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巨大的能源消耗以及随之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使得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建筑开始由传统的高能耗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模式,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对于既有居住小区的大规模节水节能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启,收效显著。既有居住小区大多建于我国尚未执行绿色建筑理念之前,属于高能耗建筑,因此针对这些高能耗的既有居住小区进行节水节能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当前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相关技术及应用,结合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为例,从节水节能的目的出发,按照既有居住小区改造的绿色标准要求,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为北京地区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提供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全国建筑能耗及居民生活用水情况,然后分析了北京市建筑能耗及居民生活用水的现状,提出当前北京市既有居住小区用水及能耗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常用节水措施如采用节水器具、设置中水回用系统、雨水回收等节水改造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进行节水改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变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实验分析,分别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对相变储能材料的保温性能进行了研究,另一组实验对相变储能材料在地源热泵建筑中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并以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为例,进行节水节能改造技术的应用研究,分别从墙体、屋顶、门窗等对该既有居住小区进行了节能改造,并针对该小区设计了中水回用系统,计算了中水回用系统的原水量,并进行了改造工艺设计。最后,采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效果的评价模型,并对北京某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的效果进行了建筑与结构、室内环境、室外围护结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六个方面的综合评价,验证此小区的节水节能改造效果良好,证明对既有居住小区进行节水节能改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既有建筑;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技术;应用

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资源及能源现状

1.1.2 国内建筑能耗现状

1.1.3 北京市资源及能源现状

1.1.4 北京市地理、气候特征

1.1.5 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外节水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2.3 国内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2.4 国内节水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2.1 绿色建筑改造理念

2.2 无机相变材料制备试验

2.2.1 材料的选择

2.2.2 复合六水氯化钙的制备过程与相关测试方法

2.2.3 材料的封装与模型测试

2.3 层次分析法(AHP)

2.4 熵权法

2.5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3章 北京市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技术应用

3.1 北京市既有居住小区用水与节水现状

3.2 既有居住小区常见节水措施

3.2.1 节水型水龙头的应用

3.2.2 节水型便器及其配套系统节水

3.2.3 节水型淋浴器

3.2.4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

3.2.5 设置既有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系统

3.3 相变储能保温材料在既有居住小区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3.3.1 无机相变材料的调温性能研究

3.3.2 联合应用

3.4 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节能改造分析

3.4.1 墙体节能改造

3.4.2 屋顶节能改造

3.4.3 门窗节能改造

3.5 改造前后技术指标对比

3.6 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节水改造分析

3.6.1 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系统

3.6.2 中水供水系统

3.6.3 小区回用水量的计算

3.6.4 改造工艺流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方法的选定

4.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建立评价指标集

4.3.2 建立指标体系

4.4 等级的划分

4.5 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6 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市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效果评价

5.1 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 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效果评价指标值确定

5.3 北京市某既有居住小区节水节能改造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5.3.1 单一指标评价

5.3.2 模糊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论文提纲下一篇:消费营销策略思考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