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抹灰裂缝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外墙抹灰裂缝范文

外墙抹灰裂缝的控制的好办法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张弓,库页岛上赏雪; 饮马恒河畔,碎叶城揽月;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祭祖... 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外墙抹灰裂缝的控制的好办法

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裂缝,通过分析裂缝的各种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除了在设计、施工中严格地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外,还应针对裂缝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主要措施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主动的“防”,二是主动的“抗”。所谓“防”,即通过一定的措施将部分变形释放或减小对墙体产生的附加应力;而“抗”,则是通过设计及构造措施,来抵抗由于墙体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只有这两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 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

1. 外墙结构

(1) 堵好墙身的各种孔洞。基体孔洞及不平整处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如找平层太厚(大于10mm),应分层找平。

(2) 堵好脚手眼。有资料分析,外墙裂缝,脚手眼处呈原洞形状裂开,此种裂缝约占45%—65%。具体防治办法是:堵眼应在墙体抹灰前2h进行,应先将浸透水的棉丝塞满孔内,等30min后取出棉丝,孔底铺满砂浆,再将水浸透过的砌块砌入孔内,两侧立缝均用勾缝溜子填满砂浆,直至密实为止。

2. 确保砖砌体和找平层的施工质量

(1) 砌体部分与混凝土部分交接处的外墙面,在抹灰前要挂钢丝网,以抵抗因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钢丝网的搭接宽度宜在150—250mm之间。

(2) 在找平层施工前,对基层进行仔细清理,对混凝土墙表面的浮浆、残留的模板木屑等一定要清理干净;为了使混凝土墙面有足够的粗糙度,需进行甩浆和喷浆处理,以利抹灰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

(3) 找平层抹完后应加强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3. 对外墙抹灰,需采用以下措施

(1) 砂浆需按造配合比要求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严禁施工过程中随意掺水;

(2) 为了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量的建筑纤维(每m3掺入0.9kg),这样砂浆抗裂能力将得到较大提高。

(3) 对抹灰砂浆需进行分层抹灰,尤其是高层建筑高度较高,由于施工误差等原因,局部外墙抹灰较厚,这就需要进行分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不应超过2cm,后层抹灰必须在前层抹灰砂浆凝固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如果抹灰厚度过大的话,在分层处应该增设钢丝网。

(4) 抹灰前需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对砖砌体需隔夜提前浇水湿润,保证基层有一定湿润度。

(5) 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槎时,应在槎端抹实压平。定浆后,可用尺板贴者用铁抹子切成反槎。当下层接槎抹灰前,向槎内充分洒水浸润,然后再刷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这样接槎便于衔接,不易出现螺纹斑痕。

4. 确保涂料的施工质量

(1) 理解设计意图,弄清使用功能,确定品种分类,检查材料质量。

(2)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严格规范施工操作程序。 (3) 认真处理被涂基层质量:基层应平整,污染应清除,基层砂浆或混凝土如需掺入促凝、防冻、早强等外加剂时,应注意选择在水中溶解度高、析出物质少的品种。

(4) 控制基层强度,混凝土和砂浆的基层龄期应分别在28天和7天以上,溶剂型涂料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6%以下为宜。

(5) 正确掌握温度和湿度:严格掌握各种涂料允许的最底施工温度,也应该注意因气温太高,溶剂挥发太快而不宜施工,阴雨天也不宜施工,以防止涂膜未形成前遭雨水破坏。

(6) 提高腻子质量,当采用溶剂型涂料时,可用该涂料的清漆加滑石粉或大白粉配成适当稠度的腻子,并以清漆作为底漆,如若使用乳液型涂料,则不能使用大白粉、纤维素等强度低、耐水性能差的腻子。

