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说清明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清明时节说清明范文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清明时节春天的美景,并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2、回忆清明祭奠先辈的经历,培养学生缅怀先辈的感情。

3、学生了解关于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受到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

观赏美景,缅怀先辈,了解清明节。

教学难点:

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并受到感恩教育,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打算: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先说后写,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古诗《清明》,学生诵读,入情入境。

二、观赏美景,生动描述。

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梨花春雨,大地一派春意盎然,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学生观赏春天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春风春雨等不同方面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三、讨论交流,了解习俗。

1、讨论:清明节到了,我们这里都有哪些习俗?学生观看课件图片,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清明时节,我们祭奠逝去的亲人,缅怀革命烈士,感恩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想一想自己忘不了的是那位亲人,自己最敬佩的是哪位革命烈士,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了解清明节的来历。

刚才我们欣赏了清明时节美丽的景色,了解了清明节的习俗,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学生观看有关清明节来历的视频资料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故事的主要情节。

五、教师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概述要点,帮助学生理清习作的思路,教师读自己写的习作范文,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美景、想到的先辈和听到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要求做到表达清楚明白,有条理,有重点。

六、板书设计:

点题

美景春雨 花草树木

清明时节习俗春游踏青 祭奠亲人 缅怀烈士

来历两千多年前 晋国 重耳 介子推

学会感恩

第二篇:清明时节缅怀先烈

八一班 薛甜甜

又一岁清明,没有断魂的纷纷细雨,却迎来了明媚的春光,坟茔边的绿草依依,草叶上的露珠折射着七彩的光华,远方在如血的朝霞中初生的太阳为半边天幕平添一份悲壮的意味——江山如画,而这画卷正是用无数先烈们的的鲜血为颜料、白骨为画笔成就的。在这样一个以缅怀和追思为主题的日子里,我们虽然不能站在烈士们的墓碑旁为其默哀,却可以在心中为他们祭奠,向他们讲述祖国今日的昌盛,用行动继承他们的遗志,以告慰无数革命烈士在天的英灵。

建国之志,星火燎原。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那是无数学者一世思考一生苦苦求索找到的济世良方,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理想,更是百年黑暗中中国人民在挣扎中求得生存与延续的希望。烈士裘怀古英勇就义前说:“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正是这革命志向的代代相传,激励着我党度过了建党初期的困境,熬过了白色恐怖下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撑过了长征路上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挺过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解放战争的消耗,几经兴衰而火焰不息,几经起落而志向不改,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祖国统一的大业,完成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梦想,同时也无愧于革命前辈的遗志和嘱托。

兴国之策,薪火相传。建国后,连年战乱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逐渐暴露,匮乏的资源落后的技术与庞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如此恶劣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王进喜、钱学森、钱伟长、李四光等一批民族英雄,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为国家分忧,分别在石油开采、国防军事、地质勘探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留下的“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名言一直激励和警示着一代代的后来人努力奋斗,不忘国家,并最终形成了传世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国之路,任在我肩。如今,中国的经济潜力和广阔市场逐渐显露出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与国际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遗愿还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作为民族新一代的栋梁,继承传统,富国强民,我们责无旁贷。而这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践行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开始,在家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自觉承担一定家务,为父母分忧;在社会上,文明交往,礼貌待人,注重礼节,爱护环境......只有先修身,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酾酒于地,以告苍天:愿天堂中的英魂得以安息!我会手持你们留下的火炬,用生命的力量,去完成你们未竟的梦想,为人以德,为政以廉,高举旗帜,继承传统,安国定邦,富国强民!

愿英魂不朽,愿英灵长留!

第三篇:清明时节忆先烈

诵先烈,爱祖国

——五年级三班主题班会活动

主持人:田欣雨 王士昱 男:春天,万物复苏,盎然春意。 女:春天,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

男:人们总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 女: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 男: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 女: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男、女:我宣布《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4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

女:对,那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关于清明节,我们的先人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1. Ppt 展示 清明诗句名篇

而说起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介子推。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介子推的故事吧。 2. 介子推的故事 (刘京京)

谈到清明节,人们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介子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男:原来,清明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我也想考考你,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女:我知道,我知道,清明节有许多人要出去扫墓的。 男:清明的习俗,除了扫墓还有什么呢?

