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文秘教学的审美化

2022-09-11

文秘专业因其社会实际需要, 而成为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 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因袭, 加上对学科教学性质意义认识不足, 很多学校的文秘学科教学没有吸引力, 生机不多, 缺乏活力, 课堂教学显得暮气沉沉。学生得过且过, 教师聊于应付, 导致学科教学的质量, 特别是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大打折扣。究其原因, 除了理念认识亟待更新提高之外, 课堂教学方式和具体方法, 都应该作进一步的改革, 通过教学创新, 来提高文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本文提出文秘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命题, 专从实施策略上给出几个具体探讨, 请大家教正。

所谓文秘教学的审美化,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整合各种教学因素, 创设人文性的美学氛围, 使教学内容、形式和主体活动, 体现出形象、主动、富有创意和美感价值的趋向, 具体来说, 文秘教学的审美化, 是将文秘教学的所有因素, 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等, 转化为审美对象, 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过程, 使原来传统的生硬呆板的教学关系转化为生动、积极的审美关系的教学。

文秘教学审美化的主要特征是教学过程的可感性, 教学因素及其过程中那些直观可感部分在内在逻辑控制的范围内尽可能舒展多样, 显示出形象、生动、丰富、自由的美学品格, 使文秘教学具有充分的外在形式的感性美和内在品质的情感美。形象, 指充分运用视、听方式对有关教学因素及其过程的外部形态轮廓或逻辑形态进行描绘, 使之形成清晰可感的“象”, 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这些“外在品格”是通过感性化的途径表现出来的, 并通过教学过程加工, 化解到具体的组成因素中去, 形成生动直观形象的审美机制, 以切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为前提, 以多样化、直观化、生动性为美学追求, 把学生动员到文秘学科教学的审美旗帜之下。

文秘教学审美化的具体实施策略至少应该包括下面几点。

1 情感调动, 力求教学过程的审美愉悦

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把学生情感调动起来, 是实现审美渗透, 提高高校文秘教学水平, 实现文秘教学审美化的一个重要方法。情感交流互动, 历来被认为是师生关系的至高境界。这种情感交流, 应该是审美情感的交流, 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欣赏和创造美的时候所产生的特殊的体验和主观态度, 是教育过程产生的一种审美效应。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文秘学科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交流互通的情感美往往通过活生生的互动合作过程表现出来。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特殊反映, 是对对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心理反应。它特殊在不象思维那样直接反映现实, 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而是现实与人的厉害关系, 需要关系的反映。其结果不是出现表象, 而是出现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情感以认知为基础, 但并不是所有的认知都可以产生情感。只有当对象与人的厉害关系、需要关系被认识了, 这时才有情感产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合作, 即指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境和谐, 这是文秘教学过程审美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恩格斯在谈到主体的倾向性特别强调, “我认为倾向应当是不要特别地说出, 而要让它自己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了。”借用到教学实践, 我们也可以说, 师生的思想倾向和感情, 应该在文秘教学过程中, 和教学对象一起, 形成有机的统一, 自然流露。具体来说, 首先要接近学生, 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 个人的爱好、习惯, 能自由地抒发表达, 然后才好在写作中自然流露感情, 其次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互动, 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摒除传统讲授的陋习, 把大学教师满堂灌、学生沉默不言的陈旧方式根除。而代之以专题讨论、辩论和自由发言,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完成教学过程。毛泽东当年就提出“干部班要用讨论式。”应该说, 这也是极符合大学文秘教学实际的。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情感引发才成为可能。教师要认真“备课备人”, 创造条件, 让学生用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悦欢乐愤慨幽默等感情, 使之能自由宣泄, 又能在教师的匡正指导下进行体验与自塑, 以形成逻辑关系指导下的情感流泻, 实现更高层次的情感定向。这些讨论形式和平等对话的机会, 使学生在感情上和教师贴近了, 对课题研究更投入了, 课堂教学产生了热烈的氛围, 审美气氛浓郁。

2“我向信息”, 强调师生沟通的和谐互动

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不仅是文秘教学的基本要求, 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原则追求, 合作关系是对传统师道尊严的否定, 是师生关系的优化。在文秘学科教学中, 特别需要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合作研讨, 形成学科教学过程的和谐互动, 才能改善过程, 提高效果。“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 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审美化的策略, 值得实践。

“我向信息”是沟通学上的概念, “我向信息”是相对于“你向信息”而言的。“你向信息”是指个人的主观意志过强, 忽略别人的感受, 不留余地的说出对别人的评价, 结果造成对方的不悦的言语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 使对方恐惧、畏缩或者抗拒。具体表现有如:

沟通的本意是提醒, “你向信息“表达却变成批评:“你怎么这么懒?!人家都在做思考, 你却无所事事?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沟通的本意是指导, “你向信息”表达的却是命令:“你的论文作业需要重做, 给你5天。”

沟通的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映, “你向信息”却表达成恐吓:“如果你再不交作业, 你这学科的学分就成问题了。”

沟通的本意是鼓励, “你向信息”则变为“怀疑”:“我不相信你能正确理解!”