二. 设计当中的预防措施

设计中应注意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应用变形缝将它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防止由于出现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墙体开裂。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结构计算时,要考虑到砌体的特性,应对温差及收缩作用产生的附加应力作充分的估计,对可能出现裂缝的部位事先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2. 对于外墙,尤其是东西山墙,建筑设计宜作立面分隔,为施工提供适当的工作界面,同时有利于粉刷砂浆收缩裂纹出现在分隔缝上。在适当的分块划格范围内,即使有微小裂缝,由于外墙涂料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起到装饰与防水作用。

三. 施工中要求

1. 填充墙墙体拉结筋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不小于50cm,间距不大于50cm。

2. 填充墙体所用材料在施工前应充分浇水湿润,一般空心砖含水率宜为10%—15%,灰砂砖、粉煤灰砖宜为5%—8%。

3. 填充墙上部斜砌部分应待其下部沉降稳定或粉刷前进行砌筑,严禁一次砌筑至顶。

4. 填充墙部位预留洞口在砌筑墙体时应留设规矩,并留马牙槎,洞口较大时内应加设 6钢筋。

第二篇:外墙抹灰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针对抹灰出现裂缝是施工中的通病问题。抹灰裂缝一直以来与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挑战。为了寻求解决方法,故回访已往施工过的外墙记录状况和结合有关知识对外墙抹灰裂缝作出一些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施工方案,在《芳村花园二期工程施工总承包及承包管理配合服务第七标段(F区、小学工程)》工程实施。本工程是政府安居办的保障房建设工程。工期比较赶、质量要求更高更严。通过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大大降低本工程外墙抹灰出现裂缝的机会,减少返工和保证施工进度要求。

通过回访公司已往施工过外墙工程,发现裂缝产生的部位如下:

1) 墙体的大面: 特别是没有分格缝或者分格缝设置的少,或者不合理的大墙面出现裂缝现象较重,因为砂浆的收缩比较大。

2) 施工缝、冲筋处:外墙装饰抹灰施工中不可避免出现冲筋、施工缝,由于冲筋、施工缝处的砂浆,先施工的和后施工的收缩不同容易出现收缩裂缝,加上对这些部位处理达不到要求,导致裂缝现象的发生。

3) 门窗洞口的四个边角处:主要原因是结构材料收缩、结构变形、墙体的沉降及温度变化引起。裂缝形状有呈水平状的、斜向45°。这种裂缝较宽并且较深,属于贯通缝。

4) 女儿墙与屋面板交接处:此处外墙抹灰裂缝多为水平贯穿性裂缝,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容易造成墙体的渗漏现象,女儿墙与屋面板交接处的裂缝是由于屋面板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另一个原因是施工中女儿墙处的构造柱没按规范要求设置或者间距太大。

5) 突出外墙的结构边角处装饰线:这些部位产生的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这种裂缝较细,不容易看出来,对建筑的结构和建筑物的美观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6) 建筑墙体所用材料不同处:不同材料产生的变形不同,建筑工程中砖墙与混凝土柱子、砖墙与预制混凝土过梁、砖墙与混凝土连系梁之间,在工程中都出现过抹灰裂缝现象,一般抹灰结束后不久就会出现。

常见的裂缝按产生的原因有: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空鼓裂缝、结构裂缝。按裂缝的深浅有:表面裂缝、深进裂缝、贯穿裂缝。

1) 收缩裂缝是抹灰砂浆中水泥水化硬化时,体积逐渐减少等原因而引起的抹灰面的干缩或收缩,砂浆中水泥的安定性差,水泥在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由此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而在实际施工中收缩裂缝大多较浅,是一些表面性的裂缝,对装饰及结构没有太多影响。

2) 温度裂缝是由于温差较大或结构降温较大时,受到外界约束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温度裂缝大多也是表面性裂缝。

1 / 3 3) 结构裂缝是由墙体结构变形,而引起与结构牢固黏结在一起的抹灰层的裂缝,这种裂缝比较明显,长度大、裂缝宽度宽,属于贯穿性裂缝,危害比较大,容易造成墙体的渗漏现象,是防治的重点。 4) 空鼓裂缝是底层灰浆与墙面黏结不牢固,施工前墙面淋水不够,抹灰后水分被墙面很快吸收,影响黏结力,形成空鼓而产生裂缝。另外墙面清扫不干净,留有浮土及松散渣块等,各层之间灰浆施工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墙体含水率不一致,中间层灰浆标号高于底层标号,凝结时产生收缩压力,造成底层与中间层墙面空鼓,这些都可能使墙体抹灰产生裂缝。

