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

2022-09-10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计算机与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 技校生走入社会, 踏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 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1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目前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 仍然承袭着以教室、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教材为中心, 照本宣科,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 很多教师还是依据常规的教学经验从事计算机教学,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机械式的教学很难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人才, 往往这样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2 教师知识上的局限性

计算机发展迅速, 更新换代比较快, 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 所以很多老师难以适应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所掌握的知识较为陈旧, 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的很少, 因此也就无法传授给学生新知识、新技术。常言说的好,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 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甚至有一缸水。教师在专业方面的不足, 必会影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设备的陈旧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设备比较落后, 经费不足, 很多设备毛病较多, 有些甚至无法使用, 只是作为陈设。计算机作为新兴学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依靠设备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设备方面存在的不足, 学生的实际操作的实行有困难, 对学生技能的提高产生了很大影响。

1.4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模糊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的描述基本上是: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这一培养目标, 现在显得过于宽泛, 具体的培养细节不明确, 比如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 培养目标的局限使这些方面的专业性的人才不足, 造成职业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另外,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培养目标,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 完善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 还存在诸多问题, 亟待提高。职业教育对学生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的劳动技术教育, 它的目标就是为就业做好准备, 这部分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需求比例比较大的一部分。在新的形式下, 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面对着如何培养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目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教育提出几点对策, 以供参考。

2.1 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职业计算机教育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是快速和定向性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企业需要专业技术高, 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因此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 计算机教学要根据社会的需要, 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像更应用性和实用性方向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 减少一些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的学习, 多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 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可以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维护与维修, 计算机辅助设计, 多媒体制作, 网页设计, 办公软硬件的使用等向实用性方向发展的课程,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为以后走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 学校要从宏观上把握好市场人才需求信息, 要根据市场需求相应地调整教学方向, 只有这样, 才能使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更快更好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计算机教学中, 由于对计算机的要求比较高, 一些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也枯燥无味。又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不是很好, 要消化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很是困难, 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就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讲授的时候要精, 尽可能传授一些实用的简单性的理论知识, 便于学生消化, 对于高难度的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实际操作来讲。平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际的操作机会, 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实践中, 开发思维,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2.3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引发学生激情

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 实时督促教师转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 填鸭式的教育, 很难激发学术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 很难把知识学好用好。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教师在教授时, 要重点讲解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告诉学生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技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 有了激情, 就会在学习中发挥出创造精神。转变教学模式, 有赖于教师的积极努力, 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把学生引向社会, 走进现实生活, 发挥创新精神,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4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 在实践上取决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重视计算机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更新。首先要在教师培训上下功夫, 采取多种形式,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其次要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师的课程, 给他们创造机会, 鼓励他们多深入实践, 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培养学科带头人, 从而提高教师的师资队伍。

2.5 改革考核制度, 培养创新人才

目前,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考试制度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考核模式, 即把计算机的理论概念等作为考试重点, 这种考试形式, 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只要记住就可以了。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因此, 职业学校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考试体系, 转变人才质量观念, 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 本文主要对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 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京军.职教计算机教育理念面临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4 (5) .

[2] 庄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8) .

[3] 向冬临.职业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6) .

上一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对学生就业影响的探讨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