女: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对清明节的习俗做过一番研究,下面让他们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3. 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李欣雨)

(1)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 扫墓踏青是基本主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说,与西方人比较,东方人、特别是中国的汉民族,祖先观念非常浓厚。这恐怕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有关,也与儒家思想观念有关。因此,两千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汉民族传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乌丙安教授指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比汉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乌丙安举例说,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

1 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一些民族在清明踏青郊游时,还逐渐加入了荡秋千、放风筝、踢球等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3)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男:现在,我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了。

女: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 男:在这清明时节,让我们缅怀学习他们,让我们去烈士陵园亲身走一走,看一看。 4. 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张长攀)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碑身高37.94米。碑座分为两层,四周环有汉白玉栏杆,四面有台阶与天安门广场地面相通。底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为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为方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腰部收束,四面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百万大军胜利渡长江。浮雕高2米,宽2—6.4米,总长40.68米,共雕刻有170多个人物,形象、概括地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上层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菊花、百合花、荷花、牡丹等组成的八个花环。碑心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约110吨的巨石,其正面(北面)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心背面(南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身两侧用由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偏南部,北面正对天安门,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纪念碑奠基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举国上下都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而欢欣鼓舞。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随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做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在北京档案馆的档案中还藏有另一份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原词中删去“纪念碑奠基典礼”几个字,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后的碑文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情感深沉,表达出对先烈的敬仰。 5.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女:王二小真了不起,年纪虽小却那么勇敢。

男: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女:是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男:下面,再让我们聆听一个关于夏明翰的故事。 6. 忆先烈——《夏明翰的故事》 (尹玉晓)

夏明翰是湖南衡阳人。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的事。不幸的是,1928年2月7日他在汉口被捕了。

夏明翰被押在狱中。敌人用了种种手段,想让夏明翰说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是毫无所得。又一次审讯开始了。夏明翰镇静自若地走进来,昂首对着那个恶煞般的主审官怒目而视。 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

主审官又问了几个问题,可是什么都问不出来。反动派在夏明翰身上连半根稻草都没捞到,而且失去了希望,只得使出了最后的一招儿,宣布“就地处决”。

2月9日,也就是夏明翰被捕的第三天,反动派把夏明翰押上了刑场。夏明翰泰然自若,连声高呼革命口号,接着又高唱起《国际歌》。周围的群众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反动派在这凛然正气的震慑下胆颤心惊。

行刑的时刻马上就到了。反动派问夏明翰:“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夏明翰说:“我要把我的话写出来,给我拿纸和笔来!”

反动派还希望夏明翰最后能供出点有用的材料来,立即给他了一枝笔和一张纸。

夏明翰接了过来,奋笔写了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写完后,大声念了一遍,把笔往地上用力一抛。

3 夏明翰慷慨就义了。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革命之歌。 7. 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

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

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

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

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

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

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

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

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

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

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

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

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男: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女: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男、女:我宣布,《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总结:今天,在《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事迹。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并为祖国做出贡献。

第四篇:清明时节话烧饼

过了二月二,直到清明节,恩平城镇的烧饼作坊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几档连在一起,形成烧饼制作专卖行。因为烧饼是当地群众历来清明扫墓祭祖的主要祭品,各地作坊便抓紧机遇,日夜制作,供应市场。因为这个缘故,在恩平,清明节又称“烧饼节”。

恩平人之所以用烧饼作为扫墓祭祖的主要祭品,当中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明朝时,恩平有个叫冯德的人,在兵营当千总,他的妻子很爱吃恩平烧饼。一天,家里来人说冯妻病了。冯德思妻心切,遂辞官赶回家,可是当他回到家时,爱妻已辞世了。之后,每年清明,冯德都带上妻子最爱吃的恩平烧饼拜祭她。有一年,冯德刚摆好祭品,发现一个放牛娃晕倒在旁边。冯德忙上前查看,只见放牛娃面黄肌瘦,想他准是饿坏了。冯德立即在妻子坟前祷告,说救人要紧,望妻子莫生气,然后把拜祭妻子的烧饼拿给放牛娃吃。放牛娃醒来后,深刻地记住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以及救命的烧饼。放牛娃长大后做了大官,想要报答恩人时,冯德已去世了。于是他就买了许多烧饼到恩人冯德坟前拜祭以示感恩。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渐渐成了一种习俗。自此,恩平人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就用烧饼作为主要祭品,并在拜祭完后把烧饼分给过路人或在附近干农活的人。

