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环境分析

2022-07-22

第一篇:新闻专业环境分析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低谷,从业人员一度饱和,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广阔的媒体领域就业无门;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技术性人才还是运营或者管理方面,都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庞大的毕业队伍,用人单位竟然痛呼天下无才!

如此,在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时代变革中,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碰到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遇!当初拳拳赤诚的新闻理想,在经过了四年的悬梁刺股后,却在毕业的关口碰得一头灰!那么,当今新闻专业的学子,到底是遇上了最好的年代,还是遇上了最坏的年代?或许,曾经的“无冕之王”,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书写“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义!

一.新闻专业不再“专业”

“以前新闻专业的学生,有中文系的文笔,有哲学系的思想,还有美术系的艺术,几乎无所不能。而今新闻专业的学生,论文笔不如中文,论思辨不如哲学,论排版远远不如美术!尤其是在经济、政治、法律等专门领域,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报道中捉襟见肘,难以胜任!”一些关于新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如是写道。

先不论这种观点是不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且看近几年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承认,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当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无冕之王”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媒体的招聘启示中,专业都写着一条“专业不限”的亲民告示。而在实际的录取中,新闻专业的靴子也正在逐渐失宠,广州电视台曾在2004年招聘的43个人中,只有14人毕业于新闻专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闻专业的学子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正逐渐受到更多青睐,尤其是经济、法律、政治等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由于其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在工作中大放异彩。不少媒体单位在招聘中均表示,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知识积累严重欠缺,虽然采写编排技术稍胜一筹,但这种技术优势往往都是暂时性的,所以,在长远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但不占优,反而深陷劣势。

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表面,在传媒领域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其专业优势,以致其只有技术,而无专业!

与此同时,当新闻专业的许多学生在难以进行专业对口就业时,纷纷被迫转向其他领域寻找工作机会。由于大学期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设置,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没有十分突出的实践经验,所以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范围仍然局限于文秘、行政助理等操作性工作,不得不在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领域,接受所有人的竞争!

坦白地说,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大片丧失了自己的生存领地,而且在公共的生存领地中,也沦落为十分边缘的危机地步!

二.扩招与滞后的双重危机

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在于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发生严重脱轨。

高校新闻学专业招生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新闻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而与此同时,新闻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新闻行业的这些变革状况,没有像其他行业随经济的发展岗位增多,反而有所抑制,所以对新闻专业的就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新闻专业在教育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均落后于媒介的变化与发展,大多数学校上新闻专业后,均将名校的相关内容全盘照搬。而其教学方式也只注重知识传输而缺乏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教育环节严重缺失,特别是新上新闻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完全依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造成不少学生大学期间没有到正规的新闻单位实习的经历。而且,不少高校的师资结构极不合理,新闻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教育多是纸上谈兵。在这种条件下不少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现在新闻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够健全,无法根据现今市场的需要快速反应,培养所需人才,这是新闻教育的弊端。现在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既能跑动又有思想的记者,既能管版又能管人的大编辑,既懂媒体又懂经营媒体的管理者,既懂传统媒体又懂新媒体的跨媒体人才。”长沙晚报《 新闻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教育培养模式有待改变》一文中对当前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批评性意见。文章指出,高校在师资上应尽量去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编辑、记者任教;新闻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深度,在博学的基础上也要专学,一定要有自己擅长的方向;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践和实习,以提前适应环境,查漏补缺。

三.非专业的专业之路

当专业对口就业遇到瓶颈的时候,求变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面对已经饱和的新闻学就业市场,适时的转移自己的努力重点,以下职业方向可为广大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就业参考。

(1) 高校教师

因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2) 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 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

(3) 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如果你是一个娱乐“粉丝”,那么一定听过“光线传媒”这个名字,它制作的《娱乐现场》节目总计发行达600个频道。光线传媒便是一个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其官方网站挂有常年招聘节目撰搞及节目编导的启事。目前,我国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1500余家。在电视栏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运52》《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等都是由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

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前景非常广泛。

(4) 线下刊物编辑

在网络时代,现实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于是很多网站在发展壮大后都开始创办线下刊物。上海壹报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文化艺术报。城市壹报通》就是一种汇集线上信息的线下刊物,它是一张集众多分类广告信息为一体的实用型报纸。该公司招聘采编的要求是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因此,不仅熟悉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某行业比较有专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最有优势。

