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回乡创业支持

2022-07-10

第一篇:能人回乡创业支持

在**能人回乡创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商会会长,朋友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风清景明、慎终追远的季节,大家怀着共同的心愿,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地赶回,缅怀自己的亲人,感恩自己的家乡。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市工商联、市总商会把大家邀请到一起聚一聚聊一聊,我觉得很有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政府,代表750万家乡人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陆续收到来自家乡的微信和邀请函、倡议书。市委、市政府也发了一个公众微信,叫《市委市政府出台“千人计划”,喊你回乡创业啦》。各县(市、区)也都通过各种方式,邀请能人回乡创业。这是当前全市上下一项共同的任务。能人回乡创业,我觉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所有从家乡走出去的、在外地工作的同志,我们都欢迎回到家乡创业或者在家门口就业。狭义的就是我们最近提出来的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我国引进高端人才有个“千人计划”,我们提出的是**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它的特点体现在“三个聚焦”上:第一,聚焦“三农”。聚焦农业农村农民,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第二,聚焦规模。要求创业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发挥农业规模效应。

第三,聚焦目标。计划在今年6月底以前,引进1000个有实力、有意愿的**在外能人回到家乡,到农村去投资兴业。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有力推动**决胜全面小康、加快老区振兴崛起,为此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强有力推进。这里,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干这件事?首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需要。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内涵是5句话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靠实干才能实现的美好蓝图。从哪里干起呢?我们需要引进大量能人回乡,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其次,是助推精准扶贫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湖北脱贫攻坚主战场,任务十分艰巨。脱贫攻坚措施是“五个一批”:产业扶贫一批、异地搬迁扶贫一批、教育扶贫一批、医疗扶贫一批、政府兜底一批,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输血”类,二是“造血”类。“输血”类就是国家拿钱,通过转移支付、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直接扶持贫困户,如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政府兜底等。在医学上,对生命有危者进行输血是为了保存生的希望,但要恢复健康必须增强造血功能,增强自身免疫力,让他能自己下地走路。扶贫同样如此。要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根本上要靠产业,靠市场主体的带动。

**在产业精准扶贫上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即政府+市场主体+金融+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模式。如果没有市场主体参与,产业精准扶贫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目前,全市参与到精准扶贫中的市场主体有2000多家,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带动力不强,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增量,这还得靠家乡人,靠从家乡走出去的能人,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其三,是落实“三乡工程”的需要。“三乡工程”即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市民下乡”就是把城里人吸引到农村去,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带动农村消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能人回乡”就是让在外能人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创新创业。“企业兴乡”就是回来办企业,推进乡村发展。所以,我们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正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乡工程”决策部署的落地举措。

第二,为什么能够做这件事?我把它总结为“两好一多”:第一个好,是政策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三权”如何分置呢?即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放活土地经营权。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都是高含金量的政策。第二个好,是时机好。我们提出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可谓正当其时。为什么呢?改革开放以来,从家乡走出去那么多人,成长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精英和成功人士,有50年代、60年代的,还有70年代、80年代的,中坚的骨干力量集中在70年代、80年代,处在30多岁、40多岁,事业兴旺、如日中天,正是事业的高峰期,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技术、经验,具备相当的能力。这个年龄的人还有个共同特点,随着年岁增长,乡愁越来越浓,家乡情结越来越重。年轻时在外打拼,“少年不知愁滋味”,到了现在这个年龄,“醉里吴音相媚好”,有能力、有愿望回乡创业,所以这个时机非常好。一个多,是能人多。据粗略统计,**每年在外面打工的,在130万到160万人之间。其中,当了老板的成功人士大概有6万人。我们提出“千人计划”引进1000人,在6万人里仅占1.7%,100个人里面回来1.7个人,这个保险系数很大了。所以,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到了能办这个事的时候,到了能办成这个事的时候。

第三,能人回乡做什么?简要回答就是回乡创业。具体来说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回乡兴办一二三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人回乡“千人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天给大家发了一个材料,介绍了**市的银杏、油茶、蕲艾、虾稻、畜牧产业相关情况,这都是非常好、特别适合回乡投资的产业。既可以搞种养业,也可以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办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第二个方面,采用市场化的举措。我们请能人、老板、企业家回来投资,就是要成立公司、办专业合作社,用市场化的办法来推进乡村振兴。这就要求市场主体具备实力、达到一定的投资规模。根据我们这几年的切身感受,千万级至亿元级的市场主体,最适合与产业扶贫精准对接,与贫困户紧密联结。市场主体实力少于1000万元,带动能力非常有限;实力过大,好比航母开到近海,水太浅难以停靠。当然,千万只是个概数,并不是非得刚好1000万元,分一年、两年、三年投,也都可以。第三个方面,把农民纳入到市场体系中去。千百年来农民难以脱贫致富,根本原因是农业的小农户小生产小作坊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市场体系距离远,不可能致富。能人回乡就像一个桥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让贫困户参与到企业的组织化生产经营中,就能把农民带到市场的大海里去。打个比方,农民过去的生产方式,如同一个小舢板在家门口的小水塘里面划一划,翻了可以拉起来;如果要到大江大河甚至海洋里去,他没这个本事,得靠大船把他带到大江大海里去。这个大船,就是我们的市场主体。现在让农民买一张船票,搭上你这艘船,到大市场的广阔天地里面去,这样农民就致富了,农村就致富了。根据我们这些年的体会和经验,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的渠道有三个:一是土地流转得租金,农户拥有土地的承包权,流转经营权得租金,一年大体上500块钱左右。二是资产资源入股得股金。三是到企业打工得薪金。如果一个企业带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上百个农户、贫困户,他就能稳定脱贫致富了。

