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24-04-15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精选8篇)

篇1: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重点从审视资源、错位发展、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塑造品牌、构建产业链等方面系统地分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战略

21世纪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为核心要素的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世界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为加快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各省市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30号),制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文化创意产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改变过分依赖传统支撑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拓展新的空间,而且还可通过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产业“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要举措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仅具有经济学的含义,也具有较强的文化意味。文化、艺术的要素通常即是城市品位、城市素质、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素质,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素质,亦可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提升城市人文素养,是打造文化高地,营造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抓手。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精致的艺术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创意和艺术文化顺利实现产业化的生产与流通,最大程度地在数量与质量上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几大门类中,无论是信息服务业还是动漫游戏业的发展,还是教育培训业亦或是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均会极大地丰富区域的文化市场,不断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之间已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换取硬实力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善谋发展、主动出击、争取资源、上下联动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与实力,繁荣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谐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审视资源

审视文化创意资源是规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文化创意资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的精神资源。

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载体,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名山大川;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名胜古迹;三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如八大菜系;四是文化设施与设备资源,如电影院。无形的精神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一是优良的精神传统资源,如历史传说:二是通过文化艺术体现出的艺术审美资源,如昆曲越剧:三是民俗风情资源,如生活生产习俗、社交礼仪习俗。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对区域文化创意资源有非常深度的了解。所有战略的制定都有赖于资源基础,有什么样的资源才能确定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发达地区,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基础是发展“高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高地。中部地区有丰富而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决定其走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西部文化资源如民族的、古朴的、文化的艺术要素和现代的、品牌的、市场的甚至是全球的开发理念结合起来,走市场化的西部文化资源开发道路。

(二)错位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科技水平以及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使我国的文化及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要在审视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错位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也是优势,有了差异就有了竞争力。创意就是有差异,失去了差异化,谈何创意?谈何文化创意产业?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同构化、同质化比较严重,只有实施差别性发展策略,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现象发生。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差异化的基础上,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增强集聚能力,构筑辐射高地。比如“长三角”主要城市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差异化竞争的态势:上海的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南京的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区、杭州的动漫产业园区、无锡的工业设计园等。而“珠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广州文化,深圳设计,香港商业”的格局错位发展,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与影响力。

(三)整合资源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坚持集聚发展、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要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创意人才为支撑,以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1 整合好历史文化资源。在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的优势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切入点,对文化资源盘点梳理,整体规划,深入挖掘,科学合理开发。

2 整合好资本。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现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资本融合。

3 整合创意人才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整合得好,才能集聚起雄厚的人才资本,增强人才资源整体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环境引人、感情留人、项目聘人、投资育人,达到整合人才资源的目的。

4 整合好载体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中,要树立精品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5 资源整合市场化为基本取向。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整合不是对现有资源的简单相加,是必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要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本运作为支撑,通过市场运作和产权交易,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在更高平台上的有机整合,让各种社会资源向高效文化创意产业流动。

(四)搭建平台

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和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要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必须以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抓手,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市场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环境。

1 搭建信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平台面向科研人员或特定行业,提供相关文献、成果转化、专家咨询等专业性的文化信息服务。例如,数字内容产业信息平台、影视产业信息平台、出版信息平台、旅游信息平台等,都属于专业文化产业信息平台的范畴。

2 搭建技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企业、高校及设计机构的设计研究与技术设备。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科学的设计技术支撑。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企业几乎全是民营的,其共同特点是规模小、技术力量弱、资金人才缺乏,而动漫业是个高投入的产业,只有建立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性服务平台,才能迅速改变动漫民企“少资金一技术水平低一缺好作品一效益不高一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3 搭建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依托专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多方力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加强对周边地市的业务拓展、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加强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机构)进驻、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交流会,努力搭建知识界、文化界和经济界的合作交流平台。

篇2: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兼论首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国家、北京市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被视为是最有前途的阳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本身能够生产出文化产品,形成经济发展重要源泉,同时还能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形成效益倍增效应。因此极有必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模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促进推动首钢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2006年,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政策。

2007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使网络文化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要鼓励创新、利用后发优势,《纲要》提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应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能力的发展重点。以科技提升传统文化,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市场的转型升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更加明确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2011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强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定位:一是北京应成为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性领先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部基地和文化产品交易基地;二是北京应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文化和文化产业竞争的基地或窗口,成为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和文化产品出口的基地。

篇3: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1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认识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迅速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重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以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内涵界定、发展定位,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甚至经常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使用。

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关键词是文化、创意和产业,基本界定了其内涵边界。具体地讲,文化创意产业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以创意为核心。所谓创意(Creativity)包含了创造性、创新性、表现力和想象力等含义,强调的是创造和创新。它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把人的创造力和才华提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表明了创造性、创新性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创意经济的倡导者约翰·霍金斯说:“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是一切艺术、科学和知识的基础,是我们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手段。……创造性是私人的和个人的活动。但是,越来越成为我们青睐的获取经济地位的手段。”二是以文化为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无疑是具有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象征内涵的产品。创意可以在许多领域产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就为创意划定了边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必须来源于文化元素或包含文化元素。三是以经济和产业化为手段。这赋予了文化创意的经济属性,即它应当具有大规模市场化的潜力,它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