(5) 企业刊物编辑、记者

出于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这里也是传媒人才的用武之地。但这需要从业者知识面较广,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不同,对采编人员专业背景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比如上海毕马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招聘媒体策划、采编人员时,要求具备新闻、广告、医学、药学大学本科学历;而藏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招聘执行主编时,则要求最好有历史、文物等相关专业背景。

第二篇:考研指导:新闻传播专业形势政策分析

专业指导:新闻传播学专业形势政策分析

万学海文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1994年以前,国内有新闻学类专业点66个,1995~1997年增加了35个,1998~1999年又增加23个,2000~2001年新增专业点竟达104个,即目前已经有专业点230个以上。据估计,目前全国新闻专业本、专科的在校生人数达到4~5万人。

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传播媒体的需要。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今后不再录用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蜂拥至媒体希望分食一杯羹。研究显示,2000年以前大约50万新闻从业人员中,只有3万人员来自新闻专业,也就是说,95%的从业人员来自其他专业。《北京青年报》每年招聘记者,报名与录用的比例在50:1左右。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但收效不大。当然,在政策范围内媒体的增多和扩容,还是给了新闻人才一定的空间,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场最急需的人才是媒介、咨询等行业,而不再是前几年的IT、商务行业。只是市场对新闻人才的要求更高了。

就业:媒体、政府机构、企业、高校

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叫“新闻学研究进入大众传播研究时代”,由于这个说法比较笼统,人们可以对它有多种理解: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并存;传统

新闻学完全被传播学所取代;传统新闻学被改造为一种新面貌新体系的新闻学。到底会是什么情况,需要深入的研究,更需要实践的发展来证明。但我们认为,新闻学会在吸收借鉴传播学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发展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理论体系。

首先,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学科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别决不仅仅是研究范围的大小,如果是这样,那么新闻院系只要在传统新闻学专业以外加强对广播电视等媒介的研究就可以实现新闻学向传播学的过渡了。新闻学是一门人文学的应用学科,传播学则是一门社会科学的应用科学,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人文学是学科而不是科学。人文学的人文性表现在它体现着人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它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人性的精神表现,它把诸如信仰、情感、道德、美之类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它的立场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从这个角度讲,新闻学的核心观点新闻价值正是人文特性的体现。而社会科学之所以被称为科学,是因为其研究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包含着内在规律,运用客观的观察程序和分析方法可以找寻这些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检验的。传播学所研究的正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这样看来,新闻学和传播学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道路,无法相互替代。

其次,传播学虽然来势凶猛,但还没有代替新闻学的实力。从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来看,它起源于战争宣传、商业公关活动、政治选举等活动的需要,这些在本质上是与新闻学的精神相违背的。中国的传播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理论都是舶来品,直接引进自西方,我们在感慨其潜在的巨大社会意义的同时并没有找到一个把它应用与中国实际的道路,传播学的本土化是现在学术界呼声最高的问题。正如有人奚落的那样,传播学是个筐,什么都可装,正是因为我们对传播学研究的不深入不明确导致了对传播学的泛化认识。传播学和新闻学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现实的压力,他们应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完善。我国传统的新闻学,是贴满政治标签的新闻学,从基本理论到新闻业务,都强调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不同。这样一来,新闻学没有了共同的规律,我国新闻学者进行的学术研究,成了“自言自语”,无法与国际同行交流,也就谈不上与国际接轨。传播学的引入为新闻理论的研究开拓了国际视角。

第三篇:环境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环境工程就业前景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正式启动,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清华大学等高校诞生。然而到1999年,在全国高校中开设有环境工程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就达120多所,此外还有些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

多年以来,“就业难”一直困扰着环境工程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就连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这样的困难。每年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绝大部分学生不得不挤身于其它行业。这种“前景看好,现实堪忧”的状况让不少在校环境专业学子忧心忡忡,在社会上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环境专业为何会“叫好不叫座”?这是一个值得高校管理层和业内人士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就业形势剖析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去向无外乎有三种:吃“财政饭”的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吃效益饭”的、需要解决污染问题的工矿企业以及真正吃“环保饭”的环保公司。从当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真正能进入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毕的竟是少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影响,这些单位在人事编制和指标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所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主要面向: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工矿企业、设计单位或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项目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等基础性、技术性工作。

