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行政执法考试

2022-08-09

第一篇:福建省行政执法考试

2007福建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试卷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知识试卷

一、判断题

1、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的执业许可证证明文件每三年由原批准机关校验一次。

( √ )

2、村民委员会可以制定计划生育村规民约,与育龄夫妻依法签订各种合同。

( √ )

3、符合法定条件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不得擅自人工终止妊娠。 ( √

)

4、本省跨县(市、区)流动的男性育龄人口也应该办理《婚育证明》。( ×

)

5、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一方再婚前生育过子女,再婚后双方未生育,符合奖励扶助基本条件的,不论其再婚前生育子女是否在现家庭,均属奖励扶助对象。

( √ )

6、必须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

( √ )

7、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造成2人以上人身伤害的可以称为重大案件。

( × )

8、人口和计划生育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事项。

( ×

)

9、《关于农村人口生育政策适用的规定》自2007年6月13日起开始实施。

( × )

10、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多生育两个孩子的,按夫妻双方上年总收入的四至六倍征收。

( √ )

11、对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采取的扣押财物行为,当事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 × )

12、我省推行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贡献奖励制度是我省利益导向机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 √ )

13、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方晚育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男方的照顾假为十天。

( √ )

14、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的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的人员,等同于省政府授予的省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

( √

)

15、符合《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生育条件的夫妻,不生育而收养子女的,视为政策内生育,不征收社会抚养费。

(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种情况,哪种不能申请计划生育行政复议? 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多生育而受到的行政处分

2、下列哪种文件法律效力最高?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3、林某夫妇于92年3月多生育一个孩子,93年6月缴社会抚养费五千元,尚有一万元未缴纳;93年7月,林某多生育的孩子天亡。对此,该如何处理? 原征收五千元不退回,余下不再征收

4、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诉讼要由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5、违反规定多生育一个孩子,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

6、下列哪种表述是错误的?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购买、使用超声诊断仪用于避孕节育检查,需将类型、数量、使用场所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7、“逐步实行国家、省(区、市)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药具经费统一结算制度”是哪份文件提出的?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

8、因婚婚、收养、父母子女间投靠,户口登记地址由城市(城镇)居民委员会变更为村民委

员会,以从事农业生产(农、林、牧、渔等)为主要

生活来源的,自户口登记变更之日起,视为农村人口。

9、下面关于奖励扶助制度与贡献奖励制度表述正确的是奖励扶助金和贡献奖励金都按照统一要求,建立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账核算和直接拨付的办法,由专门机构进行发放。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第2份决定。

11、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必须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上一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备案。

12、下面哪项不属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内部层级监督行为?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抽查

13、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行政执法过错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14、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力争到20lO年,率先实现部门工 作法治化。

三、多项选择

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予罚款。(

) A、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B、利用超声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C、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2、下列哪些表述出自《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

A、国家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

B、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C、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D、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3、下列哪种行为属于计划生育行政处罚?( )

A、对不按规定落实节育措施者,经教育不改, 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给予罚款

B、对多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

C、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者,没收其非法所得

D、对多生育者,降一级工资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福建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于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B、《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于1999年1月1 日正式实施

5、当事人对下列何种计划生育行政行为可以起诉。( ) A、征收社会抚养费

B、罚款

C、扣押财物

D、非法拘禁

6、下列哪些属于行政法规?( )

A、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B、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7、购买、使用超声诊断仪(用于教学、科研和避孕节育检查除外),应当符合下列哪些条件?( )

A、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B、诊疗科目设有医学超声项目

C、操作人员、诊断人员持有省卫生厅颁发的超声医学上岗资格证

8、关于临时《婚育证明》哪些说法正确?( )此题未作答

A、临时《婚育证明》在办证机关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有效

B、临时《婚育证明》的有效期为三年

C、临时《婚育证明》样式可由各地自行规定

D、临时《婚育证明》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9、假设“某一奖励扶助对象旧户簿、新户口簿和实际出生时间都不一样"下面关于出生时间认定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出生时间以本人身份证上注明的时间为准

B、户口簿出生时间确有误的,以公安机关确认的出生时间为准

10、下列哪种情形应从重追究责任?( )