第四,能人回乡如何推进?3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会,发出《关于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加快培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新动力的通知》,发出了致**籍在外成功人士的一封信,诚邀能人回乡创业、回报桑梓。县、乡、村三级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政策层面,我市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

见》、《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加快推进银杏、油茶、蕲艾、稻虾、畜牧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推出了19条高含金量的优惠政策。工作层面,三月份启动后,四月份进一步动员,5月份考察洽谈,6月份签约,下半年开始实施。今天,我们把商会会长动员起来,会长回去后把网络的几百家几千家会员发动起来,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这就是我们的“千人计划”。讲到这里,我想起了诗人余光中写的那首著名的诗“乡愁”。我希望大家把乡愁转化成乡恋,用乡恋把自己变成乡贤,通过千千万万的乡贤来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富裕美丽新**。

第二篇:在2021年全市教授回乡暨能人回乡创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是我们连续第四年在同一时节、同一地点召开的特殊会议。略有不同的是,前三年召开的是能人回乡创业座谈会,今年增加了教授回乡这个主题,把两个“千人计划”座谈会合并召开。借这个机会,把大家请到一起坐一坐、聊一聊,叙叙家乡情,说说家乡事。大家的事业遍布全国各地,尽管工作都很忙,回乡时间短,日程安排满,但仍然提前谋划、腾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家乡故土的深情厚谊,对家乡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家乡人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天的座谈会,我们邀请了教授回乡“千人计划”代表43人、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代表62人,还有相关市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11个县市区分管同志。这既是一个沟通交流会,也是一个工作总结会,还是一个动员部署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共同把两个“千人计划”抓出更大成效。

刚才,《吾心归处是黄冈》《三千归雁乡愁筑梦》两个专题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千人计划”实施情况,9位代表作了饱含深情、饱含激情的发言,谈乡情、谈感受、谈建议、谈打算,我听后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转化为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两个“千人计划”,进一步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前三年,我跟大家面对面交流了很多观点。今天,再和大家谈一些想法。

第一,实施两个“千人计划”成效如何?回顾这三、四年两个“千人计划”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感欣慰,收获良多。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于2018年4月6日正式启动,已经连续实施了三年,其中2020年因为疫情受到了一些影响。三年来,累计签约能人回乡创业项目3455个,协议投资2388.7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55亿元,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我们把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工作成效总结为两句话,即“四个一千”“五个带来”。“四个一千”,就是实施千人计划、签约千个项目、引进千亿投资、带动千家万户;“五个带来”,就是带来资金、带来技术、带来人才、带来观念、带来收入。实施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为黄冈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能够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除了各方面大力支持外,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功不可没。脱贫攻坚归根结底靠产业扶贫,其他帮扶措施主要是有限的“输血”,只有产业扶贫是“造血”。能人回乡创业就是回乡“造血”,就是发展产业,增强稳定脱贫致富的能力。

教授回乡“千人计划”是2020年启动的。为什么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原因有很多,直接原因在于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带来了超出预想的效果,我们尝到了甜头,找到了窍门,受到了启发。我们希望借鉴运用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的有益做法,用工程的办法和措施把人才“富矿”挖回来为家乡服务,为黄冈建设添砖加瓦。2020年11月13日,市委、市政府在红安召开全市能人回乡创业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场推进会,我们提出谋划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12月7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经过4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对接,得到了广泛响应,取得了可喜成效。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以行政村为单元,深入调查,逐村摸排,形成了人才信息库。初步统计,已经登记在册的人才有12329名,包括院士、教授、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企业高管等相当职称的专业人士,统一称之为“专家教授”。

对这些专家教授,我们又作了进一步分类统计,其中有3706名专家教授有明确的回乡意向,愿意帮助家乡发展、为家乡发展服务,占了统计总数的1/3左右。截至目前,已签订121个项目协议,引进专家教授144人。

第二,实施两个“千人计划”意义何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黄冈实施这两个“千人计划”,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偶然性中有必然,必然性中有偶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核心要义是“三新”,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体现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从湖北实际出发,提出加快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实现“两个更大”作为黄冈发展追求,即在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更大贡献。“两个更大”,回答了“黄冈在哪里”“黄冈怎么干”的问题。在这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无论是“一主引领”还是“全域协同”,黄冈都身在其中,必须奋发有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定位,就是要求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黄冈作为全省版图大市、人口大市,一定要为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任务作出更大贡献。实施两个“千人计划”就是为了加快黄冈高质量发展,促进实现“两个更大”发展追求。