从形势上看,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到环保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这些单位普遍都需要能在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能迅速派上用场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第二,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往往都不愿意到环保公司,尤其不愿意到小型的、私营的环境工程公司,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太高,想去的是那些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等(这种就业观是影响他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第三,当前的环保公司众多(以四川省成都为例,已注册的环保公司就有上百家),而且从当前环保发展趋势来看,它毕竟是一个世纪性的“朝阳产业”,今后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一线的环保技术人才。据预测,到2010年国内的环保市场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需要环保从业人员1000万人,环保技术人员50万人。

二、现状及困惑

当前有不少环保企业人才缺乏,而且求贤若渴。但它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与学校提供的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学校不能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不久前,有一家环境工程公司因承担了环保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任务,而企业的技术人员数量满足不了工程量的需要,于是该企业急需能独挡一面的技术人员去承担一定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包括选择处理方案、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总平面设计、施工监理及运行调试等一体化工程。由于在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缺乏,满足不了企业的这种要求,结果这家公司只有另寻他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能“独挡一面”、技术过硬、能迅速承担工程任务的环保企业非常普遍,甚至在这个行业内不乏“挖墙脚”的现象,一些企业通过出高价来“抢夺”人才。这说明社会并不是不需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只是企业的用人要求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状况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为了保证专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同时也为了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开设的专业课程普遍都涵盖了本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而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以及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振动与噪声控制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这众多的专业课程,自然是任务繁重、学时紧张,难免是“学习面宽、深度一般”,进而无暇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终造成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要求。这成了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一大困惑。

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必然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实习,又特别是能亲自动手、能独立或参与环境监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等具体操作性的工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可是,由于专业的特点,无论是一个环境监测部门,一个环保公司,还是一个工厂的污水处理站,几乎都不可能一次容纳下几十个学生的实习,一般一个实习点一次只能接收

四、五个实习生。因此每次实习往往需要多个实习单位,这通常就造成同一个班的学生得到的实践锻炼的内容和程度都不一样。另外,近几年很多企业由于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原因,都不太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实在免不了的时候才接收几个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生的实习带来了困难,加上有的实习点工作量不饱和,实习效率较低,实习效果被打折扣。这样,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难以得到保证成了另一大困惑。

三、出路探究

(一)人才培养定位

面对就业市场与人才培养之间出现的矛盾,环境工程专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闯出一条路子。市场就象一根指挥棒,我们无法改变市场。只有遵从这根指挥棒,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积极向市场倾斜,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适销对路”。

专业定位要明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学校不可能将学生培养成在本专业各个方向上都擅长监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理论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门门懂、样样精”的万能人才。因此,教学计划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有所针对。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行情及其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来看,至少有三个方向是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应重点考虑的。一是从事环境工程的设计(主要是污水处理,烟气脱硫,市政给排水设计和垃圾处理场设计)方面,二是环保项目(重点是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行调试方面,三是室内外环境质量监测方面。首先,由于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管理越来越严,而当前各地的污染问题还非常多,而且还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环境工程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以及为什么大大小小的环保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第二,目前第一线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行及调试方面的人才还相当缺乏。第三,环境监测既可以在监测中心、有关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常规和特殊的监测任务,通常也可以胜任其它行业的分析化验工作,以及新兴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显然,高职环境工程专业重点不是培养研究型、开发型的高层次人才,

而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技能型人才。为此,学校应在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方面下功夫。(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要高度重视实训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必须有一定的实验实习条件,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验和实习设施。通过配备相应的环境监测和工艺实验设备,保证学生在校学习能与实验、实习、综合训练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加强。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效果和和实训效果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保证。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应该努力成为行业的能手,教师没有一定