对于裂缝产生的部位及原因,我针对本工程的外墙施工从设计、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提前预防。

(一) 从设计方面考虑的防治措施 :

首先,我熟悉本工程的施工图纸、相关规范及行业。查阅施工图纸在设计中是否对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进行结构加强等。如:不同材料的部位加强拉结筋,提高砌筑砂浆的标号,洞口上设置现浇过梁,窗下设置窗下现浇板带;其次,查阅施工图纸设计中有没有注意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应采用变形缝将它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防止由于出现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墙体开裂;最后,对于外墙,尤其是东西山墙,建筑设计宜作立面分隔,为施工提供适当的工作界面,同时有利于粉刷砂浆收缩裂纹出现在分隔缝上。在适当的分块划格范围内,即使有微小裂缝。

如存在施工图纸上的问题,建议设计单位对其进行修改。从设计方面对外墙抹灰产生裂缝进行有效的防治。

(二)从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1) 外墙结构

A. 堵好墙身的各种孔洞。基体孔洞及不平整处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如找平层太厚(大于10mm),应分层找平。

B. 堵好脚手眼。有些工程由于脚手眼堵的不结实,堵砖时没有将缝隙塞满砂浆,有的甚至一点砂浆没塞进去,这样墙体抹灰干了之后在脚手眼处容易出现裂缝,下雨时将导致墙体出现渗水,且不易被发现。所以应从墙体施工方面入手,先保证结构强度,以致结构不易出现变形。有资料分析,外墙裂缝,脚手眼处呈原洞形状裂开,此种裂缝约占45%—65%。具体防治办法是:堵眼应在墙体抹灰前2h进行,应先将浸透水的棉丝塞满孔内,等30min后取出棉丝,孔底铺满砂浆,再将水浸透过的砌块砌入孔内,两侧立缝均用勾缝溜子填满砂浆,直至密实为止。 2)

确保砖砌体施工质量

A. 墙体施工:砌筑砌体施工时应做到表面平整,上下搭接,左右错缝,搭接尺寸要符合施工要求,绝不允许出现通缝。还要注意墙体的拉结筋要按要求预埋。①填充墙墙体拉结筋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不小于50cm,间距不大于50cm。 ② 填充墙体所用材料在施工前应充分浇水湿润,一般空心砖含水率宜为10%—15%,灰砂砖、粉煤灰砖宜为5%—8%。 ③填充墙上部斜砌部分应

2 / 3 待其下部沉降稳定或7天后才进行砌筑,严禁一次砌筑至顶。 ○4 填充墙部位预留洞口在砌筑墙体时应留设规矩,并留马牙槎,洞口较大时内应加设 6钢筋。

B. 砌体部分与混凝土部分交接处的外墙面,在抹灰前要挂钢丝网,以抵抗因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钢丝网的搭接宽度宜在150—250mm之间。

3) 对外墙抹灰要求需采取以下措施

A. 在找平层施工前,对基层进行仔细清理,对混凝土墙表面的浮浆、残留的模板木屑等一定要清理干净;为了使混凝土墙面有足够的粗糙度,需进行甩浆和喷浆处理,以利抹灰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 B. 砂浆需按造配合比要求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严禁施工过程中随意掺水;材料方面:选择干缩性小的水泥品种,在施工中作好水泥的检验,不合格的水泥坚决不用。砂子的含泥量及杂质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之内,砂子的粗细要符合要求。砂浆配比要符合设计要求,砂浆搅拌要均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施工中长时间没有用的砂浆、搅拌后超过3个小时的砂浆、出现泌水现象的砂浆,应重新搅拌后才能使用。