当然,不同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的理解是多元化的,这也意味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范围不一定相同。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以下9大类:①文化艺术;②新闻出版;③广播、电影、电视;④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⑤广告会展;⑥艺术品交易;⑦设计服务;⑧旅游、休闲娱乐;⑨其他辅助服务。显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是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

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

2005年以来,受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国内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纷纷将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样,步入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不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发现,已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引领模式和不同的产业集聚模式。无疑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2.1 产业引领模式

一是以文化内涵为核心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振兴的道路。日本于1996年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标志着“文化立国”战略的正式确立。韩国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新加坡于2000年推出了《文化复兴城市》跨世纪文化发展战略。上海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光复路创意仓库、泰康路艺术街、八号桥、田子坊以及1933老场坊等成为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地标。

二是以内容产业为重点带动产业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介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内容产业已成为文化经济传播交流的“基础的基础”。1996年至2002年间,美国网络游戏业的电子游戏软件销售额就由37亿美元增长到69亿美元。日本把内容产业定位为“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并于2003年专门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韩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2002年韩国的游戏产业规模达到30亿美元。

三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的,以数字化、全息化和交互性为特征的高新技术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美国好莱坞十分注重将电脑特技运用于影视制作中,生产了《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电影。深圳利用高科技发展数字电视,初步形成了以机顶盒和高清电视为主导的数字电视产业链,成为国内发展数字电视的核心城市。

四是以版权交易为主线整合产业链。在版权产业中,版权贸易属于末端环节。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版权贸易却有可能会引发行业内的调整和重组,对产业链整合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兰克福书展是全世界最大的书展,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版权贸易。据统计,在书展上达成的安全交易占世界全年总量的75%以上;美国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1.2.2 产业集聚模式

一是依托高校和科研资源合作共建。创意产业是知识和创意密集的产业,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与创业能力,高校和科研资源是形成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因素。以上海为例,杨浦区赤峰路城市规划、建筑装潢设计一条街是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而集聚起来的产业基地;徐汇区的乐山软件园与虹桥软件园则是借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发展起来的。

二是依托现有科技园区嫁接。依托现有的科技园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条捷径。上海浦东新区依托现有的高技术产业优势,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为突破口,建设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园区卡通动漫产业集聚区以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和依托,聚集了包括三辰、宏梦等一大批文化创意的原创企业,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亦落户于此。大连高新园区吸引近百个创意机构入驻,包括水晶石、金山等著名动漫企业,成为20余个书画大师的创作基地以及年产值过亿元的网络产业孵化基地。

三是依托传统街区改造形成集聚效应。依托传统城市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途径。上海城市广场位于豫园商圈,历来是上海旅游中心和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及交易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市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广州的文德路有南越王宫署、康有为“万木草堂”等历史景观,从20世纪末起,这条街区就成为字画销售的重要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字画交易市场,

四是依托文化资源注入新活力。传统的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静态开发,这样的开发模式很难吸引旅客停留。通过艺术表演、体育娱乐、主题公园等体验式、竞技式、参与式活动来开发旅游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和杭州的《印象西湖》、《西湖之夜》、《宋城千古情》正是这种新模式的产物。

五是改造旧厂房营造创意空间。以改造旧厂房来发展创意产业是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典型例子是以上海莫干山路50号为代表的沿苏州河艺术仓库和以泰康路“田子坊”为代表的老弄堂厂房艺术中心。

2 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2.1 产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海淀区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教育、科技、旅游、体育、品牌和人才资源,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教育、科技与文化相结合,是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近两年来,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发展迅猛,在全市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已经达到1376家,实现收入596.5亿元,资产合计达到1064.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2.6亿元,从业人员78808人。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7%。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设计服务业和新闻出版业四大行业。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基地(园区)和产业带。比如,以互联网、软件、游戏、创意设计、动漫画、数字内容、出版传媒等为主导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以软件产业为主导的中关村软件园;涉及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建筑设计、出版发行和新媒体等领域的清华科技园;已形成一定规模原创动漫产业的北太平庄影视制作产业集聚带;在动画设计、虚拟和仿真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全国领先的学院路沿线动漫游戏设计产业带等。

2.2 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方面,随着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为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其他城市、地区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为:一是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其他地区规划同构问题突出;二是在北京市认定的21个集聚区中,海淀区仅有3个,且文化特色不突出;三是其他地区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机制、政策比较灵活,分流了海淀区的许多资源;四是海淀区商务成本日益升高,在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其文化大区的地位也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发展的功能区存在定位模糊、功能缺失和交叉的现象,产业空间布局缺乏系统考虑。二是产业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中科技比重较高而文化内涵不突出。高端原创研发环节和低端的营销渠道网络还相对缺失,产业链不完善。图书和电子卖场版权交易等不活跃,市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缺乏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和企业。三是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关村西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一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吸引高级人才来海淀投资、从事文化创意活动方面的政策尚未出台。中小企业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文化资源条块分割,难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不高。