的实践经验和现场知识,就很难在课堂教学、综合训练、课程设计以及利用作业题模拟工作内容等方面有效地训练学生。所以,对于高职环境工程的专业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比仅仅有高学历重要得多。为此,专业教师应加强与企业的广泛联系,积极参与环保企业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为教师水平提高和学生实习打下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教师争取轮流下厂,到环保企业、工程现场参与工程设计、运行调试、施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努力成为行业领域里的技术人才、技术精英,甚至技术专家。这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得到进行统筹安排和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专业建设要在教学计划的论证、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上下功夫。教学计划方面,首先是专业课程选择应体现针对性,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要倾向于市场需求方向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满足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及调试要点等的要求。教学计划要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专业教研室仔细讨论和研究,制定出针对性强、务实高效、职业能力目标明确的纲要。然后,课程教学大纲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来编写,以充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环境工程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操作过程进行讲解,课堂上要广泛运用图片和动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同时应适时配合现场参观、讲解以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工艺、设备和技术的理解;作业题要力求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训练学生解决环境工程就业领域内经常要用到的计算和工程技术要领等实际问题,并组织相互讨论以保证训练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方面要强化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工艺实验,以及监测和设计方面的综合训练,努力模拟工作现场进行“演习”,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另一方面,要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建立适当的实习基地。为了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实习机会,实习时间的安排要灵活,既可以在学期末实习,也可以在学期开始或学期中途进行;既可以在教学时间内进行,也可安排在寒暑假。实习时间要尽量利用企业的任务繁忙期,以缓解企业的人手紧张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实习点和实习内容要力求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不同时间在不同实习点的学生要轮换,让学生先后都能参与环境监测、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以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总之,作为普遍认为的21世纪“朝阳产业”,环境工程专业却成了当前公认的“就业难”的专业,这虽然与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和环保企业人才需求观念有关,但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现实,瞄准市场,从多方面下功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实力,寻找突破点,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工程专业稳步、健康地发展。

1、环境行业三大热点:

“热”—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环境技术人才急需

“高”—学历要求高,工作素质以及薪水较高

“缺”—中级以上环评师、注册环境工程师等高级人员

2、环境工程的特殊环境:

20世纪以来,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经济和文明奇迹,也带来了空前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削弱了地球养育人类的能力。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空气污染严重,臭氧层破坏严重等。人类必须致力于环境的保护。科学家们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开始追求清洁生产技术、生态设计

等符合生态规律的技术。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制定法规,投入资金,培育环保技术人员,开展环保科学研究,谋求人和自然协调,人与生物共处,环境清洁和维护地球生态的平衡。环境产业一诞生,就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一支劲旅。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境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环境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现在的环境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按照德国90年代初的环境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产业人员100万。如果环保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而我国现在的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四篇: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渠道分析

首先声明,本人环境工程研究生,山东人。我下边说的都是我本身的经历。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尽相同,我只能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第一部 就业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总体来说主要是技术行业,杯具的是技术行业在我国确实很杯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有位高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今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实这位高人就是我啦。。。)不过,既然是研究生了,就业的机会和岗位肯定比那些本科生好多了,但是待遇的话其实也好不了多少。下面就我了解的几个行业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环评报告表

说实话,做环评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个工作,特别是成立时间比较长的一些环评公司,环评资料很多,模板也很多,只不过把数据改改就行,本科生做这个就足够了。一般来说,根据公司提供的可研,把模板的数据换换就行。这个交给环保局审批也很容易,反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一般而言,

3、4天完成一个。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曾经14天写了20多个。待遇来说,一个报表的话几百元不等。

2、环评报告书

这个东西一般不会单独去写它,一般是在写报告表的时间内穿插的写。这个东西写起来也比较复杂,而且还会开专家评审(论证)会(当然也是个形式,中国特色嘛)。一个企业立项根据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大小)决定是做登记表还是报告表还是报告书。价格也不等,登记表不要钱,报告书最贵。一般而言,

1、2个月能写一个。待遇来说,一个能有

1、2千。

可能有人关心环评师神马的考试。环评的话主要是上岗证和环评师两个考试。上岗证好考,好像报名很难。以前的话得好多人一起帮着还报不上。现在政策改了,好像是报名都能报上,但是得依次往后排。据说即使是现在报名也得

3、4年之后才能考试。(这个政策是上岗证还是环评师来着?喝了点酒有点糊涂,忘了。。。其他几位师兄师姐回答吧)环评师的考试是按比例来的,像是3%吧,难易自己去想,不解释!

