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2023-02-15

第一篇: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_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1. 区域经济学p293(简答、辨析)

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里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294

(1)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包括要素禀赋问题、增长极问题、发展差距问题、区域贸易问题、梯度转移问题。

(2)区域经济关系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区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辆是区域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关系研究主要是对这两大类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进行研究。

(3)区域经济应用工具研究。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等属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工具,是近来年区域经济的研究热点。欧盟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区域规划与经济政策问题。

3.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295

区位条件指一个地区和周围诸社会经济事务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

区位条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区位条件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工业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区域经济就不可能实现起飞和持续增长。

第一,区位条件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根据资源最佳配置原则,生产要素往往倾向于流向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域,从而有可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

第二,优越区位条件能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大规模专业化分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空间转移,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而这必须有良好的交通通讯设施作为前提条件。

第三,区位条件的改善与利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发达地域,往往由于交通、信息设施的缺乏和落后,而成为其经济成长的“瓶颈”,使之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贻误了发展时机。

4. 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299(简答)

(1)均衡增长理论

基本命题: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生产和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均衡增长并不是指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在所有地区按一个速度增长。均衡增长的中心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应尽可能地完备,使产业间能够相互形成需求,从而获得内生的增长愿望。

(2)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针对不发达地区生产和消费的低水平均衡状态,主张打破这种状况的方法不同。

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国家资本有限,不可能对不发达地区大量投资。第二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投资,不需要均衡地投向不发达地区的所有部门,而是对一个或几个关键部门扩大投资,由于关联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内经济增长。第三非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必须存在区域贸易。因为受投资的一个或几个部门生产扩大后,需要庞大的市场,落后地区不可能满足其要求,必须向其他地区输出,这是非均衡增长的关键所在。

5. 区域开发模式选择p302(简答)

增长极模式、发展轴模式、网络新模式、梯度开发模式、产业滚动模式

6. 区域开发中产业空间转移p302(简答)

一.、产业空间转移的一般特点

(1)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产业转移的主题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3)产业转移的完成一般都是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空间转移。

(4)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阶段的技术。

二.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

(1)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

(2)国际产业转移出现跳跃性转移

(3)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

(4)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应链的整体搬迁趋势

(5)国际产业转移主要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

7. 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p306

(1)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主导产业升级实现的。途径:一个是以全新、更高技术层次的新产业替代原有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另一个是在产业内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或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进步。

(2)建立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途径:一是发展和主导产业有直接联系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占区域经济份额应不低于50%。二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8. 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原则p310(简答)

(1)要求靠近市场

(2)要求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

(3)要求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4)要求拥有优良的基础设施

(5)要求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的支撑

(6)要求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7)要求能靠近投资机构

(8)要求该地区具有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气氛

(9)要求有聚集性

(10)要求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9.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p310(简答)

(1)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自发形成的开发区,如美国硅谷。

(2)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由政府规划和创建的开发区,如深圳工业园区。

(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组建的开发区,如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苏州工业园区。

(4)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中心建立的研究开发型企业模式,如日本筑波

(5)以传播、经营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为特色的开发区,如北京中关村。

10. 生产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格局p311(简答)

(1)生产要素禀赋概念。禀赋即天赋。生产要素禀赋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凡是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相对较低价格的要素,即要素的丰裕度高,否则就是相对稀缺的要素,丰裕度高的生产要素就具有禀赋优势。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3)生产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生产要素和商品一样可以流动。通过流动,改善区域要素条件及其组合状况,从而改变区域的生产结构和贸易格局

11. 贸易条件对区域贸易的影响p312(辨析)

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商品与输入商品价格的比率,一般用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如果一个地区输出商品价格总水平比输入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大,则说明区域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意味着贸易条件恶化。

12. 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p312(论述)

(1)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2)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产生的基础

(3)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梯度转移理论的基础

13. 雁行产业发展贸易理论p313(简答、辨析)

是立足于后发国家发展和贸易的理论。论述后发国家如何接受发达国家传递下来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并将它由有效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过程。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又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做准备。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产品大量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

实际上是落后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

14.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p31

4(1)工业贸易合作

(2)资金合作

(3)劳务合作

(4)科学技术合作

15. 城市(镇)化的动力机制p318(简答、辨析)

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荐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1)农村和城市的互动机制。

A 农村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农村经济发展既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又是城市化的基础。

B 城市经济发展又拉动农村经济繁荣。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A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条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要依次演进;农民参与工业化进程

