世闻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布里斯班以南),海滩美似金沙,连绵不断,气候宜人,有老幼皆宜的游乐场,有海滨公园,还是冲浪者的天堂。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规模很大,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板书) --(书图)美利奴羊。

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的动植物。桉树、瓶子树、袋鼠、鸭嘴兽、小袋熊

(书图)--小袋熊。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名? 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表达的情绪。

3、音乐欣赏:《剪羊毛》2。(板书)(歌曲欢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在剪羊毛时愉快劳动的情景。)(有很多地方用到了附点节奏,这为歌曲增添了不少活泼、欢快的情绪。) (充分运用讨论法分折歌曲的情绪,一方面启发学生思维,另一方活跃课堂气氛。)

4、师:大家说的很好。《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着称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5、前半段齐唱部分。演唱版⑴跟磁带演唱版轻声唱词1。(指导学生用非连音的唱法演唱,出现错误及时纠正,附点音符、休止符处词要唱准。)伴奏版⑵再次轻唱歌词1(试着背)。仔细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歌唱。 ⑶前奏开始坐着动腰(顿促感,头不晃)唱词2。 ⑷动腰加手老师示范,学生看手背词3。

6、后半段合唱部分。演唱版分声部唱: ⑴跟磁带听二部,轻唱高声部1。(注意音头、附点及休止符节奏、切分音、长音,看指挥,注意与前半段的异同。可分段进行,及时纠错,清唱与伴奏想结合。) ⑵再次听二部 ,轻唱高声部2。(注意听,与低声部的吻合。) ⑶听二部,轻唱低声部3。(特别注重音头,前部的音调、中部的节奏、后部的结尾。可分段进行,及时纠错,清唱与伴奏想结合,看指挥。) ⑷再次轻唱低声部。(注意听,与高声部吻合。) ⑸分两组,高声部、低声部分别轻唱。先清唱后跟演唱版磁带唱。(试着背歌词。) 二声部唱: ⑹跟演唱版二部轻唱,师带唱。(注意音头,及时纠错。) ⑺再次跟演唱版二部轻唱。(眼睛余光看老师指挥。)伴奏版⑻跟

伴奏带二部轻唱,看指挥。

7、全曲和起来。

⑴全曲跟伴奏带稍放声演唱,前半段加进表演,老师指挥。先预演一下,如:前半段的动作,接二部的地方。(注意坐姿、眼神、情绪,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出愉快劳动的情景。) 钢琴伴奏

⑵请学生来指挥,师钢琴伴奏。

8、竖笛吹奏,看黑板。(板书)简谱。 ⑴视唱前半段,吹笛,齐奏。 ⑵视唱第二段,吹笛,合奏。 ⑶师生合作,师弹钢琴,生吹奏。

9、排录象:先竖笛,后合唱。

10、小结:正像歌曲中唱到的"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听音乐出教室。

第六单元 夏日泛舟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快乐有序

学生听《太阳岛上》进入教室,教师利用课件为同学们展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

二、创设情景 学唱歌曲

1、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哪四个?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我们大家都知道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上城市。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看威尼斯水景的课件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3、这部音乐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情绪、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

4、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5、教师慢速弹旋律学生视谱练唱。

6、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让同学们思考用哪种声音演唱歌曲最为合适?

7、同学们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小组合作 激励评价

1、4位同学一组自由组合,练习演唱歌曲。(同学们可吹奏口琴互相伴奏)

2、请几组同学表演,评出表演最好的小组。

四、欣赏体验

1、播放课件为同学们展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并听歌曲《太阳岛上》。

2、提出问题:作品的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是如何表达作品情绪的?

3、分组讨论作品特点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仅游览了水城威尼斯,学唱了《夏日泛舟海上》,还看了一段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下节课我们再从文学的角度一起欣赏朱自清的散文著作《荷塘月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夏天这一丰富的季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演唱描绘夏天的歌曲和乐曲,能说出不同手法、不同风格描写出不同的夏天,了解相关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 学会用音乐的方式对夏天描述和赞美。 教学重点:突出《夏日泛舟海上》的三拍子节奏。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音符和三连音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听赏导入 1.师生问好