恩平人制作烧饼,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加上制饼作坊多,互相竞争,因而制出来的烧饼质量上乘,独具品味,皮脆囊软,甘香可口。如果夹上烧猪一起进食,味道更佳。群众称“烧饼夹烧猪,食过返寻味”。正因如此,恩平烧饼早已登上了恩平美食殿堂,驰名海内外。不少恩平籍的海外游子,如果清明时节回乡,常有在外的亲朋叮嘱他们返回时携带几斤恩平烧饼,供大家品尝。

笔者走访过制饼的老师傅。据称,要制作靓烧饼,必须采用传统工艺。第一,要选用纯净靓糯米打粉,粉和糖要比例适中;第二,饼酱发酵充分,揉制粉团功夫做足;第三,烤饼炉盖用木柴生火,炉子用木炭生火,上下恒温烤制,并严格掌控好烘烤时间。这样烤制出来的烧饼,就会皮脆囊软,甘香可口,吃过之后还想吃。

恩平烧饼简称“恩平烧”。据老一辈说,“恩平烧”过去数牛江渡(今牛江镇)的白糖烧饼最有名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恩平各地的烧饼各具特色,而且品种逐渐增多,除了传统的斋饼、冰肉芝麻饼外,还推出有豆沙馅饼、奶黄馅饼、叉烧馅饼、咸甜饼等等,适应了各种口味人群需求。

美哉妙哉,欢迎各方游客齐来品尝恩平美食靓烧饼,享受一下个中美味!

第五篇: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

我的家乡座落在鄱阳湖畔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一个真切的鱼米之乡。家乡,春天,田野里紫云英成片盛开,金黄的油菜花欢声雀跃;夏天,圣洁的白鹭在树梢悠闲在筑巢歇息,小蝌蚪伴着潺潺流水在稻田里嬉戏歌唱;秋天,金黄的稻穗迎风摇弋,静候着丰收的喜悦,碧绿的西瓜在菜地憨睡,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冬天,迁徒的候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大雪纷飞的晚上,歪躺在渔船上呼朋唤友,推杯换盏。

也许,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 迎接我的,依然是吐出新芽的那棵古老的樟树,仿佛看见年老的奶奶摇着那把永不离手的蒲扇在树阴下呼唤着我回家。树,依然是那棵古樟树,只是不再枝盛叶茂,不再高大挺拨,不再勃勃生机,可是她却真实地存在,而我的奶奶却永远睡在河那边的坟茔之中,似水流年却不改那副慈祥亲切的笑容,而今陪伴她的,只有家乡带刺的山茶树、树滕和许许多多开着白花的野果,无论这些野树野滕如何缠绕,无论这些山花如何烂漫,却不改那样孤单,那样寂寞,那样失落。

村后苦楝树下铺着一层被风吹落的淡紫色的花蕾,依旧是那样芳香,田野中吹来的风依旧是那样柔和,湖中的水波依旧是那样不改初衷,而儿时记忆中那样熟悉的老乡亲音容笑貌却荡然无存,也许他们都消失在风中,溶化在水中,埋葬在土中,定格在永不逝去的时光中。

(思绪)行走在绿水蓝天中,坚硬的水泥路替代了泥泞的长堤,只是再也寻觅不到那双儿时爪在泥水路上的小脚印。湖岸边,那片曾经插满绿葱葱水稻的梯田已变成开满紫云英的荒原。远眺荒芜的老村庄,曾经的灰墙黛瓦,袅袅炊烟和那片给我带来无穷快乐和恐惧的小山丘都被洪水冲刷在记忆的岁月长河中。

清明,是对逝者的怀念。我们怀念的是那份曾经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依恋的真挚亲情,我们怀念的是那份曾经远去的懵懵懂懂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怀念的是那份曾经在我们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人、那山、那狗……

逝去的那份情感,而今永远不会如当初那样相依相惜,记忆的那张笑脸,而今永远不会如当初那样清晰明了,享受的,却只有那风、那花、那水……

相见不如怀念。活在当下,唯有珍爱!

上一篇:青春奋进新时代范文下一篇:七年级语句排序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