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飞扬——爱心教育初探

2023-01-29

大凡对他人缺乏理解、关心和体谅的孩子都会表现出任性和自私, 其实这就是孩子缺乏爱心的具体表现。那么, 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被家人宠爱着, 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 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常常容不下任何人, 稍有不如意就乱发脾气、打人、甚至离家出走, 为什么呢?仔细想一想, 在平时生活中, 家长、老师们都在尽力向孩子们付出我们的爱, 孩子们也在尽情享受着一切。在家长、老师的悉心关心下一天天长大, 他们体会不到长辈抚育自己的艰辛, 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去爱自己, 更不会爱他人。由于受到家庭过分关怀和溺爱, 孩子认为大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不需要感恩, 更不需要回报。这样孩子只会索取, 根本不懂得付出。久而久之, 孩子们产生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自私、冷漠、不懂得回报等等。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一幕幕:当搭积木时, 小红最喜欢“拱形门”, 于是无论大的、小的都被他“垄断”了;当奶奶端出一盘水果时, 孩子毫不留情地挑出一个最大最好的, 津津有味地吃着;当工作一天的妈妈下班进家时, 而孩子依然在电视机前“专注”看动画片;更有甚着, 在公共汽车上给一位怀孕的妇女让座, 竟然有人问:“她是你的什么人?”当今社会, 成人越来越猜疑, 越来越利益;孩子越来越自私, 越来越冷漠, 这是怎么了?人世间不劳而获的事情毕竟太少太少。大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 太阳也会死。”如果在这种“关心”下长大, 在“全方位”呵护中成长, 只知获取, 不懂付出, 带着这种“不健康”心里走上社会, 岂不是事事不如意, 处处碰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能担当家庭、社会的重任呢?因此, 我想我们给予孩子的同时, 也要教育他学会感恩, 学会付出, 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让孩子为下班的妈妈端杯热茶;让孩子吃水果时先想着他人;让孩子看见有困难的人时, 能热情伸手……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谈到“教书育人”有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是教师的工作。做为家长只需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这是不对的,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 但光依赖学校是不能避免这些的!还要和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家长时时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从小事做起, 这些小事经过长期的积累, 必定会使孩子在思想上有质的飞跃, 良好的品质如果只停留在理论的阶段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渗透, 让它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才会在生活中表现的无处不在, 那么做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

(1) 重身教:想要孩子学会爱别人, 就要自己动手付出爱给孩子。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 时刻检验着我们, 我们在孩子眼里是一个榜样。例如:吃东西时, 先想着分给他人, 并说“有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又如:看见孩子、老人有困难时, 热情帮助, 并说:“我们要尊老爱幼。”等等。这样自私的本性就被你的言行感染熏陶着, 渐渐孩子也懂得并学会了付出爱。

(2) 不独享: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 吃、穿、住等都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就一直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应该照顾他。在生活中, 我常常听到有许多妈妈说:“我不吃, 不穿, 不……, 留给他吧。”其实好东西不要让孩子独享。长此以往, 孩子形成什么都理所当然是“我自己的”心理。当端出一盘水果时, 马上让孩子递给奶奶;玩玩具时和大家一起等。这样等孩子长大后, 和周围人相处时他没有独占的心里, 并会把自己的快乐, 财富与人分享, 从而因付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快乐是付出爱的收获!

(3) 不抱怨: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大人总抱怨周围人不好, 社会对自己不公, 把抱怨生活, 抱怨他人时刻表现在身边, 处处感到他人对不起自己, 自己如何如何很不如意等, 那么, 孩子心里就会受影响, 觉得自己这也亏, 那也亏, 没有付出的思想了。尤其有些大人在孩子面前抱怨父母更不合适。试想一下, 人无完人, 难道你自己做的很对吗?孩子将来不也抱怨我们?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感谢世界, 感谢周围的人, 要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很幸福很快乐!要学会感恩。

(4) 不计较:“付出比接受更幸福”只有弱者才愿意接受。愿意做乐善好施的有钱人, 还是愿意做由别人施舍的乞丐?教育孩子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 能够“施”是幸福的, 不要计较别人不“施”给自己, 不要当弱者。如:借给他人东西, 不要嚷着归还;送给他人礼物, 不要提出要求;当他人困难帮一把时, 不要时刻记在心里等。要时刻想着付出是一种快乐, 即使不索取任何回报的付出也是快乐的!

事实在敲响警钟, 在我们都潜心付出的同时, 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存在和你的需要, 向孩子们索取, 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学会付出, 勇于承担那份肩上的责任, 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爱!

摘要:宣传爱心教育、言传身教, 让每一个人懂得付出的美好和对所得到的感恩。

关键词:爱心教育,感恩,付出

上一篇:中美公民教育比较研究下一篇:探究媒体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