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校企共同整合课程的探索

2022-10-25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 针对行业和社会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强化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以来, 我们与企业紧密合作, 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初步探索。

1 校企共同整合课程的背景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是世界各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在这方面, 发达国家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如德国的“双重职业训练制度”、瑞士的“洛桑模式”, 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 我国目前由于缺乏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的制度环境, 还很难照搬他们的做法。这就直接导致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实践能力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较大差距。

目前各类高职专业办学一般都注重了产学研结合和实践教学环节, 满足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而忽视了课程整合尤其是校企双方共同整合课程。

鹤壁市拥有天海集团、天淇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全力模具有限公司等众多的模具企业, 具有“模具之乡”之称, 这些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的模具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他们需要的模具技术人才大都从外地引进, 应届毕业生在学校学的很多课程与岗位实际需要差得太远, 有些课程根本用不上, 到企业后还要从头学起, 2~3年才能完全适应岗位工作。因此, 结合鹤壁市的地方工业现状,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并在开始就加强校企紧密合作, 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 使学生所学课程尽可能的贴近企业实际。

2 校企共同整合课程的基本过程

一、在04级确定了一个模具班为校企联合课改试点班。

二、在鹤壁市区学院附近模具企业中选定了一个有条件且合作积极性较高的模具企业。

三、双方成立模具专业课改合作委员会, 其任务是:

(1) 设立课改合作办公室, 确定校企双方教学管理和理论实践教师, 确定了企业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人员为教师;

(2) 对本企业及模具行业进行调查分析, 确定模具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3) 按培养目标整合课程, 组织校企教师编写适用教材;

(4) 组织实施教学, 学生一入校既将学生编到企业班组, 同时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岗位上学习和在学校课堂学习有机穿插, 交替进行。

3 共同整合课程的准备及实施

一、确定模具专业培养目标经过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市场调研, 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可简述为:“善设计、会制造、能调试”;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模具设计、制造、模具使用全过程的操作、调试及维修工作。

二、课程改革前的见习2004年, 我院招收模具专业学生2个班, 我们确定了其中1个班为试点班。在2004年9月25日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一周, 在合作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当时选择了合作模具企业生产的塑料产品, 给学生讲解这个塑料产品必须用模具生产成型, 设计模具首先要绘制模具图纸;绘制模具图之前首先必须测绘产品图。指导老师给学生一天的时间, 让学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如三角板、钢板尺等测绘产品图纸, 要求学生运用中学课程中学习的知识, 从不同的方向画出平面图形并标注尺寸, 也可以画立体图标注尺寸。并且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和简单的操作设备, 虽然学生还不懂专业知识, 但他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

三、共同整合课程的实施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委员会对试点班实施了四个阶段的课程改革, 并严密地进行了组织教学工作。

(1) 初级阶段——又称刺激阶段 (第1、2学期) 新生入校并编入工厂班组后, 首先让学生接受客户的模具产品定单, 要求学生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 并在一定期限内绘制模具产品加工图, 学生尝试着画图, 感到十分困难。然后由企业的设计人员 (企业教师) 给予讲解, 学生跟着企业的教师学设计绘图。2周后学生回到学校学习《绘图技能》。《绘图技能》主要内容由《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三门课优化整合而成。

(2) 中级阶段——又称学徒阶段 (第3学期) 学生在完成初级阶段任务后, 开始进入工厂与技术人员同时设计一套模具, 但设计是相对独立的。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后, 与工厂技术人员设计的模具进行比较, 分出优劣之处。技术人员对学生设计的模具图纸进行审核, 分析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和错误, 并就具体的关键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一阶段的过程同样是在工厂和学校交替完成的。围绕学徒阶段的目标, 需要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对以往在学校讲授的《机械设计基础》、《模具制造技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教材的部分内容进一步优化整合, 写出讲义。在中级阶段, 学生继续对模具制造工艺过程、普通冷冲模、级进模、典型塑料模的装配、模具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全过程现场跟踪学习。

(3) 高级阶段——又称试岗阶段 (第4学期) 学生在完成中级阶段任务后, 开始在工厂单独接受客户的模具定单, 试岗设计, 独立完成任务。设计的模具图纸交由企业的技术部门进行校对、审核。这一阶段的过程也是在工厂和学校交替完成的。在学校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成型设备》等教材的部分内容。任课教师根据需要对这几本教材进行知识重组, 写出讲义。在高级阶段, 学生在工厂师傅的具体要求下, 对模具制造工艺过程、普通冷冲模、级进模、典型塑料模的装配、模具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全过程进行部分的指导。

(4) 综合强化阶段——又称顶岗阶段 (第5、6学期) 按照校企合作委员会总的教学安排, 第5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着力增加模具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制造, 达到设计合理、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寿命加长的要求。第6学期学生完全都在企业顶岗实习, 进入了准就业阶段, 并取得企业的薪金。通过这2个学期的综合强化训练, 学生完全能够达到模具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技术水平, 毕业后进厂适应岗位快。

4 取得的效果

由于课程改革内容都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的, 学生所学、所练内容和技能都完全符合市场模具企业用人所需, 在3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 不仅校企之间关系进一步紧密, 学生和企业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学生成了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力量。另外, 一些愿意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的学生也充满了竞争的信心。校企联合实施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摘要:基于模具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 校企共同整合课程内容, 学生所学与所练内容和技能都完全符合市场模具企业用人所需,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整合,模具

参考文献

[1] 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5) .

[2] 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5 (5) .

[3] 石卫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上一篇:美学思维·建筑艺术——建筑美术教学杂谈下一篇:孔板流量计在普光气田的应用与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