C. 抹灰施工:提前洒水润墙,根据经验来看最好提前一天进行,洒水的程度是墙体基本湿透。第二天再根据干湿情况适当洒水湿润。洒水过少,砂浆中的水很快被墙体吸收,砂浆收缩过快会产生裂缝。洒水过多,抹灰时容易出现流坠现象,也会导致裂缝出现。所以洒水要均匀,避免出现一部分润湿少,一部分润湿多的现象。

D. 对抹灰砂浆需进行分层抹灰,尤其是高层建筑高度较高,由于施工误差等原因,局部外墙抹灰较厚,这就需要进行分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不应超过2cm,后层抹灰必须在前层抹灰砂浆凝固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如果抹灰厚度过大的话,在分层处应该增设钢丝网。

E. 外墙抹灰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缝、冲筋处。

F. 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槎时,应在槎端抹实压平。定浆后,可用尺板贴者用铁抹子切成反槎。当下层接槎抹灰前,向槎内充分洒水浸润,然后再刷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这样接槎便于衔接,不易出现螺纹斑痕。

本工程通过制定以上防治措施后,大大降低外墙抹灰的裂缝产生的机会,取得较好成就果。减少了返工和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 满足本工程工期“赶”的要求。

3 / 3

第三篇:抹灰裂缝分析

装饰抹灰墙面裂缝原因分析;

1、 砌体材料;

使用黏土空心砖和混凝土空心砖在抹灰前浇水,本身它壁薄而密度大吸水量有限,保证不了砂浆在凝固期间所需要的水分,甚至在抹灰过程中其他部分砖墙就已经干燥,所以砂浆凝固以后与墙体就有可能粘结不牢可能出现空鼓或不均匀裂缝。

2、 墙体自然收缩及沉降;

砌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砂浆塑性变形而下沉,它包括墙体材料和砂浆的干燥收缩而产生,所以墙体与梁、柱之间容易产生裂缝。

3、 砂浆材料;

搅拌砂浆必须使用中砂含泥量不得超过3%,粒径在0.35~0.5mm之间。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存放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否则沙子的含泥量超过3%,太细或使用海砂,水泥过期失效不凝固都会使墙面产生空鼓、裂缝。

4、 墙面浇水及清理;

墙面浇水不透,基层太干,砂浆涂抹上以后很快被墙体吸干,砂浆在凝固期间缺水干燥收缩较大,也容易产生裂缝。墙体在砌筑过程中浇注圈梁、构造柱时流到墙面上的混凝土浆清理不净,也会产生墙面空鼓裂缝,因为混凝土浆与墙面属自然粘结而不牢,不能抵御砂浆凝固硬化过程中的拉或抓力,所以此处也容易产生空鼓裂缝。

5、 砂浆未分层厚度不均;

(1) 在抹灰过程中当天打底当天罩面,两道工序之间,间隔时间太短,打底的砂浆还未干缩定型,应出现的裂缝还未出现,第二遍又紧接着又抹上,形式上是两便,实际就等于一便。(2)就是墙面不平,抹灰厚度不均匀,不易抹平,薄厚不均处干缩时间不一,收缩率不同,在薄厚不一的交接处容易出现裂缝。(3)赶压时间掌握不好,过早赶面,新水泥砂浆还未收水,沙浆稀,收缩大,容易出现裂缝,过迟赶面,砂浆已初步硬化,不宜抹平,只能用抹子用力来回赶压,次数多将水泥浆挤出面层,在凝固时易出现空鼓裂缝。(4)砂浆配合比掌握不一致,每盘砂浆的稠度和灰砂比相差过大,墙面干湿不一,砂浆干缩程度不同,因此也容易产生裂缝。(5)使用隔夜或在现场放置时间超过3小时的砂浆,因为它已经初凝,抹到墙上,过几天即使干了,但没有强度,与墙面粘结不牢,很容易出现空鼓裂纹,而表面用手一搓就掉渣。 (6)房间门窗口没有封堵,墙面及砂浆水分流失过快,本身水分不能满足砂浆在凝固时的需要,造成快干,收缩率比一般状况要大,所以容易出现裂缝。