B 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城市化能拉动市场扩张;城市化能使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为工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6. 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类型p320(简答、辨析)

(1)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是指在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

(2)双中心型城镇体系

17. 我国城镇体系的发展方针p321(简答、辨析、论述)

(1)(1)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地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布局。

(2)分三类: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

(3)(2)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方针

(4)A调整现有大城市的功能

(5)B适度发展大城市

(6)C发展中等城市

(7)D改造工业结构单一的城市

18.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p322(论述题重点)

(8)内涵。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9)特征。A工程建设规模大、耗资多。

B基础设施建设反映时代的技术特点

C经营基础设施经济效益比较低

D要保证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消费的需求

(10)区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A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同步增长

B基础设施的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C投资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D投资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p325(简答) 区域性、预见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20. 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p327(简答)

(1)稳定发展经济

(2)高效配置资源

(3)公平分配收入

21. 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p327(简答)

(1)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

(2)基础设施投资手段

(3)政府行政手段

(4)区域开发手段

22.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328(简答)

(1)区域财政金融政策

A区域财政政策

B区域货币政策

C区域转移支付政策

(2)区域产业和投资政策

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投资政策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合作政策

A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B区域合作政策

第二篇:《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各经济区域均把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农村经济区域化的共同特点是,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强区际联合,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农业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将有限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的体现,也是农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生产的区域化,有益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指导;有益于“品种、知识、科技”三大更新工程;产品易集中收购和销售;容易实现效益农业致富农民,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经济区域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综合易县的自然地域、农村经济现状和农业产业化情况,将易县农村经济划分成八大农业资源产业经济区。依据各区资源产业经济特点,进行产业定位,分区发展。

一 平原农牧资源产业区(Ⅰ):位于易县东部山前平原,总面积300.1km2,涉及易州、高陌、凌云册、塘湖、裴山、高村7乡镇,119个村,45862户,160966人。具有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水资源开采便利、粮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特点。

1.产业特点:农牧产业占主导优势。本区是全县的粮油主产区,粮油产量分别占全县总量的55%、60%;也是供应县城居民消费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量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44%;全县的肉牛育肥、良种肉牛繁育、秸秆养羊示范和瘦肉型猪基地均分布在本区。粮油和养殖生产在全县农业中占有突出位置。

2.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耕地和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菜种植与畜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实施以“三元”种植模式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方案,形成以农养畜、以畜促农、多业互补互促良性循环的农牧产业区,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成为北京农副产品(蔬菜、畜产品)的直供基地。

3.区域发展措施:①龙头建设。重点扶持塘湖肉牛产品加工、正四方牧公司、广源养猪场等项目。②优化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占地结构,改“二元”为“三元”种植结构,实现种植与养殖互补、效益共赢的产业链条。③强化水土资源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土地锐减势头;严格控制水资源污染;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推广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农业常规技术,提高科技含量。⑤适度规模养殖。采取公司加农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路子,家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千万个小家与大产业互动的局面。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健全防雹、人工降雨体系。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机制,提高应变能力,为农业产业化“保驾护航”。⑦发展乡镇工业。重点建设舍龙城花岗岩开发、天然板材工业园区、康元林木科技有限公司和亚林板业有限公司等项目,继续完善良村铸造和桥头三类建材工业小区建设。

二 平原丘陵传统工艺手工业产业区(Ⅱ):位于易县东南部,总面积44.9km2。涉及尉都、凌云册和裴山三个乡镇,19个村,7908户,28545人。区内农业气候适宜,土地条件较好,拥有砚石矿特色资源,以此构筑了易水古砚的产业基础。

1.产业特点:①鞋垫产业已成规模。东庄鞋垫加工产业起步早,是在市场引导下,由农民自发参与兴起的。从业人员之多,生产规模之大,销售范围之广,已占领东北、西南等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等国。东庄鞋垫产业现已辐射到了塘湖、凌云册、裴山等乡镇村,形成了名副其实、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经济。②易水古砚久负盛誉。易水古砚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世人青睐。生产历史之久且久负盛誉。已形成了石料开采、雕刻、销售为一体的采、加、销产业体系。产品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大中城市。制砚产业已呈现出越做越强之势。鞋垫、砚台的年产值占全区非农总值的40~50%,由此使农民增收10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9.1%。