其二,这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要求。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前,摆在第一位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要继续推进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依靠产业发展完成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从另一方面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摆在第一位的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靠什么?靠人才。所以,要持续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三,这是发挥黄冈得天独厚优势的载体平台。实施两个“千人计划”,我们要有舍我其谁的气概,这是黄冈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正所谓“大别山水,人文黄冈”“多情大别山,风流看黄冈”,前一句说的是黄冈生态优良、物华天宝,后一句讲的是黄冈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我们说“时势造英雄”,黄冈就是一个孕育英雄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时代需要什么人才,黄冈就产生什么人才。封建社会要科举人才,科举考试是人才选拔的唯一通道,黄冈历史上出了944位进士,以州府为单位全国排名第5位。革命战争年代,黄冈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将帅灿若繁星。改革开放以后,黄冈中学一举成名天下知。据不完全统计,恢复高考以来黄冈走出去的大学生有108万人。发展市场经济以来,黄冈走出去了一大批企业家。目前,仅异地黄冈商会登记会员就有16.8万人。事实证明,人才是黄冈的最大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黄冈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实施两个“千人计划”就成为必然。偶然性是什么?就是谋划开展这两项工作,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结果。正因为有这样的必然性偶然性,顺势而为就能水到渠成。

我们的体会是,只要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早年回乡创业的罗田燕儿谷“谷哥”徐志新当年在座谈发言时,喊出了一句话“黄冈人都去建设北上广深了,谁来建设我们的家乡?”可谓振聋发聩,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同“打仗父子兵、上阵亲兄弟”,建设家乡、建设黄冈得靠我们自己。我们还体会到,只要有星星之火就能成燎原之势,只要读一读田园诗就能唤起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情和乡愁。前三次座谈会讲话,我背了几首诗,把大家搅得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背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对田园生活是多么向往啊!还有一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意思是家乡的田园都要荒芜了,怎么还不回去?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家乡的急迫心情。乡愁乡情是中国人的特殊情感,这种情感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在中华文化中,记载在唐诗宋词里,无论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靠的就是这种乡情来唤醒大家对家乡、对养育之地的情谊。

第三,两个“千人计划”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两件事情虽然启动时间、工作对象、工作重点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侧重引进企业家和资本,聚焦农村兼顾城市,目的是带动精准脱贫、促进乡村振兴;教授回乡“千人计划”侧重引进人才和技术,聚焦城市兼顾农村。实际工作中,两个“千人计划”各有侧重,不能截然分开,可以有机融合。能人有资金、有项目,但是缺人才、缺技术;教授有智慧、有技术,但是缺资金、缺项目。两者互为补充,一拍即合,如虎添翼,产生化学反应。我们希望把两个“千人计划”扭在一起抓,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体推进,达到“1+1>2”的效果,达到整体大于局部的效果。这就好比配中药,仅靠一种药材疗效有限,只有按照“君臣佐使”配方关系把不同药材科学配伍,才能发挥治病救人的整体功效。

第四,两个“千人计划”怎么推进?对此,市委、市政府已经召开了相关会议,印发了一系列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总体上,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聚焦“四个两”,教授回乡“千人计划”主攻“四个方向”。

能人回乡聚焦“四个两”:一是“两覆盖”,能人广覆盖和行政村全覆盖。从供给侧看,异地黄冈商会有注册会员16.8万人,已经回乡创业的大概3500人。从需求侧看,全市近4000个村,有能人回乡项目的不到5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要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和内生动力,没有市场主体作支撑,乡村振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能人回乡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必须千方百计、持之以恒扩大覆盖面,做到能回尽回、应有尽有。二是“两剔除”,剔除负面清单项目和质量不高项目,切实提高项目质量。常态化开展项目“回头看”,逐一把好关、过筛子,对环保不过关、违法用地、违规建设的项目坚决剔除,对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为继的项目坚决剔除。三是“两提升”,提升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到位率。说一千道一万,开工是硬道理,投产是真本事。签的协议再多再好,如果项目不开工就是纸上谈兵,投资不到位就打了折扣。四是“两责任”,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商会校友会的组织责任。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高位推进。商会、校友会具有一定的组织优势,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教授回乡主攻“四个方向”:一是“动口不动手”,就是参与决策咨询。教授有知识有智慧,可以为黄冈发展当参谋、出点子、支高招。二是“动手不动口”,就是引领科技创新。帮助我们攻克技术难关,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产品及工艺的科技含量。三是“既动手又动口”,就是开展项目投资。希望专家教授带着项目回到家乡,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黄冈转化落地。四是“既不动口又不动手”,就是助力招才引智。大家可以不动口不动手,但是可以多动脚,多回来走一走、看一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您回来了,您的学生、您的资源、您的人脉也会跟着来,就可以“一花引来万花开”,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产生“链式反应”。

大家身在异乡,一直心系家乡,不管什么时候,听到或看到家乡的每一点变化、每一点进步,都为之振奋。没有谁比我们自己更热爱家乡、更关心家乡。吾心归处是故乡,吾心归处是黄冈。希望每一位在外的黄冈人,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把两个“千人计划”扎实推进下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结出丰硕果实,为黄冈实现“两个更大”发展追求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陕西省出台三项新政策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