3、清洁生产报告

这个东西是这两年刚兴起的,首先是经贸委搞的,搞得很爽很舒服很有快感。环保局眼馋了,心想它本来应该是属于我的啊,哪能让你一个人爽。环保局强势惯了,哪能甘心去当乌龟?说罢也强行的去搞。所以说,即使现在他俩也一直吃醋打架。(防伪水印:东方慕馨制作,翻版必究)写这个的话难易程度和薪酬和环评报告书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这个也可以考清洁生产审核师,我有同事考过的,难易程度没问。

4、规划

这个主要是给政府部门做的,比如一些开发区的规划等等。现在国家又开始流行生态工业园(先是经济开发区,后来又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在又是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这也需要很多规划性质的材料。做这个应该是难度最高的。即使是全身心的做、资料充足、对方很配合的话,最少也得

1、2个月。这个最后也得专家评审,而且比较严格,当然只要认真去做绝大部分都能正常通过。

4、工程

做工程很挣钱,但是很累很操心。现在的农民工很难使唤,你还得整天和居委会大妈一样耐心的教育他们安全常识,因为要是出什么事就麻烦了。做这个工作有时候还得长时间出差也很痛苦,有时候好几个月都回不了家。当然自己也得注意安全,毕竟在工地。我有个同事前段时间就是在工地上踩到钉子上了,钉子上还好多铁锈,还得消毒。医生用镊子夹个棉花在伤口里狂捣,进进出出的做活塞运动,疼得他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整个过程一直再喊“啊。。。啊。。。好疼。。。好疼。。。亚麻带!”,事后流了好多血。

5、环保设备设计

现在的环保设备已经很成熟了。我对这个行业也不是很懂,也不多说了。

——————————————华丽的分割线———————————————

第二部 公务员

下面再说说公务员考试,沉重的就业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去选择公务员考试。可能有人会说,切,现在没关系根本别去想公务员。我想说,说公务员考试黑的人都是考试失败的人为了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而去寻找的借口!!!我今年从年初的选调生、到公务员、到事业编一共靠考了五次了,其中四次进入面试(只有省考没进面试,就是4.25统考那次,我报考了一个区级的部门,考了137分,笔试第四!我只能说山东的学生考试很变态。有位高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在联考的时候看到山东的公务员考试,你不敢报是等死,你报了是找死——当然,这位高人还是我)虽然我这几次的面试绝大多数都失败了,但我还是想说,现在的面试已经越来越公正了!除了一个例外,一会儿再说。当然,我说的是山东的情况。别的省没去考过试,我没发言权。

1、 报名

在这方面,环境工程还是比较幸运的。几乎每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都要招咱们专业的。可能有些人研一研二就想考公务员,这很好。但是,你是不是在看招考简章的时候,直接就去看职位表呢?请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看看在读的学生能不能报考。一般来说,现在的考试都是只允许应届生或者在职的考。可能你会说,只要考上了就退学啊。请不要忘记面试前的资格审查!如果你有勇气在面试前就退学,那我就无话可说了。再一个我还想说说事业单位考试,报考这个时候一定要看清是政府统一招考面试,还是单位自己面试(这就是我上边说的那个例外)。如果是单位自己面试的话,那你就要小心了,这种考试萝卜很多!这些单位主要是些科研院所。

2、笔试

笔试的话公务员一般是申论和行测,事业单位一般是公共基础知识,有时候也会考行测。复习申论的时候,千万不去背神马模板,要不你会死的很惨。网上流行的那些所谓的“八大措施”啦神马的,你如果真用了,国考申论不会超过30分。行测就是考一个人的智商了,有些题型通过练习可以提高一下,有些就是再看也提高不了多少了,也就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了。(防伪水印:东方慕馨制作,翻版必究)公共基础知识就是政治+法律,这个就没啥好说的了,就是自己好好背。

3、面试

一般是结构化面试,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题量来说,5—10分钟3题,有时候会安排思考室,那就要再减去5分钟。