A、因徇私舞弊、打击报复、.索贿、受贿造成行政执法过错的

B、故意违法实施行政行为,或者明知有过错而不采取措施纠正的 C、拒不服从或执行上级作出的纠正其行政执法过错的决定或意见的

第二篇:2002年福建省计生系统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试卷

(专业类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共七章四十七条。 ( √

)

2、征收社会抚养费不是罚款,不是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范围,不适用行政处罚有关“时效”的规定。

( √

)

3、对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采取的扣押财物行为,当事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 ×

)

4、对非法收养孩子的,按计划外生育处理。

(

√ )

5、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作出后,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受。因此,此决定书无效。

( ×

)

6、《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是我省第一部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 √

)

7、刘某,l 975年5月生,妻李某1975年1月生,1998年2月结婚,1 999年3月持证生育第一孩。问这种生育是否属晚育?

( √ )

8、流出人口较多的县(市、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外地设点,派人员前往检查。

( ×

)

9、再婚夫妻一方为丧偶的,再婚前双方合计生育两个孩子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

( √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

( ×

)

11、夫妻一方为汉族,一方为少数民族(除壮族外),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 )

12、一对再婚夫妻(身边一个小孩),夫陈某,1961年4月生,妻黄某(初婚未育),1979年8月生。两人于2000年9月结婚,2001年1月申请再生育。某县计生局不予审批,理由应受生育间隔四周年限制。

( ×)

13、伪造、出卖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罚款。

( × )

14、双方均为农村人口的夫妻,女方无兄弟且只有一个姐妹,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的。

( × )

15、作出计划生育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前,应先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

( √ )。

16、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法定职责。

( √

)

17、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可以对当事人征收社会抚养费。

( × )

18、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 ×

)

19、当事人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不服时,可向县计生委提趁行政复议或向县法院提起诉讼。

( ×

) 20、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

)

2l、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视为无效婚姻。

( √

)

22、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授权制定具体的奖励措施。

( √ )

23、医学技术人员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取消执业资格。

( × )

24、国家采取行政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

)

25、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所有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 √

)

26、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户籍所在地为主。

( × )

27、收养关系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收养登记的,收养关系无效: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计生办撤销登记,收缎收养登记证。

(

×

)

28、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方晚育又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男方的照顾假为十天。

( √ )

29、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多生育两个孩子的,按夫妻双方上年总收入的四至六倍征收。

( √

)

30、国家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 √ )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5分) l、下列四种情况,哪种不能申请计划生育行政复议?因破坏计划生育而受到的行政处分。

2、农村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有实际困难,可要求再生育,下列哪种情况不符合再生育规定? 夫妻双方均为劳动模范,只有一个孩子。

3、下列哪种法律、规范性文件效力最高?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4、机关工作人员多生育的,下列哪个部门有权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规定? 当地计生行政主管部门

5、《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于1988年7月1日施行。

6、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7、计划生育行政机关作出罚款决定,必须用书面形式。

8、计划生育行政诉讼要由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9、某县中医院B超室主任罗某先后为四名孕妇鉴定胎儿性别,收受财物计四百元,下列处理哪项是错的?县计生局给予罗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0、《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复议和诉讼关系是:或复议或诉讼。

11、下列哪种情况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行为。

1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是宪法规定的。

13、计划生育罚款属于财产罚。

14、申请人若对计划生育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15、刘某夫妇92年5月多生育第二孩,一直隐瞒至98年5月才被清理发现。对刘某夫妇征收社会抚养费,应以97年收入为标准。

16、当事人对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社会抚养费决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应向哪级法院提交诉讼状?基层人民法院。

17、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实行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

18、《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后通过。

19、持证育龄妇女怀孕后擅自施行引产,或者婴儿出生后不明原因或下落不明又无法说明确切原因,是第一孩的,三年内不得安排生育。 20、计划生育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应当在决定生效之后180天内提出。

21、国务院领导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22、单位过错出具计划生育证明的,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24、涉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广告,其内容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审查同意。

2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2001年12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第9届,第25次会议通过。

26、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计划生育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制止。

27、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计生部门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8、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罚款。