来源:陕西人民政府网 作者:陕西民工网002 发布时间:2011/6/21 13:35:00 浏览次数:1138次此信

息由 陕西民工网002 志愿者发布 [提要] 从11月25日召开的陕西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工作座谈会上获悉,2011年,围绕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陕西省将实现三大突破。首先,加大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省上将对回乡创业示范县给予进一步的扶持,市、县…

从11月25日召开的陕西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工作座谈会上获悉,2011年,围绕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陕西省将实现三大突破。

首先,加大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省上将对回乡创业示范县给予进一步的扶持,市、县两级财政也将对创建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和倾斜,可安排一定比例的再就业资金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农民工回乡创业基金,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信用担保等。各地要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支持力度,用于回乡农民工创业方面的小额担保贷款不得低于当地小额担保贷款总量的40%。

其次,各地要完善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整合和完善,重点解决市场准入、创业用地、税费减免、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优化创业服务,创新服务内容。各地要推广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创业指导、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的“六位一体”服务模式,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供一站式办公服务。有条件的县(区)还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建立一批专业化创业基地和小企业发展基地,也可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和废弃厂房等适合创业的场所,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和孵化园区,降低园区入驻门槛,提供创业廉租补贴

第四篇:河南省固始县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实地调研报告

作者:崔传义 潘耀国 伍振军 执笔

发布日期:2008-6-17 11:15:48 阅读次数:788

内容摘要:固始县属远离城市的传统农区和国家级贫困县,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就开始外出就业,全县半数以上农村劳动力在外地就业。近几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主力,也是支撑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服务劳务输出,着力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释放外出就业蓄积的创业资源,激活了县域经济。

关键词:农民工,回乡创业,固始县,调查

固始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属远离城市的传统农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平原与丘陵山区各半,163万人,农村人口120万,人均耕地1.2亩。固始县乡镇企业弱,富余劳动力多,农民收入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就开始外出就业,现在外出农民工53万人。外出就业多年来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真正对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影响的,是近几年明显加快步伐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目前,全县近2万农民工回乡创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研组固始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农民工回乡创业顺应劳动密集产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为传统农区经济结构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可贵力量。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服务劳务输出,着力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激活了县域经济。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进入步伐加快新阶段

(一)单一的外出就业对县乡经济促进作用较小,近几年回乡创业步伐加快,推动着县域经济结构的变革

固始农民外出就业是继农业家庭承包制后又一个影响深远的大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工业化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率先发展,固始县在本地难以发展非农产业,农民就外出就业,融入异地的工业化。2004年固始县开始把搞好劳务输出与实施“回引工程”作为一体化的工作来安排,对农民外出就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当年外出就业人数为4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4%,其中在北京、广东各10万人,江、浙、沪18万人,除了近2万人在外从事农业,95%以上从事二三产业。打工者每年寄、带回家乡20亿元左右资金。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在劳动、学习、竞争中成长,既有了多方面的产业工人,一批技术管理人员,也有一些人从农民到打工者、从打工者到创业当老板,在外面实现了“两级跳”。据2004年的调查,9800多人在外成为一定规模企业的老板。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外出劳动大军的一个表述是:10个亿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1000个百万富翁,1万个10万富翁。进城农民工是“人才库”、“资金库”、“信息库”。

外出就业作用很多,如固始农民收入的60%左右来自外出就业;增加了教育投入,一些农民工子女在县城好的学校读书,2000人在城里陪读;增加购买力,促进消费;捐资家乡公益事业。但多年来没有对改变工商业落后、企业少的经济局面产生明显作用。到2000年,全县工业产出仅占22%,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仅为8%。形成的格局是,家乡的经济还没有工业化,工业相当薄弱,但大部分劳动力已经在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蓄积了回乡创业、推进结构变革的能量。

直到2000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加快,才进入了外出就业——回乡创业对当地经济结构变化发生明显促进作用的新阶段。历史地看,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固始县一部分外出较早、事业有成者,就开始回乡办厂、开店,但人数不多。进入21世纪,返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我们和县劳动保障局调查了郭陆滩镇河东、太平、孙棚三个村和47名回乡创业者。他们当中,1999年之前回乡创业的14户,占29.8%,2000年以来回乡创业的33户,占70%。其中2003年到2007年3月回乡创业的就达到27户,占57.4%。而且近年投资于工商业的比重提高,投资工业的20户,90%是2000年以后发展的,养殖和农产品加工16家,70%是2000年以后发展的。投资规模扩大,1999年前回乡创业的,投资最多的l户为10万元;2000年以来,初期投资10万~50万元的7户,超过100万元的3户,最高为500万元。

全县的情况同样显示出回乡创业步伐加快的趋势。2004年粗略调查,回乡创业1694人,投资10万元以下的1484家,占88%,10万—100万元的133家,占7.9%,投资100万元以上的43家,占2.5%。到2006年底,回乡创业的已近2万人,其中回乡创业企业投入100万元以上的400多家,从事个体工商服务业的13650人,总投入在20亿元以上。