2.发展目标:以鞋垫、砚台产业为支撑,以其品牌效应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健全服务组织为保障,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冲出国门打入世界,把该区建成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传统手工艺特色经济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健全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管理。成立县、乡、村三级砚台、鞋垫产业协会,对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等进行统一管理,完善营销网络;成立专业合作经济实体,有效解决单家独户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各自为战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的松散状态,提高产业整体的凝聚力。②培育龙头企。以“龙头企业加小作坊或农户”的形式进行产业化生产,规范加工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活力。③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以生产精品为主流的产业发展策略,以精品创品牌,以精品占领市场,以精品创高效益,使精品成为整体产业内部活力的动力源。④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砚石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也是易水古砚产业的基石,应给予特别珍惜。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杜绝资源浪费。⑤加强宣传。尤其要加大对我国南部大中城市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把产品信息推向全国和全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以此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 丘陵林果旅游资源产业区(Ⅲ):位于易县最南端,总面积160.2km2,涉及独乐、山北、塘湖、管头四个乡镇,43个村、12987户,45549人。山区、丘陵、平原俱全,具有土地类型的多样性。林业、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有省级狼牙山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森林公园。

1.产业特点:①林果业是该区的特色产业。以生产水李为主的设施林果在独乐乡已悄然兴起,人均果树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0%来自林果业。独乐乡已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林果专业乡。果品总产量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近20%。②旅游业系该区的第二主导产业。借助狼牙山国家级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旅游景点的机遇,区内旅游业呈日趋火热之势。2003年旅游业给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2.发展目标:依托县校、乡校联合,实施科教兴乡、兴区域产业战略,不断提升林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冲破营销瓶颈创新品牌,实现林果生产品牌化、旅游资源配置功能化、蔬菜生产产业化、生产经营标准化,把该区建成全县林果产业的领头羊、旅游产业的生力军。

3.区域发展措施:①创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狼牙山果脯厂,谋划柿果储藏、加工企业和地膜芸豆深加工企业。②打造知名品牌。集中精力从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全力打造1至2个品牌,以精品取胜,使产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高知名度的品牌。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标准,尽快出台适合易县操作性强的可执行标准,并付诸实施。以全面提升林果产品质量。④加强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狼牙山果品批发市场,扩大场地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岭东和石家统果品产地市场,作为狼牙山市场的延伸。⑤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农家游质量。重点建设索道、道路、绿化、环保设施、餐饮购物服务等配套设施。规范颇具农家特色的农家游,以增加旅游品种,弥补区内服务设施之不足,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

四 丘陵牧业杂粮产业区(Ⅳ):位于易县丘陵地带,总面积546.4km2,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涉及高村、裴山、塘湖、白马、流井等10个乡镇,119个村、32521户,111572人。具有适于旱作种植较大面积的旱地,气象条件适宜,土壤环境条件好,饲草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

1.产业特点:①小杂粮产业已渐起步。该区是全县小杂粮生产的集中区域,小杂粮产量占全县小杂粮总量的47%,其中甘薯占全县总量的34.2%。区内建有谷子、甘薯和旱作农业精品示范园。已形成全县甘薯和谷子两大生产基地。②畜牧生产初具规模。牛、猪、羊饲养量分别占全县饲养量的25~26%,家禽占22%。区内建有百泉养牛、养羊精品示范园,瘦肉型猪场2个,家禽养殖场16个,家禽存栏18490只。

2.发展目标:抓龙头带基地,抓示范创品牌;抓生态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抓服务组织建设,促产业协调发展。将小杂粮纳入产业化轨道,创具有绿色认证标志的小杂粮品牌。发展草业,挖潜秸秆潜力,以草促畜,实现种植与畜牧产业互促互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发展措施:①提高小杂粮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小杂粮专业协会,对小杂粮生产进行协调、指导,确保小杂粮生产有依托,加工有方向,销售有目标。②强化小杂粮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小杂粮。谋划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包装增值,提升档次,创出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③发展草业,恢复草场植被。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改良草场6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

五 丘陵林渔游资源产业区(Ⅴ):位于易县中心地带,介于丘陵与浅山过渡区域。总面积218.3km2,涉及梁格庄、西陵、大龙华、安格庄4乡镇,40村、10404户,35874人。具有山地和丘陵双重地理特点。蓄积着全县95%以上可养水面资源。.有以山水为景的南湖和龙湖、以生态景兼道教文化的云蒙山、科教兴村的柴厂华夏第一村和最具近代文化特色的清西陵等。集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全县旅游功能较完善、旅游品种最多的区域。