3 对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的建议

3.1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3.1.1 重点扶持优先类产业

一是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支持文化大厦申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使海淀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版权贸易的“中枢神经”。二是动漫游戏研发和制作。通过产品研发基地、技术交易基地和企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支撑总部基地发展,占据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动漫游戏产业高地。三是文化旅游。整合与规范高校旅游等旅游活动,通过现代数字手段展示开发圆明园等皇家园林旅游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四是文化创作和文艺演出。加强对杏石口一带、中关村广场以及大钟寺地区文化艺术行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1.2 积极支持支持类产业

一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以数字影音为核心,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影视版权贸易。二是设计创意。以甘家口地区工业和城市设计的现有产业为依托,推动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和城市设计产业链;以北航科技园等为依托,积极发展视觉设计、虚拟技术、包装设计等新兴行业;以清华科技园等为依托,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

3.1.3 引导规范关注类产业

一是广告会展业,二是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业,三是文化体育休闲业。

3.2 加快发展重点集聚区

3.2.1 近期应继续支持的集聚区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要成为动漫游戏等产业企业运营总部以及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集聚区。二是中关村软件园。加快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使之成为行业技术应用和交易的重要平台。三是清华科技园。其玉泉慧谷国际多媒体基地是发展数字多媒体领域的重要平台。

3.2.2 近期应着力建设的集聚区

一是圆明园文化旅游集聚区。将数字圆明园、梦幻圆明园、圆明园博物馆、国际和平论坛等打包申请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二是中关村文化版权贸易基地。将文化大厦建成沟通国内外图书版权交流和贸易的重要平台;将汇博大厦建成动漫游戏的展示和交易平台。三是以北航科技园、北京电影学院为核心的学院路视觉技术和原创动漫集聚区。四是西山现代艺术群落。重点打造国际排演中心区和中间建筑创意主题园区项目。

3.2.3 近期应重点培育的集聚区

一是大钟寺地区文化艺术品交易集聚区。二是甘家口建筑设计集聚区。三是五道口文化休闲街区。四是以各种演艺和文化活动为支撑的中关村文化广场。五是牡丹电视机厂数字媒体园。六是龙徽葡萄酒产业园。七是稻香湖地区。依托国际教育论坛开发教育培训、交流、论坛、休闲、度假等活动。八是以茶文化和修身养性文化为核心的大西山茶道文化会所。

3.3 完善政策与保障措施

3.3.1 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财税政策。完善产业财政资金支持体系,完善重大引进项目的财政跟投机制。二是产业投融资政策。对进入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土地使用、规费减免、房屋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等方面予以优惠。三是人才政策。通过促进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对引进的优秀文化创意高层次人才给予购车、租购房、解决户口、子女人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立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数字版权登记中心、版权国际交易中心和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作品的著作权登记,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专利申报,制定《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管理办法》。五是土地政策。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经营。

3.3.2 优化产业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二是支持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建设,扶持经纪、代理、咨询、策划、组织等文化服务公司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各类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并充分发挥其在完善产业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通信网络、市政设施、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投资环境,提高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五是增加品牌建设投人,用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规划、设计和营销。六是完善海外市场服务体系,扩大自有技术和自主产品出口,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鼓励跨国公司在海淀设立地区总部、研发创意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议举办“海淀国际创意博览会”等国际创意系列活动,开展“中关村创意大赛”和“创意品牌”评选活动,提升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牧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文化;创意;发展对策s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一个概念,表现为一种对当代经济和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新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创新、创意才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是财富的真正来源。从广义上讲,凡是由人的知识、创意作为产业助推力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通常我们把以创意为核心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称为创意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1)高收益性。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和创意为主要投入要素,极大地改变了产品原有的形态,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高收益性产业。一个好的创意可以产生大量的衍生产品,进而产生巨额的经济效益。(2)高风险性。文化创意产业特有的产品生产机制和利润收回方式,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性。文化产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没有人能够确定消费者如何评价新推出的创意产品。此外,文化生产过程是人们独创性和个性化过程的一个体现,这就使得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难以捉摸。以上两点就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具有高风险性。(3)高渗透性。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高渗透性。一个良好的创意可以延伸至多种产品乃至行业,会对这些产品、相关产业具有带动作用,形成以某一创意为核心的相关产业链及产业群。在美国一部畅销小说可以拍成一部卖座电影,接着和电影的相关衍生产品接着就会应运而生,成为紧俏商品。比如T恤、杯子、鼠标垫、各种相关造型服装等等,然后相关的游戏、主体餐厅甚至主体公园都会陆续出现。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可以带动出版业、影视业、服装业、软件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发展。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力度保护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创造过程前期需要时间长,投入资金多,但是,这些产品又具有易复制、易传播的特点。再加上,当今IT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途径,从而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创作者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严重影响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从法律层面上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保护至关重要。尽管我国已有一些关于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从整体上看,立法层次较低,立法层次混乱,文化立法仍然落后于发展进程的需要。