4、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的职位一般都是环保局(也有去经贸局、发改委或者安监局的,很少)。环保局一直给人的印象好像很强势,待遇也很好,事实确实如此。现在在环保局主要有这么几个部分:监测站、审批和监察。综合来说,审批最好,监察其次,监测站最差。前边两个就不说了,我说说监测站,为什么它最差呢?第一,在监测站你的工作就是做实验,而且不跟上学一下,做到结课或者毕业,你得做到你退休!第二,即使你实验得出的数据多么真实,当它在面对公众的时候,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你会有种负罪感,而且自己的劳动并不能转化为成果。没办法,在中国受行政干预的事情和部门太多了。这就是媒体总是在说环境比以前怎么怎么好了,可实际上呢。。。。。曾经有位高人这样说过,中国现在走的绝不是资本主义那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只污染不治理的新路!(当然这位高人依然是我)

估计好多人都很关心待遇,我以前也很关心的。我以前在逛论坛的时候经常看到已经考上公务员的人的答疑帖子,别的问题回答的很好,对人帮助很大。但是一问到工资待遇全部支支吾吾的就是不说。我当时就想,要是我考上之后我一定是实实在在的说出来,给大家一个参考。现在看来,这个真的很难说,唉。。。。对不起了。

楼主抛了玉,我也拍块砖,我下边说的也是我本身的经历。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尽相同,我只能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第一部 就业

在中国做技术的悲哀是技术是为政策服务的,政策是为领导服务的,领导是为政绩服务的,所以没有完全的技术,做技术的悲哀就是你的技术论证其实都是在论证领导的决策是正确的。

1、环评

说实话,做环评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个工作,特别是成立时间比较长的一些环评公司,环评资料很多,模板也很多,只不过把数据改改就行

第一,成立时间再长的公司,你也米有所有的模板,而且即使有模板,也不可能都一样,改改数据之类的,那是很久以前了的事情了,据说那时候我还没上班,我上班快7年了。 无论从事环保的任何工作,本科生就够了,我就是本科生,所以我有资格这个说。 一般来说,根据公司提供的可研,把模板的数据换换就行。

多数项目没有什么可研,模板的数据现在环评要求很严,基本上三年的环评文本就一个大变样,做任何项目都需要找到参考的对象的,但是不负责任的参考,将来企业验收,会给自己找很大的麻烦。

这个交给环保局审批也很容易,反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报告表的审批一点也不简单,每个审批周期都要1个月左右,而且中间涉及到很多的修改,相信会让你很头疼。

一般而言,

3、4天完成一个。

简单的地产啊养殖啊机械啊,没有问题,甚至一天就可以搞定一个,但是你难道永远都做这个简单的项目,我自己的情况,大概做个4 5个碰到一个1个,而且,凡是简单的项目,都任何资料都没有,和业主沟通的费劲相信很多人都了解。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曾经14天写了20多个。

我曾经一个星期写了20多个,不过平常大概都是1个月走一个项目,我相信多数环评人都是这个水平,但是环评有个特点,就是有些任务是需要突击的,比方说上面争取资金,综合整治,必须要环评,就需要哥们们加班加点的干,08 年争取资金,2个小时一个报告,不看现场,不用分析,概况结论,那个时候我一个星期写了20多项目,但是这种项目,往往会留下后遗症,到现在都擦不干净,这些项目将是在以后的五六年里环保部门的最发愁的东西。当时我一个研究生哥们在我们这里实习,刚好接触了很多这样的表,他一个一点经验都不懂的人呢一个星期写了十几个项目,回头他就认为环评非常简单,非常简单。。。。所以我很无语。

待遇来说,一个报表的话几百元不等。

没有这么明确的价格,那是学校老师给带的同学的价码,实际待遇分为底薪和提成,提成一般是是和业务量但不是单纯的一个项目挂钩的。

2、环评报告书

这个东西一般不会单独去写它,一般是在写报告表的时间内穿插的写。

一般都是单独的写报告书,报告表是穿插的,这个东西写起来也比较复杂,其实我个人喜欢写报告书,因为报告书需要的资料全面,准备时间长,而且价格高。。。。

我不喜欢写表的原因在于,其实一个复杂的表写起来,难度不下于报告书,但是对表的时间要求短很多。让人比较郁闷,一般企业都在屁股后面跟着催你,偏巧你平衡图之类的又分析不出来,那种急毛毛的感觉实在太差。报告书相对时间宽裕的说。只是相对啊,环评最大的恶心就是遇到变态的项目,希望大家都去干这个,体验一下。

