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2-10-18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科技创新, 总是步人后尘, 经济上就永远受制于人, 更不能缩短差距。”简短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2 1世纪的中国只有具备那些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才能阔步前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英语也日渐成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工具。只有学好英语, 才能更好的了解世界文化, 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而“学好英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局限于能读、能写, 更要求学生能听、能说, 善用英语交流。就英语学习者而言, 只有那些同时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人才有望成为服务我国现代经济的创造性人才。

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1 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里所提的“乐之者”就是指对所学事物感兴趣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 认识就快;而当他对某一事物毫无兴趣时, 认识的速度就慢, 或者根本不予接受。由此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兴趣也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所以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创造自由、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 鼓励提问, 启发思考, 引导创造性思维

从课堂环境来说, 教师应该结合听说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兴演讲等, 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另外,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也密切相关。因此, 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 并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氛围, 为学生提供敢想、敢思的良好环境。

3 改革教学模式, 实现由“填鸭式”教学到“学生自主式”教学的转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长时间学习之后会发生“高原现象”, 即当学习达到一定的时间后, 学习效果不再随学习时间的增长而进一步提高的现象。由于学习时间过长, 学习者的兴趣随之降低, 结果反而影响了其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育者的教育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总是相匹配的, 简单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极易产生心理疲劳, 感到学习负担沉重。“高原现象”发生的规律提示我们, 教师必须要从改变旧的教学思想入手,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 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切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其主动地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在讲授《2 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一书中的Text A时, 有些教师喜欢开门见山, 让学生听完课文的磁带后, 就开始逐一节次地翻译式讲解, 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使得教学成为单方面的知识灌输, 而非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结果是很多学生的兴趣根本未被调起, 甚至有的学生的大脑活动还停留在课前的其它活动上, 造成了整堂课气氛沉闷, 效率低下。而教师如果能换一种方式, 在开始正式授课之前把主动权先交给学生, 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如在进行该书中Unit 6 Text A“Billy”一文时, 教师在带领学生听完文章的磁带后, 先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仔细思考, 如预设如下问题: (1) Who is Billy? (2) Why does the author take a person’s name as the title of this article? (3) 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it into? (4) Use your own words or choose the topic sentences to summarize the whole passage.带着这些问题, 让学生先将原文通读一遍, 然后找一些同学起来回答这些问题, 回答完毕后, 将不同的意见分成几组, 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 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外回到课堂之上, 还能迅速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为接下来的双向交流做好铺垫。讨论结束后, 教师可以将不同的观点列在黑板上, 然后通过对文章的讲解澄清何种观点才是最佳观点, 或综合哪几种观点才能成为最佳观点。这样的一堂课才是将有效教学时间的最大化的一堂课, 才是高效率的一堂课。

4 完善教师个性, 丰富创新思维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应该活泼开朗、善于表情达意, 宽容随和, 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应该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爱戴和尊敬。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时都更具优势。当一名让学生害怕或厌烦的英语教师走进教室时, 学生们就会无精打采, 他们的情绪也会随之蒙上阴影, 具体表现为:对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表达不敏感, 甚至不愿听课, 不愿与教师或同学们合作, 不愿思考, 更不用说进行创新思考了。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英语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 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更容易去听课、去思考, 在教师的引导下, 更愿意去进行创新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有创新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 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停留在单词讲解、语法知识的传授和书面练习上, 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且这样也可以省出时间并把它用于课堂活动以及学习技巧的传授上。

作为教师, 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 积累新经验。没有丰富的知识, 创新思维就失去了基础。除了加强专业基础知识, 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外, 还有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了解新时代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有效地进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对创新思维进行了定义, 并就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了一定的剖析, 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分析,创新能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中永.教育心理学[M].远方出版社, 2003.

[2] 郝保文.教育学纲要[M].远方出版社, 2003.

[3] 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外研社, 2003.

[4] 陈艳, 高红.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2003.

[5] 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人本理念在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体现下一篇:略论嫖宿幼女罪废止及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