1.产业特点:①统揽全县水产养殖于一区。渔业是本区的优势产业。全县水产养殖95%的资源和产量均出自本区,渔业产值占该区农业总产值25.6%,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92.6%。②旅游业蓬勃发展。该区旅游业堪称全县旅游业的“龙头”。景点多,品牌多,功能较完善,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81.2%,综合收益占91.4%。

2.发展目标: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挖潜水面资源潜力,提高水产养殖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产出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整体功能。把该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水产丰富、风光秀丽的水产之乡和旅游胜地。

3.区域发展措施:①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景点周围适度发展观赏树种和经济林种;景区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保土固沙;配合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改良草场,为发展牧渔业奠定物质基础。②改造中低产水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发不同水层资源发展立体养殖;科学施肥,提高水面肥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水产品科技含量;适度发展网箱养殖,以其高投入获取高产出、高回报;完善经营机制,培育加工企业,使渔业生产纳入产业化轨道。③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整体功能。加强休闲度假、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龙湖碧枫斩度假村、南湖旅游综合开发和中义村度假村等项目。④加大宣传力度,创旅游品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多渠道、多方位 地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创旅游品牌,以此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 浅山林牧矿资源综合产业区(Ⅵ):位于易县西南部,总面积721.8km2,全为山地。涉及管头、七峪、甘河净、坡仓、乔家河、良岗等9乡镇,74个村、13157户,42404人。区内局部小气候明显,林、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泛。

1.产业特点:①林业生产的突出位置。该区是全县林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之一。干果产量占全县总量的23.9%,其中板栗占60%,花椒占54.65%。有林面积位居各区之首,占全县的27.6%。②畜牧业是实施易县“西繁东育”战略的仔畜繁殖区,每年为东部平原区域提供大量仔畜。畜牧业产值占全区总值的42.6%。③矿产建材业发展迅速。金矿、铁矿采炼和花岗岩大理石开采加工发展迅速。有各类开采加工企业140家,从业人员3010人,产值达到28200万元,占非农总产值的52.1%。

2.发展目标:以植树种草、改善生态为基础,以发展畜牧、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为着眼点;以发展矿产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区域经济为目标,建成易县西部生态环境良好、牧业生产兴旺、矿产业发达的林、牧、矿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植树种草,改善生态。植树造林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飞播与人工造林、水保与经济林三个结合。搞好退耕还林,确实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改良草场,尽快提高植被覆盖度。②丰富山区绿色土特产品生产。柴鸡生产推广以放牧为主及相配套的饲养技术,提高肉蛋的“野味”,迎合消费者心理,满足市场需求。干果生产要扩大栽培数量,加强对现有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果树的技术管理,提高干果的总体规模和效益。③划区轮牧,科学管理。以村为单位,将牧场划分成若干个放牧区,实行轮封轮放。倡导舍饲圈养,减轻对草场的践踏和压力。④规范开采行为。严格“矿产法”,打击无证采矿、越权越界等违法行为,对矿山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⑤优化资源配置。引入专业勘探队、投资商、项目与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与环境,实行集约化经营;抓综合治理,尾矿回填和矿区绿化,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