(二)回乡创业的多种类型

1.群体回乡创业,整个产业移植,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沿海要素成本上升,用地、用工、用电紧张,市场经济规律驱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转移,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农民工回乡创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固始出现了农民工的群体回乡创业,整个产业移植。一是一些同行业的农民工结伴回乡办企业,最突出的是郭陆滩镇和南大桥乡农民工回乡创办的水暖工业城。浙江温州的梅头镇是我国水暖工业三大基地之一,那里80%的从业人员来自固始,从90年代中期起,就有农民工在梅头镇租地办翻砂厂,生产水暖器材半成品,向较大企业供货。农民工创办的小厂逐步发展到承担该行业的大部分粗加工。近年他们在温州办厂的土地租金,已由10多年前每亩年4000元,增加到4万元左右,于是一些人商议回乡办厂。2005年以来短短两年时间,陆续“打捆”移址到家乡,形成近百家成品加工与炉间、焊接配套企业组成的水暖器材城。二是不约而同分散进行的产业移植,如针织业。郭陆滩镇一位农民工是东莞市某港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港资合股回到县工业园区创办用工400多人的针织企业,并把加工“订单”扩散到一些农村小厂、家庭作坊。目前该公司总资产3000多万元,员工1100人。同时也有从苏南回乡的农民工办厂做针织,形成有30多家企业的针织业。

2.既在外地经营,又回乡投资经营。有些农民工在外面创业有成,近年在继续经营外地产业的同时,寻找回乡投资发展的空间。在北京等地与台商开办“永和豆浆”连锁店的农民工王刚,在固始投资1.3亿元创办永和高级中学,投资0.9亿元开发旅游风景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和旅游产业。有的在外创业者同时到家乡投资幼儿教育,医院,小商品批发市场,旅馆,或投资于农产品加工、流通。黎集镇农民工朱国让,在江苏镇江市办了较大规模的木材交易市场,经营多年,回乡投资400万元创办木材加工厂,预计用工200人,女性职工占70%。两地经营的好处,是把本地企业提高到沿海发达地区同类企业的水平,便于产品进入市场,并把两地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3.内外合资办产业。这种情况是,一方在外地创业有成,积累了资金,不能回乡,但想投资回报家乡和亲人,一方在外出就业中对某个产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比较熟悉,想回乡创业,但资金较少。两者合伙,由回乡创业的人负责经营,象征性地进行少量投资。如郭陆滩镇吴军和在广东创业成功、兴办高科技公司的表弟在家乡投资办三合板厂,他自己懂技术、懂市场,投资100万元,负责经营,算2股;广东的表弟投资1700万元,算3股,共同经营三合板厂。也有务工人员利用在外创业积累的资金和技术与家乡留守人员合伙创办企业。

4.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家乡资源特别是农产品资源发展产业。既有外出就业积累资金较少,回乡发展以谋生为主的小企业的,也有进行一定规模经营的。他们在外出就业中,熟悉了相关行业和产品的生产技术流程,回乡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郭陆滩镇汽车内饰厂老板吴良齐,过去在上海、北京、郑州做过红麻生意,经朋友介绍,回乡利用本地特产红麻发展环保型汽车内饰产业。产品除了销售到二汽、奇瑞和北汽福田三家汽车制造厂之外,其余全部出口到韩国,年产值2000多万元,并增加了农民种麻的收入。黎集镇金丝燕制面厂企业法人代表柴运友,曾在上海嘉定打过工,2003年由三人合伙投资200多万元办厂,生产有知名品牌的挂面,现在建有六条生产线,资产上千万,旺季工人400多人,月加工面粉600吨,在合肥、宁波等市建有9家代销点,经营状况良好。类似的还有大米加工、猪鬃加工等。这些回乡创业者把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用于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发展了循环经济。

5.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配套企业。固始县三河尖乡位于淮河岸畔,当地的柳编产业有悠久的历史,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手艺,但柳编历史上只是编制简单的农具。1986年,三河尖乡人万正和到临近的安徽曹集一家柳编厂打工。他发现,原来村里河边的柳条,不但能编容器,还能编桌椅、沙发卖钱。两年后,他回到家乡创办三河尖乡第一家柳编厂。利用打工期间学到的技术和对市场的了解,他的柳编厂旗开得胜,在这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大批订单。古老的柳编行业发生了变化,由粗放型传统加工转变为精细的工艺品加工。后来万正和在美国、深圳投资的企业,也推动了商品销售。现在,固始县柳条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以三河尖乡和丰港乡为中心,涉及周边十来个乡镇,有数万编工,他们或者在工厂集中生产,或者在家里按确定的标准加工,产品出口到86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全球著名的家具商宜家公司,派人走访几个柳编大省,最后与丰港乡华丰柳制品公司实现了合作,华丰的柳编家具进入了世界各地。