(二)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产业,涵盖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当前中国创意产业人才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人力资源开发相对落后,创意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人的创造性、创意思维、知识和个人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所涉的各个环节都与人才息息相关。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比拼实际上就是专业人才的比拼,具备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因素。

(三)文化创业产业资金缺口大。文化创意产业即需要大量的人才的提供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制约其发展的另一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企业在启动、发展、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多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差,企业经营成果不确定,盈利来源不稳定,使得他们很难在金融市场筹措到所需资金。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树立人们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一种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立法制度,从而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的产业化的转换;最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惩罚各种侵权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文化创意的人才储备可以通过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与创意企业联合,建立、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相关人才的研发设计、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用丰厚的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先进创意人才到国内来,更多地与国外领先的文化创意公司合作与交流。

(三)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必须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从财政投入上,发挥财政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应全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谋划部署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既要注重投入数量又要注重效率、管理,使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投入政策发挥出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东方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146页

篇5: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和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如何把握文化发展大势,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实现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新突破,值得衡阳决策者和文化工作者认真思考。本文着重分析了近几年来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并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发源地、湘军发祥地、中国抗战纪念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衡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文化和创意产业放在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文化和创意产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规模不断扩大,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0年,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年末从业人员41865人,是2005年的1.28倍;资产总计77.04亿元,是2005年的3.71倍;总产出76.13亿元,是2005年的2.86倍;增加值42.61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32.63亿元,增长了4.27倍。

随着文化和创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衡阳文化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比2005年高出1.3个百分点。

(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2005年至2010年,衡阳GDP(现价)年均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16.3%;而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7%,分别比同期GDP(现价)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增速高出14.5和17.4个百分点。2010年,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27.5%,分别比同期GDP(现价)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增速高出12.4和14.4个百分点。

随着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2010年,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比2005年高出2.2个百分点,成为衡阳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迅速

从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三大层次看,2010年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主体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的19.7%;以网络、娱乐、旅游、广告及会展等新兴文化为主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20.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占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的48.8%;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的31.5%。

与2005年相比,三大层次增加值结构由23.8:12.2:64调整为19.7:48.8:31.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层”、“相关层”所占比重不断减少,而“外围层”比重大幅增加,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说明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新兴文化和创意产业已成为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石鼓书院、抗战纪念城、湖湘文化馆、爱莲阁、回雁阁、市博物馆、湘南学联、彭公馆、市群众艺术馆、市文艺接待站、衡阳书市、红旗大剧院、红色电影院、雁峰影剧院、进步电影超市和王船山故居、罗帅故居、农耕文化博物馆、夏明翰烈士故居、毛泽建烈士墓、康王庙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新建、改建成功。其中,被誉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总投资1200多万元,使千年学府的文脉得以延续;投资100余万元的湖湘文化馆的建成开放,奠定了衡阳在湖湘文化中的特殊地位。2010年,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城镇)12.81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7.21亿元,增长了2.29倍。

(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衡阳相继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见》和《衡阳市文化塑城实施纲要》等10多个地方性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明确每三年举行一次“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体育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以四大城区为龙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群众文化活动、“文明新风拂雁城”、“春满衡阳”、“幸福衡阳”节日文化活动,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等文化品牌,实现了天天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有社区文娱赛事,月月有重大文艺演出,“用文化活动提升幸福指数”初展魅力;通过品历史、讲人文、说民俗、谈发展,走向机关、走向企业、走向学校、走向军营,成功将“石鼓书院大讲坛”打造成为衡阳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高端文化品牌,享有国内外声誉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于丹先后来此讲学;湘剧《醉打山门》、花鼓戏《今又中秋》、祁剧《三天香》等地方戏剧,深受欢迎和赞誉,祁剧《梦蝶》、花鼓戏《喜盈门》分获田汉大奖和田汉新剧目奖,立足本土文化,推出的大型原生态音乐作品《岳北山歌》,一举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一部部精品大戏,让文化焕发出蓬勃的活力;“雁翔云天·春满大城”——“万里衡阳雁”大型文艺晚会、“激情广场”走进衡东、耒阳蔡伦竹海明星演唱会等三台央视文化盛宴精彩呈现,衡阳、桂林美术书法精品联展,南岳第六届国际自行车登顶赛成功举办,大大地扩大了衡阳文化的影响力;随着《夏明翰》、《唐群英》、《南岳奇人王船山》、《蔡伦》等影视剧的开拍,中国衡阳新闻网站的成功升级,衡阳党建先锋频道、衡阳广播交通频道的强势开播,《衡阳手机报》、“雁城屏媒”的创办,《衡阳晚报·周末》、《衡阳日报·湖湘周末》的精彩亮相,无线数字电视的网络开张,标志着影视剧拍摄和新媒体崛起已成为文化和创意产业新的增长极。2010年,衡阳拥有文化馆13家,文化站214个;公共图书馆12家,总藏书量151万余册;档案馆14家;博物馆,纪念馆6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其中3A级以上旅游景区10个;广播电台9家;电视台2家;艺术表演团体12家,全年演出场次3113场,演出观众2516千人次,演出总收入达339万元。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总量偏少,规模偏小,对GDP贡献有待提高

