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2-11-27

作文训练的过程就如同人生一样, 要经历山重水复的曲折。在笔者看来, 如果利用好网络, 就会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语文课程标准》下, 作文教学的思路应该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而网络为写作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网上交流方式, 人人能够参与,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 让学生充分展现其写作的创造力。为此,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创设情景, 激发写作兴趣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利用网络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象等创设情景,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方式, 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 利用网络组成作文资料库, 供学生查询调用。学生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指导写关于申奥成功的文章, 我就先指导学生利用新浪、搜狐、网易等著名的搜索引擎, 输入关键词“奥运会”, 马上搜索到无数个相关主题的网站, 前一节课, 他们尽情浏览相关内容, 把可作参考的文章、资料下载下来, 学生兴趣盎然。下一节课就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写自己的作文, 然后进行评改。学生的作文视野开阔, 资料详实, 全球各地的华人的贺电也能为文章增光添彩。学生既锻炼了电脑上网的能力, 激发了写作兴趣, 又锻炼了谋篇布局、素材取舍的能力, 并且有感而发, 有血有肉。不仅写了作文, 还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指导交流, 训练活跃的思维

任何学生在和同伴进行口头交流时, 只要不存在器质上的缺陷, 都能顺利地进行, 因为同伴的话语起到了反馈信息、激活思维的作用, 促使他作出相应的言语反应。但许多学生一旦进入独立的写作阶段, 往往会感到无话可说, 思维枯涩。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自我激活、自我导向、自我监控的地步, 所以写作时就不知从何写起, 沿着什么方向发展, 更不知道怎样维持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和条理性。因此, 教师在写作前还可组织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交流, 在写作过程中引导个别学生之间或教师与个别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互动式交谈。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调控写作思路。例如, 对争议性的写作题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赞成”、“反对”、“有保留的赞成”的不同态度分成三组, 讨论小组内共同的观点, 然后在电脑网络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 以激趣激思, 扩展写作素材。即使是没有争议的题目, 组织学生交流作文构思, 也能互通有无, 分享成果, 吸收他人的长处, 扩大视野。

网络上的交流不同于课堂上的口头交流。课堂上的口头交流再热烈、活跃, 信息也会瞬间消失, 学生到动笔写作时只留下含糊的印象, 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把交流获得的信息运用于写作。在网络上交流, 同学们的各种观点储存在电脑里, 什么时候需要都可以查阅, 便于消化和运用。学生可以从同学们的几十条、上百条信息中博采众长, 完善自己的观点, 这样便于下笔纵谈, 扩大写作思考的时空。

三、加强评改,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作文修改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而且老师辛辛苦苦批改, 学生却大多是看看分数了事, 很少有人去思考错了什么, 为什么错, 然后自己动笔修改文章。那么,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 改变这一现状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 在网络上扶持学生走过“跚跚学步”的阶段, 然后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 在网络上积极地进行自主修改。

上一篇:浅析现阶段石油库国产电器设备与国外电源系统匹配问题下一篇:往复压缩机的故障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