6、 墙体的脚手眼、线管槽;

(1) 墙体的脚手眼、穿墙眼如抹灰前,没有用细石混凝土堵抹好,抹灰时一般就用砖头塞上,砖头不牢,与四周不粘结,此处砂浆过厚,收缩量比较大,易出现空鼓裂缝。(2)线管距墙面太浅,与墙体加固不牢,抹灰时松动,而线管处又不吸水,所以此处砂浆在硬化过程中收缩不均匀造成墙面裂缝。

7、 门窗口处; (1)窗口处,尤其是较大的窗口,因墙体出现一定的应力时,(自然收缩、下沉等)此处较薄弱,易从窗口两下角出现与窗口成45度角的裂缝。(2)门口处因门在开启时出现震动易出现与门框垂直方向的裂缝。

第四篇:抹灰裂缝论文分析

海南省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论文征集

海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浅谈建筑中几种常见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刘嘉

身份证号:610321198209140011

2013-3-7

浅谈建筑中几种常见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引言: 建筑物的非结构裂缝,例如发生于内外墙体抹灰上的龟裂、水平裂缝、沿柱的竖直裂缝、不同材料间的裂缝等是在建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通病。我将结合我多年来的施工经验谈谈对减少这类裂缝的技术措施。

一、常见的几种裂缝形式:

通过对多种建筑的调查发现,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但许多裂缝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对这些裂缝进行了总结如下:

1、不管是什么结构的建筑,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仅仅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2、抹灰表面龟裂,裂缝多而无规律,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若要返工,成本较大。

3、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预防,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4、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而且裂缝一般较宽,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而是砌体的开裂,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危害较大。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较难处理和避免。

二、裂缝对建筑的影响及社会影响

2.1、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

(1)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

(2)发生于外墙的裂缝,当开裂较为严重时,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影响表观和使用。

(3)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窗口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

(4)外抹灰开裂后,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一旦外抹灰进水,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2.2、裂缝社会影响

近年来因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谁也不愿意看到用毕生的存款买的房子出现裂缝,加之大多数人对建筑结构还不太了解,所以当人们看到裂缝时就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因此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和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力求克服建筑通病的发生。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观感: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

(2)不安全感: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但是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因此对用户的解释工作甚难做好。

(3)影响使用: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变形等,不仅影响到使用,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裂缝原因分析及技术措施

3.1、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墙面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的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而形成裂缝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过快而引发龟裂的发生。

(3)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 (4)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5)与施工环境有关,抹灰环境通风良好而且干燥,通常又疏于养护致使砂浆失水较快从而导致严重龟裂。

(6)为了使抹灰尽快成活或使表面当时美观便于交活,有时操作人员在表层抹光后或压光同时外罩一层纯水泥膏,这层水泥膏风干后薄而脆,不仅引发表面的龟裂而且最易受益匪浅,是应该坚决予以杜绝的。

以上是导致龟裂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处理这种裂缝应该侧重于“防”而非“治”,即防患于未然,如处理得当,施工方法科学合理,这种裂缝是完全可以杜绝的。分析出原因之后,总结预防的方法如下:

(1)、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

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2)、抹灰的基层要处理,方法得当。对于砖砌体来讲,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浇透,至表面出现水光,然后阴干,手摸时有潮湿感时再进行抹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粉煤灰砌块则不需用水浇透,只要在砌体上适当浇水,然后阴干半天左右再进行抹灰。

(3)、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4)、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分层应该合理,一般情况下中

级抹灰分工层较为合理。无论混合砂浆还是水泥砂浆,厚度以13mm为宜,面层5mm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表面发白,手压有坚实感,但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面层抹灰。