从增加值总量上看,2010年,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为42.61亿元,仅为长沙的9.4%、岳阳的67.5%、常德的70.0%、株洲的71.1%,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5位,且赶超压力不小。从各市州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上看,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增加值总量的5.0%,远远小于长沙比重(53.5%)。从各市州文化和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上看,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0%,低于全省水平2.3个百分点,在全省居第7位。总量偏少,规模偏小,使得文化和创意产业对GDP贡献不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然较低。

(二)行业发展不均衡,发展缺乏原创性

2010年,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的九大行业中,实现增加值最多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4.79亿元,占全部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的34.7%。其次是文化用品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完成增加值10.89亿元,占全部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的25.6%。两大行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的60%以上,其他七大行业增加值占比不到40%,其中占比最低新闻服务仅占全部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的0.03%,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行业发展仍然严重不均衡,特别是文化艺术服务行业不活跃(5.12%),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原创性。

(三)经营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经营项目多是一些零星的小项目,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可以依托的文化和创意产业链及大中型文化和创意产业集群,未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表现在,文化和创意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高素质人才短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招商引资规模不大,“散、小、滥、同”情况突出。这些都已成为制约衡阳文化和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偏低,文化和创意产业供需不平衡

2010年,衡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54元,其中与文化和创意产业有关的旅游、娱乐、交通、通讯等项消费合计1992.5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7.1%,2010年年末衡阳城镇常住人口达318.10万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是63.3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97元,其中与文化和创意产业有关的旅游、娱乐、交通、通讯等项消费合计766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8.7%,2010年年末衡阳农村常住人口达396.74万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是30.39亿元。衡阳全部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是93.77亿元。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与文化和创意产业供给之间的差额依然较大,供需不平衡。

(五)发展基础条件薄弱,财政投入力度不大

目前,衡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基础条件薄弱,表演团体、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服务场所数量太少,特别是乡镇基层文化站、村及文化活动室建设不齐不全,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支撑载体。同时,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依然不足。2010年,衡阳对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为2.46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2%,比2009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三、对策及建议

(一)把握发展机遇,落实有利政策

当前,国家把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七大报告、“十二五”规划中都以专门章节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时强调,“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和创意产业。”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旗帜鲜明的提出“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和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湖南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以来,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诸如《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和《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振兴实施规划》,提出“加快湖南文化强省的建设,推动文化和创意产业跨越发展。”衡阳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文化品牌、展示文化内涵、发挥文化魅力,努力把衡阳建设成为文明程度较高、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和创意产业发达的文化强市。”

国家、省、市对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和决心毋庸置疑,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深远意义,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将发展重心调整到优先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上,推动文化和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民营资本

一方面,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缩小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和创意产业市场,解决文化和创意产业市场资金运行中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丰富文化和创意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三)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文化设施网络

一是加强文化和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和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确立优先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把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和创意产业集中起来,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二是以市区和县城为中心,搞好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活动中心、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区和县城的文化辐射功能。三是加强农村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活动室,同时要充实乡村文化站、活动室的文化设施,为丰富居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阵地。

(四)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品牌

着力解决衡阳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而文化产品缺乏的矛盾。搞好规划,确立重点,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功夫。一是注重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挖掘和保护,保持其原始生态性。二是文化和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和,大力发展文化用品加工制造业,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并形成产业化经营。三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并举的战略,通过各种推介、洽谈会等形式,加强对衡阳文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提高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整体经济实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篇6: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镇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经济集聚的问题,更是一个“城镇”、“产业”和“人”互动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城镇的可持续、生态、低碳和绿色发展。因此,我们提到的“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现阶段,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人互动,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一、产城融合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产城融合作为我国在经济转型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产业转型升级是其重要的实现路径之一。产业转型升级要以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引导产业空间优化,注重发展“都市友好型产业”为主要抓手。而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恰恰具备低能耗、低污染、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都市友好型产业。同时,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其他产业品牌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和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创业与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协调产、城、人融合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的有效催化剂。

二、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新区立足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定位,实现了新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以消费性和生产性服务需求的产业驱动力明显增强,产业关联程度和协同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推动现代制造业中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和环节的分离,加强产业间的协同融合,全力培育形成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发展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打造了一批以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领导品牌,全面提升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十二五”时期,新区以“新媒体新机场新北京”为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和融合化发展,打造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艺术品交易,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为代表的品质消费相关领域比重提高,高技术领域得到不断发展,高耗能领域比重有所下降。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新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为576.69亿元,在全市位居第5位,位列城市发展新区之首,实现利润总额12.27亿元,应缴税金10.32亿元。且收入增长速度迅猛,2013年较2011年收入增长了281%,利润年均增速也在20%以上。且龙头带动效应明显,截止到2014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年收入过亿的达到16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北京其他区县相比,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亟待破解“量”与“质”的瓶颈

