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国际化发展道路的践行与展望——以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2022-10-08

一、艺术类高校国际化教育建设背景

“国际化”如今已成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及社会的共同诉求。它能帮助不同国家参与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优化本国的综合实力, 使本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 从而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化教育的有益实践

(一) 通过引进国际设计大师, 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2011年从芬兰阿尔托大学引进在工业设计, 建筑以及相关领域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方海博士担任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通过引进方海院长这一契机, 学校以“专家引专家, 大师引大师”的方式, 又引进欧洲顶级工业设计大师, 诺基亚快速成长期的主创设计师汉诺·凯霍宁教授。同时还引进以院长方海教授、欧洲著名LED照明设计大师, 瑞典皇家艺术与设计大学威沙·洪科宁教授和芬兰阿尔托大学拜卡卡洛文玛教授等为核心成员的北欧“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 该团队是目前唯一进入中国的欧洲大师级团队, 诸多国际设计大师的加盟形成国际化的开放式师资队伍, 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亲身领略世界级大师的风采和学科的魅力。

(二) 通过开设国际workshop设计工作坊, 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

创新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国外与国内教师共同开设主题“工作坊” (workshop) 的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欧美的设计教育中非常盛行, 也是设计类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最佳方式, 旨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元思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开设工业设计创新班, 由Hannu教授等特聘教授、阿尔托大学Kart等外籍教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Sato教授等客座教授共同授课及进行设计项目实践, 以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 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

学院以多种形式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及设计机构在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产业合作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致力于将艺术与设计学院打造成与国际接轨并具有国际水准及影响力的, 现代设计科研、教育、应用及产业化结合的综合性平台。目前已与芬兰阿尔托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瑞典皇家艺术设计大学、日本名古屋市立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 (境) 外顶级设计院校和芬兰创意设计公司 (Creadesign Oy) 、方-洪设计事务所 (Fang-Honkonen Oy) 等国际化设计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四) 通过举办国际学术活动, 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形成了国际顶级设计大师及专家学者的学术论坛和讲座制度, 共同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设计产业的发展, 对创新设计中的最新技术成果、理论与实践、设计方法等多个学术专题进行交流与研讨, 通过举办国际学术活动, 不仅以全新的思路和国际化的理念搭建设计界的高端学术交流桥梁, 还给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大师近距离接触的平台, 引领学生关注世界设计前沿,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五) 通过参与国际设计大赛, 提升国际竞争力

引导和鼓励师生团队问鼎国际设计大奖, 并透过参赛作品观摩学习, 扩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设计创作的国际水平。在素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2013德国IF设计奖上, Qoso Design创新设计团队的作品Static-Space (静音空间) , 获得IF概念设计大奖, 并受邀参加在德国汉堡举行的颁奖典礼;在素有亚太室内建筑设计业界“奥斯卡”美称的“金指环i C@-ward全球设计大奖”上, 作品《Traveling空间》获得学生组银奖。

(六) 通过建设国际化的创意体验空间, 营造国际化设计氛围

营造国际化的设计文化氛围可以产生更多的互动, 交流和碰撞, 从而激发设计创意灵感。学院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世界顶级设计大师库卡波罗艺术馆, 收藏了北欧顶级设计大师和设计教育家库卡波罗一生最经典的设计作品。有中国传统经典产品典藏馆, 收藏了我国经典的明代家具和建筑构件, 为师生的教学科研设计活动提供了重要体验和观摩的条件。有近2000平方米设计艺术展览馆, 承办国际、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展览, 并为本校师生提供专业的作品展览空间。有国际创意设计中心, 驻扎着国际设计公司和创意工作室。

三、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化教育的有益实践影响和成效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通过不断打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设计文化, 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设计类人才, 从而提高自身办学层次和国际声誉和地位。

(一) 成功加入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 (Cumulus) 组织

该联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的全球唯一的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国际组织, 我院成为国内第七家世界设计院校联盟学院, 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成为该联盟成员的中国大陆十所高校之一。

(二) 成为国际设计交流中心

借助活跃的国际交流、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和高峰论坛, 组建国际产学研合作机构, 发展和扩大与国外大学、政府、文化组织和欧洲设计界的合作, 展示中国艺术及设计学科水平与教育成就。逐步成为交流设计信息的桥梁、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引擎。建成和运作国际设计大师工作室、设计博物馆、设计沙龙等国际设计交流机构, 建设和运作艺术展览馆、典藏馆, 形成高标准的国际设计文化交流中心和艺术设计花园。

(三) 屡获国际性顶尖大奖

学生在国际性大赛上捷报频传。获得包括德国i F奖、德国i F设计概念奖、法国巴黎psi奖、台湾光宝杯创新奖、金指环全球室内设计学生组金奖、起亚汽车全球设计大赛最佳环保方式概念奖、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金奖, 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奖等国际顶级设计大奖在内的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奖励250多项, 专利200余项。

(四) 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

在国际化的设计文化熏陶下, 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如春后雨笋般兴起, 诞生了一批符合产业创新趋势、具备市场潜力、代表青年创业特点的创新创业项目。

四、小结

艺术类高校的国际化发展道路需要鼓励跨国界、跨门类的交流与合作, 激发彼此的创作理念, 达到沟通、融合、创新。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化顶尖设计人才培养和国际团队和设计平台的重要基地, 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 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我们要跟上全球化以及世界高等教育的步伐, 中国的艺术类高校必须依靠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国际合作和交流, 国际拓展融入到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大家庭中。

摘要: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我国的艺术类高校如何探索其国际化发展道路, 合理有效利用世界资源, 从而提高自身办学层次和国际声誉和地位呢?本文将结合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艺术类高校国际化发展道路做出初步分析和总结, 希望能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141.

[2] 倪露学.关于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留学生教育的探讨, 2009 (10) .

[3] 刘芳, 赵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 .

[4] 苏国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J].教育研究, 2009 (10) .

[5] 艾小刚.论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实现国际化的竞争策略[J].陇东学院学报, 2008, 19 (6) :36.

[6] 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15 (2) .

[7] 靳占忠, 王平.地方高校国际化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1, 9 (1) .

[8] 朱苏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路径[J].教育与经济, 2010 (3) .

[9] 高淑贤.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23 (2) .

上一篇:DCS系统在造纸污液回收中的应用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