(5)、抹灰的施工环境对于裂缝的出现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环境干燥而且通风良好且又疏于养护时则最易出现龟裂,因此抹灰应该营造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应该将门窗敞口进行封闭,必要时在地面上定期适量浇水,或定期在抹灰表面(八成干后)喷雾,天气异常酷热时,最好用薄膜将抹灰面封死进行养护,效果较为理想。对于象GRC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吸水较差的新型建材,则在施工抹灰前宜在基层刷一道界面剂,成活后喷雾或封闭进行养护,否则极易出现龟裂现象。

综上所述,龟裂是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通病之一。这种裂缝对于美观影响最大,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该非常注意,只要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施工,提前预防,这种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3.2不同材料间裂缝的防治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这种裂缝经常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新型建材的大力推广,许多新型建材层出不穷,如果对这些建材的特点把握不准,技术措施使用不当,那么这种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并且对称出现,伴随这种裂缝的出现,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对于板块式拼装的填充材料在不同的板块之间也往往出现竖向裂缝。对于这种裂缝出现人们往往采取在裂缝表面粘贴韧性材料,如牛皮纸、绷带等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成本低廉、施工简单而往往被大量采用,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在表面喷漆之后粘贴的韧性材料无法遮盖若隐若现,与周围墙面差别明显,影响美观而且这种方法也无法长期掩盖裂缝,因此是不可取的。 3.2.1、裂缝出现的原因:

1、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失水后何种缩小,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浇水过多,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砂浆标号低,都可导致裂缝的频频出现。

3、设计原因。

4、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拉裂。 3.2.2、预防措施

(1)、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我们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2)、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工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数值下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加大了砌体自重,不便施工,而且会使砌体失水体积收缩而出现水平及垂直裂缝。要消除砌块体积收缩产生的裂缝,应降低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施工时砌块的含水率控制在15%以下,严禁提前大量的浇水,要在砌筑之前适量浇水,这样既保证砂浆有良好的硬化条件,又可使砌体不致含水率过高。填充墙施工至接近梁底时要保留小于一皮砌块高度的空隙,使砌体充分的收缩变形,抹灰前1-2天用侧砖或立砖斜砌顶紧。

(3)、在组砌砌块时,施工人员往往只注意水平缝砂浆的饱满度而忽视立缝砂浆的饱满度,尤其是柱与砌块之间的砂浆不饱满,饱满的立缝能阻止砌体变形,减缓裂缝的出现。

(4)、粉煤灰砌块分有底和无底两种,在选择砌块时要尽量选择有底的砌块,无底的砌块不仅施工不方便,而且砂浆很容易漏入洞中,不仅而且增加墙体自重,而且这种砌块由于缺乏底的约束变形较大,裂缝更易出现,更主要的是这种砌块大大削弱了拉结筋的作用,极易诱发沿柱垂直裂缝的出现。

(5)、1m长0.5m一道的拉结筋虽能减少竖向裂缝的出现,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裂缝还是时有发生。根据我的实践,最好在砌体中加设二至三道通长钢筋(φ8)并设现浇带,这样对墙体形成有效约束,可大大减少竖向裂缝的发生。

(6)、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与砌体接触面上设置双层钢丝网片,如图所示: 3.3、“八”字形裂缝

门窗洞口上边沿沿45°开裂的“八”字形裂缝。这种裂缝在框架结构中较轻而在砖混结构的房屋中较为严重,裂缝发生的普通规律是房屋的顶层两个端户最为严重,向中间和向下依次减轻,裂缝最宽可达1.5-2.0mm,而且窗口越多越大,裂缝也越多越明显。 3.3.1原因分析:

(1)温度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季节温度的变化,另一种是室内外温度的差异。

(2)由于钢筋砼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普通砖砌体膨胀系数为0.5×10-5/℃,在相同的温度下,钢筋混凝土的伸缩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故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砼屋盖、楼盖与砖砌体伸缩不一。

(3)由于上述温度的变化及线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会引起结构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若构件不受任何约束,则结构将不会产生附加压力,反之,若构件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则在结构中将会产生附加压力,通常无约束的构件是不存在的,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在墙体和构件中产生附加压力,当附加压力超过墙体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使墙体开裂。

