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2022-09-1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健康第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展开, 使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 方法的改进, 为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开辟了新天地。新课标中突出强调:“要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就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 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成为教学重点。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延安四中初二三、四班的1 2 0名学生。

(2) 研究方法。

试验组:

耐力跑:初二三班60名 (男生21名, 女生39名) , 采用游戏和多种方式的授课形式。

对照组:初二四班60名 (男生23名, 女生36名) , 采用自然跑法进行。

2 结果分析

两组学生实验前800m成绩无明显差异, 实验后三班的学生231.5秒, 四班的学生233.8秒。三班提高3.8秒, 四班提高3.2秒。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试验组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授课和练习, 学生上课积极性高, 主动参与练习, 没有传统授课中的枯燥乏味, 感觉运动量大, 没有兴趣。而试验组则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运动量, 还不觉得累, 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增, 学生锻炼的目的性强, 例如:带跑过程中促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和帮助, 不仅使差生进步, 也使好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喜悦和收获, 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素质。

在800m跑中, 实验组练习兴奋性较高, 并能积极参加坚持到底, 练习后恢复快, 成绩提高快;而对照组学生上课兴奋性不高, 思想上有畏惧情绪, 或者不够重视, 练习无兴趣, 成绩一般。

3 结语与建议

3.1 体育与健康

是一门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运动参与、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发展心理、适应社会。首先树立教师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促进学生养成锻炼习惯,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大胆改革课堂教学, 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采取有效的手段,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

3.2 建议

3.2.1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 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当然, 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 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 使学生愿学乐练, 受益终生。第二, 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 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 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 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 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 (1) 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 (2) 游戏类教材; (3) 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4) 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 (5) 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 可不拘一格, 敢于取材, 大胆创新。

3.2.2 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 挖掘教

材的娱乐性, 用其来吸引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练习兴趣和爱好

在体育课中很多项目和动作都要经过多次的讲解、强调、练习才能掌握。如果就只是简单的重复, 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 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出现学生偷懒的现象, 导致运动量和强调的降低, 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例如:弯道跑时插入“接力跑比赛”学生为了夺取比赛的胜利, 必然以最快的速度奔跑, 通过游戏活动, 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发展了学生的素质, 也是运动量和强度得到调整, 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 又有利于各种运动技术的发展。

3.2.3 教师要研究组织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 怎样教才使学生爱学、乐学

在教学中采用具有趣味性强和多样性的内容, 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能极大的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刺激的特点。学生在游戏中不受如何压抑, 完全在情趣中得到锻炼, 个性发展得到充分体现。要针对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引导学会结合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进行授课, 多样化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多是在群体的相互交往中完成, 对学生的行为、品德是一种制约, 同时又是一种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导学生懂得社会规范, 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胆量,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角色定位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的体验以形成他们思想品德和自我修养的能力的活动。

3.2.4 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吸引学生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复杂、微妙的双边活动, 是直接影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各自都带着自身的主体性, 在教育活动中互相结合, 互相激发, 互相补充和发展, 才能最后达到彼此个性内涵的丰富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所以, 它要求师生必须采取密切的合作态度, 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 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 教学活动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如果将“情感”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运作中, 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作用, 使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 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望得到激励, 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 整个课堂教学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 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便在眼前了。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思维和练习, 还通过体育经验与感情来获得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如果课堂缺乏温暖的师生关系, 轻松的气氛, 积极的关注和多项的信息流通, 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的锻炼。

3.2.5 较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在学生心目中和印象中塑造自己良好形象, 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知识渊博, 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每个学生, 和学生交朋友。

总之, 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学生自身素质、自己的教学目的, 选择有教育意义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要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安全性、情趣性,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以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完成。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分析等方法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课标要求下, 充分发挥老师的积极性, 大胆改革课堂教学,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采取有效手段, 促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 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关键词:延安四中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0.

[2]  钱铁群.趣味体育游戏[M].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9.

[3]  马莉.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探讨.教学与管理[J].2005 (9) .

上一篇:如何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手段多样化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