6.投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其特点,一是投资力度大,发展规模经营。胡族铺镇曾湾村黄中福,过去在福建、广东打工,2003年返乡投资发展农业,目前成为经营110亩耕地、22亩鱼塘和一个小型养猪场的“农场主”,先后购买四台拖拉机和插秧机、粉碎机。2006年养猪行情一般,种植业纯收入10万元,2007年养猪效益提高,预计种养业纯收入将突破15万元。杨集乡务工青年俞世海回乡创办原生肉牛公司,投资360万元,建成4栋牛舍,养牛400头,种植牧草200亩。下一步计划再投资扩大规模,把引进的一些种牛投放到农户家中饲养繁育,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开发肉牛产业。二是引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示范带动作用大。有些农民外出是在外地的养殖场打工,回乡成为发展畜禽业的带头人。如曾在山东一家养鸡场当了多年饲养员的鲁俊生,看到人家养鸡赚钱,就在2004年回乡,在县畜牧局帮助下,租下一片山地,投资多年积累的20万元,养鸡5000多只,当年获利,到2006年饲养规模扩大到5万只,带动1500多户养鸡,户均年养固始鸡4000只,获利5万元左右。他还牵头组建了固始县颐升养鸡协会,建设生态示范养殖园区。新店村张子生也是在外地给人家养鸡,2001年回乡自办鸡场,到2005年,带动村里60多户年养鸡20多万只,并组织重点户筹资100万元建设养殖园区,年实现社会产值2300万元。郭陆滩镇在许义昌、易志林等回乡创业人的带领下,促进形成了一个有上百万只蛋鸡、6家饲料坊的养殖小区,每天运出20吨左右的鸡蛋。三是利用当地山水资源,拓展生态农业的发展领域。洪埠乡张树林在北京从事废品收购多年,在中国林科院专家帮助下,在家乡投标造林3100亩,投资500万元。郭陆滩镇边远处一片几百亩水塘,有务工人员投资,建立电力提灌站,办养鸡场、养鱼场,形成高效农业生态链,同时引来候鸟,发展生态旅游。

二、回乡创业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

现在农民工回乡创业已在固始县初步形成气候,为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的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它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主力,使工商业在这个传统农区崛起,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加就业和收入,也是支撑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一)推动民营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主体

目前固始全县民营企业3万多家,其中农民工回归创办的企业1.2万多家。回乡创业虽然在民营经济总体数量上不占多数,但一些投资规模较大、技术管理新、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多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仅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达423家。

县城附近的工业园区、一些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工业集中区,80%左右的企业是由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郭陆滩镇近三年形成的工业集中区占地400亩,由回乡农民工创办的几十家企业形成水暖工业集群;张广庙镇工业园由回乡农民工创办的11家企业形成银针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近5000人,加上以张广庙镇为中心辐射到分水、石佛等乡镇的加工企业,带动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半成品银针8.5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成为重要的银针半成品加工基地。我们走访的黎集镇、陈淋镇,回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也占了很大比重。

固始县水暖工业、针织、银针、柳编、农产品加工、建材等六个支柱产业,前三项是由回归创业发展起来的,柳编是由回归创业提升的,农产品加工的主力正转向回归创业者,只有建材业不是回归创业为主。固始工商业,包括新开发的旅游、房地产等产业,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占据了2/3的经济总量。

回乡创业之所以会成为当地工商业发展的主力,一个关键是回乡创业提供了创业人才,他们经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洗礼,有市场经济观念、技术管理能力,一些人在外面就已是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同时回乡创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社会资本。过去劳务输出带回的资金,除了用于生产生活,存在银行的资金大部分又回流到发达地区,当地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资金瓶颈。而由回乡创业者带来的资金,弥补了县域经济资金不足的大问题。人才、资金回流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4050”人员就近转移就业和农业剩余时间利用的主要载体

固始县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大部分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部分是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企业。这些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吸纳由于结婚生子、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问题而不得不回乡的打工者,这些沿海发达地区工厂培养起来的熟练工人,成为家乡的产业工人的骨干;二是吸纳当地没有外出的农民就业。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有的吸纳30~40岁的劳动力,有的能吸纳50岁左右的劳动力,多数办在小城镇和乡村,半数以上职工可以回家居住,兼营农业,有的像针织、银针、柳编等扩散到农民家庭,这就为农村中年以上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利用,提供了机会。三是城镇待业人员,下岗职工,进城陪读人员。据统计,回乡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安置劳动力、下岗职工12.3万人。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固始县自2004年大力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以来,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当地,解决未外出农民和外出回乡农民的就业,成为“富民企业”。县里的柳编行业,就容纳了5万人就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民的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据统计固始县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为3251元,比2000年增长了74.5%,这些富民企业功不可没。

(三)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固始支撑城镇化的是农民工和回乡创业者。首先,农民外出就业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因素。其次,2004年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当地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回乡创业者累计投资40多亿,成为城镇发展的投资主体,固始县城镇面积从96年的7.5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发展到30平方公里,扩大了3倍。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在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之后,投入资金直接参与城市建设。固始回归创业人员将创业的触角延伸到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仓储物流等行业,劳务经济返乡创业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固始聚集,奠定了固始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

