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2022-09-10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快速发展,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以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需求为实际操作导向进行的职业人才培养工作,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社会服务的专业技能。兴国必先强师, 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18年1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高职院校需紧抓机遇, 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诊改和建设上面临的诸多挑战, 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开创高职院校教师引进和培育工作新的格局。职业院校的诊改工作聚焦的既是“具体的事”——强调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管理, 也是对“主体的人”的诊改。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在诊改过程中注重对教师的人文诊改, 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关注和建设, 是各大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

一、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准教资格审核

高职院校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是社会最广泛劳动力提供的最主要单位, 对国家的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就对培养高职学生的技能和精神的高职教师素质有了要求。但与之相悖的是,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和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不相匹配。

各大职业院校都在强调调配、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发展力, 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专业发展, 但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职业院校自我定位不高, 导致职业院校对于入教教师的准入资格要求也不高,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社会服务能力偏弱、教师所学的专业与岗位的吻合程度重视不够, 师资队伍结构及整体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除对专业、学科建设进行重视外, 专业教师的甄选是当今职业院校专业水平建设的重要部分。针对职业院校师资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甄选教师应由理念共识变为齐步行动, 有目标、有任务、有行动计划, 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提高自我定位, 注重对教师综合方面的审核, 严格资格准入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教师专业对口审核和专业能力建设

职业素养就是人们在开展某项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相应的综合品质, 是从事这个职业所应具备的条件。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 将直接决定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高职院校中很多老师都是由原来的非专业教师转岗而来, 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教学培训, 在某种程度上, 其专业素养甚至无法超越初高中教师。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范”是对学生的一种除看得见的理论教授之外的第二种形式的潜在素质教导, 这种教导是一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具有价值的教导形式, 非专业的代课教师很难随时随地、融会贯通地做到这点, 这就等于剥夺了学生的一半的受教育权利。如, 作为一名合格的外文教师, 除应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之外, 相对于普通国人而言, 其眼光更外放、更有探索心理而视野国际化, 在教导学生技能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会自然地融入外放而开阔的思想、见解、性格、思维, 这就是专业素养和“专业范”, 而其他专业的教师, 尽管语言能力在国考中达标, 但其思维并不能润物细无声地施与学生以专业素养的影响。为此, 我们必须按照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的需求, 对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调整和诊改, 除公共大课可以有限地触类旁通之外, 其他专业都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思维、专业能力甚至专业形象有严格的要求, 要按需设岗、因岗聘人, 不能采取“触类旁通”就可以“顶岗上位”的做法, 保证学生的专业课由专业老师教授。

三、强化职业院校教师的政治素养

社会上对职业院校认识模糊, 认同度也不高, 这种低认同度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较普通本科的大学生而言具有自卑心理, 他们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应有的自尊和荣誉感, 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或萎靡不振, 自我放弃的现象比本科生更突出, 加之他们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 认知上缺乏辨别能力、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思想单纯、可塑性大, 种种复合原因造成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更为躁动不安。在本人于不同学校的几年教学过程中, 接触过许多教师, 其在课堂上有意或无意地将不正确、不坚定的政治思想传播给学生, 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以对国家、对社会、对执政党产生了偏视并以批判作为自我救赎、自我自尊的移情以及标榜个性和伪追求社会公平进步的边缘群体意识。

一个对学生有价值的教师, 是能激发学生自行前进、引导学生自觉、自动对付专业知识的, 他需要扮演一名专业顾问和向导的角色, 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传递知识的工具。教师不仅是学科的教员, 还是学生思想的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引路人。教师的政治方向、政治心理和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未来的社会成员, 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要求, 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使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 扎根中国大地, 办好中国教育。

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认知特性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唆使和影响。鉴于这种情况, 若职业院校教师本身的政治素质不过硬或偏差很大, 很容易将学生引导成反社会人格, 因此, 在对教学进行诊改的过程中, 要对教学行为主体——教师的政治素养进行规范和强化, 关注教师核心素养建设, 提高任课教师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觉悟, 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立“教师反馈系统”, 助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是依靠“下达命令”、不是“空想主义”、不是“往而不返”, 而是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时, 通常是不断对相关单位和教师提出意见和要求, 对基层教师的情况调研和教学一线信息的处理却明显不足。在命令下达的单线过程中, 基于教育、教学规定的各项内容需要贯彻执行而实际情况却往往失控的双层压力, 基层教师往往产生无力感。基层教师欺上瞒下走形式的行为是来自教育主体的放弃, 主体的无力感是教育环节失控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将导致教改工作前劲有余而后力不足、徒有形式而无效果。据此, 职业院校可以建立“教师反馈系统”, 令相关部门 (教务处) 将教师在教学一线的具体、实时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结合督学、督导检查的结果以及学生的自查信息, 建立四位一体的教改数据库, 如此才能使教改决策具有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可持续性, 使相关部门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提高教改的效率和密度, 助力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把握新形势、紧跟时代步伐, 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树立新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通过学习贯彻《意见》精神, 高职院校在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明确办学定位, 谋划好教师教育, 通过解决问题和紧盯重大工作的推进去落实教书育人内涵发展, 完善教师发展机制,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整体推进学校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开启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最终达到培养高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确保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晚, 与国外成熟的职教体系相比, 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 需要社会给予关注和重视, 需要高职院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整改。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品质,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关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 2014 (08) :201+158.

[2] 张巧利.基于市场需求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7 (34) :116-117.

[3] 教职成司.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R], (2017) 56.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R].360A07-06-2015-0072-1, (2015) 2.

[5] 周元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 2013 (08) :61.

上一篇:解题后反思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下一篇:对化工机械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