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2-09-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IT产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电气与计算机学院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探索新的、适应时代的教学改革的模式, 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项目组的老师们带领学生参加了多项各类型的创新创业训练的竞赛, 并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 采用这种结合“互联网+”思想所打造的新的授课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程序设计类类课程的各软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 一般都采取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授课得方式进行授课, 使授课内容受到授课环境的限制变得不够灵活高效, 同时考试方式也采用通常的笔试方式, 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 不够重视实践教学, 强调以语法和算法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由于是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环境, 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的机会, 学生也偏向于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算法, 而忽视了编写程序的真谛。

(2) 脱离实践教学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3)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整堂课90分钟, 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解, 学生只是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 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记的状态, 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就记什么, 降低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效果, 无法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也无法激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够紧密。由于理论教学与编程实践不能同步进行, 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及时得到实践训练, 导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脱离。教学中也不能按照工程实践的要求去讲解, 从而失去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5) 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由于考试只采用笔试方式, 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主要知识点就能得考取较高分数, 不能只是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忽视对程序的调试、测试等方面能力的考核, 偏离了培养目标的考核。

二、改革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 制定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一)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制定全新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编程能力, 训练学生编程和项目开发职业素质,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智能技能培养。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常用的类库, 能够进行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调试, 能够根据需求开发出具有良好风格的、界面友好的简单实用程序。

(二) 采用机房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 由于在教学当中将使用了“雨课堂”软件, 而雨课堂软件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安装微信app的电子设备, 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再会过多的分散到课堂以外的内容上去。通过“雨课堂”软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手段更加丰富, 教师的授课内容通过“雨课堂”软件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利用软件开发工具完成代码开发的能力。

(三) 作业内容及检验方法的改革

作业内容既要与课堂讲解的实例相符, 又要扩展新的内容, 能够满足既复习课堂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4],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软件开发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考试方法的改革

参考斯坦福大学“编程方法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 结合本课程的现实情况制定了以下考核方式:

(1) 程序设计, 上机实现, 占比:45%。

(2) 期中测试, 上机实现, 占比:15%。

(3) 期末测试, 上机实现, 占比:30%。

(4) 出勤及课堂表现, 随机点名或者随堂提问, 占比:10%。

补充:成绩分为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不合格;对于阶段性的程序实现若不能及时提交, 设立宽限日即, 但每个人只有3次使用宽限日的机会;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设立小组长, 每周进行组内互动评分, 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坚决杜绝互相抄袭代码、借用代码, 但可以互相研究并自己亲自上机实现出来, 但是要在程序中注明哪些是借鉴即注明出处。

三、总结

从《网络编程技术》《Windows编程技术》《c#程序设计》等一些课程的教学改革试验来看, 总的授课效果明显好于教室或多媒体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布置课后任务, 学生通过“雨课堂”可以在课下提问, 反馈课上的疑问, 这种课上课下的频繁互动, 促使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显得更加灵活、更加紧密。很显然这种基于“互联网+”思想的新的教学模式, 更加适合于程序设计类的课程的这种情况。

摘要:将程序设计类课程改为机房授课, 并结合“互联网+”的思想, 推动了教学内容、考试方法以及作业内容和提交方式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的改革,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达到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创业,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2) :90.

[2] 张德江.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5) :9.

[3] 李丽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机房授课模式探讨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1) :120-122.

[4] 丁三青.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z3) :20-22.

[5] 姜永玲, 赵延博.谈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 2007, 30 (2) 159-161.

上一篇:热敏阳图型CTP版材检测对策及标准探析下一篇:北京华夏风驰信息技术研究院知名专家宣讲团和培训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