若将屋盖与墙体连接处水平切开,屋盖(或梁)的伸长或缩短将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因此往往易在墙的顶部出现水平裂缝,墙体由于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又在墙体中产生与水平方向大致成45°的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就会在墙体上产生与水平方面成45°的斜向裂缝,即所谓的“八”字形裂缝,从房屋的纵向看,剪应力的分布大体上是两端最大,中间为零,即由两端向中间递减,因此,“八”字形斜裂缝多发生在房屋两端的墙体上,且一般发生在最上面两层墙面上,而以顶层最严重,而且在墙体开的洞口越大越多,对墙体的削弱也就越严重,其裂缝就越严重。 3.3.2预防和减少裂缝的技术措施

由于影响房屋伸缩而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且很复杂,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措施来完全杜绝温度裂缝的发生,但控制和减少裂缝的产生是可能的,一般应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1、设计方面:

(1)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即可以增加隔热层和保温层的厚度(将保温层厚度由最薄处8cm改为15cm厚),或者设架空隔热通气层等,屋面防水材料宜选择颜色较浅的材料,带有铝箔的最好,以减少屋盖结构的直射温度,减少顶面的胀缩程度。

(2)多层混合结构的宜适当增加构造柱的数量,构造柱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约束砖砌体,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构造柱贯通房屋全高并与每层的圈梁相连。 (3)顶部几层宜沿砌体高度配置2Ø6@500钢筋。

(4)将屋面底的圈梁往下移至门窗洞上兼做过梁,可以减少斜裂缝,在框架结构中尽量让连系梁底标高作窗口的上平。

(5)在顶部层次两端的窗口增设钢筋混凝土架框,断面尺寸120×240mm,配筋4Ø

10、Ø6@200并使之与过梁和圈梁整体现浇。

(6)顶层砌体砂浆设计时不得低于M5,以增加粘接力和整体性,提高变形能力。

2、施工方面:

由上述及,施工质量对裂缝也有明显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监督,严格检查,确保砌体质量,具体来讲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保证施工用原材料的质量。如使用的水泥质量低劣、标号低于规定、稳定性差或含泥量多的细砂等拌制砂浆,强度低、收缩性大、垂直性差、砖的质量不稳定、强度达不到要求,易产生裂缝。

(2)保证砂浆的标号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拌制砂浆要严格计量,避免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并保证水平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3)砌体的组砌方法要正确。砌筑前要提前摆砖,砖浇水湿润要适宜,严禁干砖上墙。

(4)窗的钢筋边框与墙体结合处砌体均要适当留置马牙槎,后浇筑砼,以增强边框与墙体的连接。

当然在采取以上措施后裂缝有时仍难避免。若外墙开裂严重并出现渗漏现象时,则裂缝必须处理,处理方法为:沿墙裂缝处,铲除裂缝边上、下各宽100mm内的抹灰或装饰层,扫刷干净,冲洗晾干后沿裂缝填充柔性防水密封材料,再在墙面喷涂防水剂或合成高分子防水添作料两遍,涂层厚度控制在2mm以内,在涂腊固化前在面层撒中砂并轻拍。固化后扫除没有粘牢的砂粒,然后用与墙体抹灰相同配比的砂浆抹基层灰,上面覆一层钢丝网,再度抹面灰,靠旧抹灰层边要细致抹实。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裂缝要重在预防,设计与施工相互结合,既要加强设计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也要加强施工方面的管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裂缝发生,给用户一个满意的建筑产品。

第五篇:抹灰裂缝及控制

抹灰裂缝分析

裂缝,尤其是非结构裂缝,例如发生于内外墙体抹灰上的龟裂、水平裂缝、沿柱的竖直裂缝、不同材料间的裂缝等是在建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通病,出现这种裂缝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材料本身的缺陷、温度的变化、设计以及施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多年来的施工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对减少这类裂缝的技术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部分技术措施已用于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裂缝的调查概况:

