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2022-09-16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 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化学演示实验, 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 设置悬念, 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 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在讲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节课时, 我并不急于上新课, 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水变不同的演颜色”、“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等, 通过使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在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中可让学生协同老师完成实验。动脑 (问题的实质) 、动口 (描述实验现象) 、参与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 兴趣一旦形成, 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 许多探究实验都要学生亲自动手, 设计实验, 收集资料, 观察思考, 探索科学原理,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 包括设计方案, 讨论困惑, 交流心得, 协同操作完成实验等, 在实验中完成观察、学会质疑, 培养分析创新能力, 养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有学生提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什么装置?”随之学生之间产生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提醒他们根据前面老师的演示实验探究催化剂和氧气的性质, 来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学生通过思考反复实验, 学会了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 并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打下基础。

二、优化课堂设计, 合理化处理教学内容, 注重学法指导

新课程改革注重探究式教学, 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学法指导。而不少教师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 学生自主学习少;实验讲的多, 做的少;学生练习做的多, 教师有效讲评少;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太多, 学生自主管理探究太少。这样教师疲于讲, 学生疲于听, 学习效率低下, 还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出现不会学习、不能学习的状况, 离开老师便无所适从。在教学实践中, 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要“启发引导”不要教师包办代替得出结论;要“精讲”不要教师一讲到底, 一人唱独角戏。另外由注重自己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由指责学生“学不好”转向反思教师找学生学不好的原因, 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创设学习环境, 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 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探究知识和技能, 从而使学生敢于创造, 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 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提高创新能力。例如, 在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 让学生据理力争,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 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 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 学生就会“亲其师, 而信其道”, 更加热爱学习。对学生而言,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凸现, 个性的张扬, 创造性的解放。心理学调查表明, 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师而言, 尊重学生人格, 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 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课堂上, 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 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等等, 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重视生动形象化教学

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 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 使得学生接受起来, 普遍感到摸不着头脑, 很多情况下只能囫囵吞枣地去接受, 得不到很好的理解, 印象不深刻, 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 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 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映, 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绿色化学时, 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内容难以理解。我就列举了河包的粉条厂的关闭, 就是在生产中使用了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 生产过程中污染大等问题。对此, 教师接着引导, 改革生产加工工艺。这样通过把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就能够把抽象化为具体, 把困难化为容易, 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并体验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成功与快乐。从而把那种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方法改为积极主动, 在应用中记忆、巩固的方法, 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运用多种媒体, 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形、声、色的感官刺激, 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 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 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 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 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 我便搜集有关燃烧与灭火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 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 生动形象的资料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 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 重构化学新课堂。通过近几来的教学探究, 在继承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出了几点教学心得, 现粗浅介绍如下: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法,学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正盛:《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 , 2006年版.

上一篇:新时期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的路径探究下一篇: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的价值及实施策略研究