七 浅山林牧矿电游资源综合产业区(Ⅶ):位于县城西北边界地带,总面积470.26km2,全为山地。涉及紫荆关、南城司、大龙华3乡镇,50个村,10878户,33968人。区内气候温凉,林牧和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独一无二,旅游资源特色明显。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基础产业,其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6.5%。②矿产业发展迅速,建筑砂、黄金、大理石、铁粉、麦饭石等生产均占据全县矿产业的半壁江山。年产值15190万元,占本区非农业总值的51.3%。③小水电已成为全县水电事业的支撑,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旅游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朝阳产业。以紫荆关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景点的开发已初见成效。与清西陵景区相呼应,对全县旅游业产生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2.发展目标:立足资源,放眼市场,抓招商引资,促地方经济。以矿产采加和荒山拍卖为突破口,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起点,以旅游开发为后劲,把该区建成林牧同进、矿电并举、旅游互动的林、牧、矿、电、游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加强科技培训,普及农业常规技术,并改善提高农民对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的认知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②发展绿色农业。改善土壤环境和理化性状,保持水、肥、气、热因素协调。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使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调。③林牧资源协调利用。科学实施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植物;加大人工造林,加速荒山绿化。牧业实施划区轮牧,以草定畜,适度舍饲,永续利用,实现林牧并进。④培育龙头企业。扶植南城司杏仁加工厂,谋划小杂粮、干果、柴鸡蛋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矿业重点建设紫荆关东明石材开发、国际博览厅、胜利村铁矿厂等项目。⑤整合矿产资源,优化开采结构,提高开采技术含量。做好环境监管,采用适用的环保技术,确保开发治理同步、经济与生态共存。⑥增加投入,加快水电、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紫荆关六级水电站、胶东口水电站和琵琶台水电站建设。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注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绿色纯天然产品等,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八 深山林牧生态旅游产业区(Ⅷ):位于县城西北部边界,面积71.5km,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全为山地。涉及蔡家峪一个乡,5村,898户,2482人。区内气候凉爽,环境宜人,林牧资源丰富,有颇具生态特色的旅游资源。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林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7.5%。林业既为本区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全县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基地,生态西北大门的守护者。畜牧业,人均肉类总产量183kg,居全县之首。人均畜牧业产值1011元,接近一区水平。也是全县獭兔养殖基地。②土豆产业已渐起步。马圈子土豆种植颇具特色,个大、淀粉丰富,面甜适中,口感颇佳,深受市场亲睐,是当地的优势品种。③生态旅游迈出可喜的一步。已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修路改善了交通条件,来此旅游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2003年旅游收入25万元。

2.发展目标:以生态建设为着眼点,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杠杆,以致富农民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奠基、绿色生产搭台、旅游开发唱戏”的发展战略,把该区建成林牧生产无害化、生态环境优良化、旅游产业特色化的林牧生态旅游第一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着力林业建设,提高生态质量。封山育林,兼顾人工林。注重立体布局,山上用材、防护林,山脚栽培经济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严格林木管理,改造低质林,确保林木蓄积“长”大于“消”。②加强牧业管理。科学规划草场,封育近山草场,开发远山草场,鼓励舍饲圈养,积极改良草场,增加牧草总量。③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民对绿色有机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改善立地条件,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出量,以充分发挥自然地域优势。④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对小杂粮、土豆初深加工、林果贮藏包装等骨干企业的培育,组建农副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宣传,突出生态特色。统筹发展旅观光农园、森林旅游、民宿农庄等多种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旅游品位。建立旅游服务站,健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生态观光旅游的乐园。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

第三篇: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启动

http:// 2005年09月26日15时12分 星辰在线

长沙向南、株洲向西、湘潭向东,在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中心地带,长沙南城正成为开发浪潮中颇受关注的片区之一。日前,四位省内权威专家学者在同升湖通程大酒店正式启动长沙新南城区域发展研究专家课题组,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长沙南城发展献计献策。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进一步深化,长沙南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它将呈现出何种发展态势,将走向怎样的发展格局?一个个悬念让这个充满诱惑力的片区愈加神秘。为寻求方向、廓清思路,以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经济学家张萍担纲成立专家课题组,围绕南城的发展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课题调研,力图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寻找到新时期长沙南城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模式。

在这次课题调研中,调研组专家将对新南城的区域进行明确界定,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以及数据整理、专家讨论,对新南城进行一次全面而权威的调研。届时,还将正式对外公布此次调研的成果,以鲜活的数据资料以及精辟的专家观点对新南城的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构想。

国际五金机电城

第四篇: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要: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性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一带一路”的提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国内外人民的高度重视。它所提倡的是“开放”和“发展”,文章以一带一路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影响

一、一带一路的内涵

2018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曾经这样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阳光倡议,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这六个字决定了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鲜明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其实从开放发展的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更加显得包容开放,它所提出的是开放包容、互惠互利,最大限度的迎求高发展。一带一路的发展对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关联。影响颇为深厚。

二、一带一路发展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前提,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在此影响下,我国新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各区域板块进行链接都有了足够的影响和深化。面对我国区域化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新政策。

首先,要极力维护市场发展的公平性和重点发展的新方向。不能出现市场两极化,以免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影响向国家、区域等各方面要协调好,着重维护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战略目标偏移。并且要在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问题上,建立适当、合理并且公平的利益关系。

