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2-09-11

学生难教, 教师难做, 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 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这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和谐合作, 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实现教育和谐的重要目标之一。反思如今校园发生的多起暴力事件却让人异常惊讶!譬如一起发生在山西太原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只因一些过节, 就将刀架在了自己老师的脖子上;另一起发生在浙江温州市灵昆镇中学, 校长黄玉生因为打了顽劣的学生一巴掌, 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把校长一刀杀死。反思这些由师生矛盾引发的极端事件,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师生关系究竟怎么了?

据相关调研结果表明,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

——不和谐之一: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多, 问题学生的背后就是问题家长”;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教得不好的老师”。

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 一些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还时有发生。责骂学生“蠢猪”等重创学生心灵的话语仍是家常便饭;写悔过书、罚站则是常用的方法, 有的用打耳光来教训学生, 有的罚学生在寒风中“吹风”以“悔过”……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 学生希望自己不受束缚, 矛盾自然十分尖锐。

另外, 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另一面是家长对教师的责难。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束, 这已是教育难以回避的现状。学生由于受到教师严厉批评或惩诫, 有的别出心裁戏弄老师, 有的则以“出走”等方式惩罚老师, 有的则用暴力胁迫老师……对此, 家长也多有抱怨:交了学费, 老师就应负全部责任。更有家长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 孩子不学好、学不好要怪老师, 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则“兴师问罪”。

一面是学生对教师产生戒备、抵触的心理和对立、抗拒行为。一面是家长不理解不配合学校的工作, 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护短, 给学校和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

——不和谐之二:新的社会性矛盾造成了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种矛盾的集中爆发, 这又折射出目前我国教育的某些现实的困境。

社会暴力在延伸。目前在一些学校, 个别学生无心向学, 不服从管理, 公然顶撞辱骂老师, 有的甚至勾结社会恶势力, 带着刀具进校, 当众耀武扬威, 严重威胁了教师的生命安全。

惩戒教育该不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学校一般不能开除学生, 但对一些很顽劣的学生, 一般的批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这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

——不和谐之三:矛盾冲突着的教育文化氛围促使师生关系变得糟糕。

当前校园里不断传来的负面消息告诫我们, 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 这应该是各方面形成的共识。有这样一个形容, 学校、家庭和社会犹如三足鼎立, 缺一只脚的话, 教育就会动摇, 这当是和谐教育文化的应有之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教育文化的基础, 唯此, 教育才会成功。反观当今的教育文化, 功利主义、自我中心、诚信缺乏的氛围充斥学校、家庭和社会, 这促使我们的师生关系变得糟糕。因此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是当前全社会应当重视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期盼着源远流长的师生和谐相处的图景重现校园, 一如《论语》所言:“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那么, 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笔者以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研究、帮助、信任”学生。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谈得上热爱学生;研究了解学生, 才会理解学生;帮助信任学生, 才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 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 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 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 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现在, 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 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 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 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大教育家叶圣陶认为, 师生之间应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 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 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 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 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 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 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2 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弊病影响下,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学生沦落为考试的机器, 学生的爱好被抹杀, 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 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另外, 无论社会、家长、学校都给予教师极大的压力, 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好坏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 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教学业绩考核指标, 就可能没了“饭碗”, 于是完成指标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没有休止的题海训练、考试以及排名次, 让学生承受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我不想学”;但在各方面的压力下, 教师对学生只能是“要你学”, 于是出现了师生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局面。因此, 创造比较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3 爱与信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爱是教育的灵魂, 信任是教育的基础。情感和热爱是培育人才的“源头活水”。俗话说:“亲其师, 而信其道”。爱与信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没有爱和信任, 就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也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应该是教师具有尊重、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人, 应该敬重教师, 独立思索, 在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具体地说, 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一个契机、一个纽带、一座桥梁, 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 而这个纽带和桥梁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和爱生如子的优良传统, 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教育和谐的重要目标之一。现代教育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参考文献

[1] 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M].开明出版社, 2000, 1.

[2] 刘林平.爱的误区[M].中国人事出版社.

[4] 钟启权.学会反思, 学会合作[J].中国教育报, 2003, 11, 6.

上一篇:钢构件制作的质量控制下一篇:自由与人的超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