2.《桑塔露琪亚》三拍子歌曲欣赏导入 1.师生问好

2.听觉感受。 跟唱,感受三拍子节奏。教授歌曲 1.启发学生说出三拍子的概念。 2.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3.欣赏《夏日泛舟海上》的范唱(也可有教师演唱) 4.教师教授此曲

5.教授三拍子节奏的的打击方法 6.处理歌曲 提出难点 1.学生理解

2.比较两首曲子的拍子。 3.学生聆听感受乐曲情感。 A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B尝试唱歌谱、划拍,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A 用三角型图式打三拍子,了解强弱规律。(也可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三拍子强弱规律)

B用实际指挥图式练习三拍子(注意:拍点、反弹点)。 A对难点反复练习。

B用跳跃的充满活力的声音演唱全曲。 C变换演唱方式演唱。欣赏活动 1.《太阳岛上》

此曲的情绪与《夏日泛舟海上》进行比较。 2.《六月-船歌》

了解柴可夫斯基与他的钢琴套曲。 3. 配乐诗朗诵《荷塘月色》

根据《六月-船歌》,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段为背景音乐。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 比较两首声乐作品的情绪。

了解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六月-船歌》产生的背景。

学生讨论选择音乐片段、配乐朗诵表演。小结文学、器乐、声乐不同形式表现夏日

学生说说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吗?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仲夏夜之梦》、《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夏天的美丽多姿,体验不同乐器对表现音乐情感的作用。 2. 用竖笛学奏《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学奏《夏日泛舟海上》

2.体验音乐作品中力度、速度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竖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听赏导入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师生问好

2.学生演唱再次感受三拍子节奏。学吹竖笛

1.教师用竖笛范奏此曲。2.视谱3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讲授 顿音、连音;呼气、吸气;三拍子强弱;三连音的吹奏。 4.教师钢琴伴奏 5.学生展示 A学生视谱 B 学生打拍唱谱

C学生自由用竖笛练习 提出乐曲中的难点。 难点反复练习 学生完整吹奏 学生表演欣赏活动 1.《仲夏夜之梦》

了解门德尔松和他的作品;分析作品。 2.《雷鸣电闪波尔卡》 A了解波尔卡的特点。 B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乐曲中的自然现象用什么乐器表现的。

3.用拍手、拍桌子等打拍子的形式替《雷鸣电闪波尔卡》伴奏。 学生欣赏,讨论乐曲分几部分;每部分所用的乐器;每部分速度、力度的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

感受两拍子舞曲风格,及历史背景。 讲讲乐曲中雷、雨、电、风所用的乐器。 学生自由律动小结

我们除了可以用这些乐器外,还可用其他什么乐器表现这些自然现象吗?

学生思考,讲讲其他方式

21

第二篇: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樱花教案

《樱花》教学设计

孝感市高新区龙店中学

陈玉平

教学目标:

1、歌唱表演:结合情境学习演唱《樱花》,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感受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情节。

3、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小常识,例如: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传统民族服饰---和服等。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4、

6、7这几个音. 教学难点:

1、感受都节调的日本民歌特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日本风情介绍

2、听器乐演奏曲《樱花》,欣赏樱花,感受日本的风俗人情。

二、学唱

1、初听歌曲,感觉歌曲旋律旋律特点。

2、老师唱歌曲谱子,提问:听歌曲听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符?

3、简介都节调。

4、学生跟着伴奏唱一唱谱子,提问:有难唱的地方吗?

5、完整的试唱全曲曲谱

6、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感情色彩。

1)讨论:唱会了谱子,你觉得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2)简单介绍日本 音乐的性格特点,播放音乐片段:剪羊毛,红河谷,红蜻蜓,请学生说出哪一首是日本音乐

3、唱歌词

1)跟琴唱:提示:声音要纯净,积极,柔一点。 2)跟伴奏唱

三、拓展与创造

1、用纸折樱花

2、拿起自己所折的樱花一起演唱歌曲《樱花》,体会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总结

第三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造型-表现)

计划课时:(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

《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 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板书:

造型要素: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

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学情分析

物理是一门新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基本没有物理基础,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其中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是重点,难点在浮力、功和机械能,这部分内容综合性比较强。

三、教学目标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实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4、能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四、教学方法

1、在熟悉教材、纲要、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的计划,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同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究历程,认真批阅作业,辅导学生,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的究能力。