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学生反省, “你向信息”表达的是质问:“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

当我们用这样的口吻与学生对话时, 往往都是我们一厢情愿地在说, 师道尊严如同一座大山压下, 会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惧, 或者是逆反心理, 学生甚而根本不理睬。因此, 以这样的情绪和态度来上课和教育学生, 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自己堵住了有效沟通的途径, 教育对学生所起的作用也必将是微弱的。

与此相反, “我向信息”是指教师所说的话表现出教师自身的内心感受, 是向学生平等地传递自身对信息的感觉。相对于“你向信息”中的对学生命令、责备、训诫等等口吻, “我向信息”将责任置于教师的内心, 向学生传递自己的内心感受, 而取得学生同感。因此, “我向信息”能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可信的人, 教师也有对自己感到失望、难过、愤怒、焦虑、恐惧等心理表现, 和普通人和学生的反应一致, 这就显示出教师开朗、诚恳、真实的一面, 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过程中, 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我向信息的言语表达模式如图1。

例如, 当教师发现问题时,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表达方式:

“当秘书学成为我们的累赘时, 我感到是我没有把握学科的精髓, 因为理论的力量是在掌握之后才迸发的, 而掌握是需要主动进行的, 只有被动应付才会成为累赘。我希望我们都需要重新审视秘书学的价值。”

“当我发现逃课比较多的时候, 我想我的教学能力存在问题, 因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我希望大家给我改正的机会。”

类似地, “当我发现地上满是纸屑时……”“当我看到课桌椅被同学乱推时……”“当我所带的班级被同年级的老师认为是平行班中最差时……”这样的语言来叙述, 向学生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有什么感受, 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进一步进行对话, 让学生根据事实和规则加以改进和纠正。这样就易于取得学生的同感, 促成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 互动合作的美学效果才能实现。这里, 关键是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 “我向信息”才能由衷产生, 也才能收到师生情感沟通的审美效果。

3 丰富形式, 力求教学形象生动案例化

文秘教学的形式, 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应该密切结合学生实际, 从学生以后就业的公关、服务等特性出发, 结合教学内容, 力求丰富生动, 富于案例体验, 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 又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满足, 得到美的享受。

举例来说, 创设情境, 就可算是一种富于审美化的教学形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协商活动的过程和真实情境的体验。情境创设在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习环境中的第一个要素, 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当前, 课堂教学仍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应该成为秘书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文秘专业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可通过创设实践性强的情境, 开展模拟会议、模拟洽谈、模拟自动化办公、模拟接待、演讲会、辩论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营造专业氛围, 熏陶专业意识, 提高专业技能, 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 学得趣味盎然。例如, 我们在组织学生实习的时候, 专门拍摄了专题录相, 把秘书工作的一些片断, 包括接待工作、文宣管理、组织协调等, 分类形成一些专题。教学时回放这些活动内容, 进行理论指导下的专题讨论。由于借助了视频、录相等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过程呈现的问题情境, 富于生动、形象, 因而能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而且这些录像也是学生自己实践的或是别的公关系统的生动的案例, 拿来鉴赏、品评、讨论, 总结优势, 指出不足, 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等, 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移植案例的教学又符合启发式要求, 注重诱导, 使教师教的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探索发现的过程, 把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其对未来社会职业的适应性作为出发点, 以知识为基础, 发展学生的能力。且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讨论解决, 确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而教学过程本身所体现的审美氛围, 直接助推了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活跃生动, 达到了审美化的要求。

我们组织学生外出专题调研、实习。把课堂搬到社会上去, 在社会的真实情境中体验生活, 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类似组织参加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型会议、庆典会展活动、颁奖仪式等。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 能体验公关服务, 感受职业环境, 培养职业能力, 激发学习热情, 收到了一举多得的功效。

摘要:本文借助美学理论, 联系文秘专业学科教学实际, 讨论文秘学科教学的审美化问题, 简要分析其性质, 并提出了实现文秘教学审美化的几个策略, 极具可行性意义。

关键词:文秘教学,审美化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第一册) [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2] 闵建国.对秘书专业教改工作的思考[J].秘书, 2000 (3) .

[3] 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5) .

[4] 陶丽萍, 等.涉外秘书实践教学改革刍议[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1 (1) .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下一篇:铜镍泥样品中铜和镍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