29、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 收违法所得。

30、《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制定。

3l、对管理不善出现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由卫生、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以3000-~20000元的罚款。

3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3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授权国务院制定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4、下列哪种表述错误? 持证对象生育后,乡镇计生办可以不注销其生育证

35、对于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证明的,处理方式是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计划生育证明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l、下列哪种行为属于计划生育行政处罚?( )

A、对不按规定落实节育措施者,经教育不改,

由县级计 生部门给予罚款

B、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者,没收其非法所得 C、对多生育者,降一级工资

2、征收社会抚养费和罚款的不同之处是:

A、时效

B、诉讼程序

3、符合下列哪种条件申请再生育不受生育间隔期的限制?

A、女方年龄在三十周岁以上

B、少数民族一对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孩子, 现申请再生育一孩

4、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决定书送达后,导致的结果( )。

A、当事人不服决定的,应在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期限为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 起180日内

C、法定起诉期限届满,当事人不履行的,作出征收决定 的单位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规的是哪些?( )

B、行政处罚法

C、婚姻法

6、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当事人,遇到下列哪种情形,有权拒绝效款?(

)

A、征收人员未按规定出示《福建省行政执法检查证》的

B、征收人员未使用统一印制的《社会抚养费票据》的

D、征收人员未出示工作证和身份证的

7、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

A、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B、利用超声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C、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8、下列哪种说法是对的?( )

A、《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计划生育领域的第一部法律

B、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 部门取消计划生育证明

C、国家鼓励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 交流与合作

9、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 )的措施。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强母婴保健

C、提高人口素质

10、下列哪些表述出自《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

A、国家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

B、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C、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D、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第三篇:2005年福建省人口计生系统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试卷

(专业类试卷B)

一、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

( √ )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适用于育龄流动人口。 ( √ )

3、当事人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不服的,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应当停止执行。

( × )

4、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5、国家采取行政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 )

6、征收社会抚养费就是计划生育罚款。

( × )

7、对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采取的扣押财物行为,当事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 × )

8、《福建省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是规范性文件。

( √

)

9、刘某,1975年5月生,妻李某1975年1月生,1998年2月结婚,1999年3月持证生育第一孩。刘某夫妇属于晚育行为。

( √ )

10、双方均为农村人口的夫妻,女方无兄弟且只有一个姐妹,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

( × )

11、医务人员施行假节育手术、非法为他人摘除节育器,由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吊销其执业医师证书。

( × )

l

2、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 √ )

13、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生育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处理。 ( × )

14、本省跨县(市、区)流动的男性育龄人口也应该办理《婚育证明》。

( × )

15、某农业户口夫妇(均生于1936年)生育一个女孩后未再生育,此后合法抱养一男孩,1976年女儿因车祸死亡,该夫妇属于奖励扶助对象。 (√)

16、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计划外生育的,只要给予征收社会抚养费即可,原领取的奖励费可不必退回。

( × )

17、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作出后,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受。因此,此决定书无效。

( × )

l

8、作出计划生育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前,应先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 √ )

19、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再生育有关材料后,一个月内作出审批结果。

( × )

2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应当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

( √ )

二、单项选择

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代收代缴单位的征收管理费为社会抚养费总额的5%。

3、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主要方式行政处分。

4、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部门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5、《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地方性法规。

6、“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是宪法规定的。

7、双方均为农村人口的夫妻,下列哪种情况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 男方的兄弟均无孩子且已丧失生育能力

8、刘某夫妇2000年5月多生育一孩,受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对刘某夫妇征收社会抚

养费5万元,刘某夫妇不服征收决定,可向县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9、林某(国家工作人员)介绍朋友陈某到A医院进行性别鉴定,事发后,被人举报,除了没收罚款,还如何处理? 由林某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10、我省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规定,现居住地可在3个月的补办期限内为流出人口办理临时《婚育证明》。

11、下列关于奖励扶助的表述哪项正确? 奖励扶助是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年满60周岁后给予奖励

12、下列哪项不是人口计划生育行政许可事项?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执业证书的核发

13、下列哪些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建计划生育服务站占用农民的宅基地

14、累计三次被评为县级以上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的,享受同级劳动模范待遇。

15、违反规定多生育或者婚外生育的,选为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经县级有关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确认,由村民会议依法予以罢免。

