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物分红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2023-03-03

1 实物分红的可行性分析

(1) 上市公司实施实物分红的条件。现如今, 我国的局部地区已经开始逐渐打通实物分红的市场, 各个管辖区域的人员也对其未来的发展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做出了评估, 但是, 这些都只是基础性的研究, 实物分红的方案并没有将其自身的优势发展出来。实物分红主要适用于服务类型的消费上市公司, 根据目前的数据调查显示, 符合此类标准的上市公司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30%, 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今我国只是初入式的接触此类型的措施, 但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明确执行实物分红, 我国可根据西方国家的具体实例来进行参考, 保证我国的实行措施少走弯路, 以快速高效的形式完成发展。例如, 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相应股东的人员名册进行一对一的商品折扣发放, 实现股东人员方面的佣金打折或者提供相应的商品福利, 上市公司还可以扩大技术层面, 转向电子科技发展, 根据对股东信息和其电子号码的锁定来完成相应电子折扣的发放, 不需要股东来回地进出公司, 只需要通过手机下载相应的折扣券, 在该公司所认同的商家使用并购买旗下的服务产品。不仅是上市公司自身完成各个领域层面的实物分红, 还可以通过申请网络方面的专用消费通道, 联络相应的物流公司, 保证各个股东可以在公司中购买并第一时间收到实际的消费物品。

上市公司将部分经营的投资者转换为消费者, 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该上市公司旗下的服务品牌发展具有一定的认可和鼓励, 所以, 其行使免费获取或者通过比较低的价格买入其功能产品的权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消费水平的上升, 不仅是公司的各个营业发展乃至产品的品牌消费以及营业额度都会有一定数值的增长, 上市公司由于各个方面的考虑, 以及确保产品的快速营销, 通常会采用堆积大量库存的方式来进行销售, 但此方法将会造成公司的营业业绩下降以及各个方面的压力上升, 现如今, 实物分红的各项发展, 正是上市公司的救星, 利用实物分红可以有效去除相应库存, 既保证了营业的业绩状况, 又保证了库存的大幅度缩减。近两年来, 为了缓解政府的压力, 有关监察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上市公司分红的相关政策, 来促进市场的发展以及减少投资人的分红压力。但是, 部分上市公司由于技术层面不发达, 导致现金分红和股利分红不具备在此公司的实行能力, 根据此实际情况, 上市公司开发了通过实物分红的分红特点来缓解政府的市场压力和投资人在营业绩效方面的压力。

(2) 上市公司实行实物分红的相应障碍。相关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活动, 例如, 年会、座谈会、庆典等相关企业活动时, 企业会自然的向相关负责人及领导送出相应的赠送庆典礼品, 但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 对于个人取得的相关礼品均按照其他所得项目来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 对于各个企业的股东来说, 实物分红的福利并不只是带来福利那么简单, 收到的礼品实物是需要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的。因此, 根据此政策显示, 股东获得的实物分红的福利, 最终还是需要由自己买单, 如果再遇到其上市公司处理问题不当, 可能最后还要负担相应额外的服务费用, 所以, 实物分红的优势开展并不取决于优势效果如何, 而是取决于对于企业对于股东来说, 所带来的利益如何。对于各个上市公司开展实物分红的政策来说, 其表面上是为了企业的营业绩效以及开展新政策来回馈投资人, 但其实质性的问题是各个企业为了回避现金分红和股利分红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回避股东的相关政策责任。投资人要根据上述问题与企业沟通好关于回馈的实质性问题, 需要企业将回馈现金作为首要回馈目标, 而不是相应的服务技术发展以及消费实物。实物分红与现金分红或者股利分红不同, 不具备可自由携带操作、具有具体行动措施的征税能力以及相应实际的一般等价物等特点, 这些局限性导致了实物分红的实施产生了一定量的困难, 例如, 实物分红不具备自由携带以及一般等价物的特点, 那么, 企业赠送的相应实物就无法进行同等价的交换, 如果, 此实物对于股东而言是不需要的, 那么此类实物的运行价值也就随之消失了。

2 实物分红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差别

(1) 派发股利的会计处理。如果企业进行实物分红只是为了达到派发股利的目的, 那么此时的实物分红便可以认定为是以财产股利的形式而存在。在进行相应的派发股利的会计处理时, 需要参照相应的明文规定, 确保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确凿的方法来评估实物分红具有的市场价值以及对企业带来的营业效益和发展。相关的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资产的绝对评估来确保实物分红的市场价值。根据相关方面的明文规定, 企业在参照房地产、外地进货或者通过自身厂家生产产品进行分红的, 应该在进行分红前, 将此分红涉及的非现金资产和确定的分红数额之间的差值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转让损益, 相当于是分红涉及的非现金资产与其存在的市场价值所产生的差值, 另一部分是按照转让资产的得失, 相当于是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确定的分红数额之间产生的差值。不仅是对非现金资产的促销手段, 也是通过其派发股利的会计处理完成企业的营业发展以及提高相关方面的账面收入。