三、一带一路的建设性原则

在一代一路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一带一路三大发展原则;三大原则主要是共商原则、共建原则、共享原则。在严格实行三大原则过程中,还有以下5小原则需要格外注意;一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联合国规章制度,努力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二是坚持开放原则;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再采取类似闭关锁国政策。放开一切政策,取消各种限制,不在采取封锁市场,封锁交易的一切所谓保护政策。三是坚持和谐包容原则;积极宣导和谐共处、宽容大度做到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原则;在坚持市场运作原则的过程中要做到

资源

集中、单品突破、区域推广。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区域化经济发展。五是坚持互利双赢原则;互利双赢原则是一种寻求相互利益的方式方法,在共同需求互利的思维之下,找到利益的中和点,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更好地去发展区域化经济问题。

四、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经济性发展的推动发展

一带一路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上有多种方式、多种方法。比如联合过

计划

署、上海合作组织以及由中方起牵头推动的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机制等。这些都表明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采用的多管齐下的方式方法。

五、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实际性

在一带一路发展下,区域性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容易激化。想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首先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利益,实惠。简单来说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利益和实惠。想要破除广大人民群众对一带一路发展的成见和不认可。就要先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一带一路发展的利益以。有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好感度。

第二,积极面对阻力。在一带一路发展发展的前提下,区域性经济发展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阻力。这些都需要积极地去面对,积极强调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不能受限制于地区、人力这些问题,不可降低自身的格局和战略目标。

第三,发挥市场的创造性。思考如何才能把一带一路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发展变为双赢项目,这是一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比如在中巴经济走廊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它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尊重市场、改变创造将带来很多在规划外的惊喜。

六、一带一路发展对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劣势

在目前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下,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所存在。比如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下会影响到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一些民族特色,掩盖一些非物质化特色遗产;另外各地区都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化,一带一路发展影响区域性经济发展,同样也会影响人民贫富的严重分化。

七、一带一路发展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带一路发展的逐渐落实发展,有效解决产品过剩问题,优化市场结构,改善区域性经济能源对外依靠问题,增强经济合作,贸易合作,和投资能力,共同创建区域性发展的前景。

八、一带一路发展与区域性发展的重点

一带一路发展与区域性发展的核心重点是合作双赢,互利互惠。首先是要保证政策沟通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是要保证交通通顺,这样才能在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在市场建设上达到领先的领域。最后是保证各地区贸易畅通无阻,大力开放政策促进贸易合作,才是一带一路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了核心内容,才能有更加完美的区域性经济发展。要保证资金的流通,资金是市场发展的支柱,有了足够的资金流通才能更好地保证一带一路发展的进行。一带一路发展还需要社会的认可程度,只有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认可了一带一路发展才能发展得更好、更有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帶一路发展严重影响下,我国区域性经济将会飞速发展。实现对国民经济提升的大目标。

第五篇:《名师工作室对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名师工作室对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基本单位

三、课题的提出

名师工作室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各地区纷纷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引导名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制度化的组织方式,建立远程学习平台,组织团队攻关,跨校、跨区协作等,有效发挥了名师的领头雁作用,促进和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起到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不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要把教育水平引向一个更高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县进修教研员工作重心下移,越来越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提高薄弱校教育教学质量迫在眉睫。为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基层学校的负担,统筹规划城乡区域校际联盟教研,使教研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同时,也为了使区域集体备课发挥更大效益,保持其连续性、完整性、推广性,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的同时,将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填充相关内容和方式,经过完善,提出了新的问题并形成了的课题方案。积极尝试各种联合教研形式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进行专业引领,努力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有效途径。确定《城乡区域间校际联盟教研一体化操作策略研究》这项课题为新的研究方向,通过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鉴于此,为了让名师工作室发挥最大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区域间校际联盟教研,依托县进修修学校申报的省级重点课题《城乡区域间校际联盟教研一体化操作策略研究》,我确定了《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申请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 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和能力,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做起,从改革传统教学做起,而集体备课,正是体现教师合作意识和拓宽教师视野的有效途径。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城乡联手、整合资源、加强研究;发展教师、幸福学生、和谐校园”为宗旨,努力使全办各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实现各校办学共同提高为目标。校际联盟的模式,即,垂直式合作模式、水平式合作模式、混合式合作模式。学校之间在彼此信任、鼓励与支持的基础上.基于平等互惠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理念共享、文化共享、学习共享、经验与知识共享、成果共享等。

3、《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各地制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职工配备标准。加强兼职教师和培训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的作用。建立动态调整的培训专家库。实施“培训者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培训专业化水平。

