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推广作用探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9-11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8月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面向个人和组织推广业务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微信渠道将品牌推广给上亿的微信用户, 实现和特定群体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减少宣传成本, 提高品牌知名度, 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 运营主体为企业和组织的可以申请服务号或订阅号, 运营主体为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 个人不能申请服务号。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 并可以绑定私人账号以群发信息, 关注用户超过500人可申请认证, 认证后增加自定义功能。用户通过关注公众号获取推送消息。微信公众平台的整体功能主要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对一交流。群发推送是通过公众号主动向关注用户推送消息, 自动回复则是用户根据指定一交流是公众号与用户之前针对个别问题开展的单独对话。

近几年, 微信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截止2013年3月6日, 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已有30家, 其中地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益图书馆这几类占主体地位。开通微信服务的图书馆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以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信服务为例, 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与用户沟通和互动。定期发布新闻消息和图书馆资源动态, 方便而又快捷地扩大了信息交流和文化宣传。

一、微信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 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服务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利用快速发送文字及图片功能开展图书馆基础工作, 如设置读者导航服务为读者提供服务。读者可以通过发送相应指令获取对应信息, 解决原本需要电话解答的一系列问题, 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二是与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接, 实现读者证号绑定, 读者微信号被认为是等同于读者证号的合法身份标识符。三是与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对接, 实现在线查阅电子资源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在线数字资源服务系统, 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找馆藏图书、下载或阅览馆内数字资源、在线阅读电子图书、在线检索电子文献等, 通过文献传递功能还能轻松获取未购买的文献资源。四是开展信息咨询与反馈, 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及时了解读者的使用感受, 收集读者反馈的问题, 从而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读者心理, 定位读者需求, 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二、微信平台的优势

微信平台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平台干净友好, 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标题时, 希望点击之后能立即看到正文内容, 没有任何其他垃圾广告或是商业营销页面蹦出。另外,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每条信息内容都可以进行全文阅读, 突破了微博140字的限制, 但又不是一本电子书的阅读时长, 因此用户阅读体验特别好, 这迎合了年轻大学生读者追求“尝鲜”和不愿伏案久读的心理, 大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兴趣和保持持续阅读的热情。

微信用户从最初的注册就要求和手机号绑定, 设置微信号和昵称, 这相对于微博粉丝的不可知性、不可控性具有极大的真实性, 大大增加了平台与用户的黏性。

微信平台的自动回复、一对一的问答交流以及便捷的语音交流, 都给信息用户以全新的互动体验。这种自助式服务, 既让读者可以随机阅读推送的全文内容, 又能及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微信交流的私密性更能让读者就所阅读内容畅所欲言, 这是纸质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

微信推送信息内容质量高, 用户有关注主动权。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 也有自己的品牌”, 像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十点读书、南京大学图书馆、清化大学图书馆等运作比较成功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资源内容质量都很高, 已在业内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深受读者喜爱和关注。

三、文化推广服务

(一) 打造线上学术课堂。近2年来, 民间涌现了许多医学学术课堂, 中医方面人气比较高的如中医萝卜会、黄煌经方沙龙、君和堂中医诊所、丰盛健康城、中医书友会等社团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用户定期传递科普知识, 学术沙龙公告, 线下活动推广, 与用户直接交流, 在线上线下凝聚了一股人气。但每个团体的出发点和受众不一, 背后团队实力不一, 因此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有的受众人群是病人, 发布的信息以科普知识, 专家信息, 科普讲座为主。有的受众人群以专业学术人员为主, 发布的信息以指南, 名家经验, 病例等专业知识为主。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资源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国中医院校的前列,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是一所主要收藏医学文献, 特别是中医药文献、兼顾社会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文献的专业性图书馆, 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也是江苏省政府命名的“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科研工程的重点参与单位, 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成员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先天优势,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媒体, 将医学文献以文摘、选读以及名家读后感等碎片式阅读方式推送给读者, 让看似晦涩难懂无从下手的专业文献与现实日常拉近距离, 选送文献可以根据每个学期的课程设置阶段性推送, 如《伤寒论》往往在秋季学期开设, 则可在秋季学期多选取相关文献进行推送, 从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校内的学术联系, 直接向校内校外的专家教授约稿, 与学院合作, 成为他们的学术宣传课堂。图书馆如果能够利用自身的文献资源和学术平台优势, 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学术资源的兴趣, 培养阅读文献自我学习的学习模式。

(二) 打造文化中心。在京东、当当、卓越亚马逊等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大行其道的今天, 实体书店面临的是岌岌可危的形式, 也有一些书店逆流而上, 如台湾诚品书店, 南京先锋书店。以南京先锋书店的经营模式为例, 书店作为集会地点, 定期举办新书推广宣传和文化专题沙龙, 吸引了大量爱书人士聚集, 已俨然成为南京地区的文化坐标, 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书店, 2014年被英国BBC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南京中医药图书馆馆舍面积29800平方米, 环境宽敞, 设备齐全, 作为校园内与学生互动最为密切的场所, 是全校师生的信息交汇枢纽, 可利用这一先天优势, 如与其它学院合作, 成为学校每个学院的宣传通道, 进行新课推广, 教师介绍等活动, 可做系列专题报道, 如在毕业季进行我校及附属医院学科带头人的采访, 为学生未来选择专业学科方向做铺垫。如结合当下流行事件, 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图书馆也可以成为专家发售专著的发布场所, 也可以就具体专题进行学术沙龙。这些都可以让图书馆利用先天的“窗口”优势, 成为学校的文化交流中心。

四、文化延伸服务的条件

微信平台的内容从人文到专业, 从当下流行到古代经典, 微信平台的受众是学生, 因此要紧贴着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向, 把握他们的脉搏。微信平台的服务以读者为主导, 必须兼具亲和力和专业性, 应选择一批自身知识丰富、业务技能精湛, 又了解本馆读者阅读心理及习惯的高素质平台管理员, 选择契合社会热点的权威评论文章、经典文学作品或时事专题, 以图文并茂的丰富的展现方式, 按照合适的时间和频率进行推送。

高校馆藏资源仅对在校师生开放, 而微信公众平台则对每位关注它的用户开放, 且没有关注人数上限, 也没有群发人数限制, 本校读者可以, 外校、社会人士同样欢迎, 大大提高了服务辐射面, 有利于开展全民阅读。南京中医药大学如果能利用其医药特色, 能在全社会中打造出一个响亮权威的阅读品牌, 吸引民间人士都来关注, 就能以大学生阅读促进全民阅读, 更好地履行为社会服务的第三职能, 更好地推广中医药文化。

上一篇:钻井井控技术问题的相关探讨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