(2) 促销行为的会计处理。企业不仅可以对外来货品进行实物分红, 还可以以营销的手段, 选用自身厂家所生产的实物商品来进行分红。此种促销行为的分红, 不仅完成了对股东的相应回馈以及对企业的营业业绩的提升, 还清理了相应大部分的商品库存完成了业绩指标。在公司进行实物分红的过程中, 以实物分红为动机, 实现对公司商品的宣传策划才是其主要目的, 与派发股利不同的是, 促销行为的会计处理不需要遵守各项有关规定的明文规范, 其只需完成对商品的合理销售就可完成企业的实物分红。实物分红不只是作为企业对于自然人股东的相应福利回馈, 如果造成上述现象, 那么实物分红就会缺失相应的股利支付的使用条件, 此时的实物分红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性要求来进行全新的自定义实质处理。例如, 企业将自家工厂生产出的加工产品通过相应的庆典大会当作礼品赠送给各股东, 那么此行为就视为销售, 所以, 此商品作为员工待遇和集体消费应当视为销售来进行营业入账, 股东也应依法缴纳相应的增值税。由于此行为不划分于分红的行类中, 所以, 股东得到的实物只需依法缴纳增值税即可, 不需要根据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 此种情况在企业中的存在极为常见, 企业不需要帮助股东代缴个人所得税, 在分红处理中, 具有双重利益效应, 即可以得到相应的营业业绩又可完成商品的快速消费。

(3) 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通过以上各项关于企业涉及分红问题以及企业的营业经济状况分析, 观察问题所占的视角不同, 那么所得出的处理方法以及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事情都不具备一定的决断性, 所有的事情,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都具备一定的两面性, 没有人可以绝对的指定一件事情的优与劣。我国强调会计信息质量要将其实际发展作用发扬光大, 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作为, 上述现象正好符合我国强调的基本政策方针。通过对小型上市公司的技术调研发现, 不管是通过促销手段还是通过派发股利, 两种会计处理方式所得到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账值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 此两种会计处理方式将资产的负债表变为相同的数值。虽说结果如此, 但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带给企业的营业利益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大量实际数据的调查显示, 当实行派发股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时, 其所带给企业的利润是远大于促销行为下所带来的利润的, 所以,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有关监察部门要做出相应部分的调整, 保证企业实现最大利益的同时, 也可保证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3 规范和建议

(1) 公司规范实施实物分红, 股东具有相关决定的决策权。在我国目前存在的证券市场, 实物分红作为新兴产物, 实物分红因具备不便于征税以及不便于自由携带操作的特点, 导致其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 并且, 由于其作为新兴产物出现我国的法律条文并未对此方面进行相应的明文规定, 所以, 此分红方案一直处于萌芽阶段, 不曾向更成熟的发展迈进。并且有些公司通过考虑自身的利益情况, 降低实物的多样化, 采用单一产品来实行分红, 那么在产品单一元素并且市场价格偏低的情况下, 股东就会无法获得相应的实际价格分红, 与此同时, 还可带来实物数量过多而无法进行处理的难题。各类企业应该具有事业创新精神, 应该充分考虑实物与自然股东的关系, 并且将此分配方式上呈到股东大会进行审查和探讨, 从某种程度来说, 股东对于实物分红的判定具有法律效应的决策权。股东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通过关系对比, 挑选出适合各位股东的实物分红方案, 打破实物分红的不具备等价物的缺点, 保证每一位股东都能将实物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2) 规范正当法律程序。上市公司在进行实物分红的前期, 需要充分准备相关方面的资料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工作, 保证工作完成的实效性和监察性, 对于将分发给各个股东的实物分红, 也应履行相应的承诺, 保证实物具有多项选择性, 提升实物分红的实用性。对于实物分红所产生的相应会计费用, 也应做出明确账本, 使数据规范化地呈现在数据账上, 并且要坚决抵制出现部分企业利用相关会计准则修改财务账本的行为, 对于违反实物分红相关规定的, 其本人以及其管理层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情节相对恶劣, 并无法进行思想沟通的应该通知公安部门, 使其追究自身的刑事责任, 此做法可充分的提升实物分红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并且将其规范性又升高了一个层次。

(3) 完善治理模式和增加对税务方面的制度管理。在企业实行实物分红的同时, 有关税务部门需要同步完成对该企业的税务管理。防止企业出现各个方面的税务纰漏情况。企业也要提升自身的自觉性与认知性, 在规定的时间内, 依法缴纳相应的增值税和营业税, 根据具体情况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上市公司其本身也要根据规章制度, 制定出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通过企业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与沟通认知来提升制度管理的实效性、维护经济市场的发展秩序以及增加公司的治理效率。不仅是规范了公司的整体作为, 也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股东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公司日后的整体协作发展以及相关股东实行各项制度的健全控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实物分红本身具有的个性化特点以及复杂性, 导致其发展遭遇了诸多挑战, 也给相关方面的技术层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对于这种技术的发展创新, 各个企业不能展现出排斥行为, 企业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 保证企业的创新发展, 以及创新所带来的实际性利益。在未来道路上的会计准则, 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多层次的调整, 来更好的规范实物分红的会计处理, 并且其相关的法律准则也需要规范以及完善, 只有将多方面的服务层次顾及到位, 才能更好地体现创新思想所带来的正确的利益。

摘要:“实物分红”是当下的热度名词, 该会计处理方法更被一些经济学术的知识分子评论为是目前的社会状况下, 可以最大程度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人的利益回报、改善上市公司的内外部运营情况以及促进各个消费水平增长的重要运行方式。西方国家早就开始使用实物分红来维护公司利益以及维护投资人和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在我国南方地区, 例如南方食品、量子高科、人福医药等企业已经先后开始实行实物分红的基本措施, 但其具体的技术发展以及法律条文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关键词:实物分红,财产股利,促销

参考文献

[1] 徐兴桃.上市公司实物分红的可行性和规范研究[J].财会学习, 2013 (8) .

[2] 徐兴桃.一种股利支付方式:实物分红—以南方食品为例[J].财会学习, 2013 (7) .

[3] 王晶.实物分红与现金股利的股价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 2014.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涉粮高职院校实训室基地建设研究下一篇:新时期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