而且还会开专家评审(论证)会(当然也是个形式,中国特色嘛)。

评审会越来越变态,问题越来越刁钻,每个专家都说评审要到了改改的时候了,但是每个环评写手下来自己都觉得郁闷,怎么那么简单的项目还能提出那么多的问题。

一个企业立项根据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大小)决定是做登记表还是报告表还是报告书。价格也不等,登记表不要钱,报告书最贵。一般而言,

1、2个月能写一个。待遇来说,一个能有

1、2千。

报告书一般10万上,表几千块,加上专题也能到几万块,这不是觉对的,有些报告书收费比表还要低。1 2个月写一个,我个人感觉一般半年左右完一个项目算是比较快的,1 2个月,连监测估计都搞不完。

个人觉得任何工作都比不上公务员,原因去百度。。。

环保局一般市级机关都是公务员,其他单位监察、投诉、固管等部门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

监测站和科研(有的地方叫评估中心或者技术推广中心)都是事业单位

待遇单纯说工资当然机关最高,参照的第二,其他的排的第三,

但是其实这些单位都不错,

至于监测站,其实很不错,工资全财政,有一点其他收入,工作比较按部就班,就是太无聊,整天化验谁都无聊,但是多数监测需要外面取样,不过多数都是工人在做,监测站有工人和干部这些旧社会等级存在。监测站其实是环保局内隐性权力比较大的机构,毕竟一个企业的验收监测权 例行监测 监督监测一般都是当地监测站的日常工作,凡是涉企的单位,一般都不错。。。。至于怎么不错,当然是领导不错了,小兵,也就是混个肚子圆吧。

2、 清洁生产报告

这个东西是这两年刚兴起的,首先是经贸委搞的,搞得很爽很舒服很有快感。环保局眼馋了,心想它本来应该是属于我的啊,哪能让你一个人爽。环保局强势惯了,哪能甘心去当乌龟?说罢也强行的去搞。

在所有的居委里环保局一点都不强势,其实属于比较弱势的,发改委主要是那一年节能减排没到位,环保正好又想升级,所以接下来了这个审核。导致现在出清洁生产标准都是出两套,环保部出一套,发改委出一套,涉及到上报那个部门就用那一套标准。 环保和发改的专家基本上属于两个系统,一般不相往来,可研评审不请环保部得专家,环评也同样不怎么请发改委的。

写这个的话难易程度和薪酬和环评报告书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

侧重点不一样,但难易审核要简单的多,价格也相差很多,一个大型钢铁厂得审核几万元,一个大型钢铁厂的环评要几十万

这个也可以考清洁生产审核师,我有同事考过的,难易程度没问。

只要考就能过

3、清洁生产报告

这个东西是这两年刚兴起的,首先是经贸委搞的,搞得很爽很舒服很有快感。环保局眼馋了,心想它本来应该是属于我的啊,哪能让你一个人爽。环保局强势惯了,哪能甘心去当乌龟?说罢也强行的去搞。

在所有的居委里环保局一点都不强势,其实属于比较弱势的,发改委主要是那一年节能减排没到位,环保正好又想升级,所以接下来了这个审核。导致现在出清洁生产标准都是出两套,环保部出一套,发改委出一套,涉及到上报那个部门就用那一套标准。

环保和发改的专家基本上属于两个系统,一般不相往来,可研评审不请环保部得专家,环评也同样不怎么请发改委的。

写这个的话难易程度和薪酬和环评报告书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

侧重点不一样,但难易审核要简单的多,价格也相差很多,一个大型钢铁厂得审核几万元,一个大型钢铁厂的环评要几十万

这个也可以考清洁生产审核师,我有同事考过的,难易程度没问。

只要考就能过

4、工程和环保设计是一个概念

做工程一般就是自己先勘查现场,收集资料,设计,出施工设计出图,施工,你作为设计方在施工现场的主要工作是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涉及到设计更改的问题,其他的施工啊,有施工队做,安全啊,业主一般会安排专门人负责,或者监理也会负责一块,质量监理负责,所以你作为一个环保工程设计人员,直接和民工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多。各负其责嘛。甲方 乙方 关系都是很明确的。