2、重点培养中优等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充分全面的发展,加强他们的思想德育工作,充分有效地提高初二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及时下班辅导补缺补差。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学习的轨道。

2、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的联系。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课件进行教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⑵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⑴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⑵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⑷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⑸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⑹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⑵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⑷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⑸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老王》教案

9、老王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不幸”与“善”及作者的“善良”。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体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朴素平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作者(3分钟) 师:课前,王老师想跟大家推荐两本出自同一作家之手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茶饮》。读罢这两本书,我意犹未尽,忍不住从中摘选了两句来和你们分享。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摘自《干校六记》)。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摘自《将茶饮》)。为了给你们的课外阅读做个铺垫,今天就由我先带着你们去认识这位大作家——杨绛,和她的作品《老王》。(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扫清障碍 (13分钟)

1、呈现《老王》字词句子

师:老王,何许人也?在认识他之前,我可以请教你们几个简单的问题吗? 生:可以。

师:请看大屏幕,有这样几个句子,我不大会读。哪个愿意来教教我呢?(出示课件) 生:(读句子) (播放音频)

2、播放《老王》音频文件

师:你们实在太棒啦!作为奖赏,我要请在坐的各位在语文课堂上享受一次视听盛宴。当然,能够带着这个问题思考着听就更好了!(出示课件)

三、走近读本,认识老王(8分钟)

1、初识老王

师:老王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谁能在课文的前四段中找出一个形容词来概括说下? 生:老王是一位不幸的人。(板书“不幸”) 师: 他哪里不幸?

生:身份卑微,孤苦伶仃;身患眼疾,谋生艰难;身居破屋,生活穷苦。

师:造成老王不幸的仅仅是这些与生俱来的客观因素吗?文中哪些地方还暗示了老王不幸的人为因素? 生:不愿坐他的车;叫他“老光棍”;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2、初识杨绛

师:同学们,文中除了老王,还有一个主角是谁? 生:“我”。(板书“我”)

师:那结合全文看,和老王相比,“我”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生:“我”是一位幸运的人。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比老王要幸运? 生:有车坐;生活条件比他好。

四、深入读本,品味老王(15分钟)

1、再识老王

1 师:面对这种种不幸,老王抱怨过吗? 生:没有。 师:这样一个默默承受生活艰难的老王,仅仅是一个不幸的人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文5-17段中找找,老王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从第5段的送冰事件中可以看出,老王还是一个老实巴交、不贪钱财的人;我从第6段送钱先生去医院事件中可以看出,老王还是一个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的人;我从改装三轮事件中可以看出,老王还是一个体贴顾客,无微不至的人;我从送鸡蛋香油事件中可以看出,老王还是一个感谢顾客,知恩图报的人。

2、再识杨绛

师:看来你们的智慧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总的来说呀,老王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板书“善良”)那结合全文看,作者杨绛面对这样一个善良的老王,又给了他哪些力所能及的关照呢?

生: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女儿送鱼肝油;关心老王的生活;不白吃老王的香油鸡蛋。 师:看来呀,“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两个善良的人,他们互相关爱,用彼此的善良去体察善良。

五、理解读本,怀念老王(5分钟)

1、解读形象描写

师:在与老王的交往中,作者杨绛在一处曾用重墨描写过老王的形象。你们看看是第几段? 生:第8段。

师: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大屏幕,齐读第8段文字。 生:(齐读)

师:读到这样的形象,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可怕,很吓人。

师: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把老王刻画的如此吓人呢? 生:因为他要死了。

2、剖析主题思想

师:老王在死亡前夕为了向“我”表示感谢还拖着他那即将散架的身躯特意送来了鸡蛋、香油,他的内心是如此崇高,可我却只注意到了他病态的外貌。作者几年后回想这件事,觉得在老王的“善良”面前,自己对老王的关爱是那么微不足道,这就真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呀!

六、拓展读本 关注“老王”

师:在社会中,应愧怍的仅仅是作者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日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你像作者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的课文和这幅图片,写一段感悟性的文字在课下进行交流。

七、总结主题 升华《老王》(1分钟)

师:同学们,一个人最美的是才能,而比才能更美的,是永远懂得施爱的心灵。就让我们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尤其是那些不幸者吧!

上一篇:人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一篇:软件产品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