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学校教育面临的种种困境

2022-09-11

西藏文化十分丰富而神秘, 对我来说, 站在西藏教育的第一战线, 对西藏的教育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2009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活动中, 让我有幸地参加到了此次活动, 在此期间, 通过各位专家的讲解和培训人员之间的多渠道的谈话、沟通学习, 让我更深刻地了解西藏古朴神圣的高原文化的同时, 也更加了解了西藏的教育。

西藏这片高耸在云雾之中的神奇土地, 物种的生存与繁衍都面临强烈的威胁与挑战, 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与发展, 并让高原文化丰富绵延数以千年,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西藏群山逶迤, 地广人稀, 道路阻隔, 牧民放牧迁徙, 行踪不定。险恶的自然环境, 给西藏的学校教育带来的重重困难。西藏无法跟上中国发达地区工业革命的步伐, 就业机会十分稀缺, “读书无用论”的意识根深蒂固。落后的社会发展环境又让西藏的学校教育陷入困境。

针对上述自然的和社会的种种不利因素, 我们国家对西藏教育给予了许多扶持的政策,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学, 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西藏的义务教育, 对学生实行“三包政策”, 即在校就读的学生能够“包吃、包住和包穿”, 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 从而大大提高了藏族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对西藏地区来讲, 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确实面临诸多的困难。虽然西藏地区地广人稀, 但中小学校总共只有一千所, 所以学校分布十分散远, 每所学校的学区十分宽广, 小至一百平方公里, 大至数百公里, 况且都以山路为主, 许多地方都没有通路和通车。在此次活动中, 我认识了一位叫罗布次仁的老师, 到现在还有通讯联系, 他的家乡在林芝墨脱, 这是一个县, 但到目前还没有通路。他到咸阳参加本次培训, 连续走了三天路程, 才乘上汽车。有很多老师就到拉萨参加培训, 光在路上所花时间就要半月之久。对很多藏族孩子来说, 上学的路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 这是拦在孩子求学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也因为有了国家“三包”的好政策, 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源容易流失的问题。

此外, 西藏的文化背景、社会现状、语言政策、民族间磨合等方面的种种制约, 直接影响到了西藏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其一, 从西藏学校管理整体水平来看, 还停留在较低层次。校长和中层干部的选拔任命, 还没有形成“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选拔机制, 一大批业务骨干还没有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一定程度上, 也滋长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些不正之风。

其二, 从西藏学校教师的民族归属来看, 他们是由绝大多数的藏族教师和少数的其他民族和汉族教师组成。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在逐步融合, 但还有不少地方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尤其在宗教信仰和某些风俗习惯仪式上, 都有本质区分。所以, 在教育教学中, 藏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在核心价值观念的判断上会有一定的冲突, 时常会造成教育文化上的冲突。而作为校长或行政管理者, 为了维持民族的团结, 尊重藏族的文化信仰, 在处理问题上对藏族教师有所偏袒, 从根本上影响了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其三, 从西藏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程度来看, 他们平时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尤其是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机会十分稀少。而通过培训的西藏老师又反映, 新课程理念虽然很好, 发达地区教育实践也很先进并值得借鉴, 但是回到自己的学校, 又觉得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现状。西藏老师反映他们的理念和现实之间差距实在太大。西藏学校教育中, 很多学校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都很少, 说是学校, 其实就是一个办班点。由几位老师和几十名学生组成的小学, 在西藏广袤的土地上比比皆是。教师包班教学、复式教学还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形式, 很大一部分学校内, 一名教师担任教好几门课程的比比皆是, 所以教育质量很难提高, 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很难有提高。

其四, 从西藏学校的小学生课业负担来看, 他们在小学中就要学习三种语言, 依次是藏语、汉语和英语, 所以他们的学习负担很重。对藏族学生来说, 他们的第一语言是藏语, 第二语言是汉语, 第三语言是英语。对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来说, 因为在藏族学生的生活中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 所以教学质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以汉语教学为例, 藏族孩子没有很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在学校中, 除了汉语课外, 其他学科的教学都用藏语交流。在家庭和各类交际场合, 学生们基本上也都是用藏语开展交流。这就导致汉语教学质量十分低下, 应试教学现象十分严重, 更有甚者, 还导致汉语教学中弄虚作假现象越演越烈。据部分汉语老师反映, 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由学校自己出试卷, 考什么, 就教什么、练习什么、复习什么, 考试分数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质量。到了六年级, 毕业考试由县里出试卷, 很多学生的汉语考试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不少学生汉语考试成绩只有十几分甚至几分。

其五, 从教育的环境来看, 西藏人口的大部分是农牧民所占有, 虽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比较重视, 但是由于历史的累积, 广大农牧民的教育观念, 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的水平上。在这么好的国家政策下, 不愿意小孩送到学校读书, 都想小孩留在家里干农活或放牧放羊, 这就导致近期西藏的教育中心放在控辍饱学上。在西藏就业机会稀缺, 已毕业的不少学生没有就业, 甚至在上级的政策下, 导致在广大老百姓心目中形成了“读书无用处”的观念, 就在前面的种种环境下, 在学校, 控辍饱学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西藏的学校教育仍然存在种种困境, 学校管理效能低下,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学生课业负担沉重, 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西藏学校教育的不良现状, 也是西藏地区长年累月积淀下来的种种教育问题的综合的必然的反映。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分和学校, 必须在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 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学校发展, 在改革与发展中解决当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摘要: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搞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由于历史的遗留和特殊的地区环境和民族语言背后, 对我区的教育面临了种种的困境。本文从地理环境, 社会背景, 语言障碍等角度, 阐述当今西藏教育面临的几种困境。

关键词:西藏学校,教育困境

参考文献

[1] 王定军.关于西藏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M].西藏教育出版社, 2003.

[2] 旦增欧珠.边境地区中学生流失的原因及思考[M].西藏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蒲城游客收入与消费情况及投资建设关键点下一篇: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