16、为收养关系当事人出具证明材料的组织,应当如实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收养登记机关没收虚假材料。

17、藏匿、包庇、为违反计划生育人员提供便利,造成多生育行为,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18、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三、多项选择

l、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予罚款。( )

A、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B、利用超声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C、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2、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的基本内容包括( )。

A、罚款

B、没收非法所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征收社会抚养费,哪些部门有权作出征收决定或受委托作出决定?( )

A、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B、县级计生主管部门

4、流动人口拒不接受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查验婚育证明的,由县计生部门处以罚款

5、属计划生育管理中的流动人口是指( )。

A、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

B、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

6、一对夫妻(非农村人口)已有一个孩子,符合下列何种条件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

A、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

B、夫妻一方因公致残,评为二等甲级以上残废

7、2002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是哪些?( )

A、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B、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C、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8、除教学、科研需要外,购买、使用超声诊断仪应当将报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A、类型

B、数量

C、使用场所

9、励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哪些条件?(

) A、本人及配偶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B、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C、本人及配偶曾经生育,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D、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10、下列哪些是人口计划生育非行政许可事项?( )

A、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执业证书的核发

B、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

C、社会抚养费分批缴纳

D、从事避孕节育超声检查购买超声诊断仪备案

第四篇:福建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1992年8月29日福建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2年8月31日公布

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法律、法规正确地贯彻实施,保障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使行政执法活动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为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各种活动。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并由法律、法规和规章授予行政执法权的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或者组织。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人员,是指由行政执法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人员。

本真凭实据民称行政执法相对人(以下简称相对人),是指行政执法机关管理的对象,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托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具体行政行为包括:

(一)依法颁发或者拒绝颁发许可证、执照,免除或者改变法定义务,以及其他确认或者不予确认权利、权利能力或者法律事实的行为;

(二)依法保护或者拒绝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发给或者拒绝发给抚恤金的行为;

(三)依法对相对人实施监督检查;

(四)依法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者剥夺相对人权利、权利能力的行为;

(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及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衣着整齐,佩戴标志,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国务院批准统一着装的,应按规定着装。

行政执法标志、证件及其使用办法依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条 行政执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应向相对人说明理由,听取相对人的意见,不得因相对人的申辩而进行刁难、处罚或者加重处罚。

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履行法定职责。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受法律保护,其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或者个人的干预。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不得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七条 行政执法活动应遵守本规定。违反本规定,具休行政行为程序上不足的,应予补正;影响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应予变更或者撤销。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应负赔偿责任的,按国家有关行政赔偿的规定执行。

有关行政执法的时效,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管辖与委托

第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依法定职责权限,在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管辖权。具体管辖事项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办理下级行政执法机关管辖的行政执法事项,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行政执法事项委托下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

下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其管辖的行政执法事项,认为需要由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要以报请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决定。

第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发现受理的行政执法事项不属于自己管辖,应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并告知相对人。

第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其共同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认为确有必要委托其他机关、组织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一)委托事项属于本行政执法机关职责权限范围内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没有禁止的;

(三)被委托人必须具有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

(四)被委托人不得将委托事项再委托给第三人(不包括被委托单位的成员);

(五)被委托人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和委托的权限行使行政执法权。

与委托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不得作为被委托人。

第十二条 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应办理书面委托手续,委托书应加盖委托机关的印章,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委托机关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被委托机关、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三)委托的事项、权限、期限。

委托书由委托的行政执法机关报其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及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委托机关应对被委托人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章 办理申请与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将办理各种申请的条件、范围以及办理程序向社会公开,对相对人提出的有关申请手续的咨询应提供无偿服务。

第十四条 相对人依法申请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第三条第

(一)、

(二)项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机关应立即依法对申请的事项进行审查,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申请,不得受理,但应告诉申请人不受理的原因和有管辖权的机关。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机关在确认相对人的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管辖后,应对相对人的申请资格和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以及时效进行审查。经审查,应立即决定是否受理;不能立即决定的,应在收到相对人申请之日起的十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相对人。