“十二五”期间,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收入节节升高,但仍面临着单位数量少、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近两年外部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压力。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量有所减少,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多行业出现经营疲软状态。现阶段,新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产值低且位置分散,未能形成品牌效应,高收入企业仍集中于商业和工业,而更能体现高、精、尖技术水平的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业则无新增收亮点。因此新区文化创意产业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量”与“质”方面亟待突破。

2.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亟需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新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处于从培育期向成长期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有效利用重大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型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新,依靠重大项目带动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上下游集聚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将是有效的发展途径。对于具有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如华商创意中心项目、星光影视园新区项目、文创基金产业园项目、盛世南宫影视文化城项目、中国电子商务应用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新航城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项目等,直接关系到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与品牌建设,因此对这些重大项目的扶持依赖程度较高,如不能及时获得对重大项目的扶植资助,加快项目落地、开工、投产速度,将无法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3.产业融合动力不足,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弱,迫切需要产业结构转型 尽管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已成为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但目前新区获得成功的企业仍是少数,大多数企业并不清楚如何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来转型升级,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缺乏主动参与融合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二是科技与文化内容结合不够紧密,三是文化科技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弱。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拉动新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提升,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等路径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

4.产业发展环境缺乏优势,高端要素资源竞争力有限

与中心城区相比较,新区产业发展环境缺乏优势,一方面表现在缺乏重量级龙头企业,难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入驻的企业多属于初创期与成长期,规模小且分散,产业联动作用不足,很难形成产业氛围。另外,针对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推广、市场交易、网络虚拟服务、数据共享、融资担保、孵化器等文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导致企业难以留住;另一方面表现在经济环境不足,基本生活、商务配套设施相对匮乏,导致高素质人才难以留住。由此,新区在吸引高端文化产业人才、企业、项目、资金等方面竞争力较弱。

四、产城融合背景下大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劲选择

产城融合的核心思想是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城市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产业促进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即“以人为本,以产促成,以城兴产”。因此,新区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依托新区现有的政策、产业基础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业创新环境,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1.立足新媒体产业,打造“双生态”特色新城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育新媒体产业基地产业生态和绿色生态相结合的“双生态”特色核心竞争力。集新媒体产业、商业服务、商务办公、文化休闲和中高档社区为一体,打造以新媒体产业为核心驱动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形成具有较强综合辐射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带动商业商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经济。并依托新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放大园区集聚带动效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促进生态环保、配套设施完善的数字社区的建设,凸显新区生活居住和服务功能,打造自我功能完善、自我平衡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2.强化核心区功能辐射,优化南城产业布局

重点发展魏善庄地区,以新航城规划的核心区域与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承载区为定位,承接黄村、亦庄、第二机场北京南城三大板块连接中枢功能。依托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与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推进北京市时尚体育休闲公园、临空产业创新总部区与会议会展区、北京都市农业休闲文化生活圈的建设,对接新航城文化产业、绿色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等临空高端产业链的选择,打造南中轴延长线的生态涵养和文化创意发展核心板块。

3.立足“园”、“城”一体化布局,创新打造智慧城市

实行“园”、“城”一体化思考,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一张图”规划,努力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的发展格局。确定北城黄村、亦庄作为城市化新区,依托盛世南宫影视文化城、北京电子商务中心区、西曼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园等园区载体,重点发展影视文化、电子商务、商业娱乐、旅游会展等产业,建设北城高档社区、金融服务区、大型文化娱乐区和综合购物区。东城依托采育科技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建设现代科技新城与古镇风貌并存的新型小城镇;依托葡萄产业特色优势,发展规模型现代精品农业和观光农业。西城以榆垡和庞各庄为中心加快永定河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集旅游、休闲、体验、观光、娱乐、体育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带。南城以魏善庄、礼贤镇为核心,依托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承接新航城建设,建设以数字产业、电子商务、广告会展、休闲娱乐为主的现代都市产业与绿色生活服务区,建设南中轴宜居宜业生态新城。

4.着力业态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互促共赢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双重国家级政策扶持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有效引导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空间联系、多点布局的科技文化孵化器,带动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转换,实现文化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和科技资源跨区域共享。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加快核心区文创基金产业园的建设,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信贷、担保、产权交易、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金融评估体系和信用体系等配套措施。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增强旅游文化发展动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加快建设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主会场及周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长子营镇祥发伊甸园汽车露营地项目和庞各庄镇梨花村汽车露营地项目,发挥月季文化、汽车文化资源优势。围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吸引旅游龙头项目入驻,进一步丰富大兴旅游产品。

5.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顺应首都功能调整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趋势,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改造存量设施资源,依托“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为中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加快推进新媒体文化创新空间、创e咖啡创新型创业孵化平台等项目的实施,通过项目的带动,搭建起具有共享办公、信息交流、人才招聘、技术分享、市场拓展、项目对接、投融资服务、创业指导等功能的创新型创业孵化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和完善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让创业者之间自由共享经验、知识、技术和仪器设备等创业资源,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帮互助”、“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创新创业圈”。

