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对策

2023-02-14

一体化教学是中职学校正在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相互脱节的问题, 使学生的动手与动脑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更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目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飞跃发展, 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要求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为了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适应我国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 就必须改变现有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势在必行。

一、推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 现有中职教学模式的弊病

传统的中职学校教学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授课, 这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有如下弊端:

1. 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

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 不知实操课会运用哪些理论知识;实操课教师不会教理论课程, 不知理论课程会运用哪些教学方法。因此, 缺乏感性认知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职业倾向, 主要偏向于实践操作的学习。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 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 实践教学失去了理论的指导, 变成了简单重复的模仿练习。这样, 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现代制造企业所要求的技术人才不仅要能操作机器设备, 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 只会把学生变成重复操作的“机器”, 从而限制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二) 推行一体化教学的好处

1. 在一体化教学中, 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 可以保证训练质量, 解决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2. 在一体化教学中, 增加了师生的接触时间, 使教师易于发现学生的不足, 增进师生感情, 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3. 在一体化教学中, 可以做到“教中有教、练中有练、教练结合”, 一改过去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 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

(一) 培养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的培养是一体化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一体化教学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以及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身份界限, 将慢慢地被淡化和弱化。受学生欢迎的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 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综合型教师。因此, 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 健全一体化课程设置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 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大量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 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原有生产方式。因此, 很多原有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企业的发展, 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因此, 在“实用、够用”的原则下, 结合企业的需求, 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一体化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

(三) 建设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教学场地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场所, 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硬件保障。如数控实训室可有如下设施:数控机床、数控仿真设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等。

三、中职一体化教学实现的途径

(一) 做好“五个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 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要搞好一体化教学, 必做好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灌输”向“知识的探究”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实践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专业实验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 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二) 建立健全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建立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 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学机构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离, 这就造成教学管理模式各自为政, 难以实现理论教学、技能训练间互相渗透互相衔接。因此, 可根据学校自身情况, 调整教学组织和管理机构, 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 强化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 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尤为重要。紧紧抓住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

(四) 推行现代企业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意识

中职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最终是要为企业培养所需技术人才。因此, 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 二者并没有保持一致。例如: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80分。从学校来说, 这个成绩是优秀的,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和要求来说, 80分的零件则是一件废品。由于评判标准的不一致, 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利的影响, 使他们的质量观念与企业要求产生错位, 增加了他们今后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困难。因此,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应当注重学生思想观念和质量意识的培养, 使其符合企业的要求, 从而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不但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更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通过一体化教学, 有助于改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改善沉闷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改善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综上所述, 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要更加充分地认识一体化教学的客观定势, 从而建立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体系和教学体系, 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一体化教学,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才、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铺平道路。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中职学校正在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我校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阐述自己对一体化教学的一些认识, 并根据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来说明中职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 贺应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2]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3] 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1.6.

上一篇:螺纹锁固剂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下一篇:论翻转课堂在高校高新技术考试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