对不予受理的,必须向相对人说明不受理的理由;因申请材料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应一次性向相对人提出确切要求。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决定受理相对人的申请后,应对相对人的申请事由以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并应在收到相对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时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送达相对人,通知办理有关手续。决定书应载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及其条款。

需要转报批准机关的,应在收到相对人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转报。

接受转报的机关,应在接到转报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通知转报机关,并由转报机关通知相对人。

第十七条 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执法机关获知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依法需要保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涉及收费的,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收费必须开具省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票据,票据应加盖收费机关的印章,并由经办人签名或者盖章。不开具收费票据的,以贪污论处。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应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送达相对人,决定书应载明要求履行义务的目的、期限,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及其条款和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

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的期限应当合理。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相对人实施监督检查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有明确、合法的目的;

(二)应告知相对人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方法;

(三)现场检查情况应作记录,并请相对人阅核、签字;

(四)检查中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应予保密;

(五)检查中涉及相对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等,依法应当保密的,不得擅自公开或者泄露;

(六)检查中需要相对人提供检验样品的,应对合理数量为限,需要留作核验的样品应进行登记,确定留样期,留样期满应退还相对人(正常损耗除外)。

前款第三项规定应作记录的事项由省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规定。

第四章 违法案件的办理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群众举报、控告或者其他机关移送、相对人交代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发现的违法事项,应进行立案前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依职责权限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 立案必须登记并履行报批手续。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执法机关联合办理的违法案件,由主办机关办理立案报批手续,立案报告应经联合办理机关会签。

受委托办理违法案件的机关、组织应将立案情况报委托机关备查。

第二十三条 对已经立案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及时组织调查取证。凡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

行政执法机关调查、收集证据,应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既收集对相对人不利的证据,也收集对相对人有利的证据。

凡了解案件事实的公民、法人和组织,都有作证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行政执法人员应不少于二人;

(二)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制作调查笔录,笔录经被调查人阅核后,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三)现场勘验检查,应通知相对人或其代理人到场,相对人或其代理人拒不到场的,可邀请在场的其他人员一至二人见证;

(四)勘验检查时,可对现场进行测量、拍照、录音、录像、抽取样品、询问在场人;

(五)勘验检查应制作勘验检查笔录,载明勘验检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结果,勘验笔录经相对人或其代理人阅核后,由勘验检查人、相对人或其代理人以及被邀请的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六)涉及专门性问题的,应由法定部门鉴定。

调查、收集证据过程中,需要抽取样品或者留样核查的,按本规定第二十条第

(六)项办理,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按本规定第五章办理。

第二十五条 办理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申请回避,相对人民有权向行政执法机关申请,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第二十六条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所在机关分管领导人决定;分管领导的回避,由所在机关领导集体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前,办案人员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可以再申请一次。

第二十七条 办案人员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向所在行政执法机关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行政执法机关经过集体审议,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受处罚的,应作出处罚决定;

(二)没有违法事实或者依法不应追究行政责任的,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三)证据不足的,应退回原办案部门或者承办人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应在退回之日起的十五日内结束,经补充调查,证据仍然不足的,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四)撤销案件依法应报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经批准后予以撤销;

(五)接受委托办理的违法案件需要撤销的,应报告委托机关批准;

(六)相对人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的,应依法定权限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告知被侵权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七)相对人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提请公安机关处理;

(八)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应提书面建议,随附有关证据材料,及时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九)相对人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经本机关领导批准,可以延长十五天,需要继续延长的报上一级执法机关批准,省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 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相对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符合下列要件:

(一)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设立;

(二)在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范围内;

(三)确有必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强制措施的范围仅限于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目的直接有关的人、物、行为;

(五)行政强制措施应适当,以达到其目的为限度;

(六)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并载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时间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及其条款。

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送达相对人时即生效。即时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在二十四十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送达相对人。

第三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扣押、查封物品或者款项应制作清单,记明财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和完好程度等,由承办人和相对人签名或者盖章。清单由执行单位和相对人各执一份。

退还扣押财物时,相对人凭单验收,扣押财物灭失、损坏的,行政执法机关应负责赔偿。 第六章 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违法人实施行政处罚应符合下列要件:

(一)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设立;

