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分析及阐述

2022-12-18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重大, 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下, 促进了社会就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深化了教育改革, 加快了学校的进步发展。同时,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将针对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方式进行分析及阐述。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对高校以及大学生们提出新的要求。时代的脚步变换不停, 高校的教育也应随着时代进行有效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性上, 面向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实用教育。其教育理念符合了时代进步的需求, 优点诸多。

(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时代背景下, 社会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由于社会中就业压力巨大, 高校的教育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也是各界热议的话题, 对大学教育改革以及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使我国大学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推动的教育改革, 并且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高校应该彻底贯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 为学生日后的创业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

(二) 大学身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中的必要内容, 在综合素养的培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基础教学, 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所欠缺, 因此高校教育机制应该进行有效的调整。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广大高校应切实的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有效的贯穿到大学教育中来, 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创新发展

在科技技术和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如今, 高校的教育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高校教育只有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历久旎新。当下社会中的竞争更加着重于创业创新的方向, 高校的教育指向也逐渐的从精英式培养转向大众教育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也越发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发展理念。高等院校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 积极调整教育模式, 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推动高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

高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同时, 为大学生的就业道路做好铺垫。我国当代的就业政策, 已经发展到支持自主创业的层面上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不仅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号召, 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 最大程度的为社会做出贡献。全面小康社会即将来临, 我国高校应积极的发展健全自身的教育体制, 将自身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培养学生创业创新力度, 趁着时代的东风, 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为社会的就业提供更多岗位, 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2012年由教育部提出, 其目的就是使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中, 深化教育改革, 更好的将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提前进行专业领域探索研究工作, 从而提升大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一经推出得到了社会许多层面的赞赏支持。但不得不承认,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条件没有保障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发展, 随着高校的深入实践, 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很多高校的项目研究没有切实的条件保障, 项目的环境条件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 导致学生们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兴趣消减, 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很多创新创业项目的实验基地分布不平衡, 校企合作机制也存在一定弊端, 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一些项目相关部门不愿意将实验室被本科学生所使用, 对大学生有所顾虑等原因都制约了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开展。

(二) 大学缺乏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逐渐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很多高校为了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项目建设中来, 会在项目申报时建立各种奖励机制。奖励机制的作用是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很多同学对项目的申报极具热情。可是项目获得批准之后, 很多学生因为对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不熟悉,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掌握不好组织管理方法, 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度缓慢。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课程开展的比较少, 使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会产生迷茫。

(三)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

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 应该发挥主导地位。创新创业项目在开展过程中, 很多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类专业知识, 又没有很好的管理组织能力, 并且对项目的开展比较迷茫等原因, 导致学生更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项目。这不仅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而且教师变成了项目的主导者, 有悖于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更有甚者有教师直接报班项目的迹象, 学生失去了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

(四) 高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社会各界都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纷纷表示支持, 高校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踊跃开展。但是各高校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很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对日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有着消极的影响[1]。只有根据自身情况, 切实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效的实施,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

三、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解决对策

(一)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受到了专业模式的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会不由自主的根据传统的思维定势来引导学生, 这样的传统教学大大的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的发挥, 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不符的现象产生。高校教师应该积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注意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更注重“创新”, 高校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趣有亮点的实践训练。将有趣的实践训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从根本上将富有趣味的专业知识融入课题,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二)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多科学视野

在团队配合中, 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各位成员必须要相互协作, 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相互交流甚至相互质疑, 一起携手同心完成团队目标[2]。对于创新创业项目, 大学生们必须学会如何维持并稳定项目团队, 使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程度。只有团队人员共同努力维护团队关系, 各司其职, 共同为了团队的目标奋斗, 才可以实现团队目标。人多力量大, 个人能力是有限的, 团队目标凭借一个人的精力时间以及个人视野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团队中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科学视野的学生团结力量, 携手研究创新, 才能达到多科学视野的共鸣, 使研究成果更加理想。

(三) 重视研究过程

大学身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 应该更注重项目研究的过程, 过程是项目实施的途径也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 要容忍错误和失败的发生。大学生在实施项目的流程中, 会遇到很多困难, 例如专业知识的疑惑以及教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矛盾等等。所以大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 不要一味追求项目结果, 应该更注重项目实施过程带来的经验和体会,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道理, 提升自身创新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在过程中收获和吸取教训, 重视研究过程带来的感悟。

(四)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体现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实践融合的一个过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过程, 就是体现了这一理论观点。学生通过将自身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整合并转化为实践过程。在实施项目过程中, 学生们会根据自身的想法, 将自身的所学与实际相融合, 并且施加在项目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为大学生们的创造, 开辟了良好的理论道路, 而且加快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进程。

(五)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利用“同协会”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创新”与“创业”并重。高校的创新创业应该着重于两点来进行, 不仅要积极树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更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利用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对创新创业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聚集, 创办“同协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能力来进行分组, 不同组别的学生, 会领到不同的协作任务, 在同学们的互相协作在共同完成项目任务[3]。协助项目的完成, 使学生们在相互帮助中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协助项目的过程中, 使学生们集思广益, 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为今后学生们职业道路打下基础。

2. 利用奖励机制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积极创办奖励机制, 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校可以积极创办有奖励机制的活动, 例如“项目创意王”、“创业计划我最强”等一些有奖励的比赛机制。同学们在有奖励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积极性。在有目标指向的活动中, 使学生们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 融入自身的创意, 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举办有奖励机制的比赛, 使学生在知识和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 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一个重要契机。

(六) 确保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操作性

创新创业项目必须确保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学生在选择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时, 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在选择创新创业项目之前, 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按照科学依据, 根据当下的政策以及社会发展现状和就业形势, 仔细权衡利弊, 确保创新创业的可操作性。在实施创业项目的过程中, 注重实施过程, 面对困难努力克服, 应该放平心态, 接受不完美和挫折。加强团队合作, 保障团队之间的共同利益, 时刻保持创业的积极性, 切实确保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 社会更加着重于人才的创新能力。为了符合时代的需求, 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培育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只有切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才能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力和自我创造力。这不仅为大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在学习教育中, 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2012年, 教育部提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广大高校以及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针对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和阐述, 其目的是探寻正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为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项目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王琼, 盛德策, 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6) :99-101.

[2] 金晓曾.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31) :28.

[3] 吕楠.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34) :177.

上一篇:新型碳化硅陶瓷列管式石墨换热器下一篇:怎样上好化学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