至于挣钱否,主要是领导挣钱,老板挣钱,底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大概也就是喝个汤,我们公司一般就是出去给80块得补助。除这个外也有些绩效,不过这个归纳到工资比较合适,因为一个项目周期有时候比较长。

薪酬来说,其实做环保的任何工作,待遇都是差不多的,我们公司做工程的做评价的 基本上待遇差不多,不存在哪个更加挣钱,这个主要是你进了一个好公司,那么你工资就好得很,你进的单位不好,那么算你倒霉,再怎么搞也就那样了

环评和工程的差别就是,一般环评很多兼职做的,都是挣得外快,比方说多数的学校老师,一些设计院,等等,工程专业干的比较多,不过也有很多做私活的,乱七八糟,总之整个环保市场现在很乱,环评不管对不对领导认为对就论证对,设计推荐不管适用不适用关系好的就用你的技术,施工偷工减料,业主收钱就两眼一抹黑。

4、规划

这个主要是给当地政府牵头,各居委负责提供资料,规划的难易程度在于你占有资料的程度,比较难做的是城市规划,向某个市的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也就是原来的工业园区等等, 其他的小规划,主要是指的一些小城镇规划,生态规划,县级规划,一些行业发展规划,十二五计划等等,相对简单的多,但是也需要收集和分析材料,

这个难度其实不高,就是资料收集麻烦,分析的难度相对小些,规划的收费都很高,主要是城市规划,动辄都几百万,所以1 2个月搞出来基本上不可能。

一个规划要经过3 4次编修才能出台,中间变数很多,只有一些小城镇规划,和一些行业的规划,做出简单,不过 1 2个最多也就是出来初稿文本,全部通过要论年搓,规划的审查程序比较麻烦。

这个最后也得专家评审,而且比较严格,当然只要认真去做绝大部分都能正常通过。

做肯定是能过得,专家出的是审查意见,不是绝对的,因为规划过不过不是专家决定的是当地政府和人大决定的。意见可以采纳可以不采纳,当然一般都采纳。

总体来说一个城市规划的评审难度顶的上环评中比较大的项目的审批难度,区域规划的难度直比青藏铁路 南水北调之类的环评的评审难度了,一般都是要经过多次评审,一次不行,不过对于多数的小规划,也即是大多数做的那些很小的规划,评审基本就是走个过场,拿专家费而已

第五篇: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的环境分析

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的环境分析 —、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的优势

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的最大优势在于为读者提供最全面的获得广告信息的最佳渠道,它以河北省甚至是全国为主要服务对象,受众面广泛可认为是其在市场份额上的一项优势。另一个优势在于市场广阔,广告专业报纸在河北省可谓是凤毛麟角,同类企业很少。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市场范围具有不可确定的扩大性是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的重要综合优势。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应加强发挥自己在广告方面的优势,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同时当然也能吸引相关企业的广告需求。

二、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的劣势分析

准确定位受众群,确定目标市场对报刊的市场占有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对目前的读者和广告商组成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通过对现有读者群即报纸消费者的细分,针对用户爱好的不同提供不同内容的特刊,总之,要有的放矢地提高发行量,并使读者为自己对报纸的忠诚度感到值得和骄傲。但是由于其没有历史渊源,缺乏受众基础,在初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打开读者市场。

三、在受众细分时代的机遇分析

简单地说,就是要进行目标营销。目标市场的确定一般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定以及市场定位。报业市场亦复如是,同样需要将受众进行细分,以便准确地为目标受众服务,并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以及预期的经济效益。河北省广告专业报纸的要扩大影响力,必须进一步细分市场,找准目标,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四、外部环境的威胁分析

但是随着报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数量不断增加,各种潜在竞争者开始争夺客户源;信任度危机已经成为报业经营最大的威胁;随着替代产品的增加,目前报纸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对媒体而言,内容为主是永远的真理。

上一篇:新闻宣传管理制度下一篇:县委书记离任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