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研究

2022-09-1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其临床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90%~95%都为2型糖尿病[1]。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运动等方法,对于血糖控制效果欠佳者常联合应用胰岛素,以降低并维持血糖稳定性[2]。该院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了格列美脲和甘精胰岛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高血糖,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合并糖尿病肾病者。男81例,女59例,年龄43~76岁,平均(56.9±10.4)岁,病程1~15年,平均(6.5±2.1)年。FBG(空腹血糖)≥10mmol/L,2h-PG(餐后2h血糖)≥13mmol/L,HbAlc(糖化血红蛋白)≥8%。所有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前,口服降糖药时间均不低于3个月,且无胰岛素应用史。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本次治疗前5 d开始停服降糖药,治疗前进行FBG及2h-PG监测,均常规进行运动治疗、饮食控制和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应用格列美脲(国药准字H20041838)和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J20090113)。于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剂量1mg/次,3~4次/d;晚上10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0.2U/kg,用药期间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3d调整1次),直至血糖达到目标值(FBG<7 mmol/L,2h-PG<11.1 mmol/L)。每天进行2h-PG和FBG监测,隔天监测1次00:00和15:00血糖,持续治疗2周。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表同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在患者入院后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相关情况;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合理休息;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整洁;随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等。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从饮食、心理、用药、出院指导等方面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干预内容:

①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具有并发症多、病程长的特点,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为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多与病人交流,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关心、安慰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多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②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详细地向患者讲解其病情,进行简单的糖尿病知识宣教,让患者对本病的危害、治疗方法有所了解。嘱患者要规律作息,做好个人卫生,并对患者的体重、身高、腹围、血压、呼吸、脉搏进行测量和监测。

③用药护理。嘱患者定时、定量用药与进食,若有饥饿、头昏等症状出现,要马上进食糖果,以免发生低血糖。要反复向患者交代用药时间,格列美脲必须在早餐前服用,甘精胰岛素在晚上10点注射。在注射胰岛素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静脉炎。

④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运动强度、体重及身高计算每日需摄取的总热量,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让患者严格按照饮食方案进食。纠正患者错误的饮食观点,如只吃主食、吃得越少越好等。嘱患者要多吃粗纤维食物、豆制品、蔬菜、含糖量少的水果,少盐少油,饮食清淡。

⑤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反复向患者强调后续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嘱患者坚持运动、饮食控制,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平时不得随意进食,更不能暴饮暴食,要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要保证充足睡眠,并注意观察足部皮肤或视力有无异常变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嘱患者要随身携带少量的糖果,在有饥饿感时能及时补充糖分,以免发生低血糖事件。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再次检验患者是否掌握了血糖自测方法和胰岛素注射方法,对于仍未掌握者,要耐心地予以指导、讲解,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lc、BMI值。根据治疗后监测到的血糖水平来评估治疗效果:FBG≤6.39 mmol/L,2h-PG≤7.8 mmol/L,为显效;FBG≤7.8mmol/L,2h-PG≤11.1 mmol/L,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表示,计量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2h-PG、HbAlc、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BG、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从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会造成胰岛素水平低下,仅通过服用降糖药物、运动、饮食控制一般难以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对于此类患者一般需要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3,4,5]。在人体中,胰岛素具有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保护胰岛分泌功能的作用,但单用胰岛素又很难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胰岛素注射时间不易掌握,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6]。甘精胰岛素为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具有血药浓度无峰值、作用时间长等优点,患者每天注射一次即可,且注射时间不受限制,其临床应用优势显著。

格列美脲为磺脲类降糖药,其具有半衰期长、用药方便的特点,其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减缓胰岛β细胞衰竭,保护胰岛功能。目前,已有不少文献报道[7,8],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但是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治疗,在运动与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遵医嘱用药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效果。因此,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治疗后的FBG、2h-PG水平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降糖效果,提高降血糖药物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配合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预防低血糖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目的 总结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联合应用格列美脲和胰岛素进行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2hPG、HbAlc、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BG、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配合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预防低血糖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格列美脲,胰岛素,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秋梅,于德民,李金金,等.加用格列美脲改善次大剂量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的敏感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2):1031-1034.

[2] 戴庆,戴荣峰,邵敏洁,等.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4):533-534.

[3] 王叶菊,刘红丽.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22-1523.

[4] 余小梅,杨刚毅.协同干预模式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9):935-938.

[5] 俞海燕.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218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3):51-52.

[6] 肖勇,辛竹,刘颖,等.糖尿病及胰岛素应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6):29-31.

[7] 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8] 袁丁,梁华,刘宏霞,等.胰岛素及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6):1070-1075.

上一篇:浅谈钻井液设计对钻井工程和地质录井的影响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