(二)在行政执法机关职权范围内;

(三)相对人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受处罚的;

(四)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

(六)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十三条 相对人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种类法律、法规、规章的,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分别进行处罚或者共同处罚,但不得就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依据同一或者同种类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重复处罚。

第三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决定书应载明:相对人的身份证号码或者能证明其真实身份的其他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以及行政违法事实,处罚内容,执行处罚的期限等。涉及罚款的还应载明收缴罚款的金融机构名称、地址以及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罚款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的五日内送被处罚人,送达时生效。

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罚款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一份送达收缴罚款的金融机构。

第三十六条 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的违法案件,可以现场处理。现场处罚应制作现场笔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现场笔录应经相对人阅核,由相对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行政处罚决定书应立即送达相对人。

被处罚人不出示身份证,又无法证明其真实身份的,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有权核实,被处罚人及有关单位必须配合。 第七章 决定书的制作与送达

第三十七条 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是否同意相对人申请的决定,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的决定以及对相对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决定,都必须制作书面决定书,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并加盖行政执法机关的印章:

(一)相对人的姓名(名称)、地址;

(二)行政执法机关的名称、地址;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及其理由和依据;

(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期限及受理机关的名称;

(五)作出决定的时间;

(六)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三十八条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依法需要相对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盖章),相对人或者有关人员拒绝签名(盖章)的,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在有关文书上注明拒签原因,并邀请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见证、签名(盖章),见证人应不少于二人。

第三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送达行政执法决定书或者有关文书,应直接送交受送达人。送达必须有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其签收日期为送达的日期。 第四十条 受送达人拒绝接受行政执法决定书或者有关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他人到场见证,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后,把行政执法决定书或者有关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处,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一条 不能直接送交受送达人或者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按下列规定送达:

(一)受送达人不在的,交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接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受送达人已向行政执法机关指定代收人的,由指定代收人签收,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三)邮寄送达的,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四)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公告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二条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申请书和其他行政执法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以邮戳为准),不算过期。 第八章 执行

第四十三条 行政执法决定书送达时生效,生效的行政执法决定书必须执行。相对人不服行政执法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停止决定的执行;相对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执法决定的,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执行费用由被处罚人承担。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依照国家有关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行政处罚涉及罚款的,被处罚人应持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

被处罚人不按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到指定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的,金融机构应按日加收滞纳金,滞纳金从滞纳之日起,按以下规定加收:

(一)罚款金额在五十元以下(包括五十元)的,每日一元;

(二)罚款金额在五十元至二百元的,每日二元;

(三)罚款金额在二百元以上的,每日为罚款金额的1%。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可以代收罚款:

(一)对非本省行政区域内常住人员的处罚;

(二)在海上或者在边远地区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

(三)罚款金额在五元以下的(包括五元)。

代收罚款必须当场出具省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收据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罚人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码或者能证明真实身份的其他证件的名称、号码,以及被处罚人的地址;

(二)代收罚款的金额;

(三)执行罚款的时间、地点;

(四)代收罚款的简要原因;

(五)代收罚款人和被处罚人签名。

代收的罚款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缴到指定的金融机构。

不符合代收罚款条件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代收,被处罚人要求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代收的,行政执法人员应予以拒绝,擅自代收的,应给予批评教育。

行政执法人员代收罚款,不当场出具收据的,以贪污论处。

第四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于每月的五日前,将上月被处罚人缴纳罚款的数额、被处罚人姓名(名称)以及缴纳罚款的日期,书面告知有关行政执法机关。

金融机构发现代收罚款人违反本规定代收罚款的,应向其所在行政执法机关或其上级机关反映。

各级金融机构必须依法履行本规定中各项收缴罚款的义务,不得擅自拒收或者减免滞纳金,违者由直接责任人赔偿。

第四十七条 金融机构收缴罚款,可以在收缴罚款总额中收取1‰代办费。

收缴的罚款和滞纳金应上缴国库,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回拨给行政执法机关的,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回拨。上缴和回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规定。

金融机构收缴罚款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银行规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八条 行政处罚决定执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执行:

(一)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决定停止执行的;

(二)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案外人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经行政执法机关审查批准停止执行的;