通过对大量砖混结构的民用住宅、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等多种建筑的调查发现,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但许多裂缝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对这些裂缝进行了总结,其调查结果如下:

(1)不管是什么结构的建筑,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仅仅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2)抹灰表面龟裂,裂缝多而无规律,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若要返工成本较大。

(3)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预防,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4)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尤其是大块板型材料,例如GRC墙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俗称得乐板、舒乐板等),不同板块之间经常出现规则的竖向裂缝。

(5)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而且裂缝一般较宽,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而是砌体的开裂,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危害较大,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较难处理和避免。

2、裂缝对建筑的影响及社会影响分析

2.1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通常情况下,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

(1)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

(2)发生于外墙的裂缝,当开裂较为严重时,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影响表观和使用。

(3)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窗口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

(4)外抹灰开裂后,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一旦外抹灰进水,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2.2社会影响分析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住房体制的改革,住宅建设资金将由个人出资,因此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将会越来越高。这也对工程的建设者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力求克服建筑通病的发生。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还不太了解,所以用户对于裂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观感: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给人的感觉造成较大冲击,使人感到极不舒服,影响情绪,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

(2)不安全感: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但是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而担心是否安全,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因此对用户的解释工作甚难做好。

(3)影响使用: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变形等,不仅影响到使用,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原因分析及技术措施

3.1墙面抹灰龟裂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墙面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的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而形成裂缝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过快而引发龟裂的发生。

(3)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4)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5)与施工环境有关,抹灰环境通风良好而且干燥,通常又疏于养护致使砂浆失水较快从而导致严重龟裂,这是龟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6)为了使抹灰尽快成活或使表面当时美观便于交活,有时操作人员在表层抹光后或压光同时外罩一层纯水膏,这层水泥膏风干后薄而脆,不仅引发表面的龟裂而且最易受益匪浅,是应该坚决予以杜绝的。

(7)填充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如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板材几乎没有吸水性,当疏于养护时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迅速而发生龟裂现象。

(8)用户急于入住新楼,盲目要求加快施工速度,入住后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龟裂现象。

以上是导致龟裂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处理这种裂缝应该侧重于“防”而非“治”,即防患于未然,如处理得当,施工方法科学合理,这种裂缝是完全可以杜绝的。分析出原因之后,预防的方法便不难找出:

1、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2、抹灰的基层要处理,方法得当。对于砖砌体来讲,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浇透,至表面出现水光,然后阴干,手摸时有潮湿感时再进行抹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粉煤灰砌块则不需用水浇透,只要在砌体上适当浇水,然后阴干半天左右再进行抹灰。

3、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4、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分层应该合理,一般情况下中级抹灰分工层较为合理。无论混合砂浆还是水泥砂浆,厚度以13mm为宜,面层5mm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表面发白,手压有坚实感,但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面层抹灰。

5、抹灰的施工环境对于裂缝的出现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环境干燥而且通风良好且又疏于养护时则最易出现龟裂,因此抹灰应该营造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应该将门窗敞口进行封闭,必要时在地面上定期适量浇水,或定期在抹灰表面(八成干后)喷雾,天气异常酷热时,最好用薄膜将抹灰面封死进行养护,效果较为理想。对于象GRC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吸水较差的新型建材,则在施工抹灰前宜在基层刷一道界面剂,成活后喷雾或封闭进行养护,否则极易出现龟裂现象。

6、用户使用不当也是出现干裂的原因之一,我施工的一栋办公楼,业主急于元旦入住而盲目催工期,入住后将空调温度调至最高,结果在一周内寺面出现了较多的龟裂现象,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不应强调工期的提前,应该按照合理的工期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施工,大幅度的缩短工期是不宜提倡的。

综上所述,龟裂是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通病之一。这种裂缝对于美观影响最大,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该非常注意,只要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施工,提前预防,这个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上一篇:为什么要坚持范文下一篇:完美国际任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