(四)促进商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

固始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商品农业的发展相结合。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拉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这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较大的投资发展和盈利空间。调查显示,有1/4以上的农民工回乡后从事农业开发,其中从事规模养殖的人数最多,占一半以上,成为商品农业特别是畜禽业发展的带头人,带动周边大量户农户参与生产,形成特色农业的专业村和养殖小区,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和结构调整。过去固始县不仅工商业薄弱,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服务也很薄弱。农民工回乡:创业从大米、挂面、木材、禽蛋、猪鬃、柳编等加工、流通领域切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发展。过去农民进城就业,在带来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相当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就业,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回乡创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又回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回乡除了从事农业开发、工商服务业以外,还有不少从事了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有的还担任村干部。

三、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环境

近年固始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进展较快,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可贵力量,这与县委、政府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当地政府立足县情,树立把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推动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的战略思路与观念,服务劳务输出,积极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问题,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创业者的积极性,释放外出就业蓄积的创业资源,激活了县域经济。其主要做法是:

(一)把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外出务工者的回乡创业

县委、县政府对农民工及其回乡创业的意义从战略上进行了思考,首先解决了靠什么力量来改变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局面的问题。固始县的经验是,要改变一个资源贫乏,没有区位优势的贫困大县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民工,靠这些通过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市场化锻炼了的人才和大小老板,靠他们回乡创业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劳动密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伴随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给固始发展带来历史的机遇。县委书记郭永昌说,固始与一些地方不同,它历史上缺乏工商业传统,也不靠近区域中心城市,地下没有矿藏资源,发展的支点在哪里?固始没有别的资源,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农村大部分劳动力被迫走出家门,进城就业,在外面得到提高,有了积累,当了老板,近年又回乡投资来了。他说,固始县招什么商?招的是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小老板!我们没有铜矿、煤矿,但有“金矿”,这个“金矿”就是50万农民工。实践证明,贫困地区很少能够引来境外投资,真正来这些地区投资的还是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他们把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了外出务工者的回乡创业。在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时候,抓住了这个机会,就激活了经济。

正因为看到了这么一点,固始县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农民工,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观念。一个标志性的举动,是从2004年起,他们搞了“创业奖”、“奉献奖”的评选活动,只要是外出就业发展,当老板,为固始争光的,报效家乡,回乡创业,做出贡献的,都在评选之列,每年评选20人,把这些被称为打工仔的巨幅照片挂在主要街道上,刻在公园里的石碑上。这在具有自尊自强理念的农民、农民工中引起了波澜,也有力地推动各级政府、整个社会改变对待农民工及其回乡创业的思想观念,认识他们的发展主体地位,是他们创造了和仍将继续创造固始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辉煌。

(二)调整政企关系,着力打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

固始县委、政府认为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与招商引资一样,关键不在“招、引”,而在创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政府自身首先要做出努力。他们提出“只许企业找政府,不许政府找企业”,实际上不是不要依法行政,而是肯定企业、创业者、企业家的发展主体地位,只许政府担当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角色,不许凌驾于企业头上,随意找企业麻烦。改变过去那种有的政府部门对企业只是“管、卡、压”“吃、要、拿”,稍不如意,就给企业找杈子,一句话就把一个企业给搞垮的官僚主义,转变到为企业服务的立场上来,努力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公共服务环境。为此,固始县成立了督察局,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协助回乡创业者创办企业,接待企业投诉,处理政府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有不正当的影响企业经营的行为,企业可以直接投诉到督察局。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班子做出表率,他们除了在掌握政策、安排工作上把服务企业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而且所有领导干部都把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公布于众,接待群众包括企业的访问,约请企业领导、职工代表对话,为之排忧解难。在政府推动下,企业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从根本上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把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位置颠倒过来。

(三)突破制度性障碍,推进金融等服务制度的改革创新

固始县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来突破困扰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的共性难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金融服务上探索企业自发联保,财政注资担保,解决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融资难题。根据目前的金融制度,企业贷款需要抵押,抵押品只能是在县城的房产。而农民工回乡创业创办的企业分布在县的各个乡镇、村,因为房产不能抵押,所以不能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在乡镇创办的企业普遍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信用社也因为风险管理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原因不愿意向当地企业放贷。这就使得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完全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3月固始县郭陆滩镇10户农民工回乡创业从事水暖器材生产的企业自发联合起来,向信用社递交联合担保申请书,10户企业联合担保,每个企业出资10万,集资100万作为担保基金。这一要求很快得到县委、县政府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支持。县财政又注入100万等量资金,共同作为担保基金。县农村信用联社和联合担保企业订立了贷款连带责任担保协议。信用社根据担保基金按照1:5的比例放大授信额度,由此10户企业获得1000万的信用额度。在授信额度内,按照联保贷款的模式,对各家企业所需资金随用随贷,在第一时间满足需求。在南大桥乡水暖器材城他们运用同样的方式发展了对回乡创业企业的信贷服务。这种企业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财政出资,联合担保,信用社放大授信额度,进行风险管理的融资模式,在一定范围里满足了企业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近几年来,固始县各级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苦心打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来回应农民外出就业又回乡创业的举动。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使这个1999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地方,迎来成千上万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农村和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派生机。