4、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既然是一种改造和改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通过集体的努力去把个人的有用经验融合在一起,改造成更便于学生接受。

五、研究的目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图县首批名师专业素养,建立我县中小学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发挥我县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使其成为我县优秀教师重要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不断促进我县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六、概念界定: 1.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教师为领衔人,以区域内同一学科名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一个集教研、科研、培训、学术活动为一体的社会教育资源共同体。他的组成员主要以区域内同一学科的名教师、骨干教师为主。

2. 城乡区域:按照就近原则把县域分为四区域,体现在城镇校与周边乡镇校际联盟,大乡镇校,与小乡镇校乃至村小校际联盟。

3.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研究

七、研究目标:

1.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个新平台,有效提升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的专业水平。

2.探索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加快促进本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3、整合了区域的学科资源,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区域内教师提供理论自修和学科教育教学资源。

八、研究内容:

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1.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个新平台,有效提升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的专业水平。

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科研、培训带帮活动,能有效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名师工作室教研、科研、培训带帮活动,构建城乡区域间校际联盟教研一体化操作策略,搭建教研平台,建立教研机制,给联盟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加大资源与经验共享,力求到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名师工作室肩负着教研、科研、培训等特殊任务,同时他更是一种学习型的教师组织共同体,工作室成员与受培训骨干教师互相学习、共同研修是工作室的重要工作。除了自我学习之外,工作坊还共同承担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学科教研、课程改革等较多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这些教科研和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的专业素养。

2.探索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加快促进本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新的有效途径。认真开展名师工作室的教科研活动,引领。充分挖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3.名师工作室为区域学科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内学科教师教育信息互通。整合了区域的学科资源,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区域内教师提供理论自修和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室由区域名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名教师本身就是丰厚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他们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库学科资料绝大部分源自一线教师和身边熟悉名师,它集中了区域内名师的优势资源和一线教师的学科智慧。这些资源通过工作室网站无偿为区域教师服务,一定会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骤、预期研究成果

九、研究思路:实地调研→材料积累→分析研究→结论与措施

十、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名师工作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提高实效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通过对我县名师工作室活动的现状、改进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学科新课程理念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逐渐探索出最优化的操作策略,形成良性的研究体系。

十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从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本课题研究预定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1.课题研究初探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3月) (1)制定研究方案,申报县级课题立项。

(2)召开课题组会议,修订、完善课题方案,做好开题论证,让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目标,

(3)课题组成员分工细化。为把课题做细、做实,拟定详尽的课题组成员分工,细化研究任务。 (4)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

(5)组织课题组教师查阅资料,进行相关学习。

2.全面研究、深入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3月) (1)召开课题会议,公布课题实施计划。

(2)课题负责人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课题实施计划。 (3)名师工作坊配合小教部开展集体备课、送教下乡、城乡教师“一接一”教研活动,每至少一次。

(4)在“区域教研”中,坚持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各学科教研员做好实际调研,及时了解各学科课改动态和教师实际需求、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共性和突出问题,确定每个学期的研究主题,每个区域教研活动依据研究主题,确定教研专题,保证每次活动带着问题去研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充实课题实施方案。

(6)开展各区域课题成果中期研讨活动,分享成果。在区域教研实践基础上,通过专题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并在区域内进行新一轮验证调整,达到资源成果共享。 (7)开展课题成果展示教研活动。

(8)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与本课题相关的经验论文或以学科为单位的论文,力争发表2篇以学术论文,至少有2篇以上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正规刊物上。

3.研究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8月)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1)课题负责人撰写经验论文,名师工作坊内的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2)积极尝试各种联合教研形式,坚持实践总结,资源成果共享。边实践探索,边检验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归纳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3)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4)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①3—6月分阶段完成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课堂设计等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每人至少上交一篇)

②6—7月,课题负责人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 十

二、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 十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的意识。学校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有完备的领导、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并有完成国家、省、市"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的成功经验。

2.本课题的核心成员中,有五位来自县直学校,两位来自乡镇学校。年龄最大的40周岁,最小的32周岁,都处于人生成就事业的黄金年龄。工作室成员都是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都担任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比较强,教研能力也很强。有两位省科研骨干教师,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有多年丰富的从教经验,都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也有州骨干、县骨干教师,还有一位年轻教师,干劲十足,谦虚好学。

3.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

以上三点,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名师工作室对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上一篇:水厂厂容厂貌专项整治下一篇:水仓清理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