(四)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停止执行的。

停止执行原因消除后,应继续执行。

第四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变卖、冻结、提取相对人的财产和收入时,应当保留相对人必要的生产工具和他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财物。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依法自觉接受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监察、人事、审计、财政等主管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互相配合,对违反本规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依法及时查处,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一条 行政执法决定生效后,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撤销。

行政执法机关法定代表人对本机关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认为确有错误需要变更或者撤销,应责令原办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重新审理,经审理后确认必须变更或者撤销原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作出变更或者撤销决定。

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发现下级行政执法机关或者人民政府发现所属工作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确有错误,应责令其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由上级行政执法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重新审理,并依法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送达相对人时即生效。

第五十二条 在具体行政行为终结之日起三十日内,承办人员应将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图表、视听资料等按下列顺序编目分类:

(一)卷宗封面;

(二)卷宗目录;

(三)立案呈批件;

(四)案件处理批件;

(五)调查、询问、勘验笔录、鉴定结论、证明材料等;

(六)案件调查报告;

(七)案件讨论记录;

(八)处理决定书;

(九)执行情况记录;

(十)行政复议决定书或者判决书、裁定书副本;

(十一)销案报告;

(十二)结案报告;

(十三)其他有关材料;

(十四)卷宗封底。

编目分类完毕应按国家有关机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立卷归档。

第五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对承办的案件进行统计,按时填报《福建省行政执法监督统计报表》。填报工作的具体事项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由人民政府或者所在机关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五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分别情况由所在机关或者有关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二)坚持错误,拒不改正的;

(三)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

(四)贪污、受贿、挪用罚没款,侵占扣押、没收物品,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滥用职权,侵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责令有关责任人员作出书面检讨,直至追究行政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规程,规定违法案件的立案条件、标准和期限,并依《福建省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规定,报送备案。

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应用解释权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制局。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2年08月31日 实施日期:1993年01月01日 (地方法规)

第五篇: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暂行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暂行规定》的通知

闽建【2011】2号

各设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省直、铁路、能源集团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

《福建省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暂行规定》经厅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2011年12月30日

福建省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应坚持合法、合理、公开、公正,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负责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工作。

管理中心应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日常工作。

第五条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应持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上岗执法。

第六条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范围包括违反《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行为和违反住房公积金其它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 违反《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下列情形:

(一)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

(二)单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

第八条 违反其它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的行为包括下列情形:

(一)单位截留或挪用住房公积金的;

(二)单位为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或住房公积金贷款提供虚假证明的;

(三)职工提供虚假证明骗取住房公积金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

(四)职工恶意拖延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的;

(五)其他违反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单位存在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中心应当书面告知,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管理中心应立案查处或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并可在媒体上将单位或职工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公布。

第十条 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逾期不整改的,由管理中心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37条规定,按下列处罚裁量基准分别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单位职工人数在20人(含20人)以内的,处以1万元罚款。

(二)单位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100人(含100人)以内的,处以3万元罚款。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5万元罚款:

1、单位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

2、单位逾期不整改,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

3、单位对投诉人、举报人打击报复的;

4、单位在管理中心调查取证过程中,存在隐瞒事实、弄虚作假、妨碍公务行为的;

5、单位发生两次以上住房公积金违法行为的。

第十一条 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管理中心书面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管理中心可以依据《行政强制法》相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对单位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的,管理中心应事先告知违法的事实、理由、处罚依据,并告知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

对处以3万元(含3万元)以上罚款的,管理中心还应当告知单位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单位要求举行听证的,管理中心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三条 管理中心依法对单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单位。

第十四条 被处以罚款的单位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单位不按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到指定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金额的3%加收罚款,加处罚款不得超出原罚款的金额。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单位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决定的,管理中心可以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据《行政强制法》相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五条 单位或职工不服管理中心行政处罚决定和其它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管理中心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 管理中心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整改。管理中心应当在收到整改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拒不整改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

第十七条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单位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

本规定所称职工是指在单位中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外方及港、澳、台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包括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符合劳动保障部门关于认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条件的在岗职工,不包括已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离岗职工。

上一篇:防火防盗防诈骗宣传下一篇:奋进新时代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