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尽管固始县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农民工回乡创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如对农民工回到不发达地区创办企业、促进就业应给予哪些优惠政策,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融资制约,如何帮助回乡创业者克服自身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的局限,如何进一步改变不发达地区县乡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等,都需要在更高层次特别是国家层面上采取政策措施。

第五篇:创业能人回报家乡共谋发展讲话(推荐)

在“毛盖图村外出创业能人回报家乡共谋发展暨

‘双亮双创双比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雷锋

(2011年8月15日)

各位同志:

大家好,按照旗委的统一安排,镇党委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双亮双创双比‛活动,开展‚双亮双创双比‛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及创先争优活动有关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到第二轮承诺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抓手,也是通过党的领导实现农村地区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旗委下达活动实施方案后,镇党委第一时间制定我镇‚双亮双创双比‛活动实施方案,我镇‚双亮双创双比‛活动以‚一包、二链、三带、四联‛为载体,目的是要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在全镇形成比服务、比奉献的良好氛围。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毛盖图村‚创业能人回报家乡共谋发展暨‘双亮双创双比’活动启动仪式‛,就是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旗委统一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已开展的‚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活动,下面,我

就此次活动将三点意见:

第一、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

开展此次活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意识,必须紧密结合毛盖图村的实际情况来谋划、组织和推动,用活动开展促进毛盖图的发展。毛盖图村作为一个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均较低。针对现在的实际情况,要引导广大党员、创业致富能人在谋求毛盖图村新农村建设中当好先锋,在搞好村民服务、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中发挥模范作用。活动中,镇党委会根据‚双亮双创双比‛活动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任务,明确活动的实践重点。围绕中心任务,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努力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变为推动工作落实的过程。

第二、要有服务毛盖图、回馈家乡的崇高精神

今天,毛乌盖图村的帮扶单位、走出去的创业致富能人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之路。我希望各帮扶单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加大对毛盖图村的帮扶力度,推动毛盖图村的持续发展;希望从毛盖图走出去的乡亲深怀着反哺家乡的情结,积极返乡投资创业,带动毛盖图的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向今天回乡的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同志们,苏布尔嘎镇几年来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2010年我镇全镇人均纯收入达8300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我们的发展是建立在低水平、低起点上的发展,与其他兄弟镇相比,我们与他们的差距还是很大。俗话说‚穷则思变‛,进入2011年,镇党委审时度势,从提升苏布尔嘎镇人民生活水平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积极引进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以及东联现代旅游项目,努力改变苏布尔嘎镇贫穷落后面貌。目前东联集团投资兴建的‚苏泊罕大草原风情旅游区‛已开始接待游客;连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阿镇的快速通道也已破土动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收储工作也已进去付款阶段,建设工作也是指日可待。

今年召开的镇党委二届一次会议、旗十四次党代会以及近期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旗经济发展都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一系列利好因素都将为我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政策保障,对于各位创业致富能人回馈家乡无疑是最好的消息,各位从毛盖图村走出去的创业致富能人如果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旗、镇两级党委、政府会给予积极的扶持与照顾。

第三、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以讲话精神指导发展。

同志们,前不久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已经在全旗范围内掀起了广泛的学习热潮。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精确概括了我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系统总结了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我镇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毛盖图两委班子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尤其是要仔细研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创业争优活动开展为载体,结合毛盖图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主动与帮扶单位联系,积极参与创业致富能人的带动,形成创先争优的具体行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全面贯彻落实王东伟书记讲话精神,搞好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当前,我镇正处在跨越式发展时期,各项工作稳步展开,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越是发展,各种矛盾越会显现。 今年5月份,锡盟发生了两起因刑事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全区稳定形势构成了严峻挑战。从自治区到盟市,大家都在同样面对一个问题:要稳定还是要发展?一些干部对发展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认为矛盾是不是要放一放,发展是不是

要缓一缓,面对工作顾虑重重,畏首畏尾,遇到矛盾不敢下手,能拖就拖。王书记在讲话中着重指出,这些不良倾向,与我们当前发展正当其时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与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背道而驰。面对这些不利影响,我们一方面要更加坚定发展的信心,决不停歇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要充分吸取经验,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近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下发,充分体现国家对自治区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因此,你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五次全委会议以及王东伟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当前发展形势的决策与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集中精力,扎实做好毛盖图村的建设工作。

同志们,开展创先争优‚双亮双创双比‛活动,它重在坚持、重在深入、重在落实。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头脑,把创先争优的各项活动当做当前的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同时,我想对帮扶单位的同志们,各位能人,各位乡亲们说:毛盖图就是你们的故土,你们的根在这里,如今苏布尔嘎镇正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时期,百业待兴,机遇重重。我们热忱地欢迎各帮扶单位一如既往对毛盖图发展的支持,也同样支持各位乡亲投资家乡、回报家乡,我们

将竭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使回乡创业发展的乡亲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农牧民群众得到最大实惠。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毛盖图定会有个美好的明天!

谢谢。

上一篇:纳税筹划调研报告下一篇:牛奶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