6.加快走“互联网+产城融合”智慧发展之路

立足互联网思维,紧抓工业4.0时代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以建设“智慧园区”为抓手,以基础网络通信、数据共享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为建设重点,引入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手段,辐射带动新媒体创意带、电子商务带、金融集聚带的全面发展,推动智慧产业集聚。结合智慧楼宇、智慧办公、智慧协作等多种手段为辖区企业提供个性化企业智能服务,通过对原有产业的智慧升级,改进企业办公环境和工作模式,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化企业服务体系,培养一批企业服务提供商,为城区产业升级带来更多选择。加快形成智慧产业链,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进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区建设相融合,促进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

7.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加快反磁力中心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数字智能”新城建设。在文化设施布局方面,按照文化强区战略要求,大力推进新区综合文博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等文化配套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倡导健康运动、时尚生活、绿色生活。开拓数字文化发展新空间,在建设绿色生态新城的过程中全力推动数字文化繁荣发展。要加快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报刊等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数字文化新兴产业为主导,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加快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多终端传播;加强以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等为重要内容的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依托南海子湿地公园、半壁店森林公园等生态园区,加快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观光等生态文化产业集群,构建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区。

产城融合背景下的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1000字)

产城融合作为我国在经济转型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其实现路径之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要以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引导产业空间优化,注重发展“都市友好型产业”为主要抓手。而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恰恰具备低能耗、低污染、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都市友好型产业。且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其他产业品牌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和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创业与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协调产、城、人融合发展,实现“产城融合”的有效催化剂。

“十二五”时期,新区立足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定位,实现了新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以消费性和生产性服务需求的产业驱动力明显增强,产业关联程度和协同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推动现代制造业中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和环节的分离,加强产业间的协同融合,全力培育形成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发展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打造了一批以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领导品牌,全面提升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即将来临的“十三五”发展中,新区还应立足本区实际与环境形势,继续走产城融合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篇7: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

为加快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各省市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制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文化创意产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改变过分依赖传统支撑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拓展新的空间,而且还可通过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产业“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要举措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仅具有经济学的含义,也具有较强的文化意味。文化、艺术的要素通常即是城市品位、城市素质、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素质,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举措。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精致的艺术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创意和艺术文化顺利实现产业化的生产与流通,最大程度地在数量与质量上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几大门类中,无论是信息服务业还是动漫游戏业的发展,还是教育培训业亦或是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均会极大地丰富区域的文化市场,不断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之间已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换取硬实力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善谋发展、主动出击、争取资源、上下联动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与实力,繁荣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谐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审视资源

审视文化创意资源是规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文化创意资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的精神资源。

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载体,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名山大川;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名胜古迹;三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如八大菜系;四是文化设施与设备资源,如电影院。无形的精神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篇8: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北京、广东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 势头强劲, 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杭州在《杭州十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5-2010年) 》中提出“创意产业”要成为“杭州文化的支柱产业”。近年来,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区, 大力支持动漫产业、数字音乐产业等创意产业的发展, 综合实力已排名全国第五位。产业园区的建立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表现形式, 文章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理论

(一)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分成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 他认为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有密切关系, 产业集群是外部规模经济所致。他认为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 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 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这种高效率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从而促使企业集中在一起, 形成了产业集群。他把专业化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 在产业区创新气氛十分浓郁, 新工艺、新思想能很快被接受、传播, 各个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既有效竞争又合作交流的网络。

(二)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并用它来分析了组织的界限问题, 其目的是说明, 企业或其他组织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的单位, 其经济作用在于把若干要素所有者组织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换, 这样减少了市场交易者单位数, 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科斯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产业聚集的成因。他认为, 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众多, 可以增加交易频率, 降低区位成本, 使交易的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 这些均有助于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同时聚集区内企业的地理接近, 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对称性, 克服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并节省企业搜寻市场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三) 韦伯的区位理论

韦伯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 指出企业是否靠近取决于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他把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创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 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 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 并引发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这种地方性集聚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即技术设备、劳动力、市场、经常性开支成本。

(四)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佩鲁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 位于力场中推进性单元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 它不仅能迅速增长, 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增长极会带来区位经济效应, 相关生产部门集聚在某一区域, 可以共同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 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共同研发新产品, 可以形成规模较大的原材料采购市场和产品供给市场, 使竞争更加有序, 形成良性循环;增长极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可以提高分工程度, 降低管理成本, 分摊费用和支出,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极会带来外部经济效应, 区域内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 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

(五)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 在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 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他认为企业和产业一般倾向于在特定区位空间集中不同群体, 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 空间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专业化有关。这种同时存在的空间产业集聚和区域专业化的现象, 是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原理。克鲁格曼 (1991) 设计了一个模型, 假设工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而农业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在一个区域内, 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

(六)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 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他指出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和两个附加要素组成。在竞争优势理论中, 波特强调各个要素发挥作用时, 是一个动态系统性机制的变化, 而地理集中将使四个基本因素整合为一个整体, 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 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 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讲, 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密集, 能形成高度的集聚效应。而其他中小城市及农村, 文化创意产业比较松散, 有的地区甚至没有。文化创意产业分布的不均衡性与所在区域的发展环境有关,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是有选择性的, 集聚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而不是任何空间在任何时间内都能形成集聚。经过调查分析, 笔者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及其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 需求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 为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如精神上的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准之后, 精神上的需求就会增加, 这会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恩格尔定律, 随着一户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该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会不断下降, 反而言之, 精神上的支出所占的比重会上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定, 恩格尔系数40%以下为富裕, 生态市达标值为小于40%。2008年杭州人均GDP达到70832元 (按户籍人口计算)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34%, 杭州市区已经达到生态市标准。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6719.1元, 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5504.28元。消费性支出中, 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是1782.02元 (占总消费支出的10.66%) , 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是2589.77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率与1995年的7.8%相比, 已经有长足的改善。杭州的文化需求和消费在迅速增长。

(二)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投入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创意天赋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投入。有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这就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必然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蓬勃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流向取决于他对生存环境的选择, 因此, 那些交通设施便利、社会保障完善、文明素质高、环境优美的大都市成了高素质人才集聚的地方,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杭州政府为人才、劳动力的流动提供较大的便利, 为经营、融资、择业、转产等提供较大的自由和支持, 为创业者提供一流的服务, 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吸引有志于发展创意产业的人士来杭投资创业。杭州高校林立, 据统计2008年杭州高等学校有36所, 在校学生409 559人, 专职教师24 017人, 同时, 省教育厅对高校进行整体规划, 开辟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萧山高教园区。这些高教园区和高校师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后盾, 通过教学、科研、实践等活动的融合, 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三) 资本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资本在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是主要投入要素。一部电影的拍摄往往耗资几百万元以上, 国外影片耗资更多, 如奇妙海底电影耗资4500万英镑;一张唱片的录制与发行耗资百万元以上相当常见。这就促使制片公司和唱片公司跟着资金流动, 资本在哪里集中, 他们就在哪里扎营。国际上纽约、东京、伦敦等金融中心也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地方。杭州2008年实际引进外资33.12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5.1亿美元。到2008年底, 杭州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2.07亿美元, 投产企业4198家。杭州是国内银行机构分布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 全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15家, 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1 333.31亿元, 同比增长21.41%, 占全省比重超过30%。与此同时, 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仅为0.8%左右, 是国内金融业最为安全的城市之一。

(四)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是一座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方面, 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而且有利于培育创业的机遇意识, 有利于构建推动创业的激励机制。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者就需要有这样一种环境来激发创意, 带来更新更广的发展空间。而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高等院校等这些文化资源的源头往往集中在大城市, 吸引着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在大城市寻求创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比如, 纽约、伦敦、巴黎、墨尔本、悉尼等既是经济中心, 也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地方。杭州历来以文化名城著称, 从钱塘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 文化不仅推进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 还赋予了其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目前, 杭州市区有36所高校、11个剧场、15个剧团、8个文化馆、92个文化站、9个图书馆、13个博物馆、1个展览馆, 这些文化资源所在地是创意者汲取养分的地方。

(五) 信息通讯因素

文化产业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 信息传播技术成就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网上图书、文献搜索、网络电影、网络电视、网络音乐应运而生。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文化产业的管理, 在宏观上, 提高了政府处理文化事务的能力, 提高了文化管理机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降低了管理成本, 使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在微观上, 信息管理提高了企业信息处理能力, 使企业内部信息畅通, 外部信息快速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封闭”状态, 打破了文化的空间、时间、物理障碍。据统计, 2008年杭州拥有电视台2座22套节目, 广播电台9座18套节目, 电视、广播人均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9.8%。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184.9万户, 其中数字电视96.43万户。全年出版报纸18.2亿份, 杂志7300万册, 图书2.96亿册。

(六) 关联产业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十分强, 它对上下游产业有极大的影响力。一部电影的拍摄、一张唱片的发行、一部著作的出版、一出话剧的演出都关联到许多产业。如一部电影的拍摄除了需要剧本以外, 还要采购拍摄过程中的各种道具, 各个情节还要进行剪辑制作, 要进行广告宣传, 最后才能上映。同时,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若干相关联产业的集合, 是广播、电影、出版、广告等子产业的集合体, 不同的子产业相互关联, 又与非文化产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不仅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同时, 由于产业外部经济效应, 通过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2008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 增长17.6%, 高于全市GDP增速6.6个百分点, 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1%, 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

参考文献

[1]马军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意义[J].中国经贸导刊, 2007 (14) .

[2]马军显, 韩仙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探讨[J].理论视野, 2007 (10) .

[3]高红岩.创意产业面临的统计问题与对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7 (5) .

[4]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 2003 (3) .

[5]M.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6]Krugman.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American EconomicReview, 1980 (70) .

上一篇